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誰都是從新手開始,不清楚登山健行是什麼,不是件羞恥的事,但上山之前沒有做任何功課、沒有做好準備,就是件危險的事了。只要是去沒去過的山或步道,在出發前,就要多了解、多查詢相關資訊,做足了準備再出發,而新手專區的文章就是最好的資訊來源之一。這邊編輯列舉六項你在爬山前可以做的功課,相信能讓你登山更安全!
(一)合法申請入園、入山
山林政策的轉變,使得進出山林不再需要偷偷摸摸,申請的合法性很重要,切莫爬黑山!沒事都沒事,出事就知道......。
(二)天候狀況
天氣判讀是每位登山者行前、行程中務必做的功課,而非只是嚮導、領隊的責任,台灣山脈地形起伏相當劇烈,造成台灣山區的天氣現象變化更快與更難掌握,建議更保守的看待天氣預報並攜帶雨具以備不時之需。
常見的判讀工具:中央氣象局、Windy (APP)
(三)路況、水況、紮營點調查
這裡說的路況包括前往登山口前的道路是否坍塌、管制以及山裡的山徑路況是否良好;水況在長程縱走中格外的重要,是影響行程安排的重要關鍵;紮營點影響著每天行程該推進多少,是否有緊急迫降點也需要再行前做確認。
常用查詢路況工具:公路總局、山林悠遊網、健行筆記、登山借問站、地區區公所
(四)查詢路線難易度
可先依據公里數、爬升來做最基本的識別,並輔以地形、山友行走時間作為判讀,亦可以搭配政府網站內的路線分級,減少越級打怪的可能性。
常用工具:登山一站式服務網路線分級、Hikingbook可依據個人體能給出行程時間、上河圖
(五)登山裝備
,依據季節、天候因素、路線長短、紮營地點、舒適度選擇相應的裝備。
(六)認路
山上不若平地,時常是沒有訊號的狀態。在山上如何找到路?
- 善用科技裝置:行前可下載多份軌跡檔疊加以備不時之需!下載之GPX須為近期山友行走之紀錄,因山徑可能會因為時間有所改變。
國內常用工具:健行筆記、Hikingbook、山林日誌、綠野遊蹤、Mapsme、紙本地圖。不建議完全依賴一種設備,可能會沒電、故障,較保險的做法可以是攜帶行動電源,以及另載一份軌跡至其他裝置,如:手錶。
- 辨認人造物:布條、折枝、垃圾、紙屑
- 紙本地圖
(七)完善留守人機制
是不是時常看到新聞上寫下:「XXX登山失聯,親友不知道他去哪座山?」留守人是你在山下的守護者,他不一定會是你的家人、但是是你一個沒上山的隊友。
留守人的任務:知曉你們的「完整登山計畫」、「每日紮營點」、「即時回傳大事件:大地震、天氣突然變異、颱風突然轉向」、「每位隊友之緊急聯絡人」、「緊急危難時協助請求外界支援」......等等。
所以,登山行程平安結束後,別忘了請留守人吃頓飯啊!
(八)選擇好隊友 各自是獨立的個體,亦是生命的共同體
在山裡物資匱乏,時常需要團隊間的分工合作才能更有效率,然而現今網路自組的方便,隊友們之間可能互不認識或交情不深,進而無法達成1+1>2的綜效,若不幸遇到雷隊友,還有可能1+1<1的情況。
點我看 ➠自組隊相關法律責任
作者:Hank
圖片:H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