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健行三大裝備之寢具篇- 輕量化寢具

  • Hanchor
  • 13,155次點閱

編按:輕量化登山寢具,僅是提供登山者另一個有關登山裝備的思考與選擇,並非輕量化即好,而是根據不同的行程與自己的需求,來決定自己的登山裝備,無論如何,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安全!

 

健行三大裝備之寢具篇- 輕量化寢具

12345

寢具講的白話一點就是睡覺的用具,一般人一整天有大約1/3 的時間處於睡眠的狀態,這是人體進行休息充電的必要過程;充足而良好的睡眠有助於隔天的精神與活動,從事健行活動也不例外。寢具佔著背包內裝備相當的體積與重量,如果能夠背得輕又睡得好,對登山健行者有非常大的幫助。  

說到登山健行的寢具,大家最直接會想到的大概就是睡袋 -代表山上棉被的裝備,因為我們不可能將棉被枕頭一併這類的東西帶上山,因而產生出這種攜帶型裝備,市面上的睡袋通常會標示建議的舒適溫度,方便登山者考量其登山的環境溫度來選擇。關於登山的寢具指的並不是單一的裝備,睡袋其實只是寢具的其中一環,就像在家中睡覺時除了棉被外,睡覺時的穿著、床墊、空調等等都是用來維持我們睡眠品質的硬體設備,在山上也是一樣,我們利用睡袋、睡墊等等裝備來滿足我們的需求。

 

傳統輕量化睡袋

1. 形狀的設計:
傳統的睡袋會利用剪裁成更合乎人體的形狀的方式減輕重量,最常見的木乃伊型的睡袋即使為了利用最少的布料及填充物達到最佳的保暖效果。

 

2. 材質的選擇:
採用高蓬鬆係數羽絨+低丹尼數超輕表裡布,羽絨的蓬鬆係數越高,就可以以更輕的重量達到一定的蓬鬆厚度,提供足夠的保暖機能,但相對來說,這類的材質通常也花費不斐。

 

實際操作 Tips
1. 選擇尺寸適當的羽絨睡袋,可使羽絨充分蓬鬆且不會有太多多餘的空間而達到較佳的保暖性。
2. 羽絨睡袋相對於化纖睡袋來說較輕盈保暖,但受潮會大大影響保暖度,因此潮濕易下雨的環境,尤其是使用遮蔽性較差的天幕帳及簡易帳或空間較狹小的單層帳,建議可以搭配露宿袋使用。  

 

針對系統化思維設計的輕量化睡袋:睡袋本身即設計為系統化搭配其他裝備使用,系統化的思維能利用裝備間的搭配達到輕量化且舒適的成效。

1. 無帽兜式睡袋
不含帽兜部分的睡袋可以搭配使平常行進間穿戴的保暖帽兜變成完整的睡袋

 

2. 被褥式睡袋:
我們在家中棉被搭配床墊使用,登山健行者攜帶睡墊來提供隔絕地面的寒氣以及舒適性;然而一般睡袋的底部在睡覺時會被身體的重量壓扁而失去蓬鬆性,不蓬鬆的部分的隔溫性相對變得較差。被褥式的睡袋即捨棄了睡袋底部的部分,以睡袋+睡墊視為一個睡眠系統來減少多餘的重量。這種特殊的睡袋是以類似棉被用鋪蓋的概念,配合一些細節的設計來達到良好的固定性,避免冷空氣從間隙入侵,提供我們舒適的睡眠。

 

實際操作 Tips
1. 被褥式的睡袋通常在底部有數條調整帶,記得調整其與身體的緊密程度來應付不同的氣候條件。
2. 無帽兜式睡袋及被褥式的睡袋通常都缺乏帽兜的部分,因此要特別注意頭部及脖子部位的保暖。 

 

輕量化的更高境界-進一步的系統化思考

想要達到更高的輕量化境界,不妨更進一步的思考,寢具的系統並不只局限於睡袋與睡墊,營帳、保暖衣物等等裝備都可以納為寢具系統的一環。更進階的輕量化寢具,無非就是要以系統化整體全面的思考來組合出適合環境的寢具系統。

利用外套、毛帽取代傳統睡袋帽兜部分,收納袋裝衣物做枕頭,由於使用半身睡墊所以以背包幫助下半身底部隔溫。

實際操作 Tips
1. 盡可能利用所有攜帶物品來完成寢具系統
2. 攜帶半身睡墊來提供上半身良好的隔溫,下半身利用背包等物品來幫助隔溫
3. 保暖帽間做為無帽兜式睡袋的帽兜
4. 以背包的背板作為睡墊的一部分
5. 以較輕薄的睡袋搭配所有保暖衣物來達到足夠的保暖性
6. 將些許衣物放入收納袋做為枕頭使用
7. 記錄各種搭配組合對自身的舒適溫度作為將來使用的參考,攜帶恰當保暖程度的組合
8. 潮濕環境可選用化纖產品 附錄-寢具系統適溫參考表

(點圖可放大)
 

原文出處

 

系列文章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