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基宜】淡蘭古道全路線220公里 10天行 D6 崩山坑古道 北勢溪古道 灣潭古道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D6

昨日差點露宿郊外的意外,以及幾乎靜默獨行的一日,讓心情重新整頓,今天的行走又是全新的一頁。

今天加入要陪走兩天的小天使是2019年去西班牙朝聖認識的Samuel,還記得那時他跟我說,走完朝聖回來要開一間咖啡店,歷經一年的行動咖啡車磨練,他在2021年,疫情嚴峻的時刻開了他理想中的咖啡店,實現他在朝聖途中的想望。

三年不見他,從一個男孩,突然蛻變成男人,頭髮上竟然多了一些白髮,他說,他是用生命在開咖啡店的男人,每天開業,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六點,只有爬山才是他的休假日!一人經營著這家在民生社區裡的咖啡店。

這次他選擇重裝,想要找個溪邊紮營,若我不是10日全程輕裝走完,這樣的規劃在中路的路段上是一大享受。

86e672fe2861e090f32a456939785e4f.jpg

183e677de511081c2221ef6e77b982b6.jpg一轉進崩山坑古道,像是走進另外一個異次元,瞬間從熾烈的艷陽幻化成沁涼的溪流,沿著淙淙聲響,古道與北勢溪連袂前進。綠也可以如此閃亮,這片竹林有了最佳的詮釋。一路上台灣山鷓鴣的鳴叫,與夥伴名字有幾分相似,像是呼喚著夥伴,我們打趣這裡要叫山鷓鴣古道。竹雞也不讓山鷓鴣專美於前,「雞狗乖」大叫不停,小傢伙頭烏線,硬是湊個熱鬧,「是誰打破氣球」婉轉趁隙而出,這些害羞的山中精靈們,豐富了行走的感受,雖然看不見,但真實地存在這件事,就讓我歡喜。

85fb8742dba474050a393743a6668472.jpg

1ac243f535de665cb46ef5a2be4f501c.jpg

4d66a1f29b2cc5c0b8ba59a0ac88e27d.jpg路上仍有幾間古厝,讓路徑與過往的生活與利用串聯起來,牆面上斜的橫的砂岩砌石,怎能這樣如此密合,讚嘆先人的工藝技術。石階被青苔漫上,綠,是這裡的主宰。在進到泰平共學村之前,有一段是雙扇蕨大道,雙扇蕨是淡蘭古道的標誌,許多的指引皆以此為示,我2019年走過的西班牙朝聖,是以扇貝為標誌,一路上,都會找尋扇貝的符號,而來走淡蘭古道,看到雙扇蕨符號心裡就會升起一股安心,代表我們是走在正確的路徑上,看到雙扇蕨本尊時,更是開心,能與侏儸紀時期就存在的植物相遇,好想對它說:「辛苦了!」

6f2ee60576f733209508dafb03daad14.jpg

348c095e25009b60d9fa20b242a9e7c6.jpgc42615074de4dd12ae36f73ebdb59050.jpgc55b72a9ecd67db69e5ef1c895a71272.jpg68a8899d9ccdca39ae8c5ba9400499a9.jpg18142d0a61c345bf5ed00c200ae51609.jpg3cadf4e88562da0d853ff3adc95dc6ea.jpg日人伊藤武夫,在1915年《臺灣博物學會會報》中的〈臺灣羊齒類通論〉提到雙扇蕨

「Dipteris是屬於三疊紀到侏羅紀的植物,現今依然維持著古代的形態,想不到在臺灣竟然有雙扇蕨這種植物。它的形態非常奇特,就像是一支破傘的形狀,一眼就可以從其他眾多的羊齒類當中分辨出來。它有無數的囊堆羅列在葉裡,呈現奇異的景象。它主要群生於向陽的傾斜地,我在臺北廳深坑支廳的石碇曾經見到一大群落。」

葉脈上的二分叉現象,在兩億至四億年間的蕨類相當普遍,這可證實雙扇蕨是古老的孑遺植物家族。從全球廣泛分布,歷經冰河時期後,僅守住部分生存版圖,而台灣就恰巧是雙扇蕨還能存在的地域,這古老滄桑的基因,對抗物候的變化,彷彿穿越千年之約,在古道上相會,從柔軟細緻分岔甚少的小苗到展開龐然大葉開裂成二扇狀的成株,都可以細細觀察,特別是葉子分叉再分叉,彷彿古道無數縱橫的路徑。過了泰平後,走上北勢溪古道,大約一個半小時的平緩路程接到三水潭,是我首推最美的步道。

2b4add9909a2d98a6db244d0dbbdef93.jpg

a15c44fe65b4e7d87389d622800f8408.jpg80f60759560a6d6f186857f8411a1050.jpgfa0783c907b683513b4ec41fa5bd7b34.jpg93c8bb3e783969907b8866bf87e6d672.jpg這條北勢溪古道,沿著北勢溪而行,一路走在涼蔭下,溪水又非常親民可及,只要願意,找個喜歡的溪水拐個彎進去,就可以享受沁涼的溪水與樂游魚群,泰平的居民還設置了可愛的十二生肖動物圖騰,告知與前後端出入口的相差距離,全長大約2.6公里,幾座竹橋、山字碑、保安林柱、還有無數樸拙的石階,都伴隨著北勢溪溪水成為美麗的古道一部份。

08ecf758d4731fff64d8e87feba03072.jpg

326c67991aaf6c2877dff1a97b272206.jpg162de5cf3f87a809a0bd1e7d816cbfb7.jpg

98bcaec05152fd1a618cbcf2d252e2bd.jpg329102685592dbdfdca6df72f32bca30.jpgd0838238333ba1e4966ac197c73f3093.jpg9094b56e86f31ff707f91eaa72444625.jpg23947fccc8a3f301e0a068433ee5f6ff.jpg33deb657a24751d4596b8c239652a9c1.jpg706e6cf08993d720c7e147a759f51c31.jpg9fbd990b3151f81e26c806c6e7dcea5e.jpg187ab5d6a5e944d2de730f8168205189.jpg257060b3c3b9a89afb5014f5da813d7a.jpg

c8a0dbecd1068d2f2f6dd2dcc4cbb59d.jpg86ec2c03c3f347557ed4d144417a7042.jpg再次回到三水潭土地公廟,心情卻兩異,今天要趕1650在灣潭回雙溪的公車,大家稍事歇息後繼續往灣潭古道前進。沿著灣潭溪,坡度仍然平緩宜人,部分路徑寬大好走,大氣地送往迎來,望著清澈見底的溪水,真有脫了鞋襪的衝動,這股想望因為提早到達灣潭,倒也實現,熱騰騰的腳底,一踩入涼爽的溪水裡,感覺長途跋涉的疲憊都被消除了。

6bd277ebaffe4de38b594975aba57c37.jpg

ee475039087d511c4543e4d672852e06.jpgf69998a63f60996ffbbc9893b0e0e419.jpg80a3c867b87a9ccbc3ce702f0f3a9ee6.jpgdb154319fab828e75d4c1c954862baa8.jpg7c7b904333e06de591117fd0c1f01e19.jpg良心商店

862caae54675a1ca9007662c76d5639d.jpg坐上公車,突然覺得不用走路真好。

b12dd0c24d25d88584c15eea1685a8e5.jpg

D6雙溪車站→柑腳威惠廟→崩山坑古道→泰平共學村→北勢溪古道→三水潭→灣潭古道→灣潭→坐車到雙溪車站(22K)

延伸閱讀10天全路線規劃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24008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