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新北市】雙溪灣潭古道─依山傍水的迷人丰采

提到雙溪,大多數人可能對這個地方較為陌生,但是你知道嗎,這裡可是有條依山傍水的美麗古道!新北市政府今年舉辦的一系列「新北,登山節」活動中,10/29(六)由知名旅遊作家──劉克襄,帶領大家走訪雙溪灣潭古道,感受山林的迷人丰采。

  • 行進時間:3.5 小時
  • 步道難度:初階,適合親子同樂


路線描述

灣潭古道位於新北市坪林與雙溪之間,為過去兩地往來的一條古道。此路線名為「灣潭古道」是因古道沿著北勢溪支流「灣潭溪」而行,灣潭古道為淡蘭古道其中一段,一般人較為熟悉的草嶺古道亦是淡蘭古道中的一段,皆是過去連接淡水與宜蘭的主要道路。

今日行程自福德宮出發,經有應宮、夢潭與深潭後抵達終點三水潭,全程來回約 9 公里,步行約 3.5 小時。在終點三水潭有一座土地宮廟可稍做休憩,補充能量再行折返。灣潭古道途中有石頭階梯、小碎石路以及泥路小徑,坡度平緩,沒有太大陡坡,很適合闔家同遊,但如遇下雨、連日豪雨或颱風過後,泥路段易有土石及泥濘,務必特別注意同行的長輩及小孩。


灣潭古道入口處有很清楚的標示(圖片來源:Mon Chang)

同行中的小朋友也跟大人一樣,一路不停歇走完全程(圖片來源:Mon Chang)

在終點三水潭附近的土地公廟很適合稍微吃點行動糧,補充能量後再出發(圖片來源:Mon Chang)


前進灣潭古道 探訪農夫市集

當天一早 8:20 自新北市政府出發,約 1.5 小時車程到步道入口附近的「福德祠」,山友中有人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方式為自雙溪火車站轉程 F815 小巴,灣潭站下車後就是入口附近了,非常便利。只是 F815 路線一天只有 5 班車,需要先上網查好時刻表。

當天與劉克襄老師同車,沿路行經泰平產業道路時,他細細介紹了雙溪一代的歷史,其中辭職嶺的故事最廣為人知。辭職嶺這名字,源自過去有 3 位老師被分發至泰平國小任教,當日自雙溪徒步至今日辭職嶺處已經筋疲力盡,但前方路途遙遠,所以毅然折返並遞辭呈,因此被稱做辭職嶺。

路途中我們經過壽山宮,並在此停車稍做休息。這裡假日有農夫市集,當地小農會在此處販售自種山菜。可惜今日下雨,攤位不多,但我們仍幸運買到品質很不錯的地瓜葉以及小葉韭菜,劉克襄老師很開心在此處能有如此市集,一下車馬上買了一陣才過癮。此外,農夫市集裡的謝雅玲女士(阿丹姐),還拿出自己種的菱角請大家吃,雖然她說這一些請人吃的是被她挑出來的,質地比較軟,擔心遊客不喜歡。然而,這口感卻恰好對我們幾個訪客的胃,相較於我們常吃到的紮實口感,阿丹姐的菱角鬆軟香甜,是令人難忘的好滋味。阿丹姐在此處亦有提供合菜服務,但要預訂(0921-428-065)才不會撲空喔!

 

壽山宮入口處旁即為農夫市集,小農販售著當天現採的綠色蔬菜(圖片來源:Mon Chang)

 

轉眼間,劉克襄老師手上就多了好幾袋(圖片來源:Mon Chang)

 

阿丹姐熱情的端出一大盤自己種的菱角,香甜鬆軟(圖片來源:Mon Chang)


漫步灣潭古道

當天早上 11 點左右我們集合完畢,劉克襄老師以介紹泰平一代的人文歷史,開啟了此趟灣潭古道健行之旅。泰平一帶為一個遼闊山谷,在清朝時,黃廷泰千總招佃墾耕於此。而在 1960 年有個轉變,泰平變成一個伐木的重要區域,泰平產業道路在那時即為伐木的公路,附近一帶的樹林基本上都是重新植林,過去的樟樹大部分被砍伐,並運送至雙溪。

出發前大夥兒把雨衣穿上,並聆聽劉克襄老師介紹灣潭古道一代歷史(圖片來源:Mon Chang)


進入灣潭古道後,是幾年前剛鋪好的石頭路,這條古道最迷人的地方,就是遊客可順著灣潭溪而行,徜徉在溪流潺潺水聲與鳥叫中。走了一陣後,便會看到第一個地標──有應宮,有應公廟奉祀的是孤魂野鬼,無神格,所以廟屋脊尾端是平的。

灣潭古道前段的石頭路,不易積水也不易濕滑(圖片來源:Mon Chang)

走在河邊,潺潺流水聲令人心曠神怡(圖片來源:Mon Chang)

 

灣潭古道上的有應宮(圖片來源:Mon Chang)


約莫 200-300 公尺後,路面會變成小碎石路,這種路面很不錯,在當日下雨的天氣濕而不滑,對環境的破壞也低,且較易維護。路上偶而有小溪交錯,有時踩過大石頭穿越,有時則是走木橋越過,各種有趣、各種新奇。

 

碎石小徑在雨天行走不是問題(圖片來源:Mon Chang)

 

各種過溪方式,十分有趣(圖片來源:Mon Chang)


沿途,劉克襄老師也介紹了這裡的生態環境。其中,山蘇為一路上常見之植物,為一種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之植物。「山蘇的生長環境的空氣品質要求甚高,若是在一般大馬路旁不易生存」,當地人游宜蓮女士表示。劉老師還說,蕨類植物雖然在台灣長見,但在外國人眼中,是非常稀奇的,是一種熱帶地區的象徵。

劉克襄老師對於生態環境細心解說(圖片來源:Mon Chang)


走著走著,我們進入了一條泥路小徑,一旁的芒草已轉紅,彷彿溫柔地告訴我們秋天來了。整條灣潭古道後半段還有許多林蔭步道,夏天來想必非常舒爽。當天因為前些日子颱風肆虐,部份路段仍有土石,所以需格外小心。但一路上也遇到了一群修路勇士,努力修復土石流的路段,滿心感謝。而當天雖然下雨,導致泥路部分較為濕滑,但也因此幸運地看到了幾處水分充沛的絢麗瀑布。

 

林蔭道路以及芒草小路,不論夏天秋天都很適合行走(圖片來源:Mon Chang)

 

途中遇見美麗瀑布(圖片來源:Mon Chang)


終點三水潭

經過 1.5 小時,我們來到了本日終點──三水潭。三水潭位於坪林、雙溪兩鄉交會點,北勢溪和其支流灣潭溪在此交會,被稱為「三水潭」, 或「雙溪口」。這裡景色壯麗,溪流交會處腹地廣大。我們望著兩溪交會吃著午餐,放鬆心情,小憩片刻。 

 

望著兩溪相會,享受阿丹姐使用當地食材製成的美味大飯糰(圖片來源:Mon Chang)


人文與自然共存

一路上看到了一些電線桿,仔細一看,是由木頭製成的。現代與自然,在這裡取得了一個平衡,相當迷人。回程中,我們還爬上一條小路,去探訪烏山的特色石屋。石屋為日治時期地主送給佃農的房子,從外觀上大致可想像當時農家生活。石屋多處是採用人字砌石牆,人字砌又稱「人字躺」,此種工藝將大小相近的石塊,左右傾斜 45 度交錯疊砌,形成「人」字。這種砌法的施工困難度較高,多屬大戶人家採用。而不論是木頭電線桿,還是日治時期留下的石屋,都代表著人與自然共存的一種態度。


 

木頭電線桿與石屋,相互點綴著美麗的灣潭古道(圖片來源:Mon Chang)

人字砌石牆難度甚高,由此可見當時地主的用心(圖片來源:Mon Chang)


短短的 3.5 小時,漫步在如此迷人的灣潭步道,傾聽流水聲,感受人文歷史薰陶,同時還消耗了 400 大卡。「在台北市近郊,甚至北台灣,真的難得有如此美麗的步道。」劉克襄老師說。希望大家趕快趁假日,來體驗很不一樣的祕境吧!

趁著假日,來體驗不一樣的祕境吧!(圖片來源:那米哥國際旅行社)



以上文章由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贊助刊出,活動由那米哥國際旅行社執行,更多資訊請見 2016 新北登山節官方網站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