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活動紀錄】與始祖鳥一起遨遊─坪頂古圳樂活健行趣

來自加拿大頂級戶外品牌「始祖鳥」(ARC''TERYX),是許多喜愛登山健行者絕對不陌生的牌子。今年夏天,始祖鳥與健行筆記一同合辦了一場火辣卻清涼的健行活動,由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的四位專業嚮導,帶領大家一同感受夏日水圳古道的魅力,並親自解答各式關於戶外的大小問題。

和始祖鳥一起出發囉!


放慢腳步,體會水圳人文與自然之美

位於台北士林區的坪頂古圳淵源悠久,步道沿著已有一百年以上歷史的引水渠道而行,包括建於1909年的登峰圳、1849年的坪頂新圳和1835年的坪頂古圳,自古至今依舊持續運轉著灌溉運水的功能,遊走其間,能同時領略自然景緻與人文歷史之美,充分體驗古道健行的樂趣。

「這條步道海拔約在300至500公尺之間,最累的部分只有上去的石階,大部分還是沿著水圳平行走在樹蔭下,是條沒有太大難度的步道。」此次活動的嚮導們,除了不輕忽行走任何一條步道的安全、提供許多正確的爬山知識觀念、放慢腳步之外,也希望大家能藉此完全徜徉山林,慢遊欣賞風景,「這才是爬山真正的樂趣啊!」嚮導說。

出發前,嚮導先解說一下本日行程以及教授如何使用登山杖

步道大部分都在樹與竹林中,蟲鳴鳥叫,很是舒暢

天氣很熱,心也很熱!


樂活健行 以呼吸調整步伐

當嚮導帶著大家從步道口蜿蜒而上,經過一段讓人微汗的階梯爬升,立即映入眼簾的就是嘩啦嘩啦清澈的古圳流水,尤其隨著連幾日台北的傾盆大雨,讓古圳和溪水著實倍增,頓時更為「清涼」湧現,此時來到濃蔭密布的古圳上,每個人皆能馬上感受無比暢快的涼爽滋味。

沿著古圳前行,不久來到一處開闊的溪水美景地,大家卸下背包、脫下鞋享受冰涼河水休息之際,嚮導們也抓緊機會和空檔,開始一一為大家解答關於爬山健行的各種問題,搭配炎夏裡快活的蟬聲,儼然形成得天獨厚的戶外教室。

鐺啷,第一條古圳「登峰圳」到囉!

前一日的午後雷陣雨,讓本來沒甚麼水的溪谷水量大倍增

一開始大家小心翼翼過溪

之後鞋子脫了泡腳玩水好舒爽!

涼阿涼阿!

嚮導開講!


戶外教室,開講!

有人問到,上坡有什麼方法可以不要那麼喘?嚮導回答:「就是要以呼吸去調整步伐。」他解釋,例如可以在吸氣時走兩步,吐氣時走兩步,用自己可以正常呼吸、覺得最舒服的頻率調整步伐。但如果相反以步伐調整呼吸,容易整個喘不過氣。此外,可以用嘴巴呼氣,但避免用嘴巴吸氣。用嘴吸氣容易口乾舌燥,更容易感覺吸不到氣。

「若是遇到到抽筋,要先分辨是哪種情況產生。」抽筋有兩種,一種是肌耐力不足,肌肉因無法負荷運動的強度而產生的抗議;另一種則是因為缺乏電解質導致,因身體水分攝取過多,排汗和排尿帶走身體的電解質。若是前者的狀況就停下來休息、按摩肌肉,行進間當覺得自己快要抽筋時,就要把腳步變小,將原先一步就可走完的步伐分成兩三步來走,可以延緩抽筋;如果是後者的狀況,可能就是喝水喝太兇,建議可以吃些鹽巴平衡電解質。

此外也可以使用登山杖協助肌耐力的負荷,「上坡可將長度縮短一點,下坡則拉長一點使用;或是在上坡時可進行『休息步伐』──讓攀爬時彎曲的後腳打直。當腳打直時,身體是以骨頭而不是肌肉來支撐全身的重量,肌肉能夠藉此獲得一點休息。」

玩玩水後繼續上路!


掌握戶外環境 意外都是意料之內

享受完清涼的河水後,大家起身繼續沿著水圳慢行,沿途享受山林裡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嚮導不時停下來為大家解說介紹,引導大家觀察平日不曾發現的細微美好,驚嘆之餘,也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第一條「登峰圳」的山洞渠道,感受百年古圳的歷史痕跡。

「登峰圳」山洞渠道。開闢時間為日治時期,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是今日三條水圳中最年輕的,當時是為了引水灌溉而建。當時先民吳超鄉出資金票六千五百三十圓開圳,水圳長約七公里。吳超鄉舊名吳登峰, 因此這條水圳被命名為「登峰圳」


站在洞口旁立即可以感受洞口一陣陣傳來的清涼微風,很多人詢問,天氣炎熱防曬之餘要怎麼避免中暑呢?除了淺色短袖排汗衣加袖套、冰涼毛巾沾水半擰乾掛在脖子上,嚮導還透露另一個小祕方:「有沒有看到今天有嚮導撐傘?雨傘非常好用!」通常戴大盤帽還是會曬到太陽,但當雨傘一撐起來,整個溫度馬上可以差3到5度,而且若遇到不大不小的下雨,穿雨衣太熱不穿又淋濕,此時撐傘最好。

然而,夏季在中低海拔郊山中健行相當舒爽,但此時也是許多生物繁殖活動的季節,若是遇到蛇類蜂類該怎麼辦呢?嚮導給大家一個基本的觀念,「動物本能會在聞到人的味道或是聽到人的聲音就會主動離開,無論是蛇類或是台灣黑熊,除非是特殊情況例如蛇睡迷糊了你一腳踏在牠的身上,或是遇到極度飢餓的熊、或附近有小熊等動物才會攻擊;利用登山杖先打草驚蛇能有效避免意外。」

前往第二個古圳「坪頂新圳」

坪頂新圳涵洞口。新圳建於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是骨董級的水利工程,後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重修。


若是不幸被蜂類叮咬,要馬上「原路回頭」離開,不要繼續往前行,除了你可能正接近牠們的警戒範圍內,蜂類也會透過叮咬在你身上留下費洛蒙的味道為記號,引來蜂群的攻擊。下山後也要趕快去醫院檢查,避免蜂毒引發全身性過敏造成呼吸困難和休克。可以冰敷和在皮膚上塗抹薄薄一層氨水消腫,及減輕疼痛感。

另外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還有台灣潮濕山林裡經常出現的吸血螞蝗,但嚮導笑說,「遇到牠其實很安全,只不過要你捐點血而已!」由於牠吸血時的口器會勾在皮膚上,因此只要注意不要因為情急馬上將牠拔起來,只要在牠身上灑點鹽,當牠身體的水分被吸附,自然就會萎縮脫落,但誒情況允許還是最好進行簡單的傷口消毒,避免傷口感染。

  

 
慢慢行走,才能看到大自然預備的驚喜!(圖/陳志峰攝)


好膝力+無痕山林 永續爬山親山基本功

沿著指標繼續往上行,緊接著還會經過坪頂新圳和坪頂古圳兩條步道。拜訪完兩條宜人的步道和欣賞完古道歷史風情後,大家體內的熱氣也蒸散的差不多,彷彿體內也疏通活血了不少。來到坪頂古圳步道最高點的清風亭,在此歇腳和午餐交流,嚮導們卸下裝備幫大家煮水,健行筆記提供咖啡與大吉嶺紅茶飲品,一同享受今日活動的熱潮。

坪頂古圳今日無水,因為正在施工

坪頂古圳闢建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是三條水圳中歷史最悠久的


在大家享用食物和水果時,嚮導提醒:「很多人以為果皮種籽是自然的東西,所以隨意亂扔留在山上,但其實會不小心讓其他動物吃進肚子,影響環境生態的平衡。任何帶上山的東西都不要留下,上山前準備一個小垃圾袋,帶下山分類丟掉。

聊著聊著,有鑑於很多喜愛健行和爬山的人礙於膝蓋問題,無法一親大自然芳澤享受山林間的運動,嚮導也提供一些膝蓋養護的觀念給大家:「上山其實不太會傷膝蓋,下山才會,因為下山我們的時大腿骨會去撞擊到膝蓋的半月板,久了後裡面的軟骨組織會磨損,你就開始會痛,傷到膝蓋。」他建議下山時,可以使用側身或螃蟹姿勢下坡,一大步可以跨下的就用小步分次下去,降低對膝蓋的衝擊。除了利用登山杖輔助下坡,也可利用沿途的石頭樹枝等抓點,以手的力量減緩腿部力量的使用。另外像是護膝的使用,也是建議在下坡而非上坡時使用,並盡量選購外拆式、有金屬加強條的護膝,相較於一體成形的護膝,除了支撐力較好、可自行調整鬆緊度之外,雨天時穿脫也較為方便。

清風亭吃午餐囉!

分享,是山友最喜歡的事情!

嚮導們為了大家每個人都背了好幾公升的水、並預備鍋具幫大家燒水泡咖啡


「下山後最重要的就是給膝蓋和肌肉冰敷。」嚮導解釋,許多人爬完山後以為泡個熱呼呼的溫泉或是洗熱水澡可以放鬆舒緩,但其實這就是造成隔天立刻「鐵腿」的原因,「冰敷可以緩減因劇烈運動破裂的微血管,48小時後才是熱敷加速乳酸排除的正確時間。」健行筆記補充,膝蓋養護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平常要鍛鍊核心肌群和腿部肌肉,當肌肉群夠有力量,下山時自然能將重心放在軀幹、臀部和腿部的肌肉上,而非膝蓋上,爬山健行才能長長久久。

而背包的位置,也會影響負重能力和膝蓋肩頸的保護,嚮導示範正確的背法為「七比三」的力量分布,也就是腰部使用70%、肩頸使用30%的力量,將重量多數放在臀部髖骨上。爬山健行不是蠻力,而是要懂得自我訓練和聰明而行。

一邊吃午餐、一邊聽嚮導上課,增加健行知識


當然這個聰明,還包括裝備輕量化。嚮導說,輕量化不是要你去花大錢買很貴很輕的裝備,而是反向思考,若A、B、C三件事情各需要用到一個東西,三個東西有三個重量,那是否可以找到一個東西兼具三個功能,或許使用上只有六十分,但能簡省很多重量。

「想要在山上獲得快樂,包括事前的準備和心態的調整,否則迷路、下雨沒帶雨具、水不夠、頭燈沒電等等意外發生,都不會讓你快樂。當你有萬全的準備、能在山上應付各種狀況時,你就有辦法快樂爬山,所有發生的事都會是你意料內的,而不是意外。」結束今日半日健行活動之際,嚮導和大家道出樂活親山的精神,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掌握自身安全中,愉快享受健行之趣!

原本艷陽高照,不知不覺得起雲了,立馬決定下山,並走另一條「大崎頭步道」下山

大崎頭步道可以看到梯田

一路下坡,完成一個小O形

回到平地開始下雨,大家一滴雨都沒淋到!

*更多照片請看這裡


以上內容由ARC'TERYX贊助刊出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