獅仔頭山短評:崕梯略有難度,懼高症者注意,人文歷史豐富,適合喜歡聽故事的朋友
路線難度 🌟🌟🌟
停車便利🌟🌟🌟🌟
公共交通🌟🌟
山頂展望🌟🌟🌟🌟
沿途景觀🌟🌟🌟🌟
行程記錄如下
13:12 平廣路登山口起登
13:30 獅仔頭山前峰
13:44 翻越三座垂直崖梯抵達大樟樹/前峰最高點
13:53 防蕃古碑
13:59 石寮遺址
14:07 一等三角點
14:17 大土匪洞
15:20 經古道回到登山口
全程約4.5km 耗時2小時 高度落差202M 爬升377M 下降378M
如將所有遺跡繞行並緩緩前行 耗時可能拉長至3-4小時
放假日爬山日~小百岳即將突破20!今天決定前往獅仔頭山,從台北市區開車前往並不困難,大概耗時一小時左右。從新潭路轉入平廣路段,更是曲折無限,九彎十八拐,天氣也有些陰雨,開車需要小心,然而一路駛來相當幽靜,幾乎沒有來車行人,也因此能捕捉到不少野生動物的蹤跡,當天看到了獼猴、藍腹鷴、翠翼鳩等平地較少見的動物,相當幸運。
天氣陰,氣溫也頗低,感覺是一人包場,停車場也只有我一人,從登山口上行不算難走,沿途還有杜鵑花開美景。
行到前峰處,可以看到「獅仔頭」的獨特地貌,也有不少介紹當地人文歷史的標牌,堐梯也就在眼前。小心翼翼攀爬著濕滑、垂直九十度的崖梯,需要全神貫注,因為下無阻攔,一但跌落真的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有懼高症者,真的不要往後看,每一步都小新向上,確實踏好,也不算太過困難。登到頂點,細思此地歷史,也是頗有意思。
獅仔頭山南邊的烏來、加九寮社(「咬狗山」,以台語音譯為「加九寮」)皆為泰雅族人領地,當時漢人視為生番,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沈葆楨開山撫番政策實施,當地仕紳於是入山開墾,其實也是為了爭奪當地的樟腦資源。獅仔頭山於是成為地方勢力的盤據點,直至日本接管台灣,也成為抗日的據點,雖有網友提及松山錫口的抗日領袖詹振,但研讀過後,發現史料指詹振的根據地為今大屯山,獅仔頭山抗日軍究竟誰屬,則未有明確資料,此地天險,遺留有抗日之戰壕與古井,但究竟誰屬,大概已如過往煙滅於青山之中。
確實留下痕跡的,則是日人因開採樟腦資源,開闢的隘勇線,開闢過程中,想來也是與原住民有所爭奪,既有爭奪便有傷亡,於是「防蕃古碑」刻下了參與戰事的日籍死傷名單,該碑文利於明治三十六年(西元1930年),以漢字詳列了負傷、死亡的巡查捕名字,悠悠轉轉將近一百餘年過去,而化工合成產業興起之後,樟腦便已成為沒落的產業,空餘下人類爭奪的遺跡⋯⋯隘勇線上也殘留一座石砌的堡壘,有雙重屏障的入口,以及槍孔,讓後人如我略能想像當年事蹟一二。
經過石寮古蹟後,可以看到大小土匪洞,天然的屏障給當時的「土匪」居住的空間,據說當時的土匪(抗日軍?義賊?)會躲避於此,並劫持人質以換取資源,至於實際上誰掠劫了誰,則只有青山依舊在,無人可知了。
離開景點,繞行獅尾,並沿著古道往回走,路線原始,但不易迷失,唯有最後一段路線道路略微狹窄,似已年久失修,末尾立牌標示施工廠商尚待釐清與政府之合約。但也幸虧無人行走,我幸運的看到不少野生動物,藍腹鷴竄行而過,急急逃離久未見到的人類,而我也結束了這一段充實的山林人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