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7/05/06
-
回程日期2017/05/06
-
相關路線內溝溪溪畔步道 、明舉山步道
-
相關山岳明舉山
前一天的員工文康活動雖然搭乘遊覽車,回到家也是晚上九點半以後的事情,無暇拉筋身體沈重。看看週六一早天氣沒有預估的差,至少應該是不會下雨,溫度比起前一天涼快一點,決定到內湖山區輕鬆行,而騎著歐都麥行經康樂街時,也順便觀察一下內溝山區的桐花花況……判斷這週去可能花況會好一點。
首先來到康樂街內溝溪畔,有明舉橋以及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對面的明山橋。先由明舉橋附近的階梯下到溪畔,多半是不連續的沙洲,部分區域的草較為深長,拍了幾張相片之後不宜深探,於是沿著康樂街走到明山橋探訪內溝溪步道。
內溝溪的步道系統最近開始逐漸成形,由東湖路與康樂街交叉口的樂活公園開始, 經過樂康步道、五分埤步道,最近已經成為賞櫻熱點,尤其今年前往樂活公園賞櫻的人潮相當多,非假日據說也有不少遊客。五分埤步道之後是溪景步道,但這條步道由於會接到私有農地,且該段溪流蜿蜒,尚無法直接通到明山橋與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這天走的則只是由明山橋往聖善宮之間的一小段步道,這段步道與溪景步道無法串連,步道盡頭過了聖善宮會通往康樂街261巷,目前還沒有名稱,姑且先稱為內溝溪溪畔步道,有待日後正名。
這段溪畔步道先前曾與秉謙走過,走的人並不多,那次看到為數相當可觀的脛蹼琵蟌聯結與產卵。這次前來則幾乎沒看到蜻蛉目的昆蟲,不過只要放慢腳步,多少還是能有點收穫。
2014年8月舊照,脛蹼琵蟌聯結與產卵。
往返溪畔步道之後,回到內溝溪生態展示館,由旁邊的登山口走明舉山親山步道登明舉山。明舉山又稱柿子山,海拔101公尺,據說是山上有許多山紅柿而得名,不過沿途其實也看到一些樹幹黝黑的軟毛柿。明舉山親山步道全線都是傳統山徑,毫無人工色彩,稜線有些上下起伏,雖有少數拉繩路段,但還算是相當好走。對於喜愛登山的入門者而言,明舉山親山步道距離不長,也可練練基本行進步法,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以下為影像記錄。
1.青眼蛺蝶/孔雀青蛺蝶,雌蟲。
2.禺毛茛,毛茛科。
3.先到明舉橋附近下到溪畔看看。
4.很吸引目光的繖形科小花。
5.第一次看到銅錢草的小花,銅錢草以走莖為主要的繁衍方式,繁殖速度相當快。
6.明舉橋下方的內溝溪沒有步道相連,此行為拍照而來,不想跨越深長草地,決定折回明山橋。
7.內溝溪與明舉橋上的木造涼亭。
8.不知道是誰家的小朋友,感覺身形有些乾癟。
9.明山橋往內溝溪溪畔步道。
10.銀腹蜘蛛的獵殺……看不出來苦主是誰。
11.上次就是在這拍到脛蹼琵蟌。
12.紅腹細蟌,雄蟲。
13.看來頗歷盡滄桑的斯文豪氏大蝸牛,那個是便便嗎?
14.步道很短,看到拱橋就是盡頭。
15.附近農家種的鐵炮百合。
16.路邊的水田,應該是茭白筍吧。
17.水田一景。
18.台灣藍鵲。
19.
20.一共有兩隻,兩隻都發現我在拍,很有意思的是其中一隻會吸引我的目光,另一隻則找尋獵物到對面樹林育雛,真的是太聰明了。
21.斯文豪氏大蝸牛,還有專業路過的螞蟻。
22.步道一景。
23.應該是某種泥大蚊吧。
24.很眼熟……放著以後查。
25.回到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左邊就是明舉山親山步道。
26.關於山主祠的說法,一說是漢人換走太多里族社的土地,觸怒山神瘟疫橫行,因此興建山主祠祭祀山神,也算是漢人與里族社人爭執的一個見證。另一說是這裡供奉的山公是開墾內溝的邱家祖先,除了每天有人祭拜,每年還有三次大拜拜。
27.傳統山徑。
28.陡上陡下路段不長,適合初入山林者練習基本行進步法。
29.水位觀測井,與土中傾度管一起用來監測山坡地地層位移變化。
30.右方石階可通往地質景觀區,回程會走這邊,沿山徑續行。
31.茶帶螢斑蛾/玉帶斑蛾。
32.陡上路段。
33.寬廣如古道的稜線。
34.煙火薹(莎草科)。
35.袖弄蝶/黑弄蝶。
36.稜線上的圖根點。
37.叉路口,左方為親山步道主線,出水源頭福德宮接康樂山親山步道,右邊往明舉山登頂約5分鐘,取右邊登頂後折返,不再前往水源頭福德宮。
38.明舉山也稱為柿子山,海拔101公尺。
39.天氣轉為涼快有風,雖然濕度仍高,感覺比前兩天的濕悶熱舒服許多。上了山就不急著下山,就多賴著一些時候吧。
40.某種櫛齒紅螢,在山上賴著,我也沒閒著。
41.眉眼蝶/小蛇目蝶。
42.練習攀岩的黑翅細蟴若蟲。
43.攀岩之後練倒掛。
44.走石階往地質景觀區。
45.岩石上的銹染紋,一般出現在平行於岩石節理的兩側,起因是地層尚未隆起之前,含有氧化鐵的地下水岩著岩石節理的裂隙流動,氧化鐵的紅褐色逐漸滲入並沉澱其中。
46.越看越像等高線。
47.玉葉金花/台北玉葉金花(茜草科)。
48.金銀花(忍冬科)
49.回到登山口福祿宮,感謝土地公的庇佑。
內湖、汐止山區郊山眾多,山水景觀豐富,可以組合出相當多樣化的登山行程,搭配豐富的自然生態與溪流景觀,相當值得一再探訪。
需仁.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