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位於彰化社頭和南投名間之間,是彰化縣唯一的小百岳,也是八卦山脈的最高峰,是一座非常容易親近的郊山,而且附近展望極佳,可以俯瞰整個南投地區的風景。
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是一位蘇格蘭籍的醫生,他在彰化行醫和傳教四十年,奉獻了他一輩子的人生,他的兒子也克紹箕裘,兩父子寫下一篇彰化地區的佳話。
要登橫山可以從彰化的「清水岩寺」起登,路程雖然比較遠,但是可以和其他附近的步道串聯,如果要輕鬆登頂,則可開車從南投139乙縣道,將車子停在「永興里萬善堂」廟前的停車場,沿著又稱「觀日步道」的小產道而行,步道兩旁都是翠綠的茶園和鳳梨田,農村景色十分悠閒恬靜。
觀日步道會經過一個觀景平台,視野相當遼闊,可俯瞰南投名間一帶的平疇綠野,也可遠眺中央山脈的群峰。平臺位處於八卦山脈的稜線上,八卦山脈北起大肚溪南岸,南至濁水溪北岸,山頂為臺地的地形故名橫山,但是在稜線的西邊,卻形成了一個落差超過百公尺的斷崖,據地質學家研究,這是由濁水溪的舊河道所沖刷而成的,不免讓人驚嘆於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距離平臺不遠處就是海拔443公尺的橫山,主要的基石是二等三角點編號1114,被列入臺灣小百岳的第48號。山頂附近非常平坦,很輕鬆就可以登頂。
繼續走橫山步道下行,先會經過一片茶園,再經過一座森林,雖然沒有什麼展望,不過樹木翠綠繁茂,走起來很輕鬆自在,很快地就可以把步道走完。
再沿著又稱為「八卦路」的139乙縣道走回出發點,這條線道是八卦山脈的稜線公路,由於八卦山的土質多為微酸性的紅土,非常適合栽種鳳梨,所以沿路有許多的鳳梨田,也衍生了知名的「微熱山丘」鳳梨酥品牌。
英國基督教會為了要向海外傳播教義,在1888年12月選派了一位年輕醫師「盧加閔」來臺傳教行醫,當年22歲的盧加閔充滿了熱誠,被派到臺灣中部之後,便在豐原地區設立了教會,並於教會內成立了中臺灣第一個西式醫館,吸引許多病患來看診,但因為過勞及當地的傳染病橫行,使他兩年後染患了傷寒,並在25歲就過世,他的英年早逝讓許多人痛惜,也使中部的醫療事業因此中輟。
臺灣當時公衛體系尚不完善,傳染病十分盛行,發生了醫師在職病逝的意外,英國基督教總會一時也找不到願意接替的人,一直到了1895年,有位剛從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畢業的年輕醫師「蘭大衛」,聽聞盧加閔醫師的事蹟,感到十分地敬佩,自願來到臺灣接替傳教行醫的工作。沒想到他一來臺灣也很快地染患了痢疾,休養了好一段時間才痊癒,不過本著要改善臺灣醫療環境的理念,蘭大衛並不因此而退卻,堅持還是要繼續留下來。
蘭大衛認為豐原的「大社醫館」(如照片)距離彰化太遠,不方便彰化民眾就醫,於是來臺隔年正式成立「彰化醫館」,一方面做為聚會場所,一方面也提供在地診療服務。此外,蘭大衛還經常到彰化各地巡迴看診,由於他很有愛心,醫術也很精湛,吸引了許多人的就醫,曾經發生他準備搭火車去偏鄉看診,但是因故耽誤上車的時間,站長竟然徵求旅客一致同意,火車等蘭醫師上車後再開動的奇聞。
蘭大衛當時每天的病患超過400位,民眾甚至稱他為「活佛」再世,再加上他又是一位極具愛心的仁醫,每一個患者他都視病如親,這也讓他的負擔急遽升高,幾乎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當時民眾有一句順口溜:「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他竟然被彰化民眾視為是和媽祖並列的健康守護神。
隨著越來越多民眾到彰化醫館求診,空間已經逐漸不敷使用,於是在1907年新建的醫館正式完工,並命名為「英立彰化基督教醫院」,成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前身,是中部地區第一個現代化醫院。為了要應付更多的病患,蘭大衛也很用心地培育臺灣的學生,讓他們變成獨當一面的醫師。由於又要教學又要看診,忙碌的蘭大衛到了40歲了卻還是一個光棍。
1911年蘭大衛到臺南參加宣教師會議,會議中有一位27歲的老師「連瑪玉」,前一年才剛從英國派到臺南長老教中學(現長榮中學)任教,她的個性很活潑外向,和學生們打成了一片,她也非常熱愛運動,學校在舉辦賽跑時,她甚至撩起裙角,與學生們互相比賽,就算露出健美的雙腿也不以為意,不過這個舉動讓學校幾位年長的老師不悅,認為她沒有做一個老師的莊重。
那時蘭大衛已經是名聞遐邇的大醫師,而連瑪玉只是剛來臺灣第二年的年輕老師,沒想到這一位長輩眼中「不莊重」的連瑪玉,她的直爽和活潑卻深深吸引著蘭大衛。經過一段時間的通信,蘭大衛認定連瑪玉就是他的真命天女,便勇敢地向她提出求婚,連瑪玉也非常景仰蘭大衛的善舉,兩人便在1912年結婚,讓許多人都跌破了眼鏡。
結婚後兩年,他們的兒子——蘭大弼誕生了,連瑪玉除了照顧小孩外,也全力協助丈夫的事業,但完全沒有任何醫療背景的她,卻每天都要面對手術血淋淋的畫面,讓她十分不適應,不過醫院人手不足,她還是努力克服心理障礙,一步步重新學習護理的知識,慢慢地成為了一個專業的護理師,除此之外,她還要帶領主日學的課程,協助唱詩班的指揮與司琴,還要拜訪及牧養教友,完全打破了很多人對她不莊重的成見,而成為了蘭大衛的最大助手。
1928年醫院突然來了一個急診病患,他是來自伸港的貧童「周金耀」,因為跌倒受傷,又以傳統草藥處置不當,導致整個腿部嚴重潰爛,被送到彰基醫治時,蘭大衛判斷已經有截肢甚至致命的危險性,他雖曾在醫學刊物中看過植皮的手術,但是他不但沒有實務經驗,而且也沒有皮膚來源,這時的周金耀就處於命懸一線的危險關頭。
這個時候連瑪玉主動跳了出來,「小孩的生命重要,那就割下我的皮膚吧?」蘭大衛醫師看著他摯愛的妻子,竟然願意自我犧牲,只為了一個素昧平生的貧困小孩,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也分不清是感動還是心疼了。於是蘭大衛趕緊進行手術,從連瑪玉身上割下一吋寬、三吋長的皮膚共四塊,移植到小孩的腿上,暫時避免了感染的擴大,也稍微穩定了病情。照片是手術後所拍攝,左側的小孩就是周金耀。
因為異體的排斥,可惜皮膚並沒有成功地留在小孩腿上,不過因為有這樣的手術經驗,蘭大衛後來又從小孩自己的身上移植了二次皮膚,就產生較好的效果,經過了一年多的治療,周金耀(如中立者)竟然康復出院了。周金耀感恩之餘,立志也要以餘生貢獻社會,他以一位貧童的出身,日後竟成為一名優秀的牧師,他曾說:「蘭媽媽的皮膚雖然沒有黏在我腿上,但是它卻一輩子黏在我心上」,他用報恩的心情回饋社會,在嘉義、彰化和臺中地區傳道三十幾年,還曾擔任臺南神學院院長、臺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等要職,寫下一篇蒙福感恩回饋社會的最感人故事。
蘭大衛醫生在1936年退休返英,彰化地區在他的貢獻之下,從一個資源的貧脊之地,整個醫療水準大幅提高,他的送別會吸引超過千名的民眾,依依不捨地來為他送別。不過,兩袖清風的蘭醫師,回到英國竟然買不起房舍,後來繼承了無後兄弟的遺產,才有了自己的房屋,蘭夫妻對於臺灣的感情深厚,便把房屋的命名為Formosa, 還把名字刻在門牌上,好像因此能夠還和臺灣有所聯繫。
1957年蘭大衛過世,不過連瑪玉還繼續創作,留有「美麗島之旅」、「福爾摩沙的故事」等許多膾炙人口的著作,讓世界更知道臺灣的美好。而且他們的獨子蘭大弼(如照片)後來也子承父業,回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擔任院長,女兒蘭仁愛也在臺灣主持護理學校,一家人終身貢獻給臺灣的醫療,蘭大弼最後也在彰基服務近三十年才在1980年退休,因為他從小的母語是臺語,所以他在2010年彌留之際,醫護人員聽不懂他在講什麼,趕緊請他的兒子來聽,才知道原來他是用臺語反覆說著:「我好懷念過世的妻子和臺灣的友人,要記得照顧無依的窮人」。
超過百年以上的彰基,目前還在貢獻地方的醫療,而且整個集團增加到七個院區,三千七百床的病床數,服務的範圍更擴大到中部其他縣市。最近他們考慮大城、埔鹽和芳苑等較偏遠的鄉鎮,仍有很多經濟弱勢的民眾,還是經常拖到病情嚴重才會就醫,所以今年技術處將會和彰基合作,研發可攜式的醫檢器材,例如手持超音波掃描儀、牙齦炎診斷儀等,提供偏鄉老人的巡迴健檢服務,希望幫助他們發覺早期的肝病、肺阻塞和口腔癌等。我們很高興可以將科技落地,也藉此幫助弱勢的族群,期待能夠秉持著蘭家父子的精神,讓愛臺灣的精神可以不斷延續下去。
萬善堂登山口->觀日步道->觀日平臺->橫山->八卦路->萬善堂登山口
距離2.51公里,步行40分鐘。
筆者是「一山一故事」作者,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臺灣山岳、古道的歷史故事,被選為2022年博客來人文社科年度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