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草嶺古道

 

據《台灣省通志》記載,一位台灣原住民平埔族白蘭氏首先闢建了台北與宜蘭間的山路,後來的人也都循著這條路線,出入往來兩地,這就是最早見諸文獻上的淡蘭古道。淡即淡水廳,以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為其起點。蘭則為噶瑪蘭廳(今宜蘭縣),貫通山區的這條道路就叫做「淡蘭古道」。

由艋舺前往噶瑪蘭,必須經過三貂嶺與草嶺兩座山脈,因此,淡蘭古道又可分為「三貂古道」與「草嶺古道」。 又有一說淡蘭古道是由嘉慶12年(1807年),台灣知府楊廷理所開。草嶺周邊古道經歷多年的演變,功能早已式微,今日僅存「三貂嶺古道」、「草嶺古道」與「隆嶺古道」三段,其餘路段已被鐵路、公路所取代。

 

今天搭火車至貢寮站,下車出站後往福隆方向依指標往德心宮,鑽過鐵路箱涵,產道沿著雙溪河直行,約15分鐘到達德心宮。

德心宮建築外觀華麗輝煌,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在正殿左右閣樓屋頂,可見千里眼、順風耳二位部將神像佇立。

 
產道續行接台2丙公路(下雙溪街 ),過新社橋後右轉(有遠望坑親水公園、草嶺古道指標)。
 
 

柏油小路人車稀少,兩旁有民宅 ,庭院前紅色朱瑾花鮮紅欲滴,又往前走,路旁有砍下的桂竹綑綁成束,可加工製成掃帚等竹製品。

 

新社橋叉路約15分鐘後來到遠望坑親水公園,路旁大榕樹下有一石砌土地公廟,看起來年代相當久遠,居民為保護石廟免受風雨,另外加蓋磚造水泥屋,形成廟中廟的現象,在此稍作休息,眺望遠望坑田園景色。

 
 
 
遠望坑是進入草嶺古道約1.2公里處的左側小型河谷平原,原本為農地,現已改建成親水公園。
 

溪流兩旁建有木棧步道、拱橋及涼亭,遊客可漫步其間,欣賞大自然風光,亦可觀賞溪裏成群的溪哥魚和苦花魚。

 
天空漂下雨來,水田上水花四濺 ,白鷺鷥倏地飛起,忽有一絲寒意,稍解悶熱,撐傘續行,不到10幾分鐘雨就停了。
 
 
 
 

草嶺古道沿途設有路線圖,經過遠望坑親水公園續走約7分鐘至「跌死馬橋」,跌死馬橋簡介(東北 角管理處記述)

跌死馬橋,顧名思義是一個有趣的名字,其典故相傳在早期最初原為狹窄的木橋,每當行旅由基隆騎馬行至此時,馬匹早已精疲力竭,由於橋面狹窄,馬匹行走不易,因此常有馬匹在此過橋時,不慎跌落而死。後來乃在日據時期,將木橋改建為圓拱石橋,其造型極為古樸典雅。

至今,基於行人安全起見,則再行將橋面兩側加建護欄,即現行之規模也。

 
這段昔日古道今已改鋪成柏油路,沿著小溪蜿蜒緩上坡,空氣中傳來淡淡清香味,發現山坡間檳榔樹已開出穗花。
 
 
過檳榔園再往前行1-2分鐘,柏油路左叉路指標往草嶺古道(虎字碑),正式進入古道精華段,從貢寮車站走到這花了70分鐘。
 
 
風管處在古道入口處設有兩座石碑,介紹「草嶺古道緣由」、「里程及路線」,讓遊客對此古道有更進一步認識。
 
 
 
 
接下來是又長又陡的石階,位於林間悶熱無風,爬起來大小粒汗直直落,只能一步一階慢慢往上爬。
 
 
 
 

苦爬7-8分鐘後稍轉趨緩,經過仙跡岩(據說有仙人腳印?),步出林間,望見梯田,涼風吹來,頓覺舒爽宜人,便席地而坐,稍作休息。

 
 
 

「雄鎮蠻煙」摩碣石碑位於草嶺古道半山腰(海拔約240公尺),寛3.36公尺、高1.19公尺,已列入國家三級古蹟,與虎字碑同為草嶺古道上重要景點。

 
 
 
自雄鎮蠻煙石碑之後,是輕鬆好走的林蔭步道,只是小有起伏而已。
 
 
經過一座石板古橋,續從竹林出來,步道開始行走於空曠的山谷之間,兩旁山坡漸出現芒草景觀。
 
 
步道旁建有高架木棧涼亭及公廁,續緩坡往上走,山谷之間風吹草動,若是秋冬時節芒花飛舞景致更佳。
 
 
 
 

虎字碑位於啞口下方不遠處,巨石上有清同治6年臺鎮使劉明燈草書「虎」字,字跡渾厚,蒼勁有力。

據風管處記述,劉氏好書虎字,有公、母之分,「公虎原存於台北市博愛路軍管區內,之後移回坪林鄉茶葉博物館內 」,而虎字碑之字為母虎。

 
 
 

今日從貢寮車站爬到啞口,歷時將近2小時(約有7公里),先在此處吹風納涼,休息片刻,旁有石砌福德祠一座,另設有觀景平台及休憩座椅,現已有柏油路從山下直達啞口,若是開車或騎機車上來,步行至虎字碑才100公尺而已。

 
 
 

啞口是草嶺古道最高點,在觀景平台上可遠眺龜山島及俯瞰大里漁港、海蝕平台海岸景色。   103.9.12

原文出處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