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0/08/02
-
回程日期2020/08/02
-
相關路線
自從山林開放政策推動以來,登山健行已經成為國人踏足戶外的新顯學,其中淡蘭古道更是成為北部民眾週末踏青不可不知的路線。在主要分為北、中、南三路的諸多路線當中,從新北福隆通往宜蘭大里的北路無疑是開發最甚、步道鋪設與維護最完善的一路,其中更以鄰近福隆的草嶺古道難度最低,也最適合親子同遊。
今(2020)年 8 月 15 日,東北角風景區將舉辦草嶺古道健行日邀請民眾共襄盛舉,追隨領路人的腳步從福隆走到大里,一起見證先民生活的痕跡。
在這之前,先讓小弟我來替大家暖一暖草嶺古樸的石板,讓我用影像帶些草嶺的空氣回來給螢幕前的您嚐鮮。哦,對了!這次我打算從大里往回走到貢寮,而不是大家習慣的從福隆走到大里,一方面是我自己私心以為反過來走的風景也非常值得與大家分享,另一方面則是考量到海上有一個颱風正在逼近中,下午會有變天的風險,因此將山路為主的草嶺路段安排在上午。
那就讓我們出發吧!
【風雨將至草嶺古道】
因為早上不小心睡過頭的關係,錯過了原本查好的巴士和火車班次,我們十點鐘才抵達宜蘭大里火車站。雖然颱風正步步逼近,一早的大里還是藍天白雲的好天氣。
10:20 大里火車站
火車站前方就可以看見前往草嶺古道的指標,我們在此稍作整裝之後隨即出發。為了完整記錄這趟健行,利用衛星定位紀錄行跡不可少,Garmin 全新推出的 Fenix 6 Pro Solar 操作簡單,定位精準,功能豐富,是戶外運動的好夥伴!
10:55 大里遊客中心
從火車站出發大約 10 分鐘即可走到遊客中心,這邊除了提供遊客旅遊資訊外,也展示許多先民文物,值得花上半小時休息並參觀一番。在遊客中心旁的廣場上有一座仿製的「虎字碑」,記得一年多前我還曾經在這兒煮火鍋啊……(可參見此紀錄)
遊客中心旁就是大里天公廟,主祀玉皇上帝,位處高處、背山面海的天公廟風光明媚,是看海的好地方。廟前廣場經常聚集小攤販,在這裡可以買到石花凍、青早茶、花生捲冰淇淋等抗暑降火的聖品,以往每次走草嶺下山來到這裡都一定會吃喝一番,不過今天剛要出發上山,拿著食物也不甚方便,只好忍痛放棄。
經過天公廟前的風雨走廊後就要開始爬坡了,從天公廟到今天的至高點草嶺埡口大約需要爬升 300 公尺,說高不高、說難不難,但要走到汗流浹背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途中會經過一段綠意盎然的「碑林」,似乎是遺留至今的清代石碑,經過整理後放在步道兩旁展示。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不曉得草嶺古道確切的起、終點究竟在哪裡,不過沿途指標倒是很齊全,只要跟著走就會不知不覺走上古道了。
11:25 古道驛站
途中會經過一處「古道驛站」,這裡有販賣輕食和飲品,也是下山路過時可以歇腳的地方,不過價格比山下的攤販稍貴一些就是了,但是有樹蔭、有座位,陽光灑落時閒適感爆棚吶!
再往前走不久可以抵達「客棧遺址」,顧名思義,在清朝時這裡曾經有間提供住宿的客棧,讓往返淡水廳與噶瑪蘭廳的旅客得以落腳過夜。時至今日,當初的客棧早已不復見,草木也已經長得茂密,儼然山中秘境。
其實從天公廟旁有一條車行道路(前半段是產業道路,後半段疑似戰備道)可以一路通往草嶺埡口,而古道由於取直線上山,因此多次與來回蜿蜒的道路交會。
由於取直線爬升的關係,用不了多久時間就快爬到草嶺埡口了,途中的植被從樹林漸漸轉變為芒草原,視野也越來越開闊,可以遠眺大里聚落和外海的龜山島。
12:00 草嶺埡口
草嶺埡口是多條登山路徑的交會處,除了草嶺古道之外,從鞍部沿著稜線往南走可以抵達知名的桃源谷大草原,往北則通往桶盤堀,進而銜接至雪山山脈稜線的最北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貢寮火車站,也在地圖遙遠的彼方呀!
從天公廟至此已經累計爬升超過 300 公尺,不過這裡已經是最高點,接下來一路都是好走的緩下石階。
草嶺埡口以西全都位於遠望坑溪谷中,也因為地形的關係,接近埡口的地方時常有涼爽的風吹拂,相當舒適。
而說到草嶺古道,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這塊位於新北與宜蘭交界的、真正的虎字碑,據說這是清代台灣總鎮兵劉明燈為了鎮風鎮邪而設立的石碑,而當地人則深信若以紙拓印此石刻,懸掛於家中或雞舍、豬寮等處,可以鎮宅消災。
經過虎字碑後不久,很快就會離開草原地帶,再度進入森林區。草嶺古道沿途水源相當豐富,生態也相當豐富,姑婆芋是最常見、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植物之一,其葉面時常能長到超過半個成人身高的長度。
偶爾仔細觀察腳邊,也可以發現許多小動物,像這隻害羞的麗紋石龍子便是其一。不過觀賞歸觀賞,希望大家看到的時候不要去觸摸、甚至捕捉這些小動物,當然更是禁止餵食,盡量不要去干擾到牠們的生活與行為唷!
沿途偶爾可以在路旁不起眼處發現石牆,我個人是沒有特別去研究,不過推測這可能是民宅遺址。
在古道裡有一座古橋也是很正常的,對吧!
走著走著,雨也開始落下來,趕緊把雨衣穿起來。
除了基本的運動衣著與登山鞋外,出門爬山必備的三件法寶就是頭燈、雨衣褲和塑膠袋,即使只是去爬爬郊山、走走簡單的步道,也不能忽視其危險性,畢竟只要走出戶外、走進山林,未知的風險便無所不在。頭燈能夠保障夜間行進的安全,若不幸迷途也可以藉由頭燈提升安全感,並且避免野生動物靠近;雨衣則是避免下雨淋濕造成失溫,必要時也可以做為防風保暖之用途;塑膠袋則是能夠保護重要的電子用品如手機,或是任何怕水的物品。
12:45 雄鎮蠻煙
除了虎字碑外,整個草嶺古道最氣派的就屬這座「雄鎮蠻煙」碑,據說這是劉明燈出巡時在此一帶遭遇大霧,並聽聞此處常起「蠻煙瘴霧」,使得往來商旅身受其害,因而在此刻字立碑。
經過雄鎮蠻煙碑之後繼續循階梯往下,一路還是輕鬆好走,雨停,太陽也漸漸透入林中。
13:20 大榕樹
不一會兒抵達大榕樹。
這裡是古道階梯的終點,接下來都是柏油路,不過這邊距離火車站還很遠,根據指標,無論到福隆還是貢寮都要 4.4 公里,只好慢慢踢馬路。我聽過有許多朋友從福隆出發要來草嶺古道,結果踢馬路就踢到放棄了,畢竟 4.4 公里都比整段草嶺古道還要長了呀……
這座不怎麼起眼的橋就是「跌死馬橋」,從前是座窄小的木橋,據說從前商旅從台北或基隆騎馬至此時,馬匹已經疲憊不堪,過橋之時體力不支便跌落而亡,因此有這個神奇的名稱。現在這裡不但早已重建為現代水泥橋,橋下更成為民眾戲水玩耍的天堂。
13:40 遠望坑親水公園
說到玩水,附近的遠望坑親水公園也是值得考慮的選項,不過此處的石頭較為濕滑,跌死馬橋那邊相對安全一點。
時值盛夏,親水公園中居然能夠看到雞蛋花(緬梔花),這可是我多年前在夏威夷工作時最常看見、也最愛的花之一,真是令人懷念。(貼心提醒:雞蛋花的汁液具有輕微毒性,若不慎碰觸或誤食可能會出現過敏徵狀。)
另一個最愛的花就是紅朱槿,也是夏威夷和熱帶國家常見的花之一,它也是馬來西亞的國花。這裡剛好想到可以分享一個冷知識,朱槿有一個別稱叫「扶桑」,不過這其實是誤稱,因為扶桑是《山海經》中的海上巨木,而根據唐朝劉恂《嶺表錄異》記載,朱槿在中國南部當地則稱為「佛桑」,許多學者研究最早的文字混淆始於明朝畫家徐渭,而後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扶桑樹與佛桑花混為一談,所造成的影響最大。
不過說到淡蘭古道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那肯定是雙扇蕨(破傘蕨)了,淡蘭古道的標誌也是使用雙扇蕨為意象來設計。這趟健行從大里到貢寮都沒有看到雙扇蕨,倒是在貢寮德心宮附近看見一面淡蘭古道路標,還真是令人懷念啊!一年多前在瑞芳至九份一帶首見此路標時,還沿路吐槽它擺放的位置太不顯眼。(可參見此紀錄)
14:55 貢寮火車站
經過四個多小時邊走邊玩邊拍,走了 10 公里路,總算抵達今日的終點貢寮火車站。
利用 Fenix 6 Pro Solar 記錄的健行資訊可以立刻傳送到手機的 Garmin Connect 應用程式中,從手機中可以看到更完整的健行和生理數據,也可以看到更大張、更詳細的地圖。
剛進月台後不久就有一班火車可以回台北,真是人品爆棚!
這次的草嶺健行順利成功,有太陽又不會太炎熱,有風又不會太強,有下雨又不會大到淋溼,原本預期會人潮洶湧的草嶺古道一路上也沒什麼人,走起來相當愜意,是一條非常值得推薦的親子同遊路線。
除了草嶺古道本身,如果時間和體力許可,也能順遊美麗的桃源谷草原,或是到福隆租個單車造訪舊草嶺隧道和龍門鹽寮自行車道,夏天時到海邊戲水或是觀賞沙雕也是來到福隆不容錯過的體驗。
【同場加映:單車背上的淡蘭之美】
其實在這次前往草嶺古道的兩週前,我和幾位好友去走了同樣屬於淡蘭古道的隆嶺古道,它是早期連接福隆和石城最近的路徑,台北至宜蘭的鐵路就是打通隆嶺古道所行經的隆隆山,稱為「草嶺隧道」。鐵路電氣化以後,第一代單軌草嶺隧道便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在旁邊建造一條能夠容納雙軌的新隧道,舊草嶺隧道後來被開發為自行車道,成為民眾假日遊憩的景點。
那一次我們上午從石城走到福隆,然後下午則在福隆租單車騎到石城,隨後又加碼騎去龍門鹽寮自行車道,可以說是運動量相當充足的一天。
舊草嶺隧道
從福隆火車站沿著鐵道旁的小路騎,沿路望著雪山山脈最北端的山脊,伴隨著微微的上坡,很快就可以抵達草嶺隧道。
草嶺隧道口的舊鐵道意象相當吸睛,旁邊的裝置藝術也是用火車或鐵道零件製作而成,具有創意也傳承歷史意義。
隧道長達 2 公里多,裡頭終年恆溫,在炎炎夏日簡直就像冷氣房一樣,隧道口也經常看見人潮聚集在這裡「吹冷氣」!
隧道內以紅磚砌成別有風味,地面則以不同顏色的磨石呈現鐵軌意象,不過隧道裡頭有些地方因為地下水滲出的關係,可能會造成磨石地面變得濕滑,騎乘的時候要相當注意,也不要搶一時之快,超車要謹慎。
穿越舊草嶺隧道抵達石城,一旁就能看見新的草嶺隧道,新舊隧道同框訴說鐵路交通的歲月變遷。在早年,福隆是搭火車往返台北與東部重要的據點,因為以前的火車開得慢,早上從東部出發中午才抵達福隆,因此在福隆買月台便當成了早一代人的記憶。如今鐵路運輸快捷無比,福隆便當也逐漸轉型賣給觀光客。
從福隆來到石城,不能錯過的就是近在眼前的龜山島,如果天氣好的話甚至連蘇澳一帶山區都能盡收眼底。我自己曾經登過龜山島一次,不過當時只有參觀其中軍事坑道,沒有登上龜背最高點四洞么高地,只是願望一擱著,竟不知不覺也七、八年過去……
龍門鹽寮自行車道
騎回福隆後,因為覺得還騎不過癮,加上大家仍然體力充足,我們決定加碼騎一趟龍門鹽寮自行車道。這段路去年我和阿倫曾經徒步過,當時也是晴空萬里的大好天氣,我們走到差點中暑,這次接近傍晚,又是以騎車的方式經過,不但涼爽許多,斜陽提升飽和度也讓景色看起來更優美。
龍門吊橋可以眺望雙溪出海口,這裡平靜的水域更是水上運動初學者的練功聖地,站在吊橋上都能聽見河面上的吆喝與歡笑聲,充滿青春的活力。不過吊橋上不能騎單車,所以要用牽的走過去。
經過吊橋後,單車道一路沿著海邊的防風林而行,可以呼吸到海岸專屬的鹹鹹的空氣,而這一路上直到鹽寮都沒什麼起伏,可以說騎得輕鬆愉快。
無論是舊草嶺隧道還是龍門鹽寮自行車道,都是適合假日親子同遊的地方,除了一般的自行車外,福隆車站前許多店家也提供協力車出租,推薦情侶可以共乘一台協力車檢驗一下感情。
至於結果,請原諒小弟我可無法負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