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台灣經典山野秘境》-新手一定要會的野外攝影技巧(上)

※本文摘錄「台灣經典山野祕境:一生必去的隱藏版景點

新手一定要會的野外攝影技巧(上)

很多人新買了一台相機,卻並不完全知道手中這台相機到底能發揮到哪裡,甚至如何操作、規格等也不見得清楚,這不是看說明書就能夠了解的。如何拍攝出清楚的影像,並不是什麼艱深的學問,不過能否獲得一張動人的影像,或是一趟行程如何帶回一系列豐富的影像內容,就必須認真下點功夫了。

 

有意義的拍攝主題

經常可見網路上或雜誌裡漂亮的風景,美麗的花草樹木,每一位進入山林戶外的遊人都會隨身攜帶攝影器材,只是器材種類與數量多寡的差異不同,帶得多或少並不等於拍攝的品質好壞,器材等級高低也無關影像的內容品味,那麼,到底要拍些什麼呢?

當然,一趟行程的目的地必定是每位參加者最終一定會拍攝的目標,可能是某座山頭、湖泊、溪流、巨木等,但是往往許多人回來後檢視自己的拍攝內容,除了終點的目標物,大多是團體照、盯著鏡頭的個人紀念照等,很多都是相同的姿勢或表情,只是背景不同,由於行程匆忙,趕路居多,所以也無暇仔細的拍攝沿途的一草一木,這樣不是太可惜了嗎?

 

拍攝時機的掌握

其實只要多留意,行進過程中就算沒空拍些身旁的小花小草,但仍有許多值得一拍的景象,例如,整理裝備的過程、料理時的手忙腳亂、人物辛苦的在陡坡上奮力前進、臉上的汗水、手臂用力拉著繩索、登山鞋踏過的足跡,甚至是人物站在叉路口疑惑該往哪裡走的情景……,這些過程如有影像留下,日後檢視時都將是美好的回憶,而這些影像是否堅持一定要畫質超群?我想,其實只要內容生動,那一瞬間的價值才是最大的關鍵。

 

光線的運用

適當的曝光只是攝影技巧當中的一個小環節,雖然相當重要,但那是可以經由說明之後就能夠立刻了解,屬於比較理論性的。更有趣味而且對一幅照片的生命有絕對影響力的關鍵就在於「光線的運用」,包括光線質感的拿捏與判斷等。這部分就不是靠死記公式或理論就可以。

影像內容的充實與否,牽涉到攝影者對於美感的觀點或對於影像的熱情,加上經驗與技巧,配合無限的毅力,這些都是左右一幅成功攝影作品難以預測的因子。

不同的光源會有很大差別的光質,我們的肉眼很容易即可辨認,例如黃昏柔和的自然光線與強力的汽車大燈雖然都是黃色光線,但是照射在物體上所呈現出來的感覺便極為不同。此外,即使是自然的陽光也有強弱與色彩之分,看起來都是白色,但事實並非如此。

 

光線與曝光

日出與日落時,陽光的色彩變化最為鮮豔,時而黃色、橙色或紅色,這是因為此時的陽光以斜射的角度照射地表,因此必須通過比直射時更厚的大氣層厚度才能到達地面,這些更厚的大氣已將某些較短波長的光線(藍、紫外光)散射,光線被漫射的效果最顯著,因此天空的顏色看起來較鮮黃溫暖,光線也較為柔和。

當陽光逐漸升高後,進入大氣層的傾斜度減小,受到過濾的程度也較小,波長較短的藍光就逐漸容易察覺,因此整個天空的顏色也就變為藍色。

日正當中,陽光在地球赤道附近地區幾乎以直射角度照射地面,若無雲層遮蔽時,這時光線最強烈,紫外光充滿整個天空,雖然肉眼不可見,但一般彩色軟片及感光元件卻對此非常敏感,因此接近正午拍攝的照片容易偏藍。不僅如此,來自頭頂的直射光最容易造成深黑的陰影,這麼強的反差通常很難令人滿意,所以,對於外景拍攝而言,正午時分不是拍攝外景的好時機,夏季大概日出開始到上午八點前,下午三點後到日落為止,是比較理想的拍攝時段。午後的光線變化等於是早上的翻轉,天空中有一些雲層時會比晴空萬里有更多樣的色彩,因此日落時才看得到色彩繽紛的晚霞。當夜晚來臨,太陽在地平線以下,此時的自然光為月光,基本上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陽的光線,只是微弱無數倍,但是只要沒有其他人工光害的影響,經過長時間的曝光後天空也會在畫面上看起來是清澈的藍色(這方面和相機等級有直接關係)。

 

色溫

光線的波長決定了光的顏色,在攝影的術語裡描述光線的顏色便是「色溫」。不同色溫的光線前面曾提過,人的肉眼不見得能夠分辨,也許有時看起來是白色光線,但是在畫面上卻呈現藍色,這是很常見的情形。

色溫的單位是“Kelvin",習慣以K來表示。攝影的標準白色光為五二○○K,低於這個數值則偏紅,高於這個數值則偏藍。色溫由低到高逐漸由紅色、黃色、白色而變為藍色,其科學原理就像一塊固體物質當受熱時為紅色,溫度再高一些時便為白色,當極度升高時就呈現藍色。

這些雖然與攝影無直接關係,但借用來橫量各種不同光線的顏色卻頗為恰當,這樣在使用不同顏色濾鏡時才有依據。不過現在的數位相機都有白平衡的調整功能,可以任意改變影像的色溫,而不再需要像過去的銀鹽軟片時代,得靠加在鏡頭前的各種號數濾鏡來調整色溫,真是方便多了。

 

白平衡

白平衡簡稱WB,顧名思義就是白色平衡,其功用是要讓數位相機在任何色溫下都能拍出正確的白色。

現在的數位相機均已內建數種白平衡,如自動、鎢絲燈、螢光燈、日光、閃光燈、陰天等,在大部分的場合下自動白平衡均能勝任,也可手動選擇和當下光源相符的白平衡或色溫值,也能拍出影像的正確色彩。而如果影像檔案設在_W 格式時,也可以不必理會相機的色溫值,後製軟體上也能任意調整色溫。

白平衡vs影像色溫

  • 戶外陰天:除了色溫較高之外(大約七○○○K),陰天的光源無明顯方向性,反差小,陰影弱,近距離景物色彩較飽和。
  • 戶外晴天:色溫大約五二○○K,有明顯陰影,反差較大,順光拍攝色彩較飽和。
  • 日落遠景:色溫大約二五○○K,反差大,前景山坡形成剪影,輪廓是視覺焦點。
  • 日出剪影:反差也相當大,同樣也強調主體的輪廓。
  • 閃燈補光:陰天的高色溫下,因為補閃光燈使得主體景物色溫又趨於標準,大約五二○○K。
  • 混合光源:這張夜晚的混合色溫光源,融合了閃光燈、瓦斯燈、螢光燈,以及天空的月光,營造出繽紛的夜晚氣氛。借由閃光燈的方向,強調了外帳、內帳以及登山車外胎的質感。

 

書籍相關資料

 

     書名:台灣經典山野祕境:一生必去的隱藏版景點

     作者:邢正康/著, 楊智仁/協力攝影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29日

 

 

系列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