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發日期2022/05/04
-
回程日期2022/05/04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犁頭山,海拔156公尺,位於新竹新埔,因山形近似犁頭而得名,屬龍鳳連稜之一段,以展望極佳聞名,能觀覽整個竹北,其一大特色,乃能於山頂觀望高鐵穿梭於軌道與新竹站
文山古道,位於新埔山區,又稱文山步道,屬龍鳳連稜之一段,為從前附近居民開墾的農路,經整治後,前段步道新穎,接泥土路能通往犁頭山,沿著稜線,再通往吧哩國山,全長約2公里,沿途景色優美,土石地形與火炎山相似,更有許多斷崖峭壁,相當壯麗,部分路段需攀繩陡上陡下
行程1:
118縣道(文山路)>文山古道>犁頭山>拉繩稜線段>吧哩國山>文山路587巷
路線圖:
GPX:
備註:文山步道後段近期(2024年)經整修增建,樣貌與之前已不同
十八尖山,舊名為虎頭山,最高處在現在的介壽亭,海拔131.79公尺,台灣小百岳No.26,因有18個山頭而得名,日治時代開始,十八尖山便開闢成森林公園,自新竹縣北迤邐,略成新月形,蜿蜒約7、8公里,而且剛好環抱新竹市東、南郊
行程2:
中正路>竹塹城迎曦門>博愛街5巷登山口>十八尖山
路線圖:
飛鳳山,海拔423公尺,小百岳NO.27,位於新竹芎林,屬知名飛沙縱走及龍鳳連稜之一段,因山形如飛鳳引頸之姿而得名,為昔日新竹八景,稱之飛鳳探梅,以飛鳳夕照聞名,可連走觀日坪古道形成O型
行程3:(爬升約276m)
竹24線>飛鳳山牌樓>代勸堂>飛鳳山>相思崖>觀日亭>中坑山>柴之屋>產業道路>竹36線>竹26線
路線圖:
GPX:
文山步道由118縣道旁小路進去,在中油新關店附近,路口指標明確,經古道一路爬向高點犁頭山,再縱走至吧哩國山,之後前往新竹市區的竹塹城與小百岳十八尖山,再前往小百岳飛鳳山
行程1
沿著118線,馬路旁有顯著指標,寫往文山古道,前方不遠處是中油新關店,這裡距離竹北火車站4公里,大眾運輸,5619,5620,文山國小站
文山古道花費1255萬的大力修繕後,儼然成為當地五星級的步道,今天就來看看成果如何
這鵝卵石鋪設的可真美呀,走起來平穩舒適,但古道的感覺較為現代化,好處是可能可以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健行賞景
整體環境的確設計完善,指標明確,步道舒服好走,林相也相當優美多變,鬱鬱蔥蘢,感覺非常不錯,且文山古道也是知名縱走龍鳳連稜的其中一段,龍鳳連稜是新竹一條著名的縱走路線,長達20多公里,屬於需一定體能的進階路線
連步道旁的樹林都經過修飾,完全不用怕有倒木或是雜草,可以行走的非常怡人自在
一路上坡後就抵達犁頭山,海拔156公尺,設有三等三角點97號,從登山口至此大約僅花費20分鐘,山頂還有一座很特別的金屬製品
犁頭山山頂就是觀景平台,並設有休憩座椅,這裡視野真的很好,整個竹北盡收眼底,綠油油的稻田猶如畫布,令人心曠神怡
犁頭山還有一大看點是觀看高鐵穿梭於軌道之間,急速奔馳實在太帥了
接著走在稜線上前往吧哩國山
欣賞美景之虞,要注意小心斷崖邊坡勿太靠近
沿途再度出現大片展望,景色也越來越美,看得也越來越遠
往吧哩國山的路徑較為陡峭,部分還有拉繩輔助,算是較有難度的部分
再來到一個完美的展望點,整個竹北盡收眼底,從平原到高山,層次分明,這景色實在太美,太令我意外,感覺完全不輸國外,遠方的山頭更有日本富士山的即視感
抵達吧哩國山,吧哩國為新竹新埔的舊稱,源自平埔族語,海拔175公尺,有一座基石
後半段還有美麗桐花可以欣賞,另一邊望向的是新埔市區
基本上就是展望看到飽的概念,風景線真的很長,最後遇叉路,我們取左行下山,通往文山路587巷,往右則是通往三段崎古道,如此一來就完成了一個O型路線
文山古道原為當地一位老先生花費多年時間整理出來的,很感謝他讓古道又再度重現天日,近年經政府整修後,前段比較像是休閒步道的感覺,後段仍然維持原始山徑路況,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當然也有部分山友認為整建後的古道已不像古道,而且失去整體感,一般的遊客可能就覺得還好,這部分就見仁見智了,接著前往市區成功路上的竹塹城
行程2
竹塹城剛好在馬路的圓環中心,遠遠就能清楚看見
新竹古名竹塹,因早期以竹圍城而得名,西元1826年,大力改建竹塹城,建立城牆與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治之後拆掉部分城牆與城樓,只存東門迎曦門
離開竹塹城後,前往鄰近的十八尖山,亦是台灣小百岳
十八尖山為相當親民的台灣小百岳,有多個登山口可選擇,今日我們由博愛街5巷登山口起登
十八尖山的特色就是涼亭超多
獅子亭
幸福亭,特色是亭頂有一個白鶴
國父百年誕辰紀念亭
十八尖山,舊名為虎頭山,海拔131.79公尺,台灣小百岳No.26,基石在廢棄碉堡的上面,自日治時代開始,十八尖山便開闢成森林公園,十八尖山位居新竹市東南郊,由十八個鋒頭組成的丘陵地帶,由於山間東西橫立,數計十八,故名十八尖山
新竹舊火車站,於西元1913年完工,位於新竹市中華路上,建築樣式極具西方建築特色, 屋頂及窗戶更是一大特色,整體十分優美,目前為國定古蹟,最後我們驅車前往小百岳飛鳳山
行程3
大眾運輸可以選擇搭乘1820至芎林站,沿著竹24線步行至登山口
經過兩個停車場後,就來到飛鳳山登山口,位於代勸堂旁(建於西元1892年),建有涼亭,視野相當地不錯
一開始地面為柏油路與階梯,過了第一涼亭轉為泥土路
飛鳳山三角點在第二涼亭旁的小路上去
抵達飛鳳山,海拔423公尺,台灣小百岳No.27,因山形如飛鳳引頸之姿而得名,為昔日新竹八景,稱之飛鳳探梅,以飛鳳夕照聞名
途經相思崖,因此地風景之美,令人相思難忘而得名
再往前走一小段就是觀日亭,古色古香的中式造型,典雅優美
這裡有特製的打卡相框造型
觀日亭的視野非常好,雖然海拔僅459公尺左,但連觀音山,陽明山系,甚至北插天山,卡保山等名山,皆一覽無遺
今天很幸運,清楚看見台北101
繼續往前可以到中坑山(飛鳳山小百岳認證點),山頂有電塔可供辨認
中坑山,海拔462公尺,設有二等三角點,山頂有一小片視野開闊處,旁邊建有電波台
離開中坑山後,剛剛有看到新開的咖啡廳,柴木屋,臨時起意去看看
柴木屋就在木屋群中,遠遠就能看到
順著指標走就到了,沒想到是很美的莊園!
很可愛的柴犬是店狗,所以叫柴木屋,柴柴很親人,可以跟它玩,還可以吃一些甜點飲品,價位也算親民
最後走產業道路下山,接竹36再接竹26,回到停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