糶米古道、樹梅古道都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由樹梅古道可直接登上拇指山,眺望整個台北盆地及101大樓,另外德興煤礦坑、和興炭坑則是當地舊時的礦坑,經過整修改善後開放提供民眾參觀的新景點。
看到糶米古道這個名稱,首先就很好奇『糶』這個字該什麼唸?注音是『ㄊㄧㄠˋ』是出售米糧的意思,另有一個字是『糴』,唸『ㄉㄧ ˊ 』是買入米糧的意思,很有意思的二個字,屏東縣還有一個村叫『糶糴村』。
今日路線:糶米古道(德興煤礦)→崇德街、研究院路四段→樹梅古道→拇指山→和興炭坑,全程4.3公里,我的GPX軌跡。
原本是想走走沒爬過的樹梅古道,也擔心步道路況不佳,認為由下而上應該較安全,需由研究院路四段的坑頭福德宮起登,雖有小12公車可到達該登山口附近,不過班次不多,研究後才有了此次路線的安排。
交通工具:糶米古道入口位於吳興街600巷100弄,和興炭坑則位於信義路五段150巷,二處有藍5公車的[泰和公園]及[姆指山登山口]站牌,不過我是選擇去程由捷運象山站騎YouBike到泰和公園,回程則由和興炭坑走到捷運象山站。
【糶米古道】全長約五百石階,原古道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為早期松山地區三張犁農民為了節省體力與時間集資所開闢的山間小徑,作為運送米糧之用,因此被稱為糶米古道,又稱挑米古道或米路。(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樹梅古道】昔日是南港後山居民翻山越嶺至前山市集販售農產品,或採買生活用品的捷徑之一,由研究院路四段的坑頭福德宮,登上拇指山,再通往三張犁一帶。(資料來源:健行筆記)《補充:此步道路徑較原始》
由泰和公園走到吳興街600巷100弄底,即可看到這個糶米古道的指引。來到糶米古道入口
往上走沒多久就到了德興煤礦坑:自日治時期由德興株式會社開採,戰後由林桂林等以源興煤礦名義持續開採至民國62年收坑,經大地處進行新埤溪整治後,將廢棄已久的礦坑內部進行改善。(台北市新聞稿)
這裏有些文史說明(照片是去年8月拍的)
也有糶米古道的綠起說明
右方有座新坡嶺糶米公廟的牌樓
再來就是一連串的石階步道往上走,來到新坡嶺糶米公廟(土地公)
若經由廟前走道左行,是台北大縱走第六段往南港山/中華科技大學方向的路線,續走石階步道往上,則是台北大縱走第六段往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的路線,續往上走,由另一個新坡嶺糶米公廟的牌樓出來
進入墓園區,下方右行是台北大縱走第六段往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的路線,取左,往樹梅古道入口坑頭福德宮
沿著崇德街、研究院路四段走,不經意的在研究院路四段這棟紅磚屋看到有一塊南港區公所製的說明:【劉厝】是南港庄早期名人劉金榜之厝…(不知這位名人是何許人也?網路找不到相關資訊)
來到坑頭福德宮入口
坑頭福德宮:上方有斑駁的南港區公所製作說明牌,這座廟齡已超過200年
在這裏找了一下步道路線,原來在金爐的左側草地有不明顯的小徑,遠處還有一個黃路條
小徑走到底就是往上的步道,是原始的泥土路徑,偶而有些石塊,這幾天都有陣雨,地面潮溼,由下而上走倒是不覺得溼滑,不過還是小心往上,戴口罩有點喘不過氣,這條步道路況跟糶米古道的石階真的天差地遠
看來應該少有人走這段,有些路徑都被草淹沒了!
來到觀音滴水岩洞,一大塊岩壁,內凹成大小二個岩洞,上方還有滴水形成水濂,洞內立有觀音塑像
再往上走沒多久,離開樹林,前方豁然開朗,路況就好很多了!
上方就是拇指山,總算看到山友了,不過他是由一般人走的南港山縱走路線上來的
拇指山,海拔313公尺,北市精幹點508號
360°無敵展望
拍照、休息、欣賞這無敵視野的景緻後,小心下來,走往南港山縱走路線
下來後先往右去仰望拇指山,由下往上看真壯觀
返回走到馬蹄形觀景台,取左往妙高台方向,到叉路時再右轉,走走看忍字碑這段路線
步道旁的繩索應該是新設的,大概為了推廣台北大縱走,提高步道的安全性
前方右下往忍字碑
這段路況是下坡,有點溼滑,路況不算好,需要小心
續往前走到往和興炭坑的指標再左下,這段路是往下的階梯步道
這是南港山縱走親山步道,北台慈惠堂的登山口
旁邊就是和興炭坑:於日據時代昭和11年(1936年)設置開發,於民國54年收坑。(台北市新聞稿)
前方有一個鐵製的螺旋梯可往下走,下方有個蝙蝠洞,還有一段仿製軌道及導覽圖
結束今日古道及礦坑巡禮,走往捷運象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