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年前單車旅行造訪過內灣後,其餘時候都是坐車通過,直接驅車往尖石山區爬山。今天朝聖的這條路線,將再度回到內灣,從內灣連走南坪、馬胎兩條古道,且攀登冷門的內灣山,繞一O型路線,對於一般山友也是很輕鬆愜意的,內灣除了逛老街,也可以來遊山玩水,對於喜歡親近山林的你(妳)絕不能錯過這篇文章。
路線介紹:
內灣車站出發,經內灣吊橋,先走南坪古道,後遇到涼亭(馬胎、南坪古道岔路),續行,直到抵達義興部落後再折返回來,經涼亭岔路後往馬胎古道入口前進,出義興大橋後往關西替代道路續行,抵內灣山登山口,登內灣山,接著循著階梯步道經內灣國小,走鐵路地下道回到內灣車站,完成O型路線,總費時約4.5小時。
▲路線示意圖
搭乘05:56自新竹發車往內灣的火車
06:54 火車抵達內灣站,位於月台旁的「內灣線通車紀念碑」
旁邊有一座「毋忘在莒」的奔馬雕像
內灣車站內部
出站後可以看到車站的左側牆面為漫畫家劉欽興先生創作的作品
內灣街區一景
內灣的開發始於清末,一直到日治時期因軍事需求才有系統性的開發,內灣支線鐵路規畫從二戰末期,直到1951年才完工通車至內灣,周圍有珍貴的林木還有煤礦資源,開啟了內灣地區最為風光的20年。從日治末期一直到戰後對內灣的開發從未停止,直到後來兩大產業陸續因資源耗盡而逐漸式微,逐漸轉為安靜的小山城。
煤礦坑位於尖石鄉的那羅部落,國民政府將命名為「復興煤礦坑」,當時正值內灣線通車,利用火車將煤礦運往各地,當時礦工將內灣當作是暫時的居留地,造就內灣地區的繁華,旅館、茶室、酒樓,還有大戲院林立,內灣的熱鬧程度也只有當地內灣人才知道,因此有「錢不過鳥嘴山」等俚語。
「復興一坑」礦區位於竹60鄉道5.6K,原名「那羅礦廠」,於1951年開始開採,因為煤層品質佳且自然外露,而周圍更有公路跟台車鐵道等交通設備能直接抵達礦場,因此是尖石鄉早年最大的煤礦開採區,曾經風光一時,鼎盛時期礦廠的職工更多達七百餘人,那羅部落的許多居民皆倚靠著這個礦區生活。而1984年後,因為礦場的煤礦枯竭而正式封閉,盛況不再後便逐漸沒落、廢棄。近年來觀光產業興起,尖石鄉公所於2005年開始設立「復興一坑」礦坑園區,逐步修復各式採礦設備,包含台車軌道、捲機場等等,讓來訪民眾能探尋空屋軌道及塵封的礦坑口,遙想當年的採礦盛景。
此外,內灣早期因製造樟腦而形成聚落,日人佔領台灣後開始加大開發力度,當時各種檜木、肖楠等珍貴樹種陸續利用各種交通工具運離內灣,山林工作在當時為大量勞動力需求的工作,除了需要專業的伐木隊伍外,其他像是探勘、整材及運輸的工作皆交由當時的台灣人,但也因為如此有優渥的工資待遇,因此吸引非常多流動人口在這裡就業,也同樣造就內灣繁華的時代。
內灣戲院
前身為楊家「楊盛泉」所經營「山場」的「料坪」,即當時放置林木材料的場地。1950年為體恤工人的休閒需要規劃建造成木造二層樓日式風格的戲院,至1980年代隨著採礦與伐木沒落後後也隨之結束營業。戲院至今保留當初原貌,目前為國內保存最好的古老木造戲院。
建築主柱以清水紅磚砌成後再以砂漿磨光,牆面門窗以板材構成,屋頂則覆以黑瓦,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木造雙層戲院。在荒置20多年後,至2002年由屋主楊先生重新整理,一樓改為人文客家菜館,遊客可邊品嚐客家風味餐,邊欣賞懷舊老電影,並且室內有展覽台灣早期生活文物。
註:目前暫停營業
出縣道120號,徒步至內灣吊橋(下圖左側為內灣吊橋,右側為內灣大橋)
內灣吊橋橫跨著油羅溪,全長約147公尺,寬2.6公尺,設有2座吊索橋架的基墩
一路沿著產業道路走到南坪古道入口
南坪古道前有一個石碑,續行百公尺後就到步道口了
07:19 步道口
一路循著階梯步道
07:27 這條古道昔日是泰雅族馬胎部落往來內灣的聯絡通道,沿途林蔭蔽道、溪水潺潺,與人聲鼎沸的內灣老街形成相比,古道格外幽靜秀麗。
07:30 南坪古道0.5K
不久後遇到兩旁都是石壁,步道布滿好幾條水管.都是輸送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
由於步道濕滑,旁邊設有簡單的繩索供山友輔助通過
沿途自然生態豐富,綠樹蓊鬱,鳥語花香
07:40 抵達馬胎古道、南坪古道岔路,有一座木造涼亭,接下來的路段為南坪古道、馬胎古道共線路段,待會回程再往左下出馬胎古道。
馬胎(Mkmatuy)為泰雅族語,為「多霧的部落」之意。馬胎古道是昔日蓋達(馬胎)部落、易物、採買的唯一生活道路。全長總共2.3公里,海拔自301公尺至573公尺之間。自從竹59鄉道開通後,古代逐漸荒廢。近年來部落居民、長老有識人士爭取經費修築,成為旅遊、健行、踏青的好所在,也藉此恢復古道昔日的光彩。
馬胎古道的里程木樁
百年茄苳樹為古道上重要的地標性植物,樹冠上有鳥巢蕨附生,樹幹徑約三人合抱,樹形優美。茄苳樹為常綠大喬木,三出復葉,雌雄異株,球形漿果,熟成時為暗紅色,樹齡很長,甚至可超過千年,因此又稱為「重陽木」
馬胎古道1.0K
真想不到那麼早就有這麼多遊客來這裡了,他們都在那座單索吊橋留影
趁沒人的時候來與單索吊橋留影
單索橋兩旁溪水潺潺、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在溪邊可以看到早年灌溉水圳的遺跡
南坪古道1.5K
此路段開始為原始山徑,此路段舊稱為「磊拜古道」,一路通往義興部落
過了單索吊橋後,路況開始轉為原始
07:55 距離馬胎古道終點1.5K
08:00 南坪古道2K
一路為上坡的狀態,加上步道較為濕滑,是本步道較具有挑戰性的一段
步道泥濘、濕滑,建議穿個防滑的登山鞋或雨鞋比較好
平台
林相轉為竹子林
08:11 馬胎古道2K
08:13 南坪古道2.5K
馬胎古道終點就在前方囉
展望點
08:19 馬胎古道終點處(位於嘉興國小義興分校)
一旁還有供遊客拍照打卡
此處為馬胎產業道路4.5K,有展望
站在車外環道路上往山去望去,層巒疊翠的景色盡收眼底,可以見到馬武督山、那結山、內鳥嘴山等山岳。
接著折返回馬胎古道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義興教會
折返下山,下坡路段較陡峭、濕滑,需要小心行走
一路下坡微風吹來,炎炎夏日偶爾得到一點涼快感
09:04 前方一棵倒木形成有如拱門般的景觀
09:08 走木棧階梯步道一路下山
09:09 血藤
分布於中海拔山區空曠處、林緣或溪邊,為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在馬胎古道沿途易見血藤之纏繞懸掛於樹林之間。莖汁呈鮮紅色,故有「血藤」之名。三出複葉,深紫色,蝶型花萌發於葉腋並成串垂落。
09:11 馬胎古道0.5K
岔路,右側小徑可近距離親近瀑布與溪流
09:38 香港針房藤
此外,馬胎古道可以看到如此生長茂盛之藤蔓,從樹枝垂落於林間步道上面。著生性藤本植物,葉片厚質,著生岩壁或樹皮上,單葉、互生,佛焰花序頂生,主要分布在桃竹苗低海拔山區。
古道上唯一一處的展望
木棧橋樑
位於木棧橋旁的溪流景觀
繼續一路下山
步道旁些許展望可看到幾座突出的山頭
09:50 馬胎古道0K入口
義興村馬胎部落的入口意象
通過義興大橋
橋樑景觀特寫
橋上眺望尖石山區
09:59 回到橫山鄉境內了
茄冬,旁邊為伯公廟
10:04 沿著產業道路往內灣山登山口前進
10:09 內灣山登山口
登山口正面示意圖
遇到T字路取左續行之
路徑都還算明確,布條也算綁得不少,但因為人煙罕至,所以兩旁的草都長得很高了
10:23 一路都是緩升路段,難度不高,但因為雜草都將路徑給淹沒,因此我帶了鐮刀稍稍清理一下路徑
不過中間有一段路被枝幹、藤蔓擋住前方的行進道路,利用鐮刀稍微清理一下以便於通行
冷門到沿路還需要撥掉好幾個蜘蛛網
走到底的時候可以看到右側有一個山徑,前方為高壓電塔
10:45 內灣山山頂的展望,不過前面的高壓電塔很煞風景......
10:47 終於抵達內灣山
內灣山,海拔401公尺,山頂有一顆建設廳礦補No.2072基石
「建設廳礦補」基石,是戰後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所立,是台灣省政府曾設置的一級所屬機關,成立於1945年。負責掌理臺灣省的工業、商業、礦業、中小企業輔導、技術行業行政、都市與區域計畫行政、建築管理、手工業輔導推廣、零售市場及攤販管理等業務。1999年7月1日因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而裁撤。
11:05 一路下山
11:25 回到內灣山登山口
11:27 眺望內灣街區
續往產業道路可以到木馬道遺址,但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直接下階梯往內灣街區
內灣國小的大象造型水泥溜滑梯
蒸汽火車造型溜滑梯
馬賽克拼貼畫作
漫畫館當天無開放
犀牛也是幼時的回憶
一旁有彩繪牆還有文字,並且堆疊好幾根木頭,以訴說內灣木馬道見證那段伐木的黃金歲月
11:42 穿越人行地下道,回到內灣老街、車站
11:47 搭乘內灣線火車回到新竹結束行程
橫山~竹東之間的油羅溪與層巒疊翠的景色
★★★近期行腳精彩回顧★★★
2022-015:檜山神木群、樂山鐵道、鹿坑山、南比林山、尤命神木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