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您的安全是您自己的責任。如何做好登山安全計畫(以水漾森林為例)


「您的安全是您自己的責任。」

不論是新手還是老手,從事登山活動一直都存在著風險,當我們身處在只能靠徒步進入的野外地區,代表距離最近的醫療資源可能是數小時起。如同優勝美地的懸崖沒有設立任何警告標語與護欄,在與大自然親近的過程中,究竟是一場華麗的冒險、還是一項魯莽的活動,端看我們如何為此做準備。

相較於數十年前的登山環境,現在的網路資料已非常豐富、裝備等級也大幅提升,登山的安全性在出發前完全可以被計劃。所以在準備踏入一條不熟悉的山徑前,必須問問自己:

「你做好登山安全計畫了嗎?」


為什麼要準備登山安全計畫?

一趟登山行程的兩大主角,分別為「人」「山」

首先來談「人」。

在從事登山嚮導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收到這個問題:「請問我可以走這條路線嗎?」

這個問題的背後要檢索相當多資料,例如個人的登山經驗、平均體能、極限體能、過地形能力、是否懼高等等,甚至是否擁有團隊合作的能力,都是我們需要考量的因素。因為登山是團體活動,不論是自組登山還是參加商業團,風險皆無法轉嫁,每位成員的經驗和作為都會影響行程的安全係數

再來看到「山」。

這座山的地理位置、登山路線、近期路況、海拔高度變化、通訊與網路、水源等等,到出發前的前置作業,如:裝備清單、入山入園的申請、行前會議、登山保險、交通接駁、緊急聯絡單位、天氣預報等等,都是需要事前搜集與規劃的。

所以接下來,我們將以「水漾森林」作為登山安全計畫的示例,和山友們分享如何在準備登山安全計畫的過程中,為一趟山行做足準備。

86c6e4e7d28c770eb43da71861c07beb.jpg


水漾森林的登山安全計畫書

準備的資料越詳盡,越能判斷與掌握行程的風險。面對一座山,你需要取得的資訊至少要包含以下四大項目,分別為:

  • 地理位置與水源
  • 登山路線規劃與海拔高度變化
  • 通訊與網路
  • 近期路況與交通


一、地理位置與水源

一座山不是只有山頭,還有途經的路線,例如百岳路線之一的奇萊主北(奇萊北峰、奇萊主山)橫跨了南投縣仁愛鄉與花蓮縣秀林鄉,這不僅牽涉到登山險投保的範圍(註1),還有管轄的搜救單位,事先準備好相關資訊,並提供給留守人知悉。

水漾森林也有類似情況,水漾森林含 3 條主要路線:

  • 杉林線(從杉林溪仁亭登山口進,經鹿屈山、水漾森林的 O 型縱走)
  • 豐山線(阿里山眠月線進,經水漾森林、千人洞,由行豐吊橋出,又稱阿豐縱走)
  • 新阿溪縱走(阿里山眠月線進,途經水漾森林後,由杉林溪仁亭登山口出)


其中杉林線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與南投縣竹山鎮內,豐山線則會途經南投縣信義鄉與嘉義縣阿里山鄉。不過,水漾森林在《南投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的公告區域表中列為一般管制山域,不在必須投保登山險的特殊管制區域內,但為了自己的保障,仍可以進行投保(註2)

水源方面,因為水漾森林是一座堰塞湖(註3),由石鼓盤溪持續注入溪水,所以是此路線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此外,酒瓶營地、千人洞營地、石猴車站前的山壁也均有水源(不同季節的水量可能有些許差異),杉林溪林道的腰繞路段在豐水期時也有溪水可以取用。

註 1:目前共有五個縣市訂有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分別為台中、花蓮、南投、屏東和苗栗,條例中要求登山客在進到特殊管制區域登山前,必須投保登山險。條例內容與特殊管制範圍可至各縣市消防局查詢。

註 2:登山險的投保欄位中需詳列登山地點,以阿豐縱走為例,需寫上嘉義縣阿里山鄉與南投縣信義鄉。

註 3:受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影響,石鼓盤溪的上游因河道受阻,形成長 1 公里、寬 200 公尺的巨大堰塞湖,原本佇立於此、高聳入雲的杉木林被湖水浸泡,最後慢慢地因長期泡水而枯死,成為現在眾人所知的水漾森林。


二、登山路線規劃與海拔高度變化

不論是中低海拔山域還是高海拔山區,每座山都有自己的路徑系統。從傳統的登山山徑、古道、獵徑或獸徑,看起來好像只要有路就可以走,但山區並不像都市一樣可以條條大路通羅馬,若沒有對登山路線做完全的認識與準備,將可能發生迷途或是更嚴重的山難意外(如:墜落、落石等)。

32368687904b9c7d9b0a43c1e69993fa.png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戶外安全推廣協會


登山路線的規劃需包含路線圖、行程時間、里程表、海拔高度變化與離線地圖,以下以杉林線O 型縱走和阿豐縱走為例。

杉林線 O 型縱走:

  • 天數:2 天 1 夜
  • 路線:(行進速度依團隊均速而定)
    • 第 1 天:仁亭登山口 →(1.6 公里 / 50 分鐘)→ 林道交會點 →(1.2 公里 /  60 分鐘)→ 鹿屈山前鋒 →(2.3 公里 / 70 分鐘)→ 鹿屈山 →(3.5 公里 / 125 分鐘)→ 水漾森林(宿)
    • 第 2 天:水漾森林 →(3.5 公里 / 180 分鐘)→ 7.5K 工寮 →(5.5 公里 / 120 分鐘)→ 仁亭登山口

0436efdc973cb40bd9eb16b59b23bc66.png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戶外安全推廣協會


阿豐縱走(眠月線、豐山線):

  • 天數:3 天 2 夜
  • 路線:(行進速度依團隊均速而定)
    • 第 1 天:沼平車站 →(2.1 公里 / 40 分鐘)→ 大塔山登山口 →(2.3 公里 / 50 分鐘)→ 塔山站 →(3.5 公里 / 180 分鐘)→ 石猴車站(宿)
    • 第 2 天:石猴車站 →(2 公里 / 150 分鐘)→ 松山 →(2.2 公里 / 120 分鐘)→ 酒瓶營地 →(0.8 公里 / 80 分鐘)→ 眠月神木岔路 →(0.8 公里 / 40 分鐘)→ 眠月神木 →(0.8 公里 / 40 分鐘)→ 眠月神木岔路→(0.7 公里 / 40 分鐘)→ 水漾森林(宿)
    • 第 3 天:水漾森林 → (2.3 公里 / 210-240 分鐘)*挑戰路線 → 千人洞 →(0.8 公里 / 40 分鐘)→ 臥船洞 →(2.1 公里 / 230-260 分鐘)→ 行豐吊橋

d907ab847751bbc77d48afbde1e9303d.png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戶外安全推廣協會


三、通訊與網路

進到深山野林裡,最擔心遇到危急時刻時無法對外求援,所以登山的通訊在事前準備相當重要,除了蒐集可通訊的地點,更要準備一個可以在沒有訊號時、仍能透過衛星通聯的衛星通訊設備。

首先是山區手機可通訊點。農業部林業與自然保育署與數位發展部合作,持續提升山區的手機訊號,目前山區手機可通訊點的資訊已彙整出總表,包含設置手機標示牌的地點、座標(TWD97 座標、WGS84 座標)以及可通訊的電信業者(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可以前往林業保育署官網了解(資料更新至 113 年 3 月)。

若需要報案求助,可以撥打緊急電話號碼「112」。112 是全球行動通信系統的預設號碼,只要手機仍有電力,並在任何一家電信商(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的訊號涵蓋範圍内,無論有沒有安装 SIM 卡,均有機會撥通急難救助單位。撥通後會聽到以下語音:「這是緊急救援電話,報警請按 0,救援請按 9。」並附有英文說明,若按 0 會轉接至 110、按 9 則會轉接至 119。

此外,3G 服務已在 113 年 6 月底關閉,若手機不具有 4G 語音服務功能,將無法撥接電話(包含緊急電話),所以上山前務必確認手機是否能正常撥號與接聽。

再來是手機沒有訊號或電力耗盡時,仍能對外通聯的衛星通訊設備,分別是衛星電話及 inReach。

  • 衛星電話:全名為攜帶式衛星通訊系統,具備防潑水、防塵、防震效果,戶外通信無死角,適合在山區或海上使用。目前代理衛星電話的電信商為中華電信,但隨著舒拉亞(Thuraya)衛星故障(註4),目前登山已無法再使用衛星電話,其他衛星電話則主要以船舶運輸使用。
  • inReach:專為戶外活動設計的衛星追蹤通訊裝置,目前由中華電信代理發售。inReach 使用 Garmin 所提供的銥衛星(iridium satellite)衛星服務,擁有雙向文字傳輸與 SOS 互動救援訊息功能,當山友需要救助,只要按壓 inReach 裝置側邊的 SOS 按鈕,就會發送求救簡訊到 Garmin IERCC(International Emergency Response Coordination Center),IERCC 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國內救援單位(消防署),啟動救援行動。


註 4:Thuraya-3 衛星在 2024 年 4 月 19 日發生障礙,涵蓋東亞洲區域服務中斷(包含台灣),且短期內無法修復,預計恢復時間將超過一年,中華電信將於 113 年 12 月 31 日起暫停經營代理 Thuraya 衛星行動通信業務。


四、近期路況與交通

善用社群媒體與 Google,不論是透過 #hashtag 搜尋關鍵字,或是上臉書社團搜尋近期貼文(如「登山借問站」「登山通報站」「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北大武山資訊站」「嘉明湖大小事」「天池山莊大小事」等等),都可以找到近期路況,也能在社團中發問,會有熱心的山友回報消息。

例如,可以搜尋近期是否有人從水漾森林前往千人洞(較有挑戰性的一段路),目前路況如何,都可以從上述的方法中找到相關資訊。

交通安排上,除了包車接駁,也能多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以水漾森林的杉林線為例:

  • 台鐵:至台中火車站下車後,轉搭聯營公車往杉林溪,於杉林溪站下車後步行抵達園區。
  • 高鐵:台中高鐵站搭乘「台灣好行溪頭線」至杉林溪站。
    註:台灣好行為一天一班,優先提供住宿旅客線上預約,若客滿需搭其他班次至溪頭轉乘。
  • 客運:在台中火車站搭乘溪頭 - 杉林溪 / 杉林溪客運(6277)、 台中 - 杉林溪 / 公路客運(6871)路線班次。
  • 搭乘上述大眾運輸工具抵達園區後,可轉乘遊園車至「仁亭站」下車,此處就是登山起點。


此外,若是走阿豐縱走路線,因為會途經「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所以要在進入前 60-5 天線上申請,每日申請量限額 350 位,若人數超過就會以抽籤方式核發入園許可證。抽中許可證後,若因故未能上山,也請向發證單位申請註銷,以免佔用他人名額。

cbd15fc93804dfeae6bf41f3e4d1f5f6.jpg


留守人:登山隊伍中的隱藏版隊友

「留守人」顧名思義,就是在山下為你守望相助的夥伴,也是隊伍中的隱藏版隊友,如同後勤支援單位,留守人會擁有所有隊員在登山當天的衣著照片、聯絡資料、裝備明細、路線地圖與登山計畫書,掌握隊伍在山上的生存能力,同時也能提供給隊伍關於天氣預報、即時消息、山難通報與後續支援。

常爬百岳路線的山友會知道,在申請國家公園的入園時,有一區是專屬「留守人」的資料欄位,要填上留守人的姓名、電話和電子信箱。但留守人並非完全是緊急聯絡人,而是知道登山行程細節,掌握人員行蹤,且當隊伍發生緊急狀況需協助、救援時,還能冷靜處理與應變的家人或朋友。

我曾在某堂課程中聽過一個問句:「留守人要找什麼樣的人?」

當時台下同學七嘴八舌,有「有在爬山的人」、「經驗豐富的人」、「關心你的人」。這時老師說:「你們說的都對,不過留守人最好要找很閒的人。」大家一聽不禁莞爾。

的確,在隊伍上山的那幾天,留守人得在山下待命,不時的關心隊伍是否如期抵達營地,或是查看即時衛星雲圖和天氣預報,提供給隊伍做行程時間變動的參考。而且登山行程往往會「摸早黑」,留守人往往身在城市卻要與隊伍一起作息。

當不可抗力的天災出現,例如遇到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留守人的責任不是搶發個人的社群貼文,而是關心山上隊伍人員的狀況,並在地震發生後的一小時內,盡可能地搜尋相關資訊。例如震央是否在隊伍所在縣市、地震規模、聯外道路是否受損坍方等等,統整好各項資訊後回報給隊伍,若天災已影響隊伍行程,則協助將應變方案整理給隊伍參考,並保持聯繫。

看到這裡,如果心中沒有浮現適合的留守人選也不用擔心,因為現在有「第三方留守平台」

第三方留守平台是提供山友登山健行時,一個專屬於隊伍的留守角色,功能和上述所介紹的職責相同。目前提供留守服務的平台共有四家,分別為台灣戶外安全推廣協會的第三方協同留守平台、愛陌生的登山協同留守平台、嗨咖的登山留守機制及定位設備租借平台、Hikingbook 的安全守護。


單位
台灣戶外安全推廣協會
第三方協同留守平台
愛陌生
登山協同
留守平台

嗨咖
登山留守機制及
定位設備租借平台

Hikingbook
安全守護
inReach租借




費用
免費
免費
免費
付費


訓練天氣的判斷力與敏銳度

山上的天氣變化萬千,像是中級山山區又稱霧林帶,常起濃霧外,也會影響路徑的判斷,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迷失方向或誤闖獸徑。在高海拔山區也是如此,更要留意強風、強降雨所帶來的失溫風險,或是在稜線開闊處遇到雷擊的可能,所以在出發前的天氣評估與現場的判斷相當重要。

登山的唯一目標是「回家」,少了回家最後這一哩路,前面的強行登頂就毫無意義。那麼,如何訓練自己對天氣的判斷力和敏銳度呢?

除了網路搜尋相關天氣的教學文章外,也能運用下方四個天氣網站和 App,幫助自己評估是否適合上山、或是設定停損點(撤退時機)。

  • MPAS 六週雨圖:可以看到未來六週各地區的累積降雨量,不過建議可以看最近一週的即可,因為天氣仍會大幅變化。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App 名稱為生活氣象):在分類〈生活 - 登山〉中,輸入山的名稱,就可以查到三小時與一週預報、一週溫度與體感溫度曲線,還有日落、日出時間等多項資訊。
  • Windy:有網頁和 App(iOS / Android 皆有),分為免費版和付費版,付費版的雨量預測採逐小時顯示,免費版則是三小時加總的累積雨量。此外還可以看到雲層高度、風速等資訊。
  • WATCH 降雨監測器(App 名稱為落雨小幫手):有網頁和 App(iOS / Android 皆有),採用 LocalStorage 與定位技術,提供即時的雷達回波圖,可以看到現在與接下來兩小時、每 10 分鐘的雨量變化,若有強降雨和雷擊也會有警示圖案。


此外,在山上若遇到下雨天,可以拿出手機、打開 Windy 和落雨小幫手,比照預報、雷達回波圖和現場實際的降雨量,多次比對下來,就能累積相當多的實務經驗。

在天氣預報豐富的資訊裡,除了看降雨量與降雨時間長度,以下舉例在安排登山計畫時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 幾點前到山屋 / 營地:以日本為例,考量登山安全,山屋通常會要求住客在下午三點前抵達山屋。台灣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我們帶隊時仍會儘可能在日落前 1~2 個小時抵達山屋或營地。有句話是「趕早不趕晚」,隨著當天行進時數的增加,體能與精神都會持續下降(有的人甚至一超過某個時數,體能會明顯急遽下滑),若還要通過特殊地形(如崩壁、碎石坡、長距離陡下、溼滑地形等),精神狀態和靈活度都不如上午時來得好,也容易有摔倒或失足的風險。此外,天色越來越黑、心理壓力也會隨之升高。
  • 變天的時間點:若天氣即將變化,但接下來還有數個小時的路要走,那麼就要考量變天的時間點以及會受到影響的路段,評估是否能調整行程(例如提早出發)或是撤退。在做評估時,我們會選擇風險低的選項,而不是挑戰極限的選項。
  • 行程是否要渡溪:有活水源的地方就要考量天氣影響與路況的安全性。例如颱風過境後,豪大雨帶來的豐沛水量可能會讓水漾森林的營地完全被淹沒,過去就曾有駐點協作分享石鼓盤溪水深及胸的驚險畫面,以及眠月線的明隧道崩塌處變瀑布的景象。同理其他要涉溪的路線,如:戒茂斯上嘉明湖的新武呂溪、合歡山下華岡的合歡溪、北一段的中央尖溪與南湖溪等等,都需要考量大雨後的水位變化與涉溪安全性問題。
  • 山上的體感溫度:我們很常被隊員問到「現在山上會很冷嗎?我帶這件外套夠保暖嗎?」這時就會分享一個簡單的公式:海拔高度每上升 1,000 公尺,溫度會下降 6℃。以海拔 1,800 公尺的水漾森林為例,寒冬時,若嘉義的平地溫度為 15 度,那麼水漾森林大約在 5 度左右,若剛好遇到下雨天,溫度還會再更低。除了公式換算外,中央氣象署的生活氣象也有提供體感溫度,得知山上的溫度後,就可以準備對應的裝備,確保自己不會陷入裝備不足的風險中。


「請問我可以走這條路線嗎?」

我該爬哪座山?我該如何評估自己的實力?是我們經常收到的問題。

在正式踏入山裡之前,可以從四個層面來分析自己是否能勝任目標路線,分別是:

  • 經驗:面對各種地形(如拉繩、攀石等)的爬山技術是否充足?是否曾去過類似的區域或海拔高度?
  • 體力:自己是否有足以應付該路線的體力 (如 6-8 小時)?最多能背起幾公斤的裝備?背多久?
  • 風險:自己是否理解風險,並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是否能自行下山或尋求幫助?
  • 資訊:是否已掌握最新路況資訊?是否會使用離線地圖?


如果經驗還不足以勝任目標路線,也先別太沮喪,因為可能還有 1-3 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體力和經驗值訓練到位,這時就會需要「體能訓練計畫」和「驗收計畫」。

  • 體能訓練計畫:可參考教育部的「登山活動應注意事項」中的登山體能判斷模式以及必備技能(見下表),以當中所列的體能狀況來進行對應的訓練。例如:跑步、間歇運動、越野跑、飛輪、爬山、重量訓練、徒手訓練等等,都是爬山的必備體能。
  • 驗收計畫:找一座山,海拔不限,但路程時間要和目標行程接近,如果來回一趟無法達標,那就來回 2-3 趟,再加上行程需要的負重(如 7-15 公斤),來看整體的時間是否有在平均值內。


驗收計畫的目的是評估體能有沒有到位,驗收結果不佳,沒關係,回頭調整訓練計畫(增加運動時間、頻率,但不急著一下拉高強度以免受傷);驗收結果好,別鬆懈,要繼續維持,同時增加訓練強度來把體能再練上去。這樣一來,才能更確保自己擁有一趟安全的山行。

59a22363f7e7fd70898c813b568a4212.png

a53e8f8779c535069a657b57bd06330d.png

92f6f166c9b66b2b997ba28157e3de41.png

f7248f19d90723d789850b3ff3a359f1.png

a12c3a13d148bfd6e13eea50fc06d94a.png表格來源:教育部體育署「登山活動應注意事項」


再來,國家公園署國家公園步道及林業保育署自然步道,步道難度均一致由易至難區分為 0 至 6 級,並完整說明路況、適合的對象以及建議裝備,提供給大眾參考。


25941d370639fc8fa07b7a8666de2d2c.jpg表格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灣山林悠遊網」


依行程客製化登山裝備表

除了春夏秋冬四季,還有雪季,是去中低海拔還是高海拔山區、伙食全自理或有委外協作、是紮營還是住山屋、是探勘、技術型還是一般路線,不同的組合會有不同的裝備清單,可以為自己和團隊量身定制。

以下以冬季的水漾森林兩天一夜(全自理)為例,我們可以將裝備分成行進、服裝、飲食與藥物、睡眠、炊煮、緊急避難與通訊、其他,共七大類。

1. 行進

  • 大背包
  • 背包套(背包套僅有防潑水,若遇到下雨,雨水仍會從背帶等地方滲入,所以背包裡需做好防水打包)
  • 耐熱塑膠水壺、保溫瓶
  • 頭燈及備用電池
  • 登山杖
  • 輕便雨傘


2. 服裝

  • 羊毛或排汗登山衣、耐磨登山褲、排汗或羊毛襪
  • 保暖衣物共 2 件(化纖 / 刷毛中層 1 件、羽絨外套 1 件)
  • 風雨衣 / 雨衣
(需防水、非防潑)
  • 雨褲
  • 緊急備用衣物一套(衣、褲、襪子),並做好防水(用防水袋或大塑膠袋確實包好)
  • 毛帽 / 頭巾 / 脖圍
  • 工作用手套
  • 遮陽帽、太陽眼鏡、防曬乳
  • 登山鞋 / 雨鞋


3. 飲食與藥物

  • 行動水
  • 行動糧
  • 三餐食材(早、中、晚餐)
  • 電解質粉(補充電解質)
  • 個人藥品(如暈車藥、腸胃藥、止痛藥、胃藥等)
  • 急救包(外用藥膏、棉棒、彈性繃帶、三角巾等)


4. 睡眠

  • 睡袋(要用防水袋打包好,不可外掛)
  • 蛋殼睡墊 / 充氣睡墊(R值建議 2~3)
  • 帳篷 / 天幕
  • 地布
  • 營釘、營繩


5. 炊煮

  • 攻頂爐 / 蜘蛛爐
  • 高山瓦斯罐
  • 打火機
  • 濾水袋 / 水袋
  • 炊具 / 個人碗筷
  • 小刀


6. 緊急避難與通訊

  • 急救毯 / 黑色大垃圾袋*2 / 露宿袋
  • 打火機
  • 蠟燭 / 火種
  • 哨子
  • 奇異筆
  • 手機 / 無線電 / 衛星通訊裝置
  • 手機行動電源、充電線


7. 其他

  • 離線地圖(有下載且會使用)
  • 身分證、健保卡、一張現金(可裝在小夾鏈袋裡,不用帶整個皮夾上山)
  • 衛生紙適量、濕紙巾、夾鏈袋 / 垃圾袋(垃圾都要帶下山)
  • (女性)衛生棉 / 條、消毒酒精
  • 牙刷 / 牙線(不可使用牙膏、洗面乳等化學用品)
  • 輕便拖鞋

註:有 ” / ” 代表擇一攜帶即可。

此外,在教育部 113 年修正的「登山活動應注意事項」中,也提供了詳細的個人與團體裝備檢查表,請參考下方附表。

be3c382d3f50703353fedae264440449.png表格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灣山林悠遊網」


最輕的裝備

在一次野外急救的訓練課程中,有同學舉手發問:「老師,那最輕的裝備是什麼?」
老師意味深長的看了我們一眼。

「最輕的裝備,是知識。」

撰寫這份登山安全計畫書時,我們盡可能完整地說明相關資訊,但仍須依賴讀者的閱讀與吸收,與進一步主動搜尋相關資訊,這篇文字才會產生它的效益,因為登山不只是自己一個人,更是一群人一同學習成長。

接下來,開始著手準備你的下一座山吧!


#林業保育署廣告
/

本文作者|魯蓓蓓

作者簡介|我走進山裡,帶著故事與經驗出來。嗨!我是蓓蓓,熱愛帶隊與高山的登山嚮導,也是山閱紀錄負責人,這裡會寫下我所學、所見與走過的路,期待也能觸動到你。

Instagram|@gohiking.today 帶你去爬山|山閱紀錄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