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老鷹想飛》院線上映 X 教育推廣計劃

 

為什麼「老鷹想飛?」 

你一定玩過「老鷹抓小雞」的遊戲。

可是除了人類張牙舞爪地扮演老鷹之外,你見過真的老鷹嗎?

「黑鳶」,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老鷹,是台灣最常見的鷹種,過去牠們在台灣的身影隨處可見,田中、天際、水畔間。可是從1980年代,因為環境變遷,台灣的黑鳶數量急速下滑,目前全台黑鳶的統計數量約300至500隻左右,從我們的祖父母輩、父母輩到現在的孩子一代,親眼看過老鷹的人已大幅減少。  

老鷹的減少除了對生態系統的健全造成影響,也使台灣人的在地文化記憶,在歲月更迭間出現了斷層。
  

好險我們這一代還可以藉由「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提醒我們老鷹的存在,只是哪怕有一天,當你的孩子躲在張開雙手,奮力保護小雞的母雞後面,嗝嗝笑,汗流浹背。

他天真地問:「爸爸,媽媽,老鷹是什麼呀?」

希望我們不會想不出如何描述老鷹翱翔的英姿,我們只要指指天空,就可以看見一群張開雙翅,盤旋空中守護我們的黑鳶。  

「答案就在那裡,老鷹,黑鳶。」    

 

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      

二十年了,看著老鷹的生存困境,我們不禁要想:「今日鳥類,明日人類?」

你曾經為了什麼事情守護整整二十年?

是與青梅竹馬的友誼,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還是傾注無盡的愛的親情?

沈振中老師的答案是-他對黑鳶的愛,已經整整歷經二十年的時光了。

從基隆到屏東,沈老師在黑鳶可能出沒的山林蹲點,只為了觀察屬於天空的他們。

沒想到這一觀察竟是延續了整整二十年,跨越了時間,也跨出台灣,到香港、印度、尼泊爾與日本進行海外的探訪,電影中完整的記錄了黑鳶的生態變化,以及這群與沈老師「鷹緣際會」下一起觀察黑鳶的志工們的身影。  

看著許多老鷹遭遇到的環境傷害,我們不免想著這些環境變遷是否也對人類有所影響。

老鷹是生態系統健全與否的重要指標,身為生物鏈的頂端掠食者,若老鷹的數量開始下降,被掠食者的壓力解除,便會大大影響生態系的平衡。

也許我們一時間看不出生態系受到破壞的影響,但認識並了解老鷹消失的原因,讓我們意識到一件事:不論是老鷹還是人類,還是所有與我們共享這片土地與天空的朋友們,都暴露在亟需改變的惡劣環境之下。  

我們透過影像說故事,希望全台灣能有更多個像你一樣關心動物與環境的人,能有機會一起深入認識猛禽物種,感受猛禽和人類的相依性,感受我們共同和這片土地與天空的緊密連結。  

 

《老鷹想飛》背後的靈魂人物    

電影精采畫面搶先看     

 

 

為什麼《老鷹想飛》需要你的支持?   

《老鷹想飛》自2014年4月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進行校園版播映以來,到2015年6月底,已在全台各大專院校、社區、民間團體、中小學與企業社團等等進行有近90場的巡迴及講座。2015年的推廣主軸,除了猛禽會全台會員外,更有來自基隆鳥會、省鳥會、桃園鳥會、宜蘭鳥會、台東鳥會等等各地志工的共同參與,這些夥伴主動企劃或邀約學校的參與,並協助觀影時的引導及互動。  

關注台灣老鷹與猛禽生存環境的方式有很多:假日走訪野外,認識動物朋友,或加入生態志工的行列;選擇友善環境的產品或食材,鼓勵農友採用友善的自然耕作方式等等。《老鷹想飛》的團隊選擇從電影底片出發,用集資的方式讓最真實記錄老鷹的影片可以推上大螢幕,邀請大家一起加入觀察、認識老鷹的隊伍。  

未來除了院線之外,《老鷹想飛》將持續地走進校園、社區及台灣各個角落。我們會動員會員的力量,並廣邀各地的友好夥伴一起推動:到各級學校進行推廣,豐富孩子們環境及生命課程的學習視野,誘發孩子們心中那份最原始的、會關心自然關懷野生動物的純真情懷。同時,我們會與教育界的夥伴發展《老鷹想飛》的學校教案,從小學開始,推動成為學校教育可實施的具體課程。  

原文出處:《老鷹想飛》院線上映 X 教育推廣計劃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