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很短一段找路的經驗(因為這幾年都爬熱門路線,路跡清晰不需找路)。
從忘憂亭旁,有一條下切溪谷的路線(登山口的告示地圖有用虛線表示,沿路有里程牌,但是感覺已經被棄用,叉路口有非登山路徑的告示牌,路跡還算明顯,但是看得出來,走的人很少)
一開始沿著路跡,對照魯地圖上的路線之字往下,小心行走基本上都沒什麼問題。在離北坑溪谷最後約50公尺處,出現一個明顯的小溪溝,溪溝的對面山坡上有一個路條指示要爬上小丘。三年前走的時候,是爬上這個小丘再下切溪谷。最後這50公尺的下切路,雖然植被很密,但還算好走。
但今天鴨子爬上最後小丘後,發現路跡非常不明,植被超級密(灌木上蓋滿厚厚幾層小花曼澤蘭)沿著很淡的路跡走上一根倒木往下幾公尺後,植被已經密到無法行走,倒木旁邊都是植物,離下方地面有一兩公尺的落差。看著前方20公尺處平坦的溪床,無奈的鴨子先讓小朋友往後退回安全平坦處,再叫後面的章魚探一下附近有沒有路痕,但似乎都被植被蓋滿,無法下去。
這時已經五點,天快黑了,如果找不到安全下切路,就要原路退回忘憂亭,走步道回去。這時鴨子想到剛剛經過的小溪溝,看起來落差不大,也許可以去探一下路。回到路和溪溝交會處,先戴上頭燈,小心沿著溪溝往下,仔細看岩石青苔上有不少走過的痕跡,還好現在是乾季無水,落差也不大,再往前走約50公尺終於下到大溪床。鴨子這才爬回下切處,引導小朋友下來。最後在這黑漆漆的溪床上走回停車場。
這件事告訴我們幾個道理,爬山盡量早一點,天黑後危險增加,特別是路跡較不明的路線。頭燈一定要帶,以防不時之需。迷路時真的不要沿溪谷下,又陡又難走,碰上大落差,下得去上不來。最重要的是,地圖上的路線,以及前人的行跡記錄,都只是參考,路況多變,行走時還是要以當地狀況做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