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9/12/20
-
回程日期2021/01/31
-
相關路線
16座百岳認證過的台製好睡袋-Down Power Pro 飄浮膠囊頂級鵝絨睡袋實測體驗
睡袋,絕對是有志踏入百岳登山行的必備且極其重要的裝備之一,但因為價格不便宜,所以我剛開始跟著朋友爬山時,先是跟不同的朋友借過睡袋來用;而兩位朋友的睡袋號稱「舒適溫度」負五度,不過一次三月中旬我在加羅湖畔整晚冷到打哆嗦,另一次11月入秋時刻我在阿里山眠月線帳篷內整晚冷到睡不著,這種半夜凍到睡不著覺的恐怖經驗成為登山夢魘,默默決定一定要入手一顆保暖好用的睡袋,於是開始在網路上做起睡袋功課,這篇開箱文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睡袋心得。
首先,睡袋材質有化學纖維或羽絨材質,其中保暖度高且重量輕的羽絨睡袋較適合登山使用,所以以下就僅針對「羽絨睡袋」來作經驗分享。而實際開箱前關於羽絨有幾個重要的重點指標必須要先搞清楚:含絨量、充絨量與蓬鬆度,各有代表的涵義與選購指標。
- 含絨量:睡袋並不是全都由羽絨構成,而是羽毛及羽絨的混合體,羽毛跟羽絨其實是不一樣的東西,羽毛有梗會摸到一根一根的感覺,而羽絨則是絨球狀沒有梗且蓬鬆度較好,在標示牌上可以透過「90/10」或「95/5」這個數字來確認睡袋的含絨量,前者表示內容填充了90%的羽絨與10%的羽毛,而「95/5」的羽絨比例較高,表示睡袋品質較好,保暖度較佳。
- 充絨量:代表的是整個睡袋內羽毛與羽絨混合的總數,如果單純只有很高的充絨量,但整體充絨量重量不夠,實際能達到的保暖效果也有限。一般三季使用的睡袋充絨量約莫為兩三百克,極限溫度越低的睡袋充絨量通常會較高,但充絨量越高亦代表睡袋重量越重。所以要依據自己登山的需求來決定需要多少充絨量,若大多都安排在春夏秋季登山,那也就不用買到雪地用的睡袋,不僅會覺得太熱,還多背負了額外的重量。
- 蓬鬆度:以「FP係數」( Fill Power)來表示,也就是單位重量的羽絨所能充滿的體積,FP 600表示該羽絨的蓬鬆度為600; 常見的羽絨蓬鬆度規格會寫FP750~800。FP數值越大,則蓬鬆度越好,保暖性更高。(下圖這張照片正好可以說明羽絨的蓬鬆度概念,同樣是一克重量,但800FP的體積大於550FP)
材質:雖然都是羽絨,但材質上又可以區分為鵝絨跟鴨絨,這兩種動物的羽絨最大的差異在於絨朵的大小,鵝絨的絨朵較大,一般來說鵝的羽絨成熟期需要100天左右,而鴨為40天,加上飲食上以草食為主,所以鵝絨整體蓬鬆度較好、回彈性更強、異味也較少,因此在定價上會比鴨絨來得高。
做完以上初步的研究功課後,我就開始鎖定鵝絨材質、填充量高與蓬鬆度適合自己的睡袋。
有一些登山網路文章推薦美國三小廠的羽絨製品,保暖度高又極輕的高檔睡袋真的很令人心動,但看到他們的高檔價格也著實令人卻步;還有很多人推薦很紅的中國黑冰品牌價格便宜很多,不過有些負評提到會有臭味我也不喜歡,找呀找,找到這家Made in Taiwan的台灣羽絨廠商DOWN POWER,經過一年多的實測,這次就跟大家來分享我使用「DOWN POWER」品牌為登山活動所推出的PRO 560 飄浮膠囊頂級鵝絨睡袋的心得。
△關於DOWN POWER公司:
為台灣本地的羽絨原料生產公司於2016年另行設立的品牌,30年來專門生產品質穩定可靠的羽絨產品至日本市場,採用人道畜養水鳥非活拔方式,產品經過全世界最嚴謹的日本羽絨規格檢驗。
接著,來看看PRO 560 飄浮膠囊頂級鵝絨睡袋產品規格與簡要說明:
我是冬天四肢冰冷的超怕冷女生,因為曾在加羅湖和阿里山被冷到的可怕經驗,對睡袋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夠保暖!所以當時我在330與560兩款睡袋中毅然決然選了填充量更高的560款式,仔細算算,這顆睡袋一共陪我走過12月下雪的雪山的七卡山屋、2月超低溫寒流特報的台東玻璃小屋渡假、2月瓦拉米步道野營、5月的淡蘭古道中路、6月閂山鈴鳴野營、7月的阿里山車宿、8月馬博橫斷+嘆息灣縱走九天、11月下旬的南湖雲稜山屋與南湖山屋以及1月霸王寒流來襲零下負五度的霞喀羅野營,經過這麼長時間且多次的考驗,現在就要來一次來公布我親身測試的結果,也順道跟大家分享這些美麗的台灣大山大景。
△即使霸王寒流來襲也不怕的保暖度!
一般來說,睡袋都會標示「舒適溫度」、「最低溫度」與「極限溫度」的規格。其中的極限溫度基本上是指標準女性可以維持六小時不失溫而死亡的最低溫度,千萬別傻傻看「極限溫度」就以為睡袋夠保暖,基本上要以「舒適溫度」為準,而且因為台灣屬於濕冷氣候,數值要抓更嚴格一點,通常以舒適溫度再加個五度左右比較適合當作參考值,但這只是通則,還是要因人而異。
而我這顆DOWN POWER睡袋,上頭標示著舒適溫度為攝氏負四度,所以基本上適合用於零度左右的氣溫環境應該沒問題,但上週末超級霸王寒流來襲,連陽明山都下雪了,就在這麼寒冷的天氣我們一群朋友依照原定計劃繼續完成兩天一夜霞喀羅野營活動。
▲ 白天還有負二度,入夜後零下五度真是凍人啊~~躲進這顆睡袋中一夜好眠。
我帶著這顆睡袋戰戰兢兢上山,沿途幸運踏雪前行賞美景,當天也順利抵達在白石駐在所附近的平地上紮營,無奈當天入夜後氣溫只有零下負五度,所有羽絨保暖衣物都上身了還是抖抖抖,於是週六晚上七點多吃完豐盛的晚餐就抵擋不住腳指頭的冰凍寒意,大家趕忙躲進營帳裡的睡袋取暖。
對付這樣的寒意,尤其是本身已經手腳冰冷沒有什麼體熱,所以即使躲進睡袋還是冷吱吱,此時來個山貓水壺裝入熱水,套上襪子丟入睡袋,進入睡袋時一股暖意真是舒服啊~~
▲在山上要一夜好眠小秘訣:熱水瓶套上襪子丟入睡袋,不管是抱在懷中還是溫暖腳底都超舒服的。
經過這一夜的冰凍嚴苛考驗,雖然溫度低於睡袋標示的舒適溫度規格了,但使用熱水瓶丟入睡袋這招伺候,讓我身上還是只穿一件底層衣就可安然入睡,隔天睡到被叫起來吃早餐才醒,讓我對它的保暖度很有信心了!
不過同時跟大家分享一個經驗,雖然睡袋很保暖,但凌晨時仍感受到從地上傳來的冰意,探究原因是我這次使用的蛋殼睡墊不夠抵抗這樣的環境,睡墊的R值不夠是沒辦法隔絕地面寒意的,當下我直接拿刷毛中層衣物墊在背下來隔絕就有好一點,而隔天早上對比同行其他氣墊床墊的朋友們都覺得很溫暖後更確認了這件事情,在此也順道跟大家分享這個經驗,再保暖的睡袋也需要搭配適合的睡墊(R值要夠),才能真正發揮保暖效果。
▲ DOWN POWER PRO560睡袋讓我成功度過零下負五度的嚴寒考驗。
△ 經過16座百岳行程的考驗,保證適合帶上山陪你看大景!
拿到這顆睡袋後,也正好是我這個菜鳥新手百岳大爆發的時期,從2019.12月開始,我的第八、九座百岳是要上雪山看雪,上山前就知道雪山下雪了,真怕在山上凍死,所以帶了很多保暖裝備,這個睡袋放在收納袋中的大小約在20cm(高度)X19cm(直徑),跟我另一件很保暖的羽絨外套放在一起沒有大多少,加上其他必要裝備與公糧,總重量約莫14公斤,就這樣開啟我背著60升大背包走上探訪台灣百岳上的驚奇之旅。
▲陪著我走百岳的傢私,上方有個雙人帳跟睡袋,通通塞進登山背包中。 | ▲走往雪山東峰路上。 |
▲左邊是我的羽絨外套,右邊是這顆睡袋收納起來的尺寸,塞進我40公升的背包進行三天兩夜行程沒問題。
這顆睡袋的第一次開箱體驗是在雪山的七卡山莊,雖然雪主山頂下雪,但七卡山莊高度不高,入夜後的氣溫約莫還有十幾度,剛開始打開睡袋覺得睡袋材質摸起來很舒服,看著它從騶巴巴開始膨起來不用很久時間,表示內在的羽絨蓬鬆度不錯,而且開箱後沒有任何異味,之前有聽過朋友說曾過大陸製睡袋有奇怪的臭味,害她要掛起來通風很久才會沒味道的不好體驗,讓我格外注意這件事,實際開箱心得很滿意。
▲ 七卡山屋首次使用這顆睡袋,蓬鬆舒服無怪味。 |
接著2020年我繼續帶著這顆睡袋走了14顆百岳,使用的時間貫穿一年四季,有時在山屋使用,有時是住帳棚;從春夏秋冬四季都靠這一顆睡袋一路打死。
▲2020.06.27攝於鳴鈴山,三天兩夜行程於栓山登山口附近紮營。
▲2020.07.24攝於嘆息灣,九天八夜縱走行程一共收集到七顆百岳,還在嘆息灣紮營了兩晚,天氣好於是我們在嘆息灣的大草皮上曬睡袋等裝備,真是幸運! | |
▲在太陽下把睡袋翻面曬個五分鐘,加上稍微拍打一下,就有一個蓬鬆乾爽的睡袋囉。 |
▲攝於烏拉孟斷崖。
2020年十一月底我跟著朋友安排了一趟五天四夜的南湖群峰行,時間充裕天公又作美的情況下,我們在有如童話小屋的南湖避難山屋處待了兩晚,一晚睡帳棚、一晚睡山屋。這次我們走輕鬆享樂路線,所以全程都跟山屋訂餐,現在登山條件真的比早期好很多,幾乎每一條路線都有提供訂餐服務,讓擔心自己負重能力卻嚮往走百岳的朋友們也能如願,除了訂餐,也可以加訂睡袋,不過考量公用的睡袋畢竟使用者眾多,我都會自備睡袋上山,畢竟這種近距離的貼身用品我還是想要只享受自己的味道就好,所以能夠擁有一顆保暖舒適的睡袋真的很幸福。
▲2020.11.22攝於南湖大山By Mia Chien | ▲2020.11.22攝於南湖大山By Mia Chien |
▲2020.11.23 使用睡袋於南湖雲稜山屋。 | |
▲飛越南湖南峰,後方是令人嚮往的聖稜線! | ▲南湖群峰旅程每天賞大景。 |
△不只高山,一般露營、車宿與旅行渡假都行
有一顆好睡袋,不只是爬百岳好用,對愛在戶外趴趴走的我來說,三不五時一時興起收起帳篷就可以往外跑。
花蓮的瓦拉米步道,是一條曾有黑熊出沒的美麗步道,從南安進入,沿途平緩好走有遮蔽,這次我們第一晚紮營在佳心駐在所,隔天繼續走往瓦拉米山屋,飽覽大自然的景致後輕鬆下山,兩天一夜行輕鬆愉快,這條路線還蠻推薦大家有空去走一趟看看。
南庄也是另一個常跑去露營的地點,第一晚紮營後隔天一早可以走附近的加里山,全程約八公里,有些路段稍微有坡度但基本上算好走,不過最近假日聽說人滿為患,窄窄的山頭擠滿人,單線上下要排很久時間。
| |
▲帶著睡袋露營去! 左圖為2020.2月攝於瓦拉米山屋前。右圖為2020年4月攝于加里山頂。 |
這顆睡袋,不只陪著我上高山、野外露營,最近也開始嘗試車宿,為此男友特地買了氣墊床放在休旅車上,跨年夜原本打算停在日月潭朝霧碼頭,想象中清晨打開後車廂就可欣賞湖面裊裊煙霧繚繞的美景,無奈半夜抵達現場早已停滿車輛,連個空缺都沒有😅 雖然最後沒能在日月潭畔過夜,但我們還是在日月潭周遭車宿了一晚,不過當晚又遇到寒流,號稱史上最冷的跨年夜,靠著這顆保暖睡袋,我一樣在車上睡死,完全沒有想像中會有的夜半寒凍冷冽感,隔日早上睜開眼,男友已經再烤吐司煮咖啡,聞香而起,真是幸福的車宿經驗。
▲攝於2021年1月1日日月潭湖畔車宿使用。 2020年三月初,農曆年期間跟著一群朋友到台東渡假,這次我們選了一家在大草坪上的可愛小木屋住宿處,「天晴民宿」。小木屋房型有著很漂亮的大面玻璃門,可以把戶外草地一覽無遺,只是剛好遇到超低溫寒流來襲,夜晚氣溫約莫只有個位數字,冷到同寢的女室友們個個跟老闆要來兩條棉被蓋,加上毛帽、毛衣上身都還冷到無法入睡。 只有我無所感的一覺到天亮,因為我整個人躲入這顆睡袋中,這顆睡袋有做頭部包覆設計,所以我連毛帽都沒戴就把整個人埋入睡袋中安然入睡,早上起床聽到大家抱怨冷死人了我完全無感,讓她們羨慕不 已,也讓我對這顆睡袋的保暖性非常有信心! ▲攝於2020年2月寒流來襲之台東天晴民宿,當時玻璃小木屋內體感溫度接近0度,朋友蓋了兩條棉被加毛衣毛帽還是無法抵禦寒氣,而我只蓋了這個睡袋卻溫暖到一夜好眠。 經過這次經驗即使是出門度假或投宿友人家,我都會帶著這顆睡袋一起出門,以備不時之需,因為他小小一顆重量又輕攜帶很方便 ;甚至是在自己家裡,有時候太冷我就乾脆拿出睡袋替代家中的羽絨被來禦寒。 △這顆睡袋有實用的設計:
▲頭頂有鬆緊防風帽與防風片黏貼設計,可讓枕頭不滑動, 又有舒適保暖效果。
▲除了上山用壓縮袋還另外提供蓬鬆袋,在家收納便利又能保護睡袋。 總結: 經過了一整年的使用,身為一個極度怕冷的戶外女孩來說,這顆DOWN POWER Pro560睡袋的保暖度優異,幫我力抗了好幾次的霸王寒流襲擊,到目前為止我都是只穿一件底層衣加上熱水瓶進入睡袋即可,不需要再套上其他保暖層衣物。 為了達到保暖又省錢的考量,我直接選了這顆填充量達560克,舒適溫度在攝氏零下負四度的規格,不過一年四季我都用它,有時候夏天低海拔露營太熱,就打開用蓋的方式;如果你沒那麼怕冷或是不太會在冬季上山,也可以考慮另一款輕強型,填充量較低的PRO 330選擇,重量更輕可以少背約250克重量。 而一顆好睡袋要價不斐,而羽絨等級、填充量多寡、睡袋設計、布料、拉鍊等都是影響的細節。很多進口睡袋品牌提供了很高規格的選擇,睡袋又輕又暖,但價格也高出我的口袋深度;好高興DOWN POWER這個台灣品牌能夠通過我百般測試考驗,從內裡的填充羽絨到YKK拉鍊,所有材質都使用在地原料,總結而論,這顆睡袋保暖度優異、舒適保暖又非常實用。 這一年來我已經用它超過三十次真是非常划算; 以季節時間來看,一年四季我都使用過它;使用的場景包含山屋、一般帳篷野營、車宿過夜、渡假小木屋甚至是投宿外地;使用情境之溫度橫跨負五度至25度C,舉凡要出門我就會帶上這顆睡袋,這一年因為疫情關係沒能像以往一樣出國旅遊,但等全球疫情好轉,我想我就會帶著它陪我上山下海、浪跡天涯的。 我最近看到其他睡袋有設計一個放手機的口袋,真心覺得這功能好實用,不然每次山上夜晚溫度很低,手機耗電很快,如果能夠放到睡袋內側口袋裡保溫,就不用擔心了,希望DOWN POWER下一版也能放入這樣的貼心設計(許願許願~~); 總之,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想要入手一顆羽絨規格優又保暖、該有基本設計都有提供,要爬百岳登山、露營、車宿、旅行或到友人家打地鋪等都適合的好睡袋,又喜歡支持台灣品牌的話,這家羽絨外銷日本超過三十年的本土羽絨睡袋廠商-DOWN POWER會是滿足你需求的選擇,我已經帶著它走過16顆百岳,還包含岳界四大障礙之一的馬博橫斷縱走,更通過零下負五度的霞喀羅雪地露營考驗,親身試驗結果覺得滿意!此外,我用的這顆PRO 560睡袋保暖度佳但重量也近一公斤,但最近看到DOWN POWER網站上推出了最新款的「黑豹睡袋」,更保暖且重量只有八百克左右,這真是太棒了,如果你還沒有睡袋,想要找一顆保暖、輕巧又高CP值的適合睡袋,可以參考看看囉! ------------------------------------------------------------------------------------------------------------------- Play+1陽光甜姐兒的走跳日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layonemore 本睡袋由Down Power贊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