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1/02/13
-
回程日期2021/02/13
-
相關路線
閱讀《浸水營古道》的前半部時,「力里社」是一個常遇見的詞。在五年祭中,(原)力里社正好位於兩條祖靈祭路線的交會處。若我們從空中鳥瞰,浸水營古道與力里山的位置亦不遠,古道算是從中經過了舊力里社的地盤。
年節前(2021),原計畫僅除夕與初二,二日爬山,臨時加碼了初一的浸水營古道前段,意謂著我們連著三天都在爬山,打破了一家四口登山肉腳的紀錄。棚集山由於路線似乎不太好走,沒有把握之下,選擇了距離我們很近、絕對不用怕塞車的力里山。選擇了之後,心裡挫挫的。因為健行筆記提供的資訊顯示,雖然這是座平緩、偶有陡升、挑戰度「應該不會超出我們負荷」的山。但是,起登處至三角點的單程距離(近6km)與高低差(1,000m),遠遠超過我們家目前爬過的任何一座山。
目前一家四口爬過挑戰度最高的山,是2021年第1天的台南關仔嶺大凍山。來回距離8.77km,高度落差743m(從停車場處算起),來回花了5個多小時。
那次爬到接近山頂時,雙腿快沒力。下山時,室友還摔了一跤,腳並且輕微抽筋。總之,是個不怎麼好走、我也不怎麼喜歡的,台南最高山。所以,雖然健行筆記上,描寫的看似「不太難」,已連爬了兩天山的我,體力上也不確定能否應付,大腿的酸痛還未完全退去。2個小孩也沒經驗,於是,內心多少有不登頂的準備。
但人就是這樣,不試試怎麼知道?
步道紀錄
●來回距離:11.67公里
●總時間:7時6分12秒 (426分鐘)
●落差:1055公尺 (115~1170)
●上坡:1322公尺
●下坡:1319公尺
有步道紀錄,代表我們爬完了(灑花),真是相當難得的經驗,與對自己的挑戰。這次有登山老手、室友的妹妹相偕而走(媽媽內心感到平安許多 XD),對她是小菜一碟吧!
時間的部份,比一般網路上分享的資訊,多了許多時間(一般約5-6小時),因為帶了7y和9y的小孩,漫長的上山途中,時常必須停下來安慰他們的「身心靈」(哩哩扣扣加起來也有1個多小時吧)。若要帶孩子爬與過往更有挑戰的山,記得別人(大人)給的參考時間要拉~~~長(還好沒有走浸水營後段,不然天黑了都還出不去)。
長長的圖文解說
我們從一般較多人使用的「力里圓山森林登山口」起登。該處備有停車場,小型車一次30元。停車場內也有厠所,記得如厠完再上山。厠所有兩處(照片後方處)。左邊有排灣圖樣的,在16時就會關閉,但右邊的仍然可以使用。
通往起登處的簡史
登~登~登~登,大家整裝準備出發。一邊拿登山杖一邊拍照就會歪成這樣@@
以下是路徑參考照
身高參考值:136cm
左邊可是深深的山坡啊,注意腳下。
2.1K處的展望。拜空污之賜,什麼都看不清
比較能夠好好坐下來休息進食的地方(2.2K,海拔520m。此時已爬升400公尺),不然其餘時間就得坐在窄小的山徑上,再過去就會滾下去了 XD(如下圖)
這就是上山時,一路上要停下來「安慰小孩的身心靈」
室友為了讓小孩看遠方的河流,在練臂力
途中會與產業道路交錯好幾回(8-10次吧),大部份都是向左或向右走一小段就會看到登山路徑。一路上都有登山布條,不會迷航。但也是練習看山林日誌app的好機會。這一段是通往寶慧休息站的產業道路,是路途中,產業道路較長的一段。看到寶慧休息站(就是土雞城啦),可以1. 選擇走續走產業道路,再左轉接上登山路徑;或是2. 左轉走入休息站,再從右方拉繩而上。
不管選哪一邊,都會在半途會合的(我們上山先走產業道路,下山選擇拉繩路線)。從這裡開始的路徑,偶有岔路,但都會殊途同歸的。不放心的,就跟著地圖路線,或登山條。
下山時走寶慧休息站的拉繩路徑
瓜葉馬兜鈴。他的長相實在太吸引我了。這在寶慧休息站開始可以看到
參考身高:110cm
從寶慧休息站之後的路徑,就變得比較有挑戰。但,就如同健行筆記寫的,當你走到陡坡走到累的時候,就會有一段平緩的路徑,讓你喘息。
3.9K處的展望,海拔769m。這裡終於擺脫震耳欲聾的卡拉ok聲(一寮土雞城跟寶慧休息站的「貢獻」),在《樹之歌》有一段如此形容外在聲音與樹的關係:
當植物感受到震動時,為了能讓自己站得更穩,它會長出更多的根,而且根部會變得更加堅硬,以便提升抗震能力。除此之外,它的樹幹也會長出更多的纖維素和木質素,變得更加粗大……樹木會適應環境,將外在事物納入它的內部;它所增聲的木質,便是它與土地的震動和風中的聲波對話後的具體結果。(《樹之歌》,頁265)
力里山的植物,都把這些「歌聲」都吸到他們裡頭去了。也許哪天樹倒下後,我們可以從樹的身體裡聽到這些聲音(呃,不要吧)。
途中經過一棵像刻滿神祕圖騰的樹。小一生和我都停下來嘖嘖稱奇,室友說,這棵樹生病了,要死掉了。小一生看見眼前這株生命要死掉,似乎有點不捨。但死亡不是殞滅,在前進的路上,我指著另一棵倒下的腐樹幹,讓他看其中長滿的青苔與挺立的小苗,裡頭更有看不見的各種真菌。樹的死亡,也不是死亡,同時帶來養份,成為其它生命的茁壯之處。
「所以,是重生囉」他問。
哈思克在形容香冷杉時,描繪出物種間的羈絆與網絡關係:
當它倒下時,它的「個體」就不復存在,因此它是生物界中一個有生有滅的個體。然而,就像所有樹木一樣,這棵香冷杉「獨立存在」的狀態,也只是我們從某個角度所看到的一個幻象而已。它的每一根針葉、每一條根,都是植物、細菌和真菌細胞的綜合體,彼此之間無法分割。……這棵冷香杉的生命是由各種生物間的關係所造就而成。當我們不再只注視著個體,會發現生命不只存在著網絡。它本身就是網絡。(《樹之歌》,頁81)
也許,不是重生,根本沒有「重生」,只有生生不息的網絡。
6K 走了4小時,爬升1千多公尺。約莫快3個浸水營古道前段的高度。謝謝姑姑陪著孩子走
在三角點再向前走一點有平台,可以坐下好好休息。一家四口都很不可置信,我們竟然走到三角點了!!!走到我真心覺得手臂肌肉都結實的長出來啦。一路上碰到的山友,知道我們要往三角點去,都紛紛替小孩加油。來山裡走走的人還好,不算多,來山頂的更稀少。海拔1千多的山,午後很快的就聚攏了白靄,時不時有雨絲落下。山頂僅約14度,記得帶外套。
應該是海拔快1千公尺處,開始有許多殼斗科的種子,滿地都是。小孩玩興大發,撿了滿手裝了滿口袋,我們戲稱最後登頂的幾百公尺路徑,是龍貓經過的路。雖然很可愛,但還是跟小孩說,山裡的就留在山裡喔,不可以帶走。
山被包在白靄之中,上次見此美景是在嘉義的大棟山。
在海拔1千的山上,空氣只有霧的聲音,跟踩過落葉的滋滋聲。從未聽過的鳥鳴聲,在我們的腳步聲中沉默下來。我們走山,山也走進我們。
對數百年來乃至數千年來一直生活在亞馬遜森林網絡裡的瓦奧拉尼人、舒瓦人、克丘亞人以及其他民族而言,森林並非「其它」生物和物體的集合。……他們似乎都認為森林是由精靈、夢境和「清醒時的」現實交會融合的地方,而非西方科學家眼中由各種客體組成的一個生態系統。(《樹之歌》,頁44)
排遺袋紀念照。
下山的時候,小孩說肚子痛。由於路程太遠,忍不到山底如厠,我在Amazon買的排遺袋首次派上用場。裡頭有可以將液體固化外加除臭的神奇小顆粒,並附有衛生紙與一張香香濕紙巾。小孩解放完後,將袋子的空氣擠出來、綁緊,再收到產品附的夾鍊袋中拉上,基本上不會有任何異味。於是我就揹著一袋屎,繼續下山路程(解放完的小孩,一路疾速下山,完全看不到他的車尾燈)。抵達山下後,來個遺照(笑),跟右邊告示牌好搭啊。
謝謝山,謝謝一起進入山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