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浸水營古道讓我們一起穿越500年

  • 出發日期
    2017/04/16
  • 回程日期
    2017/04/16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出水山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浸水營古道

穿越的隧道就由這段旅程來形容再好不過

從台灣海峽走到太平洋  以往的商旅 軍事 佔領

在這500年的東西古道寫得很分明

約莫4點就已到了春日鄉歸崇村7-11(導航)店購買一些必需用品

才知道枋寮分局歸崇派出所要6點才可以報到

所幸7-11排灣族妹妹很可愛,叫我打電話進去吵一下,電話一撥通我馬上把電話交給妹妹

哈哈 我當然也怕被訓一頓 之後他都幫我搞定感恩排灣精神 他回一句話 人家到門口了開門喔?


國道三下蘭州交流道取由台1線南下431K處左轉

沿屏132鄉道往玉泉、七佳、力里方向東行到達

歸崇派出所再往大漢林道6K處,準備入山資料報到 。六點才可以辦理

最近爬山都選擇出發前一星期快速出遊,可以更掌控當天天氣

福斯VW8人座豪華商務車

路途遙遠可以讓自己更舒服更安全裝況平安到家


大漢林道需要走23.5k,也正是編號為縣道198號

還算蠻好走的,問題是我們的商務車還是第一次走這趟因為加長型

車子又新,司機不說就算了,我還是不捨得沿路的樹枝括來刮去

並沒有在春日鄉請接駁車,以為這樣的車子直接可以抵達

范先生還是很用心的使命必達 

06:50到達浸水營登山口

我還跟司機說可能全台灣就只有你這台福斯VW加長型8人座豪華商務車

來到海拔H-1450m登山口23.5k處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前幾天下雨的天氣今天都離開了

太陽展開笑容

一直很想造訪這個古道

之前還禁止通行好一陣子

終於來見識看看這個由最高點一路下坡的古道

臨時拖著向女兒的孟岑一起出發,說真的本來下雨天突然放晴還是他說出發  哈哈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

又來到屏東最南邊

這裡的山岳除北大武我們來過

其他的南部山林還真少貼近

路途遠又怕熱


出發見證歷史

古道大漢山林道23.5K處,到台東姑仔崙吊橋

全長15.4k  過了吊橋後再接駁到加羅板部落

若是溪水暴漲必須在踢4公里出去

今天的南臺灣不炎熱山嵐繚繞

偶爾還可以看到南大武山的山稜線

雲海不斷地呈現眼前, 微風不斷的稍過來,是可以盡情的"森呼吸"

土馬騌,此地因濕度高,有全台最高的木毛苔類生長

生命真的自有出口

一開始的路都蠻好走得

翠綠的路徑旁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奇

出發前的螞蝗不見蹤跡

按下快門的瞬間其實不用在乎感覺如何

自己有自己的意象 走自己最自在

攝影沒有絕對 , 要有自己的意境。

至於人家懂不懂沒甚麼關係!

閉上眼 讓自己沉澱一下
張開眼 眼前全部都擁有

遠方的南大武山稜線很是清晰能見度高

半山腰的應該是姑仔崙山雲霧環抱著

好朋友秀玉一直驚嘆南部的天氣真的是如此嗎

有雲層的古道一點都不酷熱

路的盡頭就是結果,也許是豁然又也許是愁容
但  走就對了, 走完走滿
答案不重要了

真正的浸水營登山口在這裡叉路口取左前往

右方路徑應該是大漢山管制站雷達站


川上氏菫菜

天荒地老的鞋耙子
內層透露出紫色的氛圍
外圍透光的白布幔
好好地駐足雖然當下不知道它的名字
回來的好奇摸索查詢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老話一句 處處是驚喜

生態非常豐富的路徑還沒走到浸水營已泥濘濕滑中

不一會兒,看見一隻藍腹鷴從前方緩緩而過


來到這裡很多植物都很新鮮

都想一探究竟得看清楚

織 鑼 成 網
自然造物者真的神奇
巧奪天工上帝賜與的饗宴
四方成八方 八方重疊為乾坤
羅盤上的天師

滿是笑容的她,也因為這幾年帶他們爬山慢慢地愛上山旅行

兩個大男人在一起說的已經到九霄雲外

無為還是提到當初當兵的時候當年勇

但感覺都是比糜爛的當兵過程

浸水營當然跟雨水有很大的關係

年雨量的集中區落在5~9月

正好是酷夏颱風天的日子,當年的統治者及過客還真不知道如何走這趟

南洋桫欏

是很稀有的樹蕨植物這裡居然看得見

為了行光合作用像是把雨傘撐開幫我們遮著雨跟陽光


好美的一朵小白花
花瓣像似長了毛髮
名稱卻很不搭,雞屎樹花
不管有陽光與否他總是透白著
開著 像似小鬍鬚般的微笑

巨葉遠志(好奇特名字)

來到這裡不要一直往走的方面去執著

往每一處的植披叢林去理解箇中美

南洋桫欏的L型折腰,在望著我們這群滔滔不絕的旅客

霧又深深地像捉迷藏般探頭

走在一段路上多給自己很多的感覺那就自在

恍如走在龍貓森林中小野兔

水晶蘭

懂的彎腰的人,才能好好的挺直腰桿
放的下的人,才會絕的收獲更多
沒有   只要些許有, 就什麼都豐富
不要為單一的人付出
要為所有的笑容去在意

雖然只是乾女兒卻是愛撒嬌的對我們倆

這不疼都不行的孩子

小青好久沒復出走走,出發前幾天才吆喝居然一口答應

秀玉是位很會照顧人的朋友

走在一起就是要跟喜歡對的人出發

路徑上寫的是感覺是歡笑,不要盡寫些抗戰的山頭血淚

蕨 草的枝藤上雨後沾露

隱隱約約的光線打在雨滴上像是在哭泣著

州廳界  海拔1437公尺

就是指 高雄州阿猴廳 與 台東廳巴塱衛支廳 之交界

清軍會在沿途定點設置「營盤」,防止抗日原住民及偶發襲擊商旅的管制站

這段歷史就代後人評價我們知道就好

這裡的年雨量5200mm,又因地勢平坦易積水,所以取地名為浸水營

營盤就是軍隊駐紮之處,這裡有當時的斑駁駐點遺跡

過了這州廳界線就是台東管轄,表示我們也走到了台東縣了

以往是有總督走過 是由台東往屏東方向

便會有官員在此後駕迎接。

所以我們身處台東與屏東兩縣

枯木是讓大自然衍生的沃土

這裡曾經是排灣族與日本人的衝突點

是抗日是護家園 , 只能說歷史就讓歷史去穿梭

猶如野生菇蕈絕不會因為地形惡劣而失去生存空間

而是要循著能活著的那一道光芒

馬陸蟲的蜷縮,身為千足蟲的它也許走得慢

卻也是一個活歷史看到這段路程興盛衰敗,

益蟲的牠讓這裡休養生息

姑仔崙山與出水坡叉路口

取左往姑仔崙山約2.5小時(不取),海拔1631M

我們往右邊出水坡方向前進

這裡是古道2.8K處

像階梯般的下坡開始

樹葉鋪層著路徑

有人滑倒護著相機摔得半死 哈哈

真是機在人在  

約5公里處稍作休息

補充一下體力過了浸水營盤就一路開始緩下坡

地上濕滑讓我們一路踩著煞車下切

休息休息雙腳

總覺得過了屏東跨到台東的林像開始有點像熱帶雨林

沒有起霧了陽光開始無情地落在樹林中

卻讓綠色植物多了點生氣

夫妻倆很好相處

互相依偎著彼此

能一起探訪這段旅程是很幸運的

這小子來段腳程的訓練

下星期就是嘉明湖上場了

不敢說這是小兒科卻是走走散散心讓自己腳別閒著

6公里處有座休息站

今天因為我們早出發這裡就算是我們包場

第一處的休息涼亭

隱約看到前方遠處透出海平面的感覺,看錯嗎?

太平洋到了還是雲霧讓我迷惘


一路上很多的 骨碎補草,天南星草鋪層著蒼勁的路徑旁

走起來很舒服清爽,空氣更是好

走在幽靜的路徑上

張牙虎爪的樹枝像精靈般的老妖

卻是心靈上的饗宴

感覺像是金石榴花

點綴在林間被雨淋過

美美的小花

大漢林道9公里處

再過約略沒多遠第二休息涼亭

出水坡營盤,出水坡駐在所

中午在這裡休息午餐

走起來不難但也不輕鬆

飽餐一頓後可能就會走不完

出水坡涼亭下的我們

慢慢的路程也走了3/2的旅程

多留下影像紀錄著我們曾經來過這段古道路程

涼亭後方有個路徑應該是古里巴保山,來回約40分鐘

涼亭正前方有著出水坡神社遺址

我只叫孟祥上去看看,我們心意到就好

出水坡遺址,以往的建築石砌

感覺終於有段上坡的感覺

這位屁股面對相機的人開始呼吸聲越來越大了

益生愛攝影的人

我剛開始爬百岳的時候他總是跟著

好久沒走這麼遠的路程,背的挺重的,加油

過完出水坡就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每個樹林土堆都有個被鑽出來的洞穴

這就是穿山甲的窩,一大堆的足跡洞孔就是沒看到牠的足跡

不過也表示這裡保育成功了

10k了

會看到往出水波山的標示牌

右轉進去鑽不到50公尺就看到

出水坡山海拔655M二等三角點 編號:1196

仔細看右邊約幾公尺很明顯看到還有一顆補點基石三等三角點

出水坡山

浸水營古道我們在出水坡山駐足

已經幫阿生扛上胸前的背包

摔倒的他腳程已經放慢了不舒服了

一處斷崖石壁感覺有天險的樣子

大家也卯足勁來張美拍


新古仔崙駐在所,海拔高已降到345m

日本大正12年間在這裡可是費了一番苦心開墾設置關隘

要到終點前一個小木橋

橫跨在山溝上,也代表終點即將出現

難得走一回

背包可以讓人家幫你背

但路還是要自己走完

換成二哥背益生的包包

好好練腳力別再讓人家背 皮癢了

15k的路樁

感覺後面很像走不完真的還只有0.7k嗎?

姑仔崙溪在姑仔崙吊橋附近匯入大武溪

又稱呼為茶茶牙頓溪

大武鄉尚武村上游處

辛苦了天氣像是東台灣的酷熱

在這裡呈現,已經看到遠方的吊橋了

通過這座綠色圍籬般關口設施,表示終點就快到了

其實很多人會當作這是終點,但請冷靜還要再走一段S腰繞下吊橋

所以這裡雖然雜草一堆卻是一個目的地的景點

清代溪底營盤遺址 海拔150m

即將告別這段500年的古道

再見面不知道何時了

舊姑子崙吊橋遺跡

後面有兩個小柱子上面還刻著大正年間

仔細看左後方是新的吊橋

吊橋以姑子崙命名,但卻橫跨在大武溪(古代稱茶茶牙頓溪)上。

吊橋旁邊還留有舊吊橋的遺跡,最早架設於西元1917年,

當時姑子崙警察駐在所設於北岸的清代溪底營盤遺址上,

所以將吊橋稱為「姑子崙鐵線橋」。

舊吊橋曾經三度被颱風摧毀重建,現在的吊橋遺跡為1926年所建,現今僅剩橋桁。(網路擷取)


再回首這段路徑

很不錯的郊遊攜伴的古道

歷史很重要,但可以在歷史的過往經過也不錯

我們在姑仔崙溪橋

向上望是姑仔崙溪的延伸

駐足在吊橋上享受風吹過來的涼意

像下游望去是大武溪匯流

人生有曾經,可以一路從海拔1400多m走到150m

約16公里的歷史饗宴回味無窮

背影的身形就是即將告別

不是孤單是回憶

大武的油杉保護區

我們跟接駁車約下午兩點

所以我們可以早到卻慢慢的在這山林間休憩

慢慢的找到感覺    

相對的也還蠻擔心不來接駁,在踢出去4公里

好在沒那股衝動,面對寬廣的河床走只會讓自己變成曬魚乾

豪華接駁車,左右各兩旁

帶你穿越河床乾枯的逆境

心裡在想這車程真的踢出去才4公里嗎

感覺不只吧!所以啦還是那句話走就對了!

中途我們要求在大武溪流動的小溪水中洗滌身上的汗水

這時候不是累,是沙漠裡遇到泉源的喜悅

冷泉洗淨鉛華煩躁

遠望姑仔崙吊橋

光是這個角度就覺得接駁真好

山要走 車子還是要接   別逞能

加羅板部落活動中心廣場

司機范大哥已經來迎接我們

出了大武鄉加羅板部落看見一群牛

曾經幾時那段你來我往的殺戮戰場

又何時異國的統治不同的思維

人啊!像草原上的黃牛好好悠哉吃個草

就是好命,無需要得太多。

從台灣海峽走到太平洋,豁然的感覺如隱居在山林原野

湛藍的海平線都有不同的調色盤

心之所屬也許在某個海角再見面

歸途夕陽西下

繞過南台灣南迴

我已置身在筆直的國道3

鴨蛋黃慢落下,下次見

.............................................................................................................................................................

相片支援林益生。蔡孟祥

文出自:自在旅行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