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發日期2022/10/04
-
回程日期2022/10/04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石空古道,位於宜蘭頭城外澳,為淡蘭古道中路之一段,石空舊名石硿,其居民是由雙溪烏山地區所移入,石空古道及聚落至少在道光年間已經形成,古道上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豐富,黃金嶺福德祠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年間,古樸迷人,榕嶺舊土地公廟,原僅由三塊石板搭建而成,後來才改建成今日規模,石空古道可通往太和山,接上坪溪古道,走法多樣,而接近外澳車站部分視野最佳,可鳥瞰外澳海岸線,外澳海灘以及美麗的龜山島
象寮古道,位於外澳,同為淡蘭古道中路之一,象寮舊名匠寮,因昔日具備軍工匠寮而得名,與中崙古道、坪溪古道合稱為梗枋百年古道
行程:(總路程5K)
外澳火車站後方登山口>榕嶺>榕嶺舊土地公廟>青潭>店仔地>黃金嶺土地公廟>石頭厝>金頂接天廟>象寮古道
今天造訪宜蘭端的淡蘭古道中路,搭乘台鐵至外澳火車站,從後方登山口起登,經由石空古道走往象寮古道,尋訪那古老的石空舊聚落
外澳火車站內已修建天橋可直通石空古道,指標寫往烏山
石空古道景色最無敵就是起登不久的時候,龜山島與外澳海灘映入眼簾,實在是美不勝收,猶如海市蜃樓般,好夢幻
龜山島的視覺感超級近的
除了藍天,大海,海灘的奇岩巨石外,還能看見飛行傘在天空翱翔,猶如置身國外之境
石空古道長約2.5公里,前面1公里都是原始泥土路或土石路,而且圖根點特別多
順著步道前行,沒多久就到達榕嶺,因從前有棵大榕樹而得名,但現已不存在
沿途都有雙扇蕨圖騰的告示板,訴說著古道的淡蘭歷史
過溪處,越過文壯溪後,古道沿著溪流而行
抵達青潭,因溪流匯集成潭,清澈如青而得名,算是中繼點,為昔日淡蘭古道的休憩之處,如今池水並不深不大,但仍相當清澈,潭中的植物與藻類使潭水呈現青綠色,仍然很美
石空古道雖不長,但沿途山羌叫聲不絕於耳,估計有4隻以上,最令我振奮的是,竟然親眼看見三隻食蟹獴在步道上覓食,生平第一次遇到,可惜跑太快了沒拍到
接著往店仔地指標方向走
店仔地,顧名思義曾有店家在此服務過客,可惜現早已不著痕跡
往黃金嶺土地公方向前進,沿途盡是熱帶叢林
古道中段接上馬路,為昔日的5叉路,現僅剩4叉路,取直行或左邊都可以到達黃金嶺土地公廟
黃金嶺土地公廟,建於日治時期大正時代,整修後相當典雅美麗,且四周環山,風景很不錯
繼續沿著馬路前行,走往石空聚落
再度來到叉路,右邊往金頂接天廟與象寮古道,我們先直行看一下美麗的石頭厝(太和山方向)
經過梗枋溪
到達石空舊聚落,空地上只見獨棟的土角厝,其餘的可能已淹沒在蔓草之中
接著返回叉路,往金頂接天廟方向走
走過石空龍河橋
沒多久抵達金頂接天廟,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祀奉玄天上帝,歷史相當悠久,除了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亦是台灣武當門派的祖廟,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石空古道接壤的太和山即因此得名,即使石空聚落已沒落遷移,每年回鄉來此祭祀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再來由廟旁山徑通往象寮古道,亦是淡蘭古道的一段
象寮古道的路況比較沒那麼好,且坡度較陡,今天就只走一部分,象寮古道終點可接上坪溪古道,有機會再來挑戰,石空古道真的非常的美,十分寧靜,又充滿歷史人文遺跡,喜愛古道的朋友絕對不能錯過,肯定是場知性之旅,喜歡海景的朋友也很適合來這裏望著龜山島放鬆心情,那麼今日的旅途就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