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生活在台灣 有三件事 廣為流傳 值得畢生 用洪荒之力去完成
其一是 泳渡 日月潭
其二是 單車環島
其中之三 就是 登玉山~
也因為是如此
所以平常不爬山 要爬就來去爬玉山
成了 上至卸任元首 下至國小朋友 登玉山 愛台灣的 全民運動
總覺得 登上了全島 最高的玉山
已經算是交代完成了 人生夢寐以求 關於山的 原始遺願~~
不瞞你說
自個兒當時 初入爬山組織的時候 也是這樣的想法
騎完車 游完泳 最後是該順便去爬一下山了吧
但是 這個玩票式的順便 竟成了日後 頭都洗下去的 一陳不變
在人生中 某幾分之一的 時光歲月裡
勤勞奉獻了 勉強還可以稱之為青春的 山旅歲月~
有的人生 把青春 奉獻給了工作
有的人生 把青春 奉獻給了別人
更多的人 把青春 奉獻給了歲月~
但是 你總要把人生的時間 拉長來看
才能知曉 這些過去的奉獻 對應你曾經付出的青春 是否能獲得 相對等的回報
如過幸運的你 最後是以 鞠躬哈腰的方式 答謝人生
相信最終 你將不枉過去 曾經付出的青春~
感謝 過去 行山穿林 曾經 艱辛歷險而過的一切
這原始壯麗的山林 必然會以它 最美麗自然之姿 回贈於你~
2012年12月11日 上午 6:20 圓峰山屋 3640m --
D1 第一天就爬昇到 比大部分百岳山頂 都還要高的山屋
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喜悅 因為都還沒有登頂 就已經開始 高處不勝寒--
今天的體感溫度 是入山以來 最冷的一天~
上午 6:22 循著昨天傍晚的來時路 在佈滿霧淞的樹叢小徑 緩步前行
今天的重頭戲碼 將要在一日之內 走完玉山前 4峰中
玉山主脊上 一脈相承的其中 3座山頭-- 玉山北峰 玉山主峰 & 玉山東峰~
上午 6:54 下到 三叉路口 銘璋已經開始脫下保暖衣
在防風防雨外套下 還穿上羽絨衣 然後連走30多分鐘
可謂爬山以來 史無前例的動作 今晨剛出門時 氣溫冷冽的程度 可想而知~
圓峰山屋 玉山主峰 排雲山莊 三叉路口~
三叉路口的海拔高度是 3558m 從這開始 將爬昇300公尺到 玉山主峰 &玉山北峰 叉路~
玉管處的工作人員 用盡各種方式 要讓妳一路好走
你瞧-- 原本要噴白色的 結果噴成紅色 等到想噴回白色 白色又剛好噴完~
沿途 貼心的鐵鍊相隨 只有國際級的登山路線 才能享有此等殊榮~
岩壁前 鐵鍊上 嶄新的霧淞 完全沒有使用過的痕跡~
記憶中 3600公尺以上的地形地貌 幾乎就像眼前看到的景致一樣 硫磺岩 高聳又片遍佈眼前~
談不上是陡上的路徑 一路踩 "之"字型而上 不到稜線之前 還感受不到 低溫下的風寒效應~
你瞧--平常在柏油路上 才看到 圓圓的車道玻璃反光標示 此時居然在山邊的岩壁上 可以看到~
上午 7:55 就在眼前 鐵鍊盡頭的轉彎處~
就在 銘璋 抬頭仰望的轉折處~
玉山登頂前的 特有的 高山流籠 就要出現了~
爬山 什麼意外都有可能發生-- 眼前 看起來像似 鋼骨結構的流籠
提供了避免 被瞬間強風 吹落山谷 或是被 不長眼的落石 擊中的隱憂~
低頭緩步走在這 白色鋼骨的廊道裡
其實還是可以感受到那份想像的隱憂 強風或是落石 到底那一個會先來
但即使真的來了 心裡也知曉 還有鋼骨廊道 會替你頂著~
看看這鋼骨廊道外的景致 心理可就沒想像中 那麼浪漫了~
這 銘璋 倒是挺浪漫的 兩腿一伸 乾脆半躺著 開始滑起了手中的 GPS~
上午 8:05 來到了 小風口 玉山主峰 & 北峰 三叉路口--
這裡的高度 3857m 只跟玉山北峰 的高度 差了1公尺而已 是真正 高處不勝寒的代表
站在叉路口 迎風噗噗作響的寒氣 以及 風寒效應的加持下 張嘴大口深呼吸 就知道~
你瞧-- 三叉路口上的三面木質指標告示牌 早已經凍到變成 伸手就可以剝一塊下來的 綿綿冰~
叉路口 往右看 可以看到準備上攀 玉山主峰 的 鐵鍊之字型山徑~
叉路口往前下看 可以看到 準備往 玉山北峰 陡下的 碎石坡山徑~
以下的 沿途的下坡 簡稱 小風口 碎石坡~
叉路口 往後看 可以看到 才剛回首不久的 流籠來時路~
陡下山徑上 原本是鋅質的金屬鐵鍊 已經被霧淞 包裹得像似 白色的麻花糖~
依序著碎石坡 陡下到了 小小的鞍部叉路
很明顯因為鞍部地形 風勢較小 這地面霧淞的積雪 明顯的少了許多~
這裡就是往 八通關的叉路口 八通關出玉山 講述的經典路線 就從這裡開始的-- 西元 1896年 馬關條約簽訂後的第二年 一位日本陸軍中尉 與另外2位原住民 就是依循著 滿清大將 吳光亮開闢的八通關越嶺道 完成首次登上玉山 非官方的紀錄 那居然已經是 120年前的事了~
再走 6.7公里 就可以重拾 關於八通關的記憶 但這不是今天的主題-- 突然看到沒有覆蓋白雪的木質告示牌 還一時回神不過來~
山徑開始進入 通往玉山北峰 主稜的側翼 左側陡峭 右側平緩 這裡就是典型的 單面山地形~
稜線側翼 地勢平緩 也許是因為風向的關係 這吹不到寒風的植被林貌 就還原到祂原來的樣貌~
這吹到風的 就是披上了一層白色霧淞 完全變成另一種植被樣貌~
至於石塊的樣貌 顯得就更為 冷峻了~
在看到了眼前右側 大型藍色太陽能集光板 這玉山北峰 氣象站 就快到了~
氣象站早期 是紅瓦白牆的建築 現在已經被修改成 不復當年的樣貌~
一片白色霧茫的 氣象觀測坪 現場架設的氣象儀器 沒一個看得懂的~
跟 銘璋 來回 走來走去 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氣象站裡的工作人員 看我們在門口走來走去 不是辦法~
乾脆邀我們 進屋內參觀~
還佛心來的 遞了一壺熱開水給我們喝 當下真是 銘感五內~
屋內不時傳來 吱吱吱 儀器發出的聲音
但現場最令人心生好奇的 還是那三支 擺放在地圖室前方 大型的相機三腳架~
凡登上過玉山北峰 的山友都知道 在這裡天氣好的話 可以看到最 山容壯闊的玉山主峰
三支隨時張開 待役的三腳架 正靜靜地訴說著這份攝影人 等待大景的執著~
喝完熱開水 又參觀完畢 不好意思 插花放一張 玉山北峰 門牌 1 號的照片 好跟家人交代一下 真的有來參加 玉山群峰之旅~
現在已經是上午 10:00了 是該做點跟爬山有關的事了~
就在氣象站的後方 高塔林立的地方 這裡是通往 玉山北峰 的路徑~
眼前步行不到一分鐘 即可抵達的 玉山北峰 看起來像似 不需勞動艱辛 就可以輕鬆經過的山頭~
上午 10:03 銘璋 已經在 北峰山頂上 不銹鋼登頂告示牌前 拍照留念~
看看這 玉山北峰 上 花白到像似 聖誕禮物的的登頂告示牌 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連人工產物都能妝點得如此漂亮 霧淞的神奇魅力 就在於即使完全覆蓋包覆
但也不忘保留了原始物象 細緻可辨的紋理~
你瞧-- 就連站著垂直不動的不鏽鋼鐵牌 霧淞也是平均分配 雨露均霑~
不好意思 為了一窺這不鏽鋼鐵牌背後 激動人心的數字 還是忍不住 動了一下霧淞的手腳~
玉山北峰 再往北走 300公尺 還有一座與此齊名的山頭 玉山北北峰~
玉山北峰 與 玉山北北峰 之間有一處高度落差大概 50公尺的淺鞍 兩山相對 中間下凹 形成像似駱駝 駝峰一樣的造型 故有 天駝峰的美稱~
這 300公尺 走起來還頗為遙遠 因為不知道要走到何處 才是山的盡頭~
銘璋 在一處不經意的山頭上 坐下來開始滑起 GPS~
滑完GPS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
然後 又折返回剛剛滑 GPS的地方~
在原地 找到了 遺失的基點 才確定這裡 就是傳說中的 玉山北北峰~
無論是 北峰 還是 北北峰 待在山上的時間都不長 拍張登頂照後 迅速走回頭路~
回到剛剛 台灣海拔最高的氣象站 這氣象站 居然就在你腳下~
這座在日據時期修築 歷經多次整修的氣象站 已經不是它原來的樣貌 早年 紅瓦白牆時期的建築 是其最光芒耀眼的時候~
上午 10:58 回到了 剛才喝下 熱開水的地方~
氣象站內 外冷內熱的溫度對比 充分反映在這片 已經變得不太透明的強化玻璃上~
氣象站 前後不同時期的修築 以兩面不同材質的立牌 感謝不同的 人 事 物~
中午 11:20 在 玉山北峰 山頂上 前後待了快 2個小時 下一站 玉山主峰 以及 第三站 玉山東峰 才是今天 勞動艱辛的開始 ~
今晨來的時候 沿路並沒有認真看待 眼前霧淞妝點下的植被樣貌~
反而是在回程的時候 因為拍照 而開始認真了起來~
這是一段愉悅的下山行程 在滿佈 花白霧淞的幽徑上 悄然而行 你仿佛進入了一片白色的桃花源 一片片移動的風景 就在你兩旁 一幕一幕的滑過~
只有在拍照的時候 這畫面才開始靜止 讓你靜靜地去思考 該用什麼方式 去捕捉這一份霧松下的 雪白繽紛~
銘璋 一路上 不時的會停下腳步 回頭看看 這是一種山友間多年爬山下來 培養出來的默契 自個兒一直心領這一份 無言的關心~
所以 總抱以 能幫他拍張照 回贈這一份 心領的關心~
眼前霧淞的白 已經白得有些不真實 你必須讓牠跟人一起拍照 才能讓畫面 變的真實~
經過此行 霧淞的洗禮 下山後 有好長一段時間 在山下12月的冬季 山友邀約 南北插天山 賞霧淞 自個兒 始終意興闌珊 不知道是不是 又老毛病再犯 看過最美的 就對次美的 不感興趣惹~
就在銘璋前去小解的等候時間 在霧淞的山徑上 遇見了一個人準備前往氣象站 換班的工作人員 看著他精簡的裝備 可以想見在 3800公尺的山上 工作適應久了 裝備已經可以很 山下化~
中午 1:00 又來到了 上午才經過的 單面垂直 峭壁地形~
近距離看 這冷冽的冰冷峭壁 讓人 不寒而慄~
峭壁之下 深不見底~
下午 1:06 又來到了 八通關 出玉山的 叉路口 習慣作筆記的 銘璋 紀錄了當下經過的 確切時間~
眼前 白色的麻花鐵鍊 看起來 沉重 但又飄逸~
上攀的小風口 碎石坡 這時候已經開 始吹起了 斷斷續續的強風~
銘璋再次掏出筆來 記下到達這裡的時間~
小風口 三叉路指標告示牌 取左側 就是上攀 玉山主峰 的路徑~
國際級的登山路線 總能看到許多 其他山岳所沒有的 驚人待遇~
先是 山徑上 左右各一條 像似迎賓的醒目鐵鍊 隨伺在側~
越往上攀爬 這鐵鍊變成一條 但依然醒目迎賓~
抬頭仰望 這鐵鍊開始 依著山壁 迂迴腰饒而上~
然後又腰繞到 主峰後方 稍為和緩的地方 開始準備最候的 攀爬登頂~
下午 1:52 銘璋 率先登上了 玉山主峰
兩個人 站在腹地不大 又完全無景可看的玉山主峰 上 前後來回 走來走去-- 仔細端詳這 眼前右側不甚明顯的 玉山主峰 三角點 比起左側 那又紅又黃的大型正方形基座 這基座相對的可就 顯眼多了 這塊顏色複雜的正方形基座 在日據時期 上面豎立的是一座神社 光復之後 換成 于右任銅像 站在那 站了快 30年 後來銅像被人鋸了 最後才變成 現在 登山人 習慣看到的模樣 ~
在山下 渴望登臨的 夢幻山頭 此刻已經變成確切 真實的山頭 站在這座 台灣高山世界裡 最高的山頭 天氣晴朗的時候 環顧四週 眼前所有可見的 翠綠色山頭 全部都會在自己 登山杖的腳下~
但是 此刻玉山的獨高 卻是完全的感受不出來 看著眼前 右半面 一片雪白崩裂的 玉山砂岩基石 在略帶粉紅色背景 微逆光的烘托之下 反而有一種 甜美寧靜 但卻是 不切實際的真實~
還要趕路的山頂 行旅的腳步 始終匆茫-- 在山上 前後 待了 10多分鐘 在拍了登頂照之後
下午 2:12 迅速往基石的左方下攀 翻過玉山主峰 開始往 玉山東峰續行~
往 玉山東峰的稜脊山徑上 先在風化的岩壁上 攀爬下降 然後饒過山岳名稱 "鳳尾岩"的 突聳岩塔~
然後開始 大角度 拉鐵鍊腰繞 幾近 75度的 傾斜山壁~
鐵鍊盡頭前 安然而過後的等待~
下午 2:36 在腰繞到 玉山東峰的稜線側翼後 山徑開始往 兩山之間的最低鞍下攀~
眼前看到的 像是一條 龍的背脊 從稜線最低點聳立而上的
就是 玉山主峰 和 東峰之間 最低鞍部的起點-- 從這裡 開始上攀到玉山東峰 還有將近 200公尺的 落差高度~
下午 3:00 就從 玉山東峰山腳下的 鞍部啟登~
這一段 硬質灰岩的陡上路程 是攀爬玉山東峰 最累人的過程~
供人拉抬的鐵鍊 適時的出現在 岩階不明顯的 上攀地方 以免攀爬時 雙腳不慎溜滑 讓手還可以止滑~
鋅質的鐵鍊 出現在 岩石轉彎處 適時的指點 上攀的迷津 減少攀爬時 花費氣力 白走冤枉路~
眼前 渾然天成的清楚岩階 像似樓梯一樣 拾級而上 攀爬起來 可就 友善多了~
看著眼前 等距離 一波一波 律動而上 上到天邊的鐵鍊 真有一種經年累月 遙遙無期的 重複感~
好不容易 上到天邊 走了一段橫渡之後 看看下圖 居然又好像回到剛才 才爬過的地方 又要 如法泡製一次~
你瞧-- 這眼前 抬頭看到的景致 如果不健忘的話 請滑鼠上拉一下 就知道是不是 一模一樣~
又要開始重複 勞動艱辛 拉鐵鍊 岩石陡攀到天邊~
抬頭都已經可以看到 前方隊友的 鞋底 不用說 你也可以領略這份 陡峭的程度~
上到天邊 又是一陣 如法泡製的 橫渡~
攀上到 眼前 最後一處 岩石鐵鍊 夾縫轉彎處~
終於可以不用再 泡製~
銘璋坐著 喘口氣的地方 就是 玉山東峰的山頂了
下午 3:00 從鞍部起登 上到東峰山頂 足足攀爬了 30分鐘~
玉山東峰(3869m) 列名 10峻榜首 是玉山主峰 四大副峰中 高度最高的 當然也是四峰中 沒事不會來此探訪 登頂人數 最少的一顆山頭~
在 冰冷的山上 待不到 10分鐘 迅速下撤 打道回府~
下午 3:51 又回到了 恐龍背脊下的鞍部~
你瞧-- 眼前 都已經快要溶進 垂直岩壁的山徑 緩步拉繩而過 只能說 懸命一線間~
三叉路指標告示牌 前後來回經過了 2次 但始終沒有上前 掀開告示牌下 花茫到成謎的路標文字 到底是寫了 蝦密挖溝~
鳳尾岩上 最後的攀爬~
傍晚 5:03 心理 心虛的告訴自己 已經是 第二次登上 玉山主峰 ~
此刻 粉紅色的天光 依舊粉紅 在 銘璋 用GPS 做了最後的打卡定位後~
傍晚 5:06 在山上 待不到1分多鐘後 心虛的 迅速下撤~
此時 守的雲開 卻不見夕陽-- 在薄暮中 隱約看到了登山杖腳下 遠方雲霧翻騰的景緻 此刻也才片刻感受到 玉山獨高於 崇山峻嶺之上的 攝人氣魄~
但是這份 氣魄的感動 沒有很久 下午5:37 繞進 金屬流籠 過站不停~
此時 流籠後方 小風口的天空色溫 一片湛藍-- 看到了此等 青出於藍 更勝於藍的畫面 對走了一整天的山路人來說 真的是一種 精神上的迴光返照~
今晨 經過流籠時的那份 強風 & 落石的隱憂 此時已經變得 篤定而從容-- 因為所有走過的山路 都已經變成已知 下山的回程 往往就是一種 心理上的收成~
傍晚 6:08 回到了上午才經過 12個小時前 才在此脫下 保暖衣的 排雲山莊 玉山主峰 & 圓峰山屋 三岔路口~
1000 流明的頭燈光 照耀下 猶如在洞穴中 看到了久違的 圓峰山屋 木質窄門-- 距離今晨出發的時間 整整耗去了 將近 13個小時~
入夜後 氣溫驟降 在進了屋內 就不會想再外出的 迴光返照之下 拍下了山屋前方 凍到動也不動的 溫度計~
手錶上的 senser 顯示零下 7度-- 這就是當下 鼻腔吸進肺裡 冷凝空氣的溫度
這裡已經是 遮風避雨的 山屋室內 卻凍到比你們家 冰箱冷藏室 還要冰冷的程度
考量到 銘璋 沒辦法多請一天的假
明天 天高皇帝遠的 鹿山 & 南玉山 之行 只能有待來日 春暖花開的時候 再行參訪
終於要下山回家的明天 格外令人期待
寫在 子夜 3:21 圓峰山屋 漆黑 寂寒的夜晚~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