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芝山岩:士林的家山

  • 邱求慧
  • 7,870 次點閱
  • 47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芝山岩是一座在台北市士林區的獨立小山,標高雖然僅有52公尺,但是環境優美天然,不但緊鄰市區交通方便,也建置了容易行走的高架木棧道,很適合各種年齡的市民登山健行。

大家可能不知道芝山岩過去是一個城池,曾是士林先民的避難所,在日本時代又成為第一間現代化學校所在地,是一個充滿人文與歷史的地方,不過這裡竟也曾發生過駭人聽聞的六名教師被害血案。

4d8a9072f4898d9bb8710735d05cccce.jpg

芝山岩的登山口在雨農橋頭的「百二崁」,是一條共有120階的石階梯,其實在日本時代山頂有一座神社,而百二崁就是上山的參拜道路,現在的山頂則改建為公園,有一片平坦寬敞的草地,還有涼亭、洗手間和閱覽室等設施,總是聚集許多民眾在此運動休憩。

832b0b0fd32ad7bcf18e16229303094a.jpg

芝山岩山上有一座知名的廟宇「惠濟宮」,建於清乾隆年間的1752年,目前被列為市定古蹟,過去漳州人來台北開墾,就是以士林和內湖為發展範圍,所以不但芝山岩是當時漳州人的重要戰略要地,且惠濟宮也是地方的信仰中心,其主要祭祀的神祇,為「開漳聖王」陳元光。

01d9a4571de7f1edc8b1a5315aa23cc7.jpg

由於在18到19世紀間,在臺的漳州人和泉州人發生許多武裝的衝突,歷史上稱為「漳泉械鬥」,士林也是一個經常發生械鬥的地方。當時如果發生衝突時,在士林的漳州人就會以芝山岩為避難所,所以芝山岩有興築城牆與隘門,做為防禦敵人的設施,原先有東西南北四座隘門,目前僅留存西北二座,照片即為北隘門。

a16e8a277cf455de6029995078988717.jpg

芝山岩有一棵號稱是台北市最老的樹,就在閱覽室旁邊不遠。這棵大樟樹年齡已經有320年之久,由於樟樹是早期的重要經濟樹種,可以做為樟腦及工業原料,大多原生樟樹均已被砍伐殆盡,只有極為少數可以留存下來。

2da191933c0f54d892decd285c7b1a03.jpg

遠古時期台北盆地是一個鹹水湖,一萬年前湖水退去,才讓盆地逐漸成形,而當時的芝山岩是一個湖中的小島,所以在芝山岩上會有很多淺海生物的化石,也有很多海蝕洞的地形,照片是一個稱為「象鼻石」的景觀,據研究也是屬於一種海蝕的現象,狀似維妙維肖的大象。

777186710aaf0d48ab21b385afec1394.jpg

山上還有一個巨大的石碑,偌大地刻著「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幾個大字,在枝葉繁茂的大樹下,顯得十分肅穆,到底這裡發生什麼樣的事件?今天我就要來和大家分享,這一座小山丘的發展歷史。

7bf8608584fed6de9521889de09597a2.jpg

這張圖是芝山岩早期的照片,士林附近都還是農田,只有芝山岩獨立成一座小山,由於外型圓潤,舊名稱為「圓山仔」,因為清朝時來士林屯墾的漳州人,覺得這一座山很像漳州的芝山,故改稱為芝山岩。由於山丘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可以做為一個防禦的城池,所以在發生漳泉械鬥時,士林人就會集中在一起,並以芝山岩為防守的基地。

324186ecd04a73f098bbbb1c53be6035.jpg

1786年臺灣發生「林爽文事件」,民軍和清兵在芝山岩發生激烈的戰事,造成非常慘重的死傷,事後由於部分死難者無法辨識身分,就統一合葬在山上,並興築一座小廟以為祭祀,稱之為「同歸所」。到了咸豐年間的1859年,又發生嚴重的漳泉械鬥,有大約400名士林的漳州人退守這裡,泉州人圍攻芝山岩時,雙方戰死的人也是合葬在此。

53efb34e21e70f4fe5c89f3a22aacb6a.jpg

初期漳州人在士林的開發,是在舊稱「芝蘭街」的前街與後街附近,又稱為士林「舊街」,居民的信仰中心就是現在的神農廟,但是在咸豐年間的漳泉械鬥後,漳州人從芝山岩回到芝蘭街,發現舊街已被泉州人破壞殆盡,又考量原處地勢較低容易淹水,乾脆改在現在士林夜市附近重建「士林新街」,以「慈諴宮」為中心,設立四方街道分別為大北路、大東路、大西路、大南路,並且比照芝山岩設立四處隘門,以防範泉州人的攻擊。

f1428d97719d39d604937623c7014543.jpg

到了日本領台後的第一年,當時台灣總督府負責教育的單位,稱為「民政局學務部」(大約是現今的教育部),發現芝山岩惠濟宮的環境十分清幽,很適合做為教育的場地,於是在1895年6月將學務部從大稻埕遷移到惠濟宮的後方,並且同時成立台灣第一個現代化學校「芝山巖學堂」。此時的芝山岩從清朝的古戰場與埋骨所,竟然鹹魚大翻身,反而成為台灣教育的首善之地。

80df499aab8099c776f20897aa3834fd.jpg

那時候的學務部長叫做「伊澤修二」(如圖),他認為台灣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普及日語,並主張成立六年制「公學校」,另學校除了國語以外,還應教授算數、史地、理科和儒家經典等,這和過去清代以古籍經典為主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此外,他也認為公學校費用應該由國家負擔,才能將教育普及,被視為是「義務教育」的開創者,伊澤在台灣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對奠定台灣現代化教育制度有相當的貢獻。

b07defd6fbcac22c1090b86f11711e31.jpg

為了落實伊澤的教育理念,於是他從日本延攬了六位老師(如圖),分別是楫取道明、關口長太郎、中島長吉、桂金太郎、井原順之助、以及平井數馬,來芝山岩擔任第一批的教員,其中年紀最大的是38歲的「楫取道明」,在日本也是位教師,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是一位知名的政治家,這六位日籍教師飄洋過海來台灣,在芝山岩收了第一屆的學生。

82294a3d88fccc490e5c102379d3ee2c.jpg

1895年12月31日,深坑陳秋菊、松山詹振、淡水簡大獅、三貂堡林李成、大屯山盧錦春以及桃竹苗的抗日領袖等人,合謀起事想要奪取台北城,由於抗日份子有高達五六千人之多,在事發初期日本警力不敵,於是退守台北城以抵禦抗日軍的進攻,那時六位教師還不知道台北城已經陷入戰亂,本來打算要到總督府慶祝元旦,到了台北城一看情況不對,趕緊調頭返回芝山岩。

146e24cf78e51d9b74dc230d1ab59d78.jpg

六位教師匆匆忙忙跑回到芝山岩時,剛好遇上了數百名抗日份子,本來還試圖解釋他們只是老師,但是由於語言不通,在群眾情緒高漲的狀況下,全部當場遭到殺害,甚至還被斬首,照片是事後日本政府的事件報告。這一件事因為受害人是教師,而非軍警人員,所以震驚了台灣及日本各界,事後就將六位死難者合葬在山上大樟樹下,並且於1896年的7月1日在山頂設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自書寫碑文,史稱「芝山岩事件」或「六氏先生事件」。

f234500b1a66134a7061d6bb34998e73.jpg

事件發生之後,台灣總督府刻意把芝山岩定位為教育的聖地,1903年還又設立「故教育者姓名碑」,刻上全台灣所有亡故的教師姓名,藉此塑造教師的崇高地位,甚至以「芝山岩精神」稱之,由於芝山岩轉為宗教的處所,不再適合做為學校,芝山岩學堂便遷下山,並改名為「八芝蘭公學校」,也就是臺灣最老的國小——士林國小的前身。到了1930年石碑所在地更成立了芝山巖神社(如圖),每年2月1日都會舉辦盛大的祭典,儼然把芝山岩定為成全台灣的教師精神堡壘。

c196b736d6731c024957bf25cc0c3f4c.jpg

戰後因為部分民眾仇日的緣故,神社和石碑都被破壞,神社原址則被改建為紀念戴笠的雨農閱覽室,也由於軍情局、士林總統官邸都設在附近,於是芝山岩就被劃設為軍事區,有軍隊駐守東西兩座砲台,嚴密監視週遭的動靜。一直到了1993年軍事基地才被撤除。2001年士林國小校友集資依照舊照片(如圖),才又再度重建石碑,而台北市政府也於2005年將山上設施重新整修,開放市民登山遊憩,取名為「芝山公園」。

fdcde68627173332e2a1fc626c848284.jpg

芝山岩早先是士林先民的避難城池,埋葬許多族群械鬥的死難者,在日本時代在此成立第一所現代化學校,不過卻又再度歷史重演,因族群衝突釀成遺憾的悲劇,三百多年過去了,芝山岩歷盡了無數的滄桑與榮光,最後一切的喧擾終於歸於平靜,現在已成為許多市民郊遊踏青的公園。比對古今的芝山岩照片,令人非常驚訝的是,雖然週邊的農田變成密集的高樓大廈,而芝山岩本身竟然沒什麼太大的改變,或許三百年前他保護先民的人身安全,而今天他一樣是市民的庇護所,提供一個離開塵囂,讓身心安詳與平和的地方。

9f45b8e89823730514a31f8962c5f451.jpg

河堤小型停車場(雨農橋)->芝山公園登山口->百二崁階梯->學務官僚遭難之碑->雨農閱覽室-> 芝山岩最高點觀景台->故教育者姓名碑->同歸所->六氏先生之墓->大石象->惠濟宮->西砲台->北隘門->聖祐宮->清朝義塚遺跡->洞天福地石碣->考古展示館->百二崁登山口

距離2.5公里,步行時間1小時。

筆者是「一山一故事」作者,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臺灣山岳、古道的歷史故事,被選為2022年博客來人文社科年度暢銷書。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