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生還:自山難中獲救
作者: 羽根田治
原文作者:Haneda Osamu
譯者:陳嫺若
出版社:一起來出版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27日
內容簡介
從極限狀況存活下來的登山者
告訴我們生死的界限在哪裡?
這本書中記錄許多在山中遇險但得救生還的人們。他們並不是身手矯健的登山家,而是趁著工作之餘登山的一般愛山人、為了個人健康和喜好,將登山當作小嗜好的登山人。當他們遭受意外事故、落入無路可走的境地,在那種狀況下,他們想些什麼、怎麼行動?最後力竭而死的人與九死一生的人,差別在哪裡?能夠活著回來的人,是如何抓住了生機?
山難的發生,往往只在一瞬之間,不僅是登山新手,就連經驗豐富的山友,也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判斷,而使自己落入生死之境。本書寫下八個從山難中驚險生還的真實故事,不只是一本山難報導,更是面對死亡刻刻逼在眼前時的真實紀錄。
作者認為,不論多小的山難事故,背後都必定有個故事存在,他將遇難者所說的事實寫成文字,沒有任何誇大的描述;也盼望本書收集的每件事故的教訓,能傳達到更多登山者的心中。
為了預防山難事故,列出科學數據、說明危險性、判斷及行動的是非,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業。但是,就算把這些知識都記在腦中,還是未必能引導人們正常判斷和行動。像是「在山中迷路千萬不能下溪谷」應該是任何人都知道的道理,實際上,一旦真的迷了路,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下溪谷。這就是人心不可思議之處。
一旦出乎意料的迷路受困時,登山的人會想些什麼、又怎麼行動?即使是錯誤的判斷、行動,都必定隱含著某些教訓。從內心檢視人們處在極限下的判斷或行動,絕對不是無意義的事。
當一個普通的登山者,身處在「遇難」這種極限狀況下,究竟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才能存活下來?人想活下去的信念是如何驚人;人在極限狀態下發揮豁出去的精神,是如何的強大。
為了找到解答,作者採訪了八個案例的當事者,其中全體共同的經驗,一言以蔽之就是「不亂走亂動,消耗體力,而是留在一個地方靜待救援,終於獲得平安生還。」是在山中遇難時的鐵則。
此外,在所有裝備中,最能在緊急時刻發揮真正價值的,應該是帳篷、火和瓦斯爐了。保護身體不受風雨、雪的侵襲,帳篷絕不可少。另外,若是有火和瓦斯爐,就能煮溫暖的熱食、取暖,也能升起煙霧向救難搜索隊打信號。最要緊的是,人只要有火就能得到力量、得到慰藉。
重新審視這八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教訓:
1.事前向家人、當地警局提交計畫書。
2.攜帶充分的裝備再挑戰。必備帳篷、火、瓦斯爐、行動糧食。
3.萬一真的遇難,冷靜等待救援前來。
這三點可以說是山上遇難而能生還的必要條件。
作者簡介
羽根田治 Haneda Osamu
1961年埼玉縣出生。自由作家。累積山岳遇難、登山技術等採訪經驗,發表於山岳專業雜誌《山與溪谷》及書籍中,同時,也以沖繩、自然、人物等為主題從事文字創作。著作有《戶外繩索技術》、《南風──來自沖繩.鳩間島》、《記錄─氣象遇難》、《飛翔的山岳救難隊》、《記錄─獨行遇難》、《山之遇難──你的登山沒問題嗎?》等書。
譯者簡介
陳嫻若
日文系畢。曾為出版社日文編輯,目前專職日文翻譯。喜歡閱讀文學,也樂於探究各領域的知識,永遠在翻譯中學習。譯作有《蛋白質的一生》、《你的全球暖化知識正確嗎?》、《吃真正好的食物》、《吐槽學數學》、《今天也謝謝招待了》、《不自由的心》、《贖罪》、《塵封筆記本》、《奈良街道風情》、《從謊言開始的旅程》、《尋味日本茶》、《森之眠魚》等。
目錄
序
01自以為是的陷阱──北阿爾卑斯/南岳
02無路可走的溪谷道──福島/飯森山
03閃光燈救了一命──北阿爾卑斯/西穗高岳
04山中流浪十七日──志賀/岩菅山
05陡然生變的溪谷──南阿爾卑斯/仁田澤
06修驗道迷途之旅──大峰/釋迦之岳
07被風雪抹去的下山路──北阿爾卑斯/槍之岳
08低山迷途的四天──丹澤/大山.
後記
補記──八個案例的教訓
內容連載
自以為是的陷阱──北阿爾卑斯/南岳
十日清晨,不到六點就起床了,七點十五分離開小屋。天氣陰。
他在這裡拍了一張照片,是出發前請小屋的人幫忙拍的紀念照。君島以笠之岳為背景,面對小屋站著,斜後方可看到薄薄的積雪,右手邊可見前往槍平的標識。
若是跟隨這標識下山的話,應該什麼事也不會發生。但是,明明小屋的人告訴他:「可以從右邊那裡下山」,但他不知腦袋在想什麼,走進左邊的偃松林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走那裡,明明看到了標識了。可能覺得走偃松林帶也一樣吧。」
君島至今都還很困惑,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在山上一向比別人謹慎一倍的男人,陷入了氣穴(airpocket,編按:使飛行中的飛機急速下降的區域)般的陷阱。恐怕是一種無意識的行動吧?總之,鈕扣從一開始就扣錯了扣眼。
沒多久,偃松帶變成了石礫陡坡。「咦,有點怪哦。」腦中閃過這個念頭,但是,過一會兒便出現一條舊繩索,繩索固定在垂直的岩石上。從那裡應該可以下得去,而且繩索的位置不只一個,有好幾處。既然如此,應該不會有錯吧。他改變了想法,繼續往下走。
「幾年前有個登山隊在這裡遇險,可能是他們掛的繩索。」獲救之後,別人這麼告訴他。
沒有繩索之後,再次又是石礫陡坡。南岳小屋的人告訴他「下坡有點陡」,但這裡的坡度幾乎可以滑下去。「不對勁,果然有問題。」「但是,再下一段看看吧」──無止境的迴圈,這是在山上迷途的典型模式。
南岳小屋到槍平的標準路程時間約三小時。但是,走了三個小時以上,仍然完全沒有快要抵達槍平的跡象。半信半疑之間繼續沿陡峭石坡往下走了五個小時,來到一個斷崖絕壁時,君島停止了前進。此時他才終於醒悟,自己走錯路了。
君島誤入的地區是險峻的瀧谷岩場(編按:北穂高岳右邊是著名的岩場瀧谷,左邊是涸澤)。那裡呈現瀑布落水口的形狀,形成寬五、六公尺,長六、七十公尺的細長平緩的石礫坡。一邊的末端是斷崖絕壁,另一邊則是堵住去路的山壁。斷崖高度約有三、四十公尺,從崖邊可以看到下方的蒲田川右俣谷溪流。
他想若是勉強下斷崖,應該下得去。但下面被樹林擋住,看不清楚。就算可以下到一半,但若是那裡是絕壁,就更加進退兩難了。而且在樹林裡若是沒法動彈,恐怕更難被搜尋到。
*本書書介由一起來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