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路線四國遍路
《四國遍路》
D6第19番立江寺->第21番太龍寺
30.73公里 宿 坂口屋
「一期一會」,鲋的里老爺爺在我的白衣上蓋了這四個字,這句話語出自茶道宗師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之口,他形容同樣的人在同樣的場所舉行茶會,恐怕一生之中只會有一次,代表主人與客人都要竭盡誠意去看待這一刻的相遇。後來就衍伸為人與人、事、物相遇的珍貴。爺爺也是這樣的態度對我們照顧有加,耐心親切回答問題及協助我們訂房。
各種顏色的納札,代表遍路次數民宿爺爺收到好多信第一站立江寺,約十多分鐘即到,座落在民宅之中,有點大隱隱於市的氛圍。今天陰天,遠山山腰懸掛著山嵐!通過長長的產業道路後,穿過民宅區,轉進往第20番鶴林寺的山徑,兩旁枯萎的植物,在清冷的冬季增添蕭瑟感,路徑上松針與青苔錯落,沿途有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石柱 ,刻著幾丁,一丁是109公尺,看著路徑從十四丁倒數,十三丁、十二丁、十一丁,你知道一丁就是終點鶴林寺。尋找著這些石柱,沿途趣味橫生,不覺難路!
借用路邊民宅廁所廁所牆上貼著
看到這塊牌子標示下一番札所在對面山頂的太龍寺,哇!先下山過一座水井橋,再循路而上啊!
實景照片
終於,靈鷲山鶴林寺的山門到了,靈鷲山這個名字源自於印度王舍城的一座山上,佛陀世尊講述妙法蓮華經之處。我在荒野的自然名是「大冠鷲」,看到靈鷲山特別親切。寺院緣起,延暦17年桓武天皇(在位西元781-806年)勅願弘法大師開創寺院,弘法大師在此山修行時,有兩隻雌雄白鶴飛來此地。
終於看到一丁了!!!
這裡海拔六百多,清靈之氣繚繞,在此又遇到朝聖的大學生,名字是鈴木今理,虔誠的他每到本堂前就會誦念心經。他一路野宿,搭帳篷、三天洗一次澡,用餐伙食也都很簡單,我提議今晚請他吃飯,或者招待他住一晚我們預訂的民宿(一泊二食),洗澡洗衣,因為這是我們相聚的最後一晚,而一位大學生獨自走上四國遍路88所寺廟參拜,在年輕的生命裡就有如此深刻體驗,相信會活出精彩的人生!
他突然問了我的名字,請我在心經背面寫下,原來是要贈送納札給我,祝福之意。之後他也一一詢問夥伴的名字贈與納札,我們也回送納札給他。
何謂「納札」,在各寺院的本堂和大師堂的納札箱各放一張,表示自己的來到。上面寫好自己的名字,住址,日期,若有願望也可以寫上。有時候遇到同是遍路者有當作名片交換使用。
往第21番太龍寺的路要先下山再上山 ,轉往另一個山頭,走在最愛的山路上 ,滿心歡喜!沿途又出現有神像與標示幾丁的舟形丁石,是道路上重要的標示,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弘法大師出生於西元774年,距今一千兩百五十年,這條遍路道有超過1000年以上的歷史 ,想像著當時的遍路者要翻山越嶺、餐風露宿的行走,其中艱辛令人感佩!
廢棄學校的廁所滿地銀杏落葉遍路小屋往太龍寺的路徑清幽靜謐,多為松針林,一路蜿蜒。太龍寺也被稱為「西高野山」,座落在海拔618米的山頂上,充滿古剎靈氣,參道上杉木林立,緩上一段後,兩根赤紅色大柱躍於眼前,進入後,日式庭園的雅緻清和如洗滌身心的清泉,沈澱下所有煩憂,專心朝拜!
龍天井
太龍寺的本堂要繼續爬上石階,大師堂則在另一方的深處 ,相傳弘法大師19歳時,來到這山的「舎心嶽」岩石上,用了100日間修行虚空蔵求聞持法,我望著上方的位置有點想去這塊大石朝拜,但需時約20分鐘,時間及天候都不適宜,朝著遠方靜拜,向山門行禮,離開太龍寺。
往民宿還有四公里的路要走,天色漸黑,突然雨絲滴滴灑落。來此行腳7天,感謝大師只下了約30分鐘的雨,日日好日,一路照顧!大家點著頭燈,唱著歌在細雨中到達民宿,這裡位於山區特別的冷,除了民宿的燈光,四周漆黑一片,坂口屋民宿主人看到下雨又天黑很擔心我們,差點要開車來找我們了!
四國遍路上的民宿都非常客氣禮貌,熱誠接待遍路者,讓旅人賓至如歸,今天走了超過30公里,晚餐是好吃的炸豬排,愉快的完食!
四國遍路「一燒山、二鶴林、三太龍」並稱為「阿波三大難所」,因為都是較平路辛苦的山路,但對我而言,卻是最為開心的路徑,甚至他人視為畏途的徒步旅行,我甘之如飴!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我就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