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 登山用水瓶好?還是水袋好? 該喝多少水呢?

  • Agatha Ke
  • 10,391 次點閱
  • 7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看似各有優缺,的確讓很多初登場的山友難以選擇。這篇提供個人所見以經驗給大家參考~

 

先來看看摘自 健行筆記 的比較表 :

 

水瓶

水袋

重量
較重
較輕
容量
較少
較大
防護性
耐摔不易破
有些水袋標榜卡車輾過也不會破,但還是需小心尖銳物品刺破
收納性
比較佔空間
可摺疊好收納
水量掌握性
一目了然
不易清楚知道剩餘水量
飲水方便性
飲水的過程需停留,較不方便
飲水的過程不需要停留,方便快速飲用
使用後清潔
容易清洗、晾乾
較不容易清洗、晾乾

 

若是新手問我如何選擇?  我大多建議先從耐熱的水瓶 開始準備,其因 ;

  1.     山屋能補充到的大多是熱水。
    很多新山友在山屋聽到領隊喊要加水的來廚房,結果帶的是寶特瓶! 只能跟別人冷水來中和溫度。  而有的水袋號稱能裝熱水,但水袋提抱的方式,在加熱水時還是要比水瓶需要多加小心一些。
  2.     尚未能控制好自己的喝水量。
    水袋吸管飲用方便快速,常常不小心喝過頭,易造成
    1. 
    水喝多、汗水排尿也多,電解質也跟著流失過多
    2. 
    後段路程的飲水不夠
  3.     初級路線路程不長,大多有停下腳步喝水的時間。
  4.     新山友上山頻率不多,水袋用了一次就晾在一邊。水瓶平日生活再用率高。(除非您還有騎腳踏車或路跑等活動,可以共用水袋就另當別論)

新山友聽到用水瓶,常有的下一個問題是,可是我水喝很多,水瓶要帶好幾個很佔空間。這問題就探討到一個重點

 

該喝多少水?

 

我看過網路上有的小程式叫 : 運動補水計算機 。針對你的年紀身高體重與從事何類型活動,幫你計算要喝多少水。挺有趣的玩意。但是如果照那程式算下來,那爬山要背很多很多水,很重ㄝ?!!!  其實大家都容易忽略

 

行動水 不等於 一整天需要喝的水

  1.      出發前(或早餐)可以多喝溫熱水,或是沖泡甜飲
  2.      行進間,盡量小口飲用,少量補充或潤口
  3.       抵達山屋營地,若有熱水,一樣多多補充,能沖泡熱黑糖飲更好。(前輩的經驗是,在喝到有想尿尿的感覺,便是身體告訴你今天的量補充完成)

 

可以的話,不要全都喝白開水,可沖泡寶礦力粉、或是鹹梅子,在大量運動流汗後補充電解質(鹽分)

11030012371G_char_8_141227135115  
寶礦力粉末戶外用品店都有在賣,好攜帶,冷熱泡都OK。濃度可以依自己喜好調整。

 

總結,行進間可以少喝,到山屋就要多補充。可以視情況在山屋/營地補充足夠的一天喝水量。因此,有山屋有穩定水源的路線,拜託大家除非是想練體力,真的不想再玉山/雪山/嘉明湖的路上,看到新朋友背包兩側放好幾瓶2公升的大瓶礦泉水,然後走到臉色發白氣喘如牛了。

 

等等,你還是沒告訴我要幾cc?

如運動補水計算機的概念,每個人年紀體質流汗量等不同。一般若是走初級高山路線,一天若是6-8小時上坡,如雪山七卡-369,玉山登山口-排雲,向陽山屋-嘉明湖避難小屋,這樣的路線、夏季、第一次上山(中午不煮食),建議背負1.5~2公升,並且留意自己的用水狀況,作為下次上山的揹負參考。在怎麼揹不動的人,都建議身上要有600cc的救命水,我看過有人自恃平時水喝的少就完全不背,在山上是很危險的行為。

 

我個人已經練習這樣基礎路線,行動水可以控制在一公升以內,但我依舊習慣背負1.6公升,一公升水瓶+0.6的保溫瓶(沖泡寶礦力),即使大熱天依舊是保溫瓶有熱水,因為山區氣候多變,很難保證半路天氣不會改變,保溫瓶的熱水可以在緊急狀況幫助自己或幫助他人。若是其他縱走或是缺水路線,則會出動水袋輔助。

 231  3468416_L    

輕量保溫瓶600ml+耐熱水瓶1000ml是我慣用組合

 

有些供水穩定的山屋也曾經出現缺水的狀況,上山前務必做好功課,或與領隊聯繫,已做好是當的因應措施。

以上都是個人在 基礎路線上  提供 初登場山友  的個人經驗參考,不是標準答案也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 (是的,這是免責聲明)

原文: http://asafoot.pixnet.net/blog/post/78921093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