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6/05/01
-
相關路線
搭火車沿縱谷往台東的路上,經過鹿野時,左手邊一座雄偉的大山總是會佔據我的視線。
祂就是都蘭山,山體寬闊雄渾,稜線巉危尖聳。山頂上,雲霧盤桓不去。
(↓遠方雄立於卑南溪谷之上,籠罩在雲霧之中的,便是聖山都蘭,其形猶如美人睡臥,亦稱為「美人山」)
自兩年前,在部落擔任志工開始,就向自己許諾:既然加入了阿美族的大家庭,那麼阿美族的聖山,是一定要拜訪的。
這次,在聖母醫院擔任過志工的國醫與輔大同學:建賓、承佑、欣縈、奇葳、伊庭,在我的邀約下,前來探訪都蘭山的神秘面紗。
都蘭山被阿美族稱為「Dugus a dulan」意即「都蘭的山」,是傳說中有藍寶石出產的聖山。為海岸山脈南段最高峰,三雄之一,台東縣山。卑南族的南王部落亦將此山奉為聖山,在台灣史前博物館(原卑南遺址)發現的兩千多具石棺,頭側皆朝向都蘭山。
這麼神聖的地方,自然不易親近,山徑全長3792公尺,總爬升高度600多公尺,因地處中海拔,全年霧氣氤氳,午後時常下雨,潮濕的天氣,也讓都蘭山成為螞蝗繁殖的天堂。
沿著濱海公路往都蘭方向,都蘭山便在左手邊,今天的天氣不錯,雖然氣象說有30%的機率下雷陣雨,但山頂雲卻不多,甚至還有一點陽光露臉。
(↓多雲的涼天,在公路上瞻仰聖山的容顏)
9:17起登,步道起始是長長的泥土斜坡,坡度約30~45度,伴隨青草與壘石,與少少的枕木步道。因潮濕的關係,路旁可說是蕨類植物的天堂,腎蕨、卷柏、小毛蕨,甚至高大的筆筒樹,在這條步道上都能見到。
(↓香蕉樹的幼苗)
(↓茂盛的小毛蕨)
(↓高大的筆筒樹)
(↓錯綜複雜的林相)
平緩的步道在都蘭山並不多見,斜坡結束後,隨即是需要手腳並用,拉繩踏樹根的陡上,一直到切上稜線,這樣超過60度的陡坡都不會停止。前一天有下雨,因此樹林間潮濕異常,滿地落葉、泥濘與青苔,增加了行走的難度。我們這支隊伍,都是沒有太多登山經驗的年輕人,雖有體力,前進速度卻十分緩慢。
(↓平緩的落葉林道,這樣的路在都蘭山上並不多見)
(↓路邊的倒木上長滿了蕈類)
(↓三位輔大的女孩在休息處開心地拍畢業照)
(↓國醫三人組)
(↓0.9K處,有一休息處,前方有兩塊大石,疊成像是門的形狀,預告著過了此門,上切稜線的辛苦路段即將開始)
(↓出發前,在石門前自拍)
(↓上切稜線的路段,有架繩輔助,對沒有經驗的我們來說辛苦異常)
耗費了大半時間,終於切上稜線,有一小小的展望台,可以透過茂密的樹林窺探鹿野高台與龍田平原。不多時,一隊登山隊伍浩浩蕩蕩前來,他們是太魯閣登山隊,約有40多人,每個都是年長者,但腳步俐落飛快。我們這群年輕人,真的要多加油了!
(↓都蘭山徑上少數有展望的地方,可看向花東縱谷,前方的田地即「龍田」地區,這個時節有桐花盛開)
上切稜線後不代表一路平順,從火車上看都蘭山,稜線是鋸齒狀的,也意味著要不斷地上上下下。在觀景台往普悠瑪祭台的路上,以陡上為主。許多路段仍然需要繩子、樹幹與樹根的輔助才能攀上。約莫11點,雲霧湧升,整座山被壟罩在一股神祕的氣氛中。
(↓稜線上的山徑,植被慢慢改為高大多枝的被子植物,山徑被霧氣掩蓋)
(↓有人爬到出竅了)
(↓攀附在樹幹上的山蘇,我們笑著說今晚可以加菜了)
11:30,抵達第一個檢查點:普悠瑪祭台。太魯閣登山隊員們早已在這邊泡茶休息。
(↓普悠瑪祭台前三叉路口,在此休息者有二十餘人,其他隊員已出發前往三角點)
(↓往三角點,仍有1442M的里程要走)
普悠瑪,是卑南族語Puyuma的音譯,為對人的尊稱。普悠瑪祭台,是卑南族南王部落族人為了答謝山神賜予獵物而設,是一塊巨石。現在石頭已被漆上「普悠瑪」三字。每年族人會固定上山祭拜。巨石腳有許多米酒瓶與香菸,應是族人放置用以答謝山神的祭品。
(↓普悠瑪祭台的巨石,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座巨石,或許正是都蘭山神的棲身所在)
和她們來爬山,沒想到拍照的點子真的不少!
(↓正常的照片)
(↓文藝青年照)
(↓看起來很像雕像群)
抵達祭台的時間比預定稍晚,一位山友告訴我們:「從這裡到三角點,單程約40分鐘,腳程快的話。我說腳程快。」
原本在打算要不要下山。但奇葳說:「既然都好不容易上來了,不去三角點一下怎麼行呢?」
就這樣,帶著不確定的心情,我們進入下一個路段,往三角點進發。
(↓往三角點的叉路,聽說此去是一連串的陡上與陡下,相當不好惹)
經過數個小型的上下坡之後,約2.5K左右,我們來到一個超長陡下坡,下降幅度應該超過100公尺。大家小心翼翼地拉繩踩點慢慢下降,心想:「這樣下降好大一段,要攀到三角點一定得上升更多,且回程時,這段陡下坡便成了陡上坡。」但不論怎麼想,這都是必經之路,咬著牙也就撐過了。
(↓離開祭台不久,就有一些上下的繩索輔助路段,這只是小菜)
(↓一面大石壁,腰繞而過)
(↓鐵梯,是都蘭山上常見輔助通過的設施)
(↓第一次陡下降,長長的路,看不見盡頭)
在岩塊與樹幹間奮戰的我們,不時和已經從三角點返回的登山隊員擦肩而過,他們很驚訝我們這群年輕菜鳥有毅力往前走,也好心地告訴我們離登頂還有多少時間,但對我們而言多半是錯估的。第一位說20分鐘後登頂,累了一大段,碰到第二位說還有30分鐘登頂。好不容易抵達里程3公里處,有一個落在地面上的路標,寫著「成功只給努力不懈的人」。
都已經走到這裡了,再努力一公里,好像也不是什麼無法完成的事。
(↓3K路標)
(↓樹根彷彿是為我們鋪好路一般,總是適時地指引我們該行走的方向)
(↓這是三角點前最後的陡下大岩壁,盡頭有顆方形的大石,被我們笑說是特大號的三角點)
就在我們快要筋疲力盡時,走在最前方的奇葳大喊:「到了!」
前方的樹林間,一個木製立牌與一座三角點基石靜靜地坐在那兒等著我們,這時是下午1點半。自普悠瑪祭台至此,耗時超過一小時。聖山的威嚴,攀爬的艱辛,我們十足領教。
(↓都蘭山,海拔1190公尺,山頂有坐一等三角點,然而周圍林木茂盛,無展望)
(↓都蘭山亦為海岸三雄之一,有台東富士山之稱。另外三雄是花蓮富里麻荖漏山(新港山),1682公尺;及阿美族傳說發祥地:花蓮豐濱八里灣山,924公尺)
我們在三角點進行長休息,吃午餐。也拍了很多張有趣的照片。在山頂前前後後待了快一小時。
(↓登頂成員合照)
(↓三位女巫師好像在圍繞三角點進行神秘的儀式)
在身心靈都做好準備後,我們離開三角點,踏上歸程。
來時路上,先陡下再陡上,回程時自是先陡上在陡下。時間一點都沒節省到。過了普悠瑪祭台後,又是一路陡下,膝蓋受力相當多。返抵登山口的那一刻,眾人的歡呼,除了是安全完登的雀躍,也是終於可以休息的呼告。自登山口旁的觀景台看向都蘭山頂,已被雲霧吞沒,偶爾露出的稜線,讓我們驚訝,我們居然也能上這麼高的地方再下來。聖山之行,我們吃足苦頭。但沒有吃苦,就不能顯示其為聖山的地位。
來過阿美族的聖山,才算是完整融入阿美族群吧!完成這趟聖山之旅,內心十分雀躍。下山的路上,陽光耀眼,海岸線的景致令人迷醉。哼著歌,打著節拍,歌聲穿梭在崇山峻嶺與天空之間,不絕於耳……
(↓登山口旁艷紅的花兒,要離開時才注意到她)
(↓眾人在觀景台休息,一邊欣賞海岸美景,可看見台東市與志航基地)
(↓山路上看往海岸線,夕陽下的海岸閃閃發光)
(登山時間與路程紀錄,我們算是爬得慢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