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立庫山:成為山的使者

  • 1,073 次點閱
  • 6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能將熱衷、喜愛的事分享於周遭的朋友,那是充滿精神與喜悅的。那些投入時專注的神情,與過程中散發出的洋溢或安寧的笑容,不用特別用包裝過的言語企圖傳達什麼,自然就會影響到身旁的一切,可說是一種氛圍上的散播與感染。

幾些年前開始跟著朋友上山下海,感受著對方熱情於事物的影響,進而接觸到令他們著迷的興趣。起初也僅是打開心胸的「參與」,在沒有刻意安排的引領下,讓自己與這件事情有更多的交流與相處,從中去感受樂趣。很不可思議的,參與時感到的愉快,很多時候是來自帶領我們的人所影響!而為了延續那份感覺,也跟著走進了這些領域。在親身感受後更進一步的去發掘,從參與轉變成投入,也從跟隨者的角色轉變成引領進入的使者。

那會像是什麼?看見了朋友沉溺在攝影的世界裡,拍出一張張讓人眼睛一亮的照片!同時,調整設定時的專注、成果展現時的自我滿足,都像浪潮一般往前推動著自己;又或是看見了他們衝浪時那發自內心的笑容,剛好在一個大浪捲起站在風頭浪尖上,呈現出力與美的平衡;甚至只是專心的煮一壺咖啡的模樣,那都是令我著迷的!因為這些畫面與感受,心裡不自覺的想著「我也想做那樣的事情!」這或許可以稱得上「動機」。真正的動機是很簡單的,它可能沒有什麼過分適當的理由,或是不得不做的原因,它可能僅是「我也想像那樣子!」或是「我也想做那件事!」的原始欲望。哪樣子?就是一個人完全沉浸時所散發出的愉悅…那是多麼讓周遭的人感到開心與讚嘆!進而喚醒了內心沉睡尚未受到滋養發芽的種子,汲取那種肉眼無法看見的影響。

所以分享了照片,描述了過程裡所感受到的一切,希望那些被遺忘、與世長存的山林能夠被「看見!」也著實的記錄下充滿原始與野性的美。在亂無有序的叢林裡,襯托出生命的茂盛與活力,生生不息延綿不斷。期盼有幸看到這些照片的人能產生一點點感覺「好美!好想去看看!」因而開啟這樣的一個契機。要看見台灣真正的美,得用走的才看的到。那不是一種堅持,或是說非得這樣做才是正確有其價值的固執。而是在艱苦的付出中,確實可以讓身體的感官得到另一種層次的提升,又或者說創造出更令人深刻的經驗!

幾年前也歷經過「爬山好累,為什麼要折磨自己?」這樣的過渡期。但不曉得為什麼,這一兩年再也沒有類似的念頭在過程中打擾著自己的興致。是因為體力變好了嗎?仔細想想並不這麼認為,畢竟開始接觸登山這項活動的時間點,體力正值顛峰狀態。那究竟是為什麼?我想有一部分是因為對山林的感受變強烈了,變得更能享受路途上所發生的一切!那些看似永無止盡的陡坡,令人心驚的崩壁懸崖,轉彎時一望無際的遼闊視野等…。隨時隨地都在享受著,沉浸在幽幽林間,沉浸在每一處到來眼前的景色,這些覆蓋了心裡上的痛苦情緒,甚至將它們在內心裡掃除乾淨。實質上,身體內的痠痛可能差不多,但因為完全的新鮮與樂趣,超過了執著在內心裡「為什麼要折磨自己」的質問。你完全不曉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或聞到什麼,而正是這些未知成了進入山裡的樂趣。相較起以往,「過程」的付出只是為了達到目的地的「手段」,過程中流的汗與累積的疲乏只是為了「攻頂」。那顯然有截然不同的差異,因為此時此刻「過程即為目的」。

當我們帶著紊亂的思緒時,陡升坡會教你把專注力放在呼吸上,陡降坡會教你把注意力放在「這一步」上,而一棵宏偉而敬畏的巨木則帶領我們進入寧靜的存在,開闊的夕陽遠景則會把我們拉進內心飄渺空無的世界,感受美帶來的平靜。享受登山本身的目的,不需太過擔心體力不好、年紀太小或太大、裝備不足、對山裡的認識不夠等等…只要先產生驚喜和愉悅,好奇、問題、想法和理解自然會隨之而來。

這些日子,頻繁帶著新朋友認識老朋友「山」。除了自身完全沉浸在過程之中,也希望能將如此幽美的森林介紹給更多人,看見真正美的台灣。不知不覺,我也感覺到自己就像是個山林的使者一般,身負著將山裡的感受傳遞出去的責任。而我的任務就是透過文字、攝影,以及跟著走一趟,將每個人心中對大自然的喜愛與感情重新喚醒。此刻,並沒有在創造什麼,畢竟拍攝下來的都是「山的原貌」,寫下來的文字都是「行走林間」所取得的靈感,那都不來自「我」或屬於「我」都來自翻山越嶺時的過程。而在這些美麗的照片前,我只想說「親眼去看吧!那會讓你加倍感動。」或許就像朋友與自己過往說過的話一樣「我終於了解為什麼會有人一爬再爬。」然而心存感謝的「山,永遠在那。」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