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沒食慾找原因
登山時因為高度適應、中暑暈車或情緒引發食慾不振,找對原因正確處置可有效改善,而善用開胃料理、少量多餐更可享受登山美食。
食慾不振、吃不下或噁心感幾乎是每一個山友都曾有的經驗。伴隨的焦慮是吃不下就走不動,擔心身體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從醫學的觀點來看,攝食的慾望與行為是人體身心功能正常的表現。食慾不振是一種不具特異性的身心疾病表徵,除了少數幾種疾病外,大部分的身心功能失調都會伴隨食慾不好的現象。
請問:登山期間沒有食慾,其原因為何?
答覆:多種高山疾病和身心調都有可能。
察顏觀色對症下藥
依筆者的經驗,以下幾種狀況常見於登山活動中,如能認知並加以處置,應該可以改善。
1.高海拔疾病:
急性高山症(AMS)除了會有上期文章中所提到的入睡困難,也常會伴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大部分發生於2500公尺以上高山。處置方式是投予丹木斯(Diamox),停止爬升或下往低海拔。
2.熱病及脫水:
中暑(heatstroke)是戶外活動非常可怕的致命急症,但是並不常見。未造成體溫嚴重上升的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比如像熱暈厥和熱抽筋)則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夏天、悶熱的環境從事體能活動。脫水及伴隨的電解質不平衡會使人倦怠、噁心及食慾不振。如果覺得燥熱煩渴、尿液減少並且顏色變深,應該積極補充水份和鹽份,請參考「多喝水的重要性」。
3.腸胃炎、消化性潰瘍、大腸急躁症等:
應禁食一餐、清淡飲食並配合腸胃藥使用,請參考「上山肚子不乖怎麼辦?」
4.動暈症(motion sickness)及眩暈(vertigo):
登山者最常見的動暈症是暈車,尤其是坐著卡車在林道上顛簸之後,嚴重的時候會嘔吐;原本有眩暈症或梅尼爾氏症的山友,也有可能因為登山活動的壓力或氣壓的快速變化而誘發。眩暈相關的症狀應該使用抗眩暈藥物,如保耐暈(Bonamine)、Cephadol等,如有上述相關病史的山友,也要記得帶上山。要注意的是這些藥物或多或少會有倦怠及嗜睡的副作用,用於預防暈車應在上車前至少半小時服用才會有效。
5.憤怒、焦慮及憂鬱的情緒:
陌生的環境、突發的狀況、隊友間互動不良等,團隊生活中難免會碰到,有的人會把情緒隱藏起來,生悶氣不吃東西。一個優秀的領隊應該察覺隊員的情緒問題並適時加以疏導。登山者也應該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不好的情緒影響的不只是食慾而已,它更攸關著我們的登山安全。
創意妙方來改善
請問:登山期間沒有食慾,該如何改善?
答覆:創意小妙方─登山享美食
登山期間沒有食慾就沒有體力,除了瞭解原因適當處置之外,大廚設計的菜單和烹調手藝在山上也是很重要的。筆者在學生時代常在登山隊伍中擔任廚務,以下提供一些經驗供山友參考。
1.酸味飲料可開胃:
走了一整天,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脫水的現象,這是晚餐吃不下的常見原因。酸味飲料可以開胃刺激唾液分泌,同時補充水份和鹽份,如酸梅湯、洛神花茶、檸檬水(茶)等。紮營後不要急著煮飯,每個人先來一杯清涼酸甜的飲料(寒冷時則用酸味熱飲取代),晚餐應該就可以大塊朵頤了。
2.煮好飯很重要:
台灣山友還是習慣以米飯為主食;麵食和餅乾等只能做為輔助,餐餐吃會讓隊伍士氣大衰。但是要在低壓低溫的山野環境中用汽化爐或瓦斯爐煮出一鍋好飯並不容易,而飯沒煮好也是吃不下的重要原因,可以請隊伍中有經驗的人來負責煮飯。另外可考慮帶壓力鍋上山或是購買脫水飯(只要加熱水就可以變成飯)來代替。
3.善用調味妙招:
酸味還是增加食慾的最重要工具──如蕃茄醬、醋、檸檬、罐頭鳳梨等。鹹味和辣味也可以開胃,但是注意不要過頭了(尤其在缺水時)。太油膩的菜則會讓人倒胃口,應該要避免。
4.富含水份的菜色:
如小黃瓜、大黃瓜、冬瓜(可以生吃或涼拌)、結球白菜等;水果類如蘋果、梨子、李子等,這些蔬果都富含水份及水溶性維生素而且耐貯放,對於開胃及補充體力有很大幫助,寧可揹重一點也要帶上山去。
5.少量多餐有體力:
登山是很耗能的活動,尤其是在高海拔或是低溫的環境中,有時只有晚餐吃飽還不足以應付所需。而早餐和午餐如果吃太多又容易在稍後的劇烈運動中導致反胃嘔吐。其實登山並不一定要有如同平時一般的進食規律。餓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隨時吃片餅乾或是含顆糖,讓血糖不要太大幅度的變化,就不會沒有體力。
6.多補充水溶性維他命:
水溶性的維生素(B群、C、菸鹼酸及葉酸等)流失較快,可能讓我們比較會有疲勞倦怠的感覺。維他命B群被認為可以增加食慾,菜單中可以加一些牛奶(或奶粉)、雞蛋、瘦肉等,不但可提供蛋白質,也是多種維生素B群的來源。此外,啤酒酵母富含維他命B群可做為B群補充之用。維生素C則廣泛地存在深綠色蔬菜及酸性水果中。如果嫌麻煩,帶維生素C或B群藥片,或綜合維他命也可以。
*本文刊登於台灣山岳第78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