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百科】足部水泡的預防與處理

水泡大概是登山健行時足部最常遇到的問題,幸好,若是能事先可以藉由穿著適當的登山鞋襪與及早發覺水泡症狀來處理,水泡就能和我們不相往來。在此文中,我們將先由為何水泡產生、再進一步了解其處理方法。

 

水泡的產生原因

熱點與潮溼是戶外活動者足部最常遇到的問題,熱點是產生水泡的前兆,而腳與鞋子在充滿水氣的狀態下持續磨擦造成的傷害就是水泡。

  • 熱點:熱點是產生水泡的前兆,腳部的某些點會覺得熱熱痛痛的,也是主要產生水泡的原因,並可能因為鞋子入砂石等增加摩擦、長水泡的機會。
  • 潮濕:汗水和潮濕將使腳濕熱而表皮軟化,更易導致水泡。

 

如何預防水泡

預防水泡的原則為保持腳部乾燥、去除異物與減少摩擦,以下提供幾個預防水泡的小秘訣:

  • 選擇合腳的登山鞋與適當的登山襪:因登山鞋摩擦將引起水泡,原因包括鞋子太大或太小、鞋型不合腳型造成部位摩擦、鞋材粗糙、鞋墊太硬、鞋底材質太軟而讓路上突出物有機會刺激腳底、穿的襪子太薄、襪子太鬆起皺折、鞋子或襪子透氣不好讓鞋內有溼氣、鞋襪沾溼繼續走路、鞋內進異物等。因此選購適當、合腳的登山鞋、襪,並在上山前兩個星期開始天天穿,讓鞋子適合你的腳形,將可預防水泡的產生。
  • 以適當的登山步調前進:路程太長沒時間讓腳脫離鞋子透透氣、降溫也將引發水泡,因此調整登山步調、適時休息、更換鞋襪將是預防水泡的好方法。
  • 讓腳部降溫:若路途中有可供腳步降溫的溪流或水源,可以考慮將鞋襪取下讓腳部降溫,但在穿回鞋襪時,必須將腳部重新乾燥。
  • 穿著登山拖鞋:若行程允許,考慮更換登山拖鞋。
(圖/123rf)
 

水泡症狀處理

一、如果有感到痛點或熱點的時候

處理水泡是所有戶外活動者都要具備的基本技術,不但能處理自己的水泡問題,也能幫你/妳的隊友甚至是其他人處理。

水泡出現之前會有痛點和熱點等症狀,因此早期判斷水泡症狀、處理並預防是最有效的水泡防止方法。如果你感覺到了痛點或熱點,以下是建議處理:

  • 立即脫去襪子與鞋子,並去除砂石等異物。
  • 保持腳部涼爽與乾燥。
  • 以透氣膠帶貼住痛點或熱點,並將膠帶繞著腳貼紮至少3圈,才能確保膠帶不會因為水分與摩擦力而脫離熱點、防止皮膚再繼續摩擦。

二、如果水泡已經生成但沒有破

使用醫療用厚膠布Molefoam或Moleskin、或其他可利用的代替品以下面步驟處理:

  • 以Molefoam或是Moleskin處理熱點與水泡專用的貼布包紮水泡症狀出現區域,用剪刀在 Molefoam、Moleskin剪出比水泡大一點的洞套在水泡上(如下圖),作用是墊高水泡周圍,不讓水泡再與其他物質摩擦接觸。由於Molefoam或是Moleskin在台灣較難買到,也可以使用替代品如紗布、繃帶、剪幾塊泡棉睡墊、OK繃、衛生棉等,只需要在貼上透氣膠帶前,在膠帶跟水泡之間墊一個厚度比水泡高一點東西即可。這樣做的原因在於隔離水泡與鞋子,使兩者不再繼續摩擦。

 


圖片來源:healingfeet.com
 
  • 覆上Molefoam、Moleskin或是其他替代品之後,再貼上一個o.k.蹦。
  • 以透氣膠布作為最外層的包紮,包紮時要記得纏繞腳趾或是腳,因為只有纏繞式的包紮才能確保腳部水氣不會使透氣膠帶脫落。
  • 最好能換上一雙新而乾燥的襪子,能再灑上一些爽身粉則更佳,保持鞋子與腳的乾燥,減少二者間的摩擦力。
  • 在結束登山行程後睡前將Molefoam或是Moleskin等處理熱點與水泡專用的貼布或其他替代品去除。隔天醒來之後再決定是否需要敷上Molefoam或是Moleskin等處理熱點與水泡專用的貼布,一般來說只要有紅腫就可再施行上述處理。
  • 嚴重的狀況為水泡已經大到無法以軟墊墊高處理,並痛到無法走路,這時需以消毒過的器具刺穿水泡,釋放出組織液,視之以高風險傷口來處理。但千萬要注意要避免這樣的情況。

處理熱點與水泡專用的貼布Molefoam與Moleskin。
但由於台灣較難買到,也可在藥局或大創買得到類似Molefoam或Moleskin的醫療軟墊。

 

三、如果水泡已經破了

水泡如果已經破掉,就要當成高風險傷口來處理。先用可飲用的水作灌流沖洗,接著以稀釋到1﹪的優碘沖洗再放上無菌紗布,最後以透氣膠布固定。每天在抵達營地之後都要再重新處理一次傷口,才能避免傷口感染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總而言之,水泡的形成並非立即,而是可以避免的。養成腳痛了就停下來查看狀況、不要硬撐的習慣,及早發現與及早對症下藥,就能避免水泡的發生。

參考資料:abc-of-hiking.com探索戶外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