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貴子坑步道:昔日北投的陶瓷風華

  • 邱求慧
  • 6,629 次點閱
  • 4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貴子坑步道位於台北市的北投,其山腳下有一座「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園區內有露營場、大草坪和情人湖,假日總是吸引大批的民眾來遊憩,步道也連帶成為熱門的登山路線。



 其實貴子坑早期曾經是一個礦場,產出的瓷土還曾經讓北投成為台灣最有名的陶瓷產地,燒製出精美的「北投燒」和「大屯燒」,今天我就來帶大家走一趟貴子坑步道,也告訴大家北投昔日的陶瓷風華。

2e8f43323dcc2df6638704ec9d6b896e.jpg

貴子坑步道的登山口在北投「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停車場,可以停數十輛汽車,步道的起點在「水磨坑溪」旁的石階,整條步道都已經鋪上花崗岩,由於最近才剛完成整修,可稱得上是五星級的優質路況。

33b09994871c0bfdefc3d48013529e9e.jpg

陡上一百多公尺後,視野越來越廣闊,森林也非常茂盛蓊鬱,經過一處的涼亭和廁所後,在步道右側有一顆精幹點市272基石(如圖),有些山友稱為貴子坑東峰,海拔283公尺。

66005704d9a3270b40cbf1218f65faaf.jpg

再走二三百公尺,會遇到步道的打印台,剛好也是一條水圳流經之處,這條水圳從貴子坑溪上游引水到小坪頂灌溉,一般可以直接走這條平緩的圳路步道(如圖),但因為我還要登小坪頂山,所以再繼續往上爬,到了海拔三百八十公尺左右,會到達一處「下青礐聚落」,大約住了幾十戶人家,這個聚落的歷史非常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末年,早期先民以農耕和藍染為業,目前還留下不少古厝的遺跡。

13d7db52e0fbfe49bb31dce4cd030e0b.jpg

從聚落走產業道路,再接一段原始的山路,就可以到達小坪頂山,小坪頂山有二顆基石,相距只有30公尺左右,一般常以土地調查圖根點為主,海拔為386公尺。

937682ec7d44e87e35e303f48df38f29.jpg

從小坪頂山下山,可以到達淡水的「小坪頂」,過去小坪頂是一個農業區域,但是近年來吸引建商在此開發超高大樓,並以景觀豪宅吸引民眾購買,這些大樓從台北望去相當突兀,嚴重破壞台北市北邊的天際線。小坪頂有座三慈宮,廟宇前廣場遠眺台北市的視野相當遼闊壯觀(如圖)。

9635a75e58055a79ff602193490489ef.jpg

再由小坪頂沿石階梯陡下,可以到達園區的「情人湖」,風景非常漂亮幽靜,很難想像過去這裡的環境和水土被嚴重破壞,由於貴子坑富含俗稱「白土」的瓷土,很適合做為瓷器的原料,所以早在清朝的時候,當地就有窯業的發展,但也由於被濫採瓷土,並利用溪流掏洗,導致地表被嚴重破壞,溪流也髒亂不堪,所以過去被稱為「鬼仔坑」。

77ad4d9adb655d160876b3d43331697f.jpg

北投窯業據《臺灣日日新報》1903年的報導(如圖),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時候,在「嘎嘮別庄」(今忠義和小坪頂間)附近有兩三家陶器業者,燒製一些茶碗等家用器具,曾有業者找來中國德化的陶師技術指導。其中一個業者名叫「許紹勲」,是北投的地方名人,在日本時代曾擔任過北投庄長。但是總體而言在清朝時期,北投的陶瓷業規模還很小,產品較為粗劣,技術也不成熟。

9eef5a5d447bb18d619364f4d4077a0e.jpg

北投窯業真正蓬勃發展的時期,是到了日本的時代,那時有一位日本人名叫「松本龜太郎」(如圖),日本剛領台的時候,他原來擔任台北縣的稅務課長,也參與了北投溫泉的開發,由於夢想開一家溫泉旅館,於是他辭掉公職,1896年在北投開了一家「松濤園」,是當時北投的第二家溫泉旅館,被認為是對北投溫泉開發最有貢獻的人之一。

95a9ff151039c16dfdfad641e045d860.jpg

松本原來只是經營溫泉旅館,又怎麼會和燒製陶瓷扯上關係呢?原來剛開始松濤園(如圖)的溫泉水用竹子做水管,但是很容易就破損,後來改用水泥管,還是經常發生漏水,有人推薦他可以採用當地燒製的陶管,沒想到效果竟然非常好,於是松本與當地瓷土燒製品有了第一次的接觸。

6a871338269221ff5f47ed6070ad04eb.jpg



松濤園的生意漸漸進入佳境,也成為北投地區知名的溫泉旅館,松本觀察到客人泡完湯都喜歡買伴手禮,所以他也就賣起了代理的陶瓷器,到了1911年5月,他認為既然貴子坑也產瓷土,何不試著自己也來燒製看看,於是他開設了一家「北投陶器所」,並和當時日本京都享有盛名的「粟田燒」師傅──帶山與兵衛商議,由帶山派其兒子來台建窯,沒想到竟然失敗了,於是力邀帶山親自出馬來台,經過103天的努力,終於築窯成功。這個新聞還登上了《台灣日日新報》1912年5月18日的報紙。

6c8ff4d4cd5014839827b69b12d5aba4.jpg

由於邀請了日本極富盛名的陶師帶山與兵衛,連帶地也找來日本的繪畫師、雕刻師和築窯師,「北投陶器所」燒製出來的陶瓷頗有京都粟田燒的藝術水準,非常受到觀光客的青睞,所生產的茶具、酒器和花器等作品被稱為「北投燒」,松本也被認為是北投燒的創建者,而帶山與兵衛則是真正北投工藝的始祖。照片是目前僅存的一張北投陶器所的照片,這一棟日式平房是陶器所的「販賣部」,販賣各式各樣的陶瓷器製品。

c1be009bd9ce6a1ac3c0e6332554bccb.jpg

可惜松本龜太郎於1918年即因病去世,由於他同時是北投溫泉與陶瓷二大特產的開山祖師,對於北投的開發貢獻很大,當時各界就倡議在北投公園設立紀念碑,紀念他的功績,石碑的「無住松本君碑」六字由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親自篆額,可見當時松本在台灣的份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提筆篆額之後沒幾天明石就染患致命流感,這石碑倒成了明石的絕筆之作。

2012bccd34df96b392cfc3b75ef09869.jpg

松本過世之後,「北投陶器所」被素有台灣「煉瓦王」稱號的事業家「後宮信太郎」(如圖)收購,並改組為「北投窯業株式會社」,除了北投燒以外,又增加了瓷磚、耐火磚的產品,到了1934年其公司改名「台灣窯業株式會社」,成為全台灣最大的瓷磚和耐火磚的製造公司,台灣許多著名的建築物,包括中山堂、司法院、台北郵局和總統府的耐火磚都是這家北投的公司所生產的。

4e8887c9d99fe6e6541694b77a710738.jpg

除了北投燒以外,在1923年還有一位「賀本庄三郎」在貴子坑附近設立「大屯製陶所」,也是採用貴子坑的瓷土,專門生產餐具,雖然這個窯廠不大,但是生產出來的瓷碗十分精緻,很多人都慕名來和他學藝,其作品自成一個風格,被稱為與北投燒齊名的「大屯燒」,大屯燒存世的作品不多,照片上圖是一個「青花鶴紋碗」,就是大屯燒知名的作品之一。下圖是北投燒的作品,目前也是極為稀有罕見。

8ac9c578207bd8b830fcc6f07c41c856.jpg

根據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3年的統計,當年全台灣的陶瓷器製造業共有35家,規模最大的「北投窯業」,以及第二大的「台灣陶器」都位於北投庄,另外,在鶯歌、內湖和南投也有一些聚落的發展,但是規模都還比不上北投,由此可見在日本時代,北投確實位居台灣陶瓷業的龍頭地位。

6956949dba4819389c3b883914eb1fe1.jpg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日本人產業,將北投的窯業併入「台灣工礦公司」的北投陶瓷廠,北投也出現了更多陶瓷廠商,知名的有金義合瓷器、七星窯業、大裕窯業和中華藝術陶瓷等,將北投的陶瓷業推向最高峰,照片是當時中央北路二段的台灣工礦北投陶瓷廠,位置在現今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對面,偌大的八根大煙囪是老一輩北投人都有的共同記憶。

0505fb6401bff2ba1cac7a3b68251f12.jpg

可惜到了1969年左右,由於貴子坑過度開挖,導致水土嚴重遭到破壞,在颱風季節時常造成嚴重的災情,連窯廠也被波及,再加上窯業排放的空氣汙染,漸漸引起民眾的關注和抗議,北投的陶瓷產業只好一家一家關廠,員工和技術也擴散至鶯歌、南投和苗栗等各地,雖然北投的窯業逐漸沒落,但也間接協助了台灣其他陶瓷聚落的發展,最後,曾經輝煌一時的北投陶瓷業終於走入了歷史,照片是臺灣工礦公司北投陶瓷廠的作品,標示著那個時代的不凡藝術價值。

41f05103c33fb6b564af1426ca05348e.jpg

從1980年起,台北市政府大力整治貴子坑溪和水磨坑溪,並且種植樹木讓水土流失的礦場重新綠化,現在貴子坑已經開設「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展現環境整治的成果,假日總是吸引許多民眾來這裡遊憩。過去北投陶瓷的繁榮,創造一個時代的藝術標竿,甚至妝點了總統府的外牆,但是付出的代價就是鬼影幢幢的髒亂礦區,所幸現在已經變身成為優美的遊憩區,希望大家除了緬懷北投帶動那時代的藝術風華外,也能夠從這堂課中理解到大自然反撲的力量,共同愛護這片美麗的土地。

649a704d3eb72c1247f4b9e8ab64fe50.jpg

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停車場->登山口->貴子坑東峰->土地公廟->打印台->下青礐聚落->小坪頂山->小坪頂->貴子坑露營區->情人湖->停車場

距離4.84公里,步行時間2小時50分,累計上升341公尺。

筆者是「一山一故事」作者,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臺灣山岳、古道的歷史故事,被選為2022年博客來人文社科年度暢銷書。

留言

預設頭像


  • LOBO HUANG的頭像 LOBO HUANG

    您好,想請問能否引用台灣日日新報照片與北投陶器所的照片

    用於教育且非商業用途,謝謝

    • 邱求慧的頭像 邱求慧

      據我所知,如果是超過50年以上的舊照片,依智財保護法是屬於公共財而攝影者不再享有著作權,日日新報如果屬客觀事實描述,不享有著作權,如果屬於意見或文學創作,則作者亦享有著作權50年,另外,如果照片、舊報紙有向相關提供單位取得使用權,另依雙方合議的契約規定辦理。

      • Fred的頭像 Fred

        這張圖片沒有超過50年喔,依智財保護法不是屬於公共財喔...

        圖片我拍攝的,你說的頭頭是道卻又盜取別人的圖片是明顯侵犯他人著作權。https://freddyfu.blogspot.com/2019/09/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