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山學筆記🦌#27 |登山裝備清單(下)

  • BingHeng Le
  • 5,442 次點閱
  • 19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1/07/24
  • 回程日期
    2021/07/24
  • 相關路線
    登山知識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專欄目的: 登山相關知識博大精深,故擬彙整目前所學相關登山知識,利往後快速瀏覽並分享給喜愛登山的同好,一同交流。若有說明錯誤之處,惠請指教。【山學筆記系列文章,點此連結

登山裝備系統化,分上下兩篇介紹,共摘要十點。登山相關知識博大精深,彙整目前所學,利往後快速瀏覽並分享給喜愛登山的同好,一同交流。若有說明錯誤之處,惠請指教。

本篇接續上篇 - 山學筆記#26 |登山裝備清單(上)補充衣著、背負、行進系統的說明。

6) 衣著系統簡介
洋蔥式穿法: 透過不同排列組合,可以適用更廣泛的天候狀況

  • 底層:(與皮膚直接接觸),輕薄、排汗快乾材質為主(羊毛或聚酯纖維,前者控溫較好)
  • 中層:(保暖層),可選兩件不同厚度來搭配(輕薄化纖中層行進中穿、厚羽絨衣在長時間停留或營地穿)
  • 外層:(雨衣與雨褲),不管天氣裝況如何,一定要帶;稜線防風防水
    ➔ 季節可分為雪季與非雪季去準備 
    ➔ 下半身感知較不明顯,以輕薄為主,真的冷可以在外層套雨褲或內層穿Legging
    ➔ 中低海拔則只要夠輕薄、透氣、涼爽即可

延伸閱讀: 山學筆記#3   ▎登山衣物 - 上身
延伸閱讀: 山學筆記#8   ▎登山裝備 - 登山襪
延伸閱讀: 山學筆記#16 ▎登山裝備 -毛帽/ 防曬帽/ 頭巾/ 手套
延伸閱讀: 山學筆記#17 ▎登山衣物 - 登山褲
c2084c64280f509239f2855298b05b2b.jpg7) 背負系統簡介
背包容量小(<40L)、中(40-60L)、大(>60L)
背包版型尺寸、版型(男女)的差別,購買前一定要負重試背: 
背包重量: 輕量化背包同時也較不能耐重;背包應該放在最後才輕量化;注意背包舒適負重值
背包防水背包套 + 內層防水(大黑垃圾袋或多個不同顏色防水袋)
背包配重重心(重量重的物品)盡量靠近上背,減少肩膀對抗橫向拉力
打包順序: 最下面放最少拿或最晚拿(睡眠系統、備用衣物、厚保暖外套);
                      睡袋➔睡墊➔備用保暖衣物➔帳篷➔鍋具爐具➔瓦斯➔食物

延伸閱讀: 山學筆記#1 ▎背負系統
延伸閱讀: 【戶外豆知識】如何挑選登山背包與打包技巧?

807d186e61bdd47bcb50a5919025093a.jpg

8) 行進系統簡介 (行進技巧的部分,會另篇說明)
登山鞋: 

  • 選擇要點: 中高筒,防水,透氣,抓地力好、鞋底稍硬、一定要登山襪去試穿。
  • 登山鞋試穿要點: 穿登山襪去試,長度要能留一指頭距離,楦頭寬度適中,鞋身不壓迫。
  • 登山鞋穿脫技巧: 把腳放到靠後側小腿腳掌90度鞋帶由前向後收緊平結收尾。
  • 高筒鞋: 優點(保護腳踝、支撐好、防水面積大) ,缺點(厚重);若負重輕中筒鞋也可申任。

雨鞋: 優(防水極佳、快乾、抓地力更好、好排沙),缺點(支撐不足、腳踝保護較不足、 易悶、沒鞋帶腳趾易受傷)。上述某些缺點部分可以透過自我改良而優化,例如增加護足,增加支撐性。

延伸閱讀: 山學筆記#9 ▎登山裝備 - 登山鞋

 登山杖: 

  • 碳纖維:重量較輕、不耐衝擊  ;鋁合金:重量略重、較耐用。
  • 種類: 旋式關節、三折式、快扣式關節。
  • 有些地區需要套上頭套才可以使用登山杖以保護土地,不適合泥濘地形。
  • 登山杖有些會分左右手。

使用方法: 由下往上讓手穿過腕帶。持登山杖手軸約成90度為適合長度,上下坡可再微調。

延伸閱讀: 【達人推薦】一次就入門:登山杖挑選與使用方式

.41aebd5d676a628e1e87929f41b9601a.jpg

9) 風險管理物品檢驗

10)雜物小包

  • 小防水收納袋 - 盡量精簡 (一個東西應用多種用途)
  • 行動電源、充電線
  • 快乾毛巾,身體擦拭
  • 衛生紙(捲筒式)
  • 濕式衛生紙 (取代濕紙巾)
  • 牙刷 (短輕)
  • 木瓜霜 (凡士林,乾裂避免,補充: 凡士林沾衛生紙很棒火種)
  • 1-2條營繩 (鞋子掉底)
  • 大力膠帶 (帳篷雨衣破掉修補)
  • 求生毯
  • 複數傳統滾輪式打火機 (不要電子式)
  • 頭巾 (水源很髒,疊加兩層,可以濾水;暫時性緊急敷料)

7cc60d32434468a6f1a0a9c480cb5dcf.jpg

登山就像專案管理(Porject Management),管理好預算、組織成員、控制行程,面對未知。
➔ 在山下做足準備,才能應對山上的多變挑戰。更多注意事項與參考細項可參考以下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山學筆記系列文章
延伸閱讀: 2019登山自組開隊流程與行前、裝備檢查表2.0公開版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