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金字碑越嶺古道+後凹古道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金字碑古道 (1).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旅遊日期:111.07.29  天氣:晴天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山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旅遊路線圖:牡丹火車站09:10→金字碑古道入口09:48→土地公09:55→102公路3K大彎道11:00→越嶺探幽亭11:20→金字碑12:00→後凹古道叉路口12:15→古厝地12:43→侯牡公路3K12:52→猴洞神社13:10→侯硐車站13:35

金字碑古道 (56).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09:10區間車抵達牡丹火車站。以為會是陰天或小雨,不曾想卻是一個大熱天。牡丹車站前經過牡丹老街、牡丹國小往定福慶雲宮前進。

金字碑古道 (2).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牡丹溪車道旁的土地公廟,小廟前是一大片的文旦柚園。

金字碑古道 (3).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跨過牡丹溪的「政光一號橋」。直取前面「三貂慶雲宮」牌樓下車道。

金字碑古道 (4).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定福聚落後面的小山崙下就是「三貂慶雲宮」。

金字碑古道 (5).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烈日下定福有點斑駁、有些沒落的民宅。四周寂靜無聲的像不存在,好像也沒有經過。

金字碑古道 (6).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09:42到三貂慶雲宮。從牡丹車站到此花32分鐘約2公里。廟右邊車道進入往金字碑古道入口。

金字碑古道 (7).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09:48左邊綠竹叢旁就是「金字碑古道」入口,步道口設有官方指標牌。前往燦光寮、貂山古道。取左入金字碑古道。

金字碑古道 (8).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水泥步道經過雜竹叢,沿途林蔭連綿不怕日曬。

金字碑古道 (9).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09:55水泥步道終點,有石砌土地公廟,小廟內土地公已不見。土地公廟左邊木樁土階爬繞過小廟後,官方指標距越嶺探幽亭1795m。

金字碑古道 (10).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道繞過小廟後轉為在桂竹林裡爬升的石階古道。

金字碑古道 (11).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相當陡長且濃密的一段桂竹林道。竹林深處傳來山羌的叫聲。

金字碑古道 (12).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道出桂竹林又入雜竹叢,腳下也變為木樁土階不道。今天雖熱卻不悶,因為有陣陣吹來的山風令人消暑不少!

金字碑古道 (13).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道持續在爬升,過竹叢又入較稀疏的桂竹林。

金字碑古道 (14).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這段爬升的古道就在桂竹林與雜竹叢交替下一路向上爬,但似乎不會感覺很累!

金字碑古道 (15).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雜竹叢下右側有從十三層親水公園來會的支線。新整理過的支線及新架的輔助繩索。

金字碑古道 (16).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路徑進入平緩的稜線樹林,讓人稍微緩口氣。

金字碑古道 (17).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經過大雜竹叢下,從土地公廟上來一路桂竹及雜竹不間斷地出現,感覺很棒!

金字碑古道 (18).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10:22古道上的竹叢下休息區,設有幾張木條椅。竹叢下山風吹拂,稍作休息喝水再爬!

金字碑古道 (19).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道續爬,又是經過更濃密且常的雜竹叢,令人有點驚訝!

金字碑古道 (20).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這段竹叢是爬上102公路最後一處雜竹叢,很棒的一段竹叢古道,既優雅又寧靜。

金字碑古道 (21).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右側林下出現兩層的石砌牆,像是昔日古厝的地基牆。

金字碑古道 (22).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忽然見古道上有雞隻大軍往下而來,著實讓人有點驚訝!剛開始還以為是山雞,但又不怕人才確定是放養雞。每隻雞外表長的都一樣,不知從哪裡跑來的!

金字碑古道 (23).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石階步道左側林間放有飼料及水,才真確定這是放養在林間的放養雞隻。

金字碑古道 (24).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這些雞隻不怕人還一路跟著後面上來,可能是誤以為要來餵食的人。

金字碑古道 (25).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上面就接上102公路,雞隻很聰明就不再跟上來了!

金字碑古道 (26).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道爬上102公路23K大彎處護欄外。此處設有官方指標及導覽圖。

金字碑古道 (27).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沿著護欄外走一小段,石階再度陡爬入樹林下。

金字碑古道 (28).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石階陡峭爬上駁坎再進入樹林間。

金字碑古道 (29).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金字碑古道 (30).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平緩處設有圓木椅休息區。續爬陡階而上。

金字碑古道 (31).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左有兩路相通。取直爬而上。

金字碑古道 (32).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再度接上102公路前的一段陡爬石階。

金字碑古道 (33).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抬頭已看見上方102公路。

金字碑古道 (34).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穿越102公路。左前方紅色牌樓就是就是古道入口。離越嶺處探幽亭只剩約165公尺。

金字碑古道 (35).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道上眺望牡丹溪河谷沿線及雙溪一帶風光。

金字碑古道 (36).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爬上102公路駁坎,古道沿著石壁下往上爬升。

金字碑古道 (37).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轉眼就要抵達古道越嶺處探幽亭。

金字碑古道 (38).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11:20越嶺六角涼亭「探幽亭」。亭前有一石碑「奉獻示禁碑」據資料立於清咸豐年間比金字碑更久遠,但內容字跡斑駁模糊無法辨識,僅約可看碑文開處『署台灣北路淡水...』及落款『咸豐元年五月…』等…。而碑旁有座旗桿遺跡,此旗桿應為劉明燈率兵北巡,部隊休息插旗所用,但無從可考。

金字碑古道 (39).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探幽亭對面有一古老的土地公廟,小廟內供有刻一圓形壽字的石匾,石匾刻有「千秋福澤承天厚、萬古德恩配地貞」,橫批「古貌昭赫濯」等字樣。

金字碑古道 (40).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順著古道往侯硐方向下去。越嶺處眺望侯硐及基隆嶼海面。

金字碑古道 (41).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金字碑古道 (42).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道自此一路下往侯硐。

金字碑古道 (43).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道沿著山腰而下,經過隨風搖曳的竹叢。

金字碑古道 (44).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這段彎曲而下的竹叢路段走起來相當舒服。

金字碑古道 (45).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石階古道沿著山腰一路輕鬆而下。

金字碑古道 (46).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彎垂過古道的竹枝。

金字碑古道 (47).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山腰古道轉緩是碎石步道。林下相當清幽。

金字碑古道 (48).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一個轉彎出現石階往下,右側出現石壁就是「金字碑」。

金字碑古道 (49).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12:00同治六年(1867)冬,台灣鎮兵劉明燈,率兵北巡,由淡入蘭,有感於先民開疆拓土之艱辛,與山道雄偉磅礡之風景,乃沿途題下「金字碑」、「虎字碑」、「雄鎮蠻煙碑」供人瞻仰。「金字碑」則位於三貂嶺 古道內南面的石壁上,由清朝台灣總兵劉明燈在石壁上題詩並嵌上金箔故叫「金字碑」。

 

金字碑古道 (50).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山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金字碑古道 (52).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金字碑」此碑高約240公分,寬143公分,邊框飾以蓮花條紋,碑額並有雙龍托珠圖案,碑字與碑龕以金箔黏貼,故稱作「金字碑」或「金字牌」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金字碑古道 (51).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金字碑剛好位於石階步道往下的頂端石壁上,距今已有155年,真是滄海桑田啊!

金字碑古道 (53).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道轉為緩下四周古樹林立,相映碑文中的:夾道千章蔭古槐。

金字碑古道 (54).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12:15左叉路為「後凹古道」,古道直下侯牡公路「猴洞神社」附近。思索一下決定轉走「後凹古道」下山,金字碑再往下都是水泥階梯較無趣。

金字碑古道 (55).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盡是林間枯葉的陡下石階古道。很久前從瑞三煤礦大樓旁走上來一次,已經沒有太多的記憶了!

後凹古道 (1).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橫陳而生的老蒲桃樹,古道上枯葉覆蓋走起來沙沙作響,很有昔日古道的感覺。

後凹古道 (2).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雖少有人走但路跡清楚相當好走!平緩的山腰路。

後凹古道 (3).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後凹古道上還保留很多段完好的古石階,比起金字碑古道侯硐端的水泥階步道多了很多的古意。

後凹古道 (4).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道沿著小小後凹溪谷而下,沿途出現潮濕溪谷間的植物入山棕、蕨類、姑婆葉等。

後凹古道 (5).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平緩的山腰路伴隨著多條水管,都是從後凹溪上游水源處接出,也因居民進來接水而多少讓古道保有很好的路況。

後凹古道 (6).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一塊塊長滿青苔及落滿枯葉的古石階往下走過雜竹叢,根據經驗這種竹叢附近應該會有屋厝!

後凹古道 (7).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才這樣想就一腳踩進了一處崩塌的古厝地。左邊石砌牆是古厝的前圍牆,以現存的規模看昔日是一處很不厝的古宅地。

後凹古道 (8).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厝屋頂已坍塌但石砌屋牆還很完整存在。厝地內已是荒草一片無限荒涼!

後凹古道 (9).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古厝地後經過一處長滿雜草的廢棄農地,草地裡還有廢棄的菇架。

後凹古道 (10).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再往下經過竹叢幾棵已長滿柚子的文旦在草地裡,前竹叢成排右側裡似乎也有簡易的屋厝。

後凹古道 (11).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經過竹叢前的電線桿後古道在此走過小小後凹溪,溪水已接近乾凅。老樹掩溪大石厝落溪床。

後凹古道 (12).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上溪岸經過一片農耕地,一間舊黑的石厝掩著大門,從門內發出很兇的狗吠聲。還好被門關著出不來不然就麻煩了!

後凹古道 (13).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經過石厝前面出現滿是綠竹枯葉的綠竹林道,是一段五星級的竹林道。

後凹古道 (14).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出竹林道前方是菜耕地,簡易菜寮旁被板塊圍起,活動的板塊可拉開進出。

後凹古道 (15).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左側出現大型的水塔,已接近後凹古道出口。

後凹古道 (16).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12:52侯牡公路約3K的大彎道後凹古道入口。<指標桿上綁有一舊登山條無任何指標牌。

後凹古道 (17).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沿著侯牡公路往上(牡丹方向)走約5分鐘抵達約3.5K處「猴洞神社」。猴洞神社有三條路線:1.神社主參拜道:由猴牡公路3.5K入口爬上猴硐神社涼亭。2.神社副參拜道:一百階步道入口至猴硐神社涼亭。3.新步道:新步道從介壽橋頭懷德亭旁步道可爬上涼亭上方空地。

後凹古道 (18).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後凹古道 (19).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神社原本規模較大,呈南北向朝北祭拜,設有兩座「明神鳥居」,一座為石造另一座靠近本殿的圓形檜木造,入口設有兩座巨型石燈籠,參道兩側也設有型式為「織部燈籠」的石燈籠。

後凹古道 (20).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猴硐神社是日據時期所建,供俸掌管大地的天照之神,類似台灣的土地公,所以採礦者都會供奉祭拜。

後凹古道 (21).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後凹古道 (22).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猴硐神社為少數設有兩條參拜道的神社,本殿早已不在,因長年缺乏維護,目前僅剩兩座殘缺鳥居及參道石階。可由一百階頂侯牡公路旁或介壽橋懷德亭的登山步道進入,可以鳥瞰侯硐全區。

後凹古道 (23).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左下新步道下往介壽橋頭懷德亭。左前鐵欄杆外就是神社副參拜道的一百階步道。進入副參拜道。

後凹古道 (24).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副參拜道似乎少有人走有些雜草且樹枝掩徑。路徑兩旁的杜鵑樹似乎也枯死殆盡,明年不知還有沒有杜鵑花可看!

後凹古道 (25).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路中有顆「新北市政府地政局HD048圖根點」基石。

後凹古道 (26).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副參拜道一百階望下經過紅磚民宅,右出侯牡公路左下「侯硐路」。

後凹古道 (27).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猴洞神社「一百階」步道,下半段已經被改水泥階步道。左側山腰步道走回下往介壽橋頭懷德亭。

後凹古道 (28).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13:30新介壽橋懷德亭。過橋往猴洞車站。結束行程。

後凹古道 (29).JPG -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