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twrunning.biji.co/600_e006befed94724e8ab877c254760cdc1.jpg)
-
出發日期2020/05/26
-
回程日期2020/05/26
-
相關路線
相隔一個縣市的微遠距之下,我和倫能見面的日子都集中在周末。當他 2018 年起愛上登山後,我們一起走過六座百岳,八條步道。而今天,我們再次相遇在淡蘭。
【甚麼是淡蘭古道?】
倫在剛剛開始爬山時,就走過淡蘭古道北路。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條古道的名字,只感覺名字好美啊,彷彿是空谷幽蘭般遺世恬靜感。
這次他說要帶我去走淡蘭古道中路,我才稍微做了點功課,發現淡蘭古道擁有兩百年的歷史,是清代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的交通路線,而不是淡水到宜蘭的路線!而且淡蘭古道與其說是一條古道,不如說是一大片步道群,現在常見的分類方法是根據地理位置與路線形成的背景原因,分為淡蘭古道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商道)。
這次走的中路,起點是暖暖,經平溪及雙溪,到達宜蘭外澳。相較於比較平坦的北路,中路多經過丘陵溪谷,又被細分為多條步道與山徑,如:十分古道、中坑古道、闊瀨古道、崩山坑古道、北勢溪古道、灣潭古道……等十幾段。(軌跡參考:淡蘭古道-淡蘭中路軌跡檔|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這次我們走的是自然氣息十足、又能觀察到古時生活痕跡的崩山坑古道,而且全程沒有碰到別的遊客,是很適合約會的幽靜路線!
【淡蘭與我們】
五月中旬,整整一周的傾盆大雨,老天爺像是發洩般的往地面倒水;
看著氣象預報,倫判斷週日似乎是個好天氣,決定在周六啟程上山,來一場週日的淡蘭古道約會。
從台北市區前往崩山坑古道,當天來回綽綽有餘,但如果打算續走崩山坑古道連接的北勢溪古道等路段,建議考慮前一天到雙溪借宿一宿,以便隔天早起出發。
我和倫週六都要加班,因此約在週六晚上台北車站集合,搭台鐵區間車至雙溪站。
19:30 左右到達雙溪車站的火車,正好銜接 19:45 的末班公車上山至柑腳分坑,並在當地借宿。
(當然,想提早出發至柑腳小鎮逛逛,也是不錯的選擇!)
台北-雙溪 火車收費表
班次 | 耗時 | 票價 | |
區間 | 75分 | 69 元 | |
自強 | 55分 | 108 元 |
雙溪車站-分坑 公車路線/時刻
班次 | 行駛方向 | 平日/假日發車時間 |
780 | 雙溪車站-盤山坑 | 平日 05:55 16:10 |
假日 05:55 16:10 | ||
781 | 雙溪車站-長源 | 平日 07:45 08:45 09:55 10:45 11:40 13:40 15:00 17:30 19:45 |
假日 07:45 08:45 09:55 10:45 11:40 13:40 15:00 17:30 19:45 | ||
782 | 雙溪車站-長源 | 平日 18:40 |
假日 18:40 |
【古道之旅的第一站-柑腳驛站】
早晨,我們來到柑腳驛站,打算在這裡用早餐。
「柑腳驛站」就坐落於公車分坑站步行3分鐘以內之處,對於當天來回的人而言,也很適合路過進來坐坐。若需要早餐,建議可以先與驛站聯絡。
才剛剛到門口,柑腳驛站的老闆娘王大哥、王大姊就非常親切的招呼我們入內。柑腳驛站的入口客廳、挑高餐廳、咖啡吧台與廚房形成一個開闊的空間,餐桌旁大片的落地窗把藍天白雲都邀請過來,讓慢熟的我也很快地放鬆下來。
「早安!你們運氣很好,今天天氣很好喔!」老闆娘王大姊端給我們酥脆的黃金泡菜蔥抓餅以及一杯冰涼鮮甜的牛奶。
我看著窗外的陽光和綠意盎然的菜圃,忽然一隻小巧的水雉闖入眼簾,後頸黃色的羽毛讓我辨認出牠。老闆娘說這裡的生態很豐富,常看見白鼻心、穿山甲、食蟹獴,偶爾也能見到藍腹鷳。沒想到離台北市區這麼近的距離,就可以看到這些野生的保育類動物呢!
在出發前,老闆特別幫我們調了黑咖啡:一杯柑腳特調、一杯熱帶風情,柑腳特調是比較厚的口味,帶著較明顯的苦味和特別的發酵香;熱帶風情則酸一點,清爽一點,喝完以後吸氣,嘴裡迴盪著水果的香味。「有人是為了古道來這裡,但有人可是特別為了咖啡來光顧的唷!」老闆自豪地笑說。
民宿粉絲專頁:柑腳驛站Ganjiao Station Coffee Roasters
飽飯後,老闆娘堅持我們一人帶一個草仔粿上路當行動糧。滿懷感激收下,並和柑腳驛站合照一張後,早上 08:25 我和倫就牽著手出發了。
老闆的手沖咖啡。
出發前在柑腳驛站門口與老闆合影。
從柑腳驛站出發經過附近民房時,運氣好的話還能遇見兩三隻貓咪呢。
【崩山坑古道】
本次的健行的主角崩山坑古道,是聯絡柑腳與泰平兩個聚落的路線。據說在雙溪和泰平之間的雙泰道路是 1980 年代完工通車的,在那之前,泰平聚落的居民會走這條崩山坑古道,到達柑腳採買日用品。在民國 60 年代,到泰平國小任職的老師還需要從柑腳走這條崩山坑古道到泰平教書。
今天我們就踏上這條古道,想像那個沒有寬厚柏油路的時代,讓步行成為生活的必需。
一場大雨後的古道健行,是比晴朗天氣出遊還要更令人雀躍的安排。空氣中有微涼的水氣,讓抵達崩山坑古道登山口之前的柑腳產業道路走起來相當舒適。我和倫一同伸出左腳、右腳,節奏一致地前行。這段路線平坦,我們趁著還沒開始喘之前,有說有笑地分享工作和生活近況。
「我昨天上台簡報案子,被組員稱讚唷!」
「我端午節沒有搶到錐麓古道,超多人要去,覺得好誇張喔......」
諸如此類的對話,讓我們的淡蘭更加愜意。
從柑腳驛站到崩山坑古道的登山口,需要先走過一段步行耗時約 20~30 分鐘的產業道路。
08:55 靠近登山口的地方還有個廢棄的礦坑口,反映出柑腳盛產煤礦的歷史。
牌子上寫著:無尾路回頭是(岸)(乍看還以為寫:回頭看,有無尾熊唷)
我們在 09:00 抵達登山口。崩山坑古道的登山口就在這個路標的右方,往泰平,今天的終點是泰平國小。
現在我還不知道,終點等待著我的,是一座已廢棄但美麗惑人的小學。
進入崩山坑古道,會先經過一小片菜圃與廢棄農田形成的草原,續行一小段就會步入森林。
一走進森林中的古道,就可以看見小溪傍著古道往前延伸,溪水朝著相反的方向流著。因為昨天的大雨,水量很大,溪水轟隆隆地歡唱著。
走進古道之後,狹窄滑溜的石階漸多,雖不陡峭但仍需小心尋找踩點,於是我們鬆開牽著的手,專注自己走;遇上陽光灑落的林道,手又牽起,步伐又回到一致。不用言語的默契,就像踏著不停歇的旋律前行,音符躍騰在我與他快快慢慢的腳步、蟬鳴與瀑布裡。
雨後的古道滿是濕泥、石頭佈上青苔,走起來需比乾燥的地更小心,也因此更認真走每一步。
距離登山口約 20 分鐘路程,我們遇到了一座古厝遺跡。布滿青苔的石造門框、石頭堆砌的灶,讓我們駐足了片刻研究。我不禁幻想起如果生活在那個年代,房子的主人們會帶著沉重的木桶去前方的小溪取水,燒水做飯。可能是一對夫妻、一家子,或是最後剩下一個遺世的人。
「屋內」長滿了姑婆芋。
嘗試透過壁咚拍出古宅含蓄又霸氣的氣質,我飾演含蓄,倫飾演霸氣,但表情似乎出賣了我不含蓄的本性。
再往前行,10:00 我們來到了第一座有應公廟,帶著尊敬的心走過。
一路上常常遇到如孔雀開屏般的竹子叢,讓這段古道多了幾分高風亮節的君子之感。
雖然大部分的暑氣已被植被遮住,但起伏的路還是讓我滿是汗水。擁抱變得有點討厭,所以我們就只有在累的時候把汗水擦在對方肩上;與伴侶一同健行,學習在人生的路上互相扶持。
伴著溪行,我們的心也跟著水流翻滾雀躍著,忘路之遠近。
11:10 途中遇見的古橋,在在令我們感受到古道的歷史悠久。
我們在荒煙漫草中走著走著,沒想到崩山坑古道的終點,居然是校舍的一隅!
【廢而不棄的國小-泰平共學村】
我們剛走出崩山坑古道,就隱約聽到有球類正在蹦蹦蹦的彈跳著,我與倫心想:「難不成還有人在這?」一轉角,果然發現校舍前的廣場有幾位小朋友正在玩著球,還有家長於四周整理著校舍走廊的環境。
後來搜尋資料才知道,日治時期就設立的泰平國小,歷經百年歷史後因泰平地區人口外移,造成小孩人數驟減,使得國小因此廢校,直至近年,有團體租下了泰平國小作為親子共學的基地,並且與附近村落老人互動,一同促進偏鄉的生命力。(延伸報導:在農村共學 鄉村廢校再生)
看似荒廢,卻暗藏滿滿生命力的泰平共學村。
教室內,除了有課桌椅、書櫃,甚至還有投影布幕能放影片教學呢!
看(捏?)著彼此的臉,約好下次要再一起來泰平共學村與附近的虎豹潭古道。
【美食天堂-泰平市集】
離開泰平國小後,我們來到了附近的泰平市集,這邊除了有無菜單料理、在地農產販售,還有村長咖啡供來往的旅客休息呢!
倫說:「天氣這麼熱,好想吃冰喔。」
在一旁的老闆聽到,竟然就打開冰箱讓大夥選擇冰棒口味。
我選了牛奶口味的冰棒,倫則選了綠豆口味。
窩在半戶外的座椅上,吹著涼風吃著冰棒,我們渾身的暑氣消失無蹤。
一直覬覦我牛奶冰棒的倫。
倫:「我也要吃你的牛奶冰棒!」
【下山方式】
在泰平市集一邊休息,一邊等待著公車到來;泰平這的公車是 F815 號公車,站牌名稱為「壽山宮」,一天僅有四班車,時刻表如下。
壽山宮-雙溪車站 公車時刻表
班次 | 行駛方向 | 平日/假日發車時間 |
F815 | 灣潭-雙溪車站 | 平日 07:20 10:40 14:00 16:50 |
假日 07:20 10:40 14:00 16:50 |
搭乘約半小時,即可回到雙溪火車站賦歸!
【結語】
這一次的崩山坑古道行,與過去攀爬的郊山不同,除了被大自然環繞的療癒感,更有思古幽情。或許是因為人少、地勢起伏較平坦,而且部分路徑夠寬,我和倫常常得以並肩前行,兩人愜意地獨享這一片綠意生機。
淡蘭古道,從倫口中難忘的一次回憶,變成我們兩人一同走過的週末行旅。在這條路上感今懷昔,令人感到自己與這片土地、在這生活的人們更接親近,也見證時光流變之時更珍惜眼前人。
我們還會繼續相約前行,在滿是歷史魅力與流水絮語的淡蘭古道上。
【感謝】
部分相片由宇宙浪人工作室協助拍攝。
【參考資料】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淡蘭古道遊程>山徑探索>三五好友路線
https://tour.ntpc.gov.tw/zh-tw/ContentPage/List?wnd_id=415&id=193b16aa929574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