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高山練習曲

※本文摘錄自:「開始登百岳easy go!:一本從零開始輕鬆自學,循序完成登百岳入門書

 

Step 1 從了解台灣高山開始

 

高度三○○○公尺的環境

林文安當初選擇百岳,第一個門檻就是山頂的高度,他以三千公尺作為選擇的基準,因此不管起登的登山口高度為何,例如位於武陵農場的雪山登山口為二一六○公尺,位於塔塔加的玉山登山口為二五○○公尺,只要踏過登山口起登,你就會隨著山徑步步高升,最後登上頂峰,然後回到登山口,在整個過程中,所有攀登百岳的活動,大約有七、八成的時間都會在三千公尺附近的高度活動。

隨著高度上升,各種自然現象逐漸展現出和低海拔不同之處,尤其是氣候現象和自然景觀的差異最大。氣候的改變,主要來自高度增高,空氣因此變得稀薄,氣壓和溫度都因此下降,前者直接對身體運作造成影響,嚴重者會發生高山症,後者則必須仰賴衣物與之抗衡。

高山上的環境,例如地形、地質、植物分布等元素,除非遇到特殊事件,例如九二一大地震,否則變化的週期非常漫長,通常需要千萬年才會演變成今天我們所見的面貌。但是天氣不同,它幾乎永遠處於變動狀態,可以說是我們在山上面臨的最大變數,甚至也決定我們何時適合上山,該帶怎樣的裝備上山,甚至是否上山的關鍵,所以要了解台灣的高山,首要就是了解台灣的氣候。

玉山主峰(Photo By 老王)

 

台灣的氣候

位於大陸和海洋交匯處的台灣,北半部屬於副熱帶季風型氣候,南半部則是熱帶季風型氣候。所謂的季風型氣候,指的是該地區風向主要受季節交替所影響,以台灣為例,冬天是來自亞洲大陸中心的東北季風,夏天是來自海洋的西南季風,春秋兩季則是兩股勢力交替消長的過渡期。你可以將季風的形成想像成大陸與海洋兩股勢力的拔河,大範圍的氣候變化基本上遵循著冷空氣往熱空氣方向流動的大原則,而空氣流動的方向,影響了氣溫,空氣流動時攜帶的水氣多寡,則影響了降水。

季風的強弱興替形塑台灣最基本的氣候型態,地形的變化則進一步影響局部地區的氣候樣貌。台灣的地形呈現南北狹長狀,高山集中在島嶼的中央,季風受此影響甚大,例如冬天東北季風南下,受到中央山脈阻攔,雨雪通常到中部即止,夏天會帶來大雨的西南氣流,大體上也是到中部就大幅減弱。而五、六月間的梅雨和好發於六至九月間的颱風,影響的範圍則多半涵蓋全島。這些都是台灣最容易查覺的大區域天氣現象。

 

Step 2了解山也了解自己

山岳旅行是人和大自然最深刻的互動,走進高山步道之後,圍繞在身周的盡是美景。入門級的百岳高山,例如合歡群峰、玉山、雪山、南華山等,甚至難一點的南湖大山等,都因為步道規劃相對完善,山屋數量也大幅增加,往往被資深的山友稱為郊山化的百岳,意思指的就是它們的挑戰性已經大幅降低,對一般大眾而言,只要準備充分都能順利走完全程。

的確,在公路不斷往高山上開通的現在,比起當初林文安等前輩進行百岳路線探勘和評選的時代,台灣山岳旅行的難度的確降低不少。然而,儘管步道系統漸趨完善,高山旅行依然得面對大自然的各種挑戰,譬如高海拔低氧、低溫,路面高低落差大又崎嶇難行,甚至崩落的斷崖等環境,如果再加上天氣的變因,對於一般不曾上山,平日又欠缺運動的上班族而言,還是一個大考驗。

 

以郊山自我考驗

台灣最好的山岳旅行實驗室,其實是公路直接到登山口的合歡山各個山頭,但是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路程遙遠,而且還是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退而求其次,都市周遭的郊山相對更容易親近,真要臨時撤退也容易許多,所以建議先從郊山開始屬於你自己的山岳旅行實驗。

甚麼是郊山?如果你完全不爬山,恐怕還會先問這個問題,顧名思義,郊山指的就是城市郊區的山。以大台北為例,陽明山國家公園裡面的各大小山頭,就是郊山。台灣的岳界,一般將山分成三個等級:郊山、中級山、高山。區分的標準其實不是很明確,根據官方說法(行政院體委會全民運動處)是以山頂高度一千五百公尺和三千公尺作為界線,山頂高度低於一千五公尺,所在位置距離城市不算太遠,登山口容易抵達的稱為郊山,山頂高度介於一千五到三千之間的,稱為中級山,三千公尺以上稱為高山。由於郊山是個容易溝通的名詞,許多高度超過一千五百公尺的中級山,因為登山口容易抵達,登者眾多,也常常被列入郊山之列,例如北部知名的北插天山就是一例。

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Photo By 老王)

 

郊山實驗,除了讓你了解自己,也可以趁機觀察其他的山岳旅人,看看他們如何和山應對,如何穿著,如何行走,甚至如何吃食。即便距離自家十分鐘之外的一座小山,當你走入其中,那就是另外一個必須毫無遮掩直接面對大自然的世界,有芬芳與美麗,但是也有潛在的危險。幸好,它就是離家近,要躲回我們習慣的世界,比起大山容易許多。

選日不如選山,準備好了,就先為自己上第一堂山岳旅行的實驗課吧!

 

書籍相關資訊

 

買書去!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