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被遺忘的經典郊山路線~大湖尖山-青雲山-紅柴嶺-五棲領-水水古道-凌雲岩-文峰山
行程空照圖↓↓↓(更正地名:八百嶺 輸入有誤,正確應為百八嶺)
今日航跡: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100629
這是一條被遺忘的幽徑古道,對這條路很熟悉但也很陌生,童年時期就在這裡進進出出,因為出外工作數十年後再回到這裡,隨著時間的改變,另一種陌生的惆悵感油然而生。從文峰山經青雲山到五棲嶺這條棱線以西,是大坑聚落居民的耕作範圍,早期竹子的經濟價值高,一片竹林就可養活一個家庭居,因為農民的耕作出入往來頻繁,山徑四通八達,在公路往還不發達的時期,水社寮、茄冬仔一帶進出通往竹崎市區趕市集或補及民生物資,大坑聚落是必經之地,隨著時間的演變,竹子的經濟價值不再,加上老一輩的農民逐漸凋零,年輕人口外移,種種因素導致山區路徑荒廢,每當和老一輩村民聊到這些現況,村民總會帶著無奈的語氣說”竹腳無效阿啦”,意思是說竹林已經沒有經濟效益了,慢慢的這片山林的熱鬧不再,這片山林正漸漸的回歸大自然的寧靜。
雖然幼時生長在這山區聚落,卻到今天才第一次踏進這片兒時記憶中的神祕之地,一窺這條稜線的神秘面紗,沿途大多為綠意盎然的竹林,因為不再有農民耕作,整條稜線幾乎淹沒在倒竹和藤蔓之中,沒有路就沒有『登山ㄟ』 (登山ㄟ是我們小時候對登山客的稱呼),沿途幾座山頭都沒有基點,也或許是這條路線不受青睞的原因吧,種種因素讓這條路沉寂多年。這趟行程醞釀了九年,當年拜讀這篇有關故鄉的登山記錄;
https://blog.xuite.net/jjlu07/mount/102157227
這篇記錄深深吸引我的好奇心,因為一位外地人可以對我的故鄉如此了解,所以此在離開故居多年之後,開啟了我對山的另一片視野,開始踏入這條沒有盡頭”山”路,也才促成了今天這趟踏勘之旅。這條路線除了2005年的這篇記錄之外,應該少有人走過,因為諸多的不確定,原計畫前一天下午就上凌雲岩過夜,以便隔日可以早一點出發,但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周六下午的一些事情耽誤,最後決定週日再出門,反正一個人的好處就是機動性高。
週日起了大早,天還未亮就出門,驅車往大湖前進,經過頂六時買了兩個肉粽當午餐,清晨的天空有點灰濛濛,經過大湖國小不久,一處不錯的視野可以看見大湖尖山,山頂天空飄著雲層,天氣似乎沒有預報中的晴朗,大華公路經火燒寮後轉入茶科農路沿著航跡一路往上,路旁的農民清早戴著頭燈採收新鮮的龍鬚菜,早期是農民的日常。今天原本計畫是先探青雲山往五棲嶺這段稜線路況,一路思考車子要停何處可以方便回程取車,如果原路撤退,最近的停車點便是靠近青雲山鞍部的農路盡頭,但如果順利走通,會從文峰山回來,則停在大湖尖山的第一涼亭叉路會比較近一些。天色剛亮加上天空雲霧嬝繞,農路的路幅並沒有很寬沿途找不到比較洽當的停車處,便一路往上開到接近農路盡頭之前的一處寬敞平地,就是上回從這裡下山時看到很多咬人貓的地方,決定車停停於此,先來回個幾趟把咬人貓先輾平,停好車之後邊吃早餐邊享受清晨的山林景色,大地初醒早起的鳥兒用歌聲迎接這不速之客,望著大湖尖山飄之不去的雲層,思考著要不要先上大湖尖山,幾次拿捏不定主義之後見雲層漸漸散開,才決定從大湖尖山起登,這下可好了,為了這個決定還得往下走,且回程的路線也增添變數。
(5/20補充)五棲嶺路段修正請參閱:
【嘉義】在地行腳之三~水水古道-四天王山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11663
0558開踢,沿農路往下走。
0607農路叉路,取直行往上,(右側為公路上來的方向)。
0618登山口涼亭,魯地圖上的第三涼亭。
0634登頂大湖尖山,從第三涼亭上來一路階梯有如通天梯,直達山頂。
0648拍照小休後往東北方向稜線續行,幾處較陡的地方均有拉繩。
0703鞍,距離下方茶園很近,有舊路跡從茶園方向上來的感覺。
0719展望,回望大湖尖山。
0735青雲山,東邊視野佳,可惜比雲層晚了一步到,又是白牆一片,上星期來也是起霧,不同的是今天的雲波濤洶湧般,一波接著一波很是壯觀,真是心有不甘的,想說再等一會賭一下看會不會散開,利用等候時間把一叢芒草砍除好讓景觀視野更加寬闊,約十幾分鐘後,雲霧快速退散,終於一窺東邊的景色,山腳下是茄冬仔(培英)聚落,往東望去山巒層次分明,這個等待是有價值的。
0803拍完照後續行~
0806稜線叉路,左邊往文峰山方向,右側有路跡但已荒廢,稜線直行方向則芒草擋道,取左離開稜線,在低鞍處尋找上禮拜經過時看似有叉路的地方,卻遍尋不到明顯的路跡,回頭上稜線叉路,因為阿竹老師的記錄是沿稜線走,心理想著試試稜線是否可行,於是往稜線方向鑽了幾公尺,實在是寸步難行,再次退回低鞍,真是出師不利,才開始今天的重頭戲就遇上障礙。腦海不停思考該如何走下一步,一邊回想童年記憶中,農民翻山越嶺耕作所利用的山路,在經過山頭時,會以腰繞方式通過,除非必要通常不會直上山頂,路線都在鞍部交會。在低鞍這一帶竹林可能較為避風,地面植披雜草較多之外,並沒有像稜線上那樣多的倒竹,決定從低鞍處的竹林腰繞橫渡試試看是否可行,至少比稜線上的芒草還容易通過。
0825進入竹林,開始步步為營,一來得留意踏點,二來怕是怕有蛇~炯XD
0936經過一番奮戰,其實也還好就是雜亂的植披,因為只是探路,路徑還不確定,僅以能通過為原則,沒有砍草也沒有帶路條,有幾段感覺似有路痕,但斷斷續續不連貫,一個多小後時終於接到稜線。
0950休息之後,在這裡發現有叉路往鞍部方向腰繞過來了路跡,位置比我走的路線還高一些,可以看出有明顯的路徑,先砍了一小段想說如果原路撤退再來整理。另外往稜線方向覺得好像也有路徑,看時間還早便一探究竟,卸下背包往稜線方向回探,開始的一小段因為有竹林路徑明顯且好走,不久之後路況開始變差,稍微清除藤蔓及部分有芒草的地方,免強可以走上去。
1032展望處,展望視野可見水社寮及奮起湖大凍山方向,清除一些芒草方便拍照,視線從西邊的四天王山往東可看見大凍山及芙蓉山,拍照後續行往上,路況愈來愈差。
1051稜線芒草擋道實在難以通行,東面的峭壁只見大片裸露岩石,距離稜線三叉路剩大約100多公尺了,但這一百多公尺必須砍除芒草才能通過,因為背包放在叉路處沒水喝覺得有點渴,決定放棄,先撤退回剛才的叉路。
1122回岔路,下來快速許多,天氣炎熱沒甚麼胃口,啃了一粒粽子當午餐,休息片刻後續行。
1137鞍-叉路,沒幾步路來到低鞍,期待路況是否會好一些,結果還是令人失望,反正也是有備而來,走就對了。
1154看導航已接近紅柴嶺(以前聽姑姑都說紅菜嶺,台語音其實差不多),前方需往上越過一堆石區,路徑雜亂且藤蔓很多感覺就是不好過那種,左側較陡峭不易通行,往右側竹林試試腰繞,但須往下切且依舊不好走,一小段後回頭改上稜。
1222順利上到最高點,這裡應該就是地圖上的紅柴嶺。
1245鞍,有廢棄瓶罐,看地圖這裡距離凌雲岩產道的迴頭彎處很近,而印象中以前從迴頭彎處也有一條山徑可以上到稜線,研判此處為從凌雲岩產道迴頭彎處上來的叉路,越過這鞍部往東可到茄冬仔,是早期的路徑。
1300地上拾獲舊路條(台南市仁愛協會),路幅開始變寬,把路條綁好後續往前。
1304廢棄農路(泥土路面車道),休息10分鐘。
1327路基崩塌,路面剩約1米寬,芒草擋道,清除芒草過崩塌處之後開始接水泥路面。
1332農路岔路取左往上,右下可能是從水社寮往茄冬仔方向的農路接過來的路,依然是雜草+倒竹。
1340圖資已在百八嶺範圍,農路往西側腰繞,續行約50公尺農路終,發現農路中斷不通且長滿芒草。回憶阿竹老師記錄中並沒有這一段記載,砍了幾步完全沒路痕,感覺苗頭不對。
1350退回腰繞起點改上稜線。
1408百八嶺最高點,山頂有幾顆大石頭。
1412鞍,地面有流籠鋼索遺跡,再往前幾步銜接從左(西)側腰繞過來的農路,此刻才恍然,應該就是剛才走到沒路那邊延續過來的農路,因為要繞處崩塌導致雜草叢生無法通行。
看手機有網路訊號,再次閱讀記錄核對路況,除了剛才遇到的崩塌之外,其餘與記錄中所寫大致都相同,但是從青雲山鞍部過來這段1公里多的路程卻耗掉將近3小時,真是沒效率,可想而知路況比起記錄中更差了,在此休息片刻繼續趕路。
1430農路終,左側有山溝,剛剛才看過資料印象深刻,需往後退一些再上稜,回走約50公尺,就是路面外側的路基有沖刷流失的地方,見地上有一紅色路條,由此入竹林往稜線方向往上攀。
1445上稜,沿稜往上,路況從來沒有好過,天氣實在熱,只帶2000CC的水有點不太夠,需節制些不敢暢快地喝,且尚未接到水水古道之前不敢鬆懈。
1456在這個位置特別標示一個點,對照相片只有一棵樹,但忘記內容了,真害~
1505路跡似有似無,比阿竹老師記錄中描述的困難許多,開始陡上五棲嶺,路況實在太差幾乎無力氣硬上,只能依照GPS的航資,邊走邊修正方向斜切往水水古道方向的稜線走,山頭開始起霧了視線距離變差,上稜之後走了一小段,發現已經過頭了,(在整理記錄時比對地圖才知,差不多已經接近五棲嶺的最高點),因為沒有水水古道的航跡,只憑九年前走過一次的印象,但時隔多年路況變化太大,不記得路線位置了,月初在水社寮步道巡訪時有請教當地居民,得知偶爾還是有山友會走,只是路況如何就不得而知,心想若有人在走路徑應該會很明顯,在不確定路線位置及路況的狀況下,決定循稜而下,山頂一帶同樣還是七橫八豎的倒竹,一小段之後雜木變多,有原始林的感覺,比竹林好走一些,但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藤蔓很多。
1545接到一片較乾淨的竹林,坡度變比較緩。
1548終於看到水水古道,心裡感覺踏實不少,雖然仍有不少倒竹,但路徑明顯不需要再像過障礙賽式沿途或踩或砍或鋸,只要稍微彎下腰就可通行,走起來速度也快很多,緩稜之後開始接石階梯一路下到登山口。
1605登山口,從王厝進來的產道一路延伸至此。
1610水水古道解說牌,心理鬆了一口氣,有回到人間的感覺,休息片刻繼續趕路,因為距離停車處取車還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踢。
1700凌雲岩,遇凌雲岩會計詹大哥小聊一下,希望下次帶人一起去幫忙砍草,詹大哥因為有事先離開。梳洗過後開始下起雨來,預估到達停車處大約需50分鐘路程,1830才日落時間還算充裕,走到肚子也有點餓了,決定休息順便躲雨。手機也快沒電了,怕電力耗盡時遺失今天的航跡記錄,於是先把APP導航資料上傳,雖然有帶GPS,但一些註記的資訊都記錄在APP裡頭,因為手機輸入比較方便。
1720雨勢沒有要停的跡象,原以為背包有雨衣,沒想到早上臨時換了小背包忘記把雨衣搬過來了,吃完粽子再補充1000CC的飲水,暢飲之後出發。
1738文峰山,因為上星期走茶園農路回峰山發現時間沒有比較快,今天決定還是走稜線,沿途感覺雨勢愈來愈大,雖然濕透了衣服,心裡卻是暢快雀躍的。
1758青雲山鞍部前的叉路,取右下。
1802接農路,雨水匯集沿農路順流而下,可見雨勢不小。
1808停車處,換裝收工。
每個人上山的目的與追求不盡相同,每一座山每一條路都有其故事,這條路線因為有著童年的許多回憶,穿梭在綠意小徑中欣賞竹林風韻,回想小時候揹著薪柴或拉著著子的記憶,想像古人翻山越嶺趕集的艱辛,偶而停下腳步沈浸在靜謐的山林裡,與大地對話感受詩意般的竹林之美,雖然沒有三角點,但是這心裡已經默許我會再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的是這趟行程的寫照,但多年來的心願就是一定要走一趟,行前也請教過庄內幾位長輩,得到的答案幾乎相同,沿著稜線這一帶的竹林因為交通不便,近二十年來大都已陸續棄耕,也沒有人知道路況如何,可以預期的是經年累月每當颱風過後東倒西歪的竹子,當然就是七橫八豎,沿途幾乎就像在走障礙賽一般,或跨、或鑽、或踩、或鋸、或砍,從青雲山到五棲嶺接到水水古道,這段大約三公里的路走了將近6小時,可想而知路況之差,全程沒有危險的地形大多為竹林,走起來非常舒暢。
本次行程主要探勘路況並把難以通過的路障做簡單清除,接下來會再找時間多走幾趟,讓路徑再清楚一些,順便綁一些路條,期盼這條具有歷史人文的路徑有朝一日能夠風華再現。
提醒:從青雲山到五棲嶺這段路人煙罕至路況差,一般遊客如果沒有探勘經驗請勿嘗試,途中無水源如要前往須帶足飲用水及行動量。
更多照片請參閱筆記相簿: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album&act=photo_list&album_id=23794
相關文章: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11346
↓↓↓大湖國小遠望大湖尖山
↓↓↓停車位置圖
↓↓↓停車處仰望大湖尖山
↓↓↓茶園視野~三寶山
↓↓↓第三涼亭登山口
↓↓↓大湖尖山
↓↓↓大湖尖山展望
↓↓↓文峰山及右側遠處的大二尖
↓↓↓0659東邊展望
↓↓↓0703鞍
↓↓↓0709回望大湖尖山。
↓↓↓0720紅棕,在早期也是有經濟價值的作物,記憶中父親會採集棕蓑出售補貼家用。
↓↓↓青雲山前的峭壁
↓↓↓0735青雲山
↓↓↓青雲山展望(東邊)
↓↓↓青雲山展望(西北邊),文峰山稜線
↓↓↓青雲山稜線叉路(往東)
↓↓↓不明顯的路徑
↓↓↓青雲山鞍部
↓↓↓茂密的植被
↓↓↓竹林展望四天望山
↓↓↓漂亮的野生蘭花
↓↓↓0926稜線叉路
↓↓↓稜線探路路線圖
↓↓↓路況
↓↓↓1032展望
↓↓↓1051撤退處崩壁(稜線東面)
↓↓↓1137鞍
↓↓↓黃藤,切斷後含水會流出,在山區如果缺水時可以暫時止渴。
↓↓↓1225路況
↓↓↓1245
↓↓↓1300地上拾獲路條
↓↓↓1320路況
↓↓↓1332農路叉路,取左往上
↓↓↓1340農路中斷
↓↓↓1408八百嶺最高點
↓↓↓1412流籠遺跡
↓↓↓1430農路終點前約五十公尺,外側路基流失處,左側上稜。
↓↓↓1456在APP裏頭有標記,但忘記內容了。
↓↓↓1525過五棲嶺時有點偏,直接往水水古道方向抓稜線往下行。
↓↓↓1550接上水水古道
↓↓↓1600古道石階宜路順暢
↓↓↓1405水水古道登山口
↓↓↓1610水水古道解說牌
↓↓↓今天的最佳拍檔
↓↓↓1624這處以前只是條小山溝,八八風災之後變成比原來寬多十倍的現況寬約五十公尺,已長滿植披。
↓↓↓凌雲岩叉路
↓↓↓1700凌雲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