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多日的【名人帶路 – 屏東山林步道小旅行】終於出發了,第一場(10/26-10/27)「牡丹尋山趣」由古道專家 伍元和老師帶領、循著牡丹社事件軌跡,一探屏東石門山的故事,開啟有別於以往的全新視野。
第1天行程
▶ 看海美術館 ▶ 龜山步道 ▶ 石門山步道
【看海美術館】
旅程從看海開始,位在車城鄉海口漁港的看海美術館,就像展出中的鮫島大輔作品-「SIMPLY DAILY 就是日常」,靜靜的說著他的日常故事,看似平凡卻總能重新發現生活中的感動。
鮫島大輔,以獨特的「Flatball 平面球」技法,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風景,轉化為一幅幅立體的視覺感官詩,筆觸細膩,透過球形的畫布,讓民眾得以從多個角度,細細品味這些熟悉的場景。
看完展覽沿著屋頂上的木頭廊道走到盡頭,開展於眼前的是大武山與臺灣海峽。然後沿著漁港堤防走去,坐望海天一色。
海口漁港看海美術館的日常
(照片提供/伍元和 老師)
沿著純白屋頂上的木頭廊道走到盡頭,開展於眼前的是大武山與臺灣海峽
(照片提供/伍元和 老師)
【龜山步道】
龜山步道離看海美術館不遠,獨特的珊瑚礁岩地形,海拔僅75公尺的龜山,不出半小時即可輕鬆登頂。山頂視野開闊,可以鳥瞰恆春縱谷平原以及龜山河口地形的經典山海景色,這裡的夕陽不遜於關山,看海觀天,舒暢無比。
步道平緩易行
恆春縱谷平原
團員認真聆聽學養豐富的在地解說員 黃家玉老師解說和一一解答
龜山河口地形
龜山在台灣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日本出兵南台灣,即是在龜山下的射寮登陸,並且在龜山上建立砲陣地及戰壕,至今龜山上仍可見不少軍事設施,軍事重要性可見一斑。
眺望屏東海生館
重磅登場!石門山步道 x 古道達人 伍元和
古道達人 伍元和老師
博學的老派登山家,登山界的傳奇人物,更是所有台灣山林的好朋友。
伍元和老師為研究日治時期的古道專家,也是「台灣山徑古道協會」發起人,曾出版四本登山書籍,擔任中研院植物所標本館採集案嚮導、中研院史語所考古組高山考古案嚮導與農委會林相普查委託案嚮導。「MIT台灣誌」節目講師、台灣山岳雜誌特約編輯、嘉明湖山屋管理員、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山區活動諮詢委員、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諮詢顧問、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台灣百岳」詞條撰寫人。
▶ 伍元走古道
中午在熊家萬巒豬腳車城店用餐,吃得太開心竟然忘了拍照?!吃飽了也有力氣爬山了!前往石門古戰場、石門山步道前,伍元和老師說「牡丹社事件該從這裡講起」~
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位於車城鄉統埔村、是埋葬八瑤灣事件遇害琉球族的墳墓。清同治10年(1871)琉球宮古島船民遇颶風漂流至滿州八瑤灣(今滿州鄉九棚海岸),登岸後進入排灣族高士佛社,後因文化差異及誤會,琉球船民中54名遭原住民殺害,此為牡丹社事件起源的導火線。
團員很好學不停發問,老師乾脆在旁邊涼亭坐下開講
今年適逢牡丹社事件150週年,團員們在古道達人 伍元和老師和在地解說員 黃家玉老師的雙強聯手走讀解說下,能更深入瞭解這段歷史背景並親臨探訪牡丹社事件歷史現場。
石門古戰場因有石門山及五重溪山斷崖夾峙,地勢險要,形成天然的隘口,故有「石門隘口」、「石門天險」之名,排灣族人稱之為「Macacukes」,有相互支撐之意,亦為抵禦外侮之意涵。1874年日本以「琉球漂民事件」為藉口對台灣出兵,排灣族人據守牡丹石門天險,發生激烈戰鬥,38名戰士奮戰犧牲。牡丹社事件是臺灣歷史重要的轉捩點,第一次讓清廷認清到臺灣的重要性,終而改變治理方針,開始積極經營這個「化外之島」。
石門古戰場作為牡丹社事件最重要的一場戰役,現場遺留有營房改建的「石門古戰場旅遊資訊站」,提供旅客旅遊服務、該區域特色展覽及洗手間便民服務。山頂立有「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石碑、忠魂碑等古戰場遺跡。
石門古戰場
可沿著河岸步行的石門古戰場步道
【石門山步道】
屏東石門山步道不僅擁有深厚的人文歷史遺跡,沿途樹蔭遮天,因氣候高溫潮濕,擁有熱帶雨林的景觀,白榕谷可看到白榕氣根的柱根,白榕最高可達20公尺,氣根下垂可吸收空氣中的水份,若接觸到地面至土壤中,攝取養分後會慢慢變粗,形成了柱根,經年累月的向外拓展,造就「一樹成林」奇景,有「千根榕」稱號,來到景觀平台還可俯瞰牡丹石門村落與四重溪風光。
爬山過程中,彷彿行動圖書館的伍元和老師不只講牡丹社事件、講山,相當親民的老師還要當拍照人形立牌、不時接受團員的「老師!請問......」發問、(救國團)歌一首首唱,跟著伍元和老師爬山,就像途中遇見的彩虹、領略山林之美,充滿喜悅。
有「千根榕」稱號的「一樹成林」奇景
順利登頂囉!
牡丹社紀念公園為紀念牡丹社事件而設,園區設有歷史故事牆,娓娓道來牡丹社事件的始末與發展,「牡丹社事件頭目aruqu父子像」由牡丹社族人設計製成,以紀念排灣族人勇敢捍衛家園的堅定與誓死抵禦外海的不朽精神,「愛與和平紀念碑」則承載深厚意涵,透過原住民及琉球人共飲連杯酒的雕塑,傳遞弭平傷痕、追求和平之普世價值。
牡丹社aruqu頭目父子像
愛與和平紀念碑
第2天行程
▶ 恆春古城 ▶ 社頂自然公園步道
在地解說員 黃家玉老師
黃家玉老師(排灣族,族語名字 Sauljaljuy Vuruvung)
在英國念書、遊歷歐洲多年的黃家玉老師,對自己的文化以及自己感到自豪,無論在那裏,都可以讓自己活得精彩。當時接觸到解說的工作,覺得很喜歡。2022年,跟著牡丹鄉公所參加國際旅展,發現到原鄉很需要會說外語的導遊,所以就去考了英語導遊的證照。目前的工作以解說員/英導爲主,偶爾協助公所作遊程規劃或參展活動。
【恆春古城】
團員很識貨,在走讀恆春古城開始前,要求先前往恆春鎮農會採購。話說恆春有三寶 –「洋蔥、瓊麻、港口茶」,恆春半島的砂礫土與冬天強勁的落山風適合洋蔥結球生長,落山風越強,洋蔥品質越好,恆春成為全台最主要的洋蔥產地,果不其然幾乎人手一包限定版洋蔥風味米乖乖。(還好不是人手一顆恆春新三寶的西瓜)
限定版洋蔥風味米乖乖(左)和洋蔥面膜(右)
恆春古城以猴洞山為龍脈,分別於東西南北建置四座城門,是台灣唯一保存所有城門的古城。黃家玉老師帶領我們走讀四座古城門和城牆,途經每年中元節最具代表性的搶孤活動的城外孤棚,遠眺三台山、虎頭山等群山層巒。從南門為起點,徒步至天后宮(台灣最南端的媽祖廟)、超過300年歷史的福德宮(內殿保留猴洞山珊瑚礁岩壁)、猴洞山、忠魂碑、西門、北門,繼而轉向東門,最後在民謠館內現場彈奏月琴演唱恆春民謠的感動中,結束恆春的深度之旅。
民謠館
恆春民謠
【社頂自然公園步道】
旅途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社頂自然公園,大多數人只知墾丁森林遊樂區,其實社頂自然公園全區高度約200餘公尺,坡度平緩,最特別的是珊瑚礁地形,如裂谷、峽谷、一線天及石灰岩。而礁岩間遍生著如草原般的草生地,及有著龐大氣根的榕樹、白榕,還有數百種的動植物生態,充滿原始的自然風情,是極佳的自然健行路線。
社頂自然公園有許多蝴蝶喜愛的蜜源植物,所以每年的春、夏季公園內都有近50種的蝴蝶可欣賞,是墾丁國家公園重要的賞蝶地點。除此之外,也可常見螢火蟲、梅花鹿、灰面鷲、赤腹鷹、食蛇龜、台灣獼猴等野生動物,生態極為豐富。
由於地勢較高,這裡也是適合登高望遠的地方,其中的涵碧亭、凌霄亭不僅可眺望台灣南端的海天一色,每年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赤腹鷹、灰面鷲(國慶鳥)過境墾丁,凌霄亭是最佳賞鳥地點。
涵碧亭
雖然沒能看到梅花鹿、國慶鳥過境墾丁,還能在此見到彩蝶翩翩飛舞,眺望台灣南端的海天一色,為兩天一夜的山林之旅畫下一個美麗的句點。
兩日的山林步道之旅,走過山海,穿越歷史,帶回滿滿的回憶與感動。
屏東縣政府溫馨提醒,民眾出外旅遊務必選擇合法旅宿,以確保住宿品質與人身安全,避免入住未合法申請登記或違規擴大營業的旅宿業者。
歡迎民眾持續關注屏東最新旅遊資訊,相關活動訊息可查詢:
- 「屏東旅遊網」(https://www.ipingtung.com)、「屏東GO好玩」與「屏東GO交通」的臉書、IG 及 Threads,並歡迎下載「屏東GO好玩」和「屏東ㄟ公車」APP 掌握第一手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