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山難離世 博崴媽媽立志推廣「面山教育」

912db019770253518c172752db781dbb.png張博崴(中)十三年前登山遇難,博崴媽媽杜麗芳(右)事後立志推動山林安全教育。圖為張博崴遇難前與父母合照。圖/杜麗芳提供
二○一一年,大四學生張博崴攀爬南投縣白姑大山失聯五十一天,搜救人員尋獲已不幸罹難。張博崴父母深知台灣登山安全知識不足、救援機制不夠完善,毅然投入山難救助體制建置及推廣面山教育,透過立委與政府協助,推動野外緊急醫療救護法、衛星手機、登山保險、改善背工制度,盼讓山難搜救系統更完善。

「我們一直缺乏這一方面的教育!」博崴媽媽杜麗芳在兒子遇難後成立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山海博崴社會企業,積極推動台灣面山教育。

她感嘆,台灣超過三千公尺的國際級高山達到二六八座,是台灣獨有的島嶼環境,民眾面對高山的態度要有冒險精神,更要有謙卑的學習態度,「這就是面山教育。」

杜麗芳說,會發生山難主要兩個原因,第一是體能訓練不足,第二是對環境陌生。因此面山教育要從小開始,除培養孩子對山林海洋活動認知,還要有體能、獨立思考及冒險探索的能力。

對於與消防署合作推動留守機制平台建置,及租賃衛星定位設備,杜麗芳認為相當重要,她認為民眾登山時一定要了解哪些定位設備可以用,現在開始推展留守機制平台及衛星定位設備租賃,山難死亡人數可大幅降低;另外每次山難救援大概花二三○萬,有衛星定位設備可能只要約十分之一花費就可以把人救回。

杜麗芳也說,登山前一定要保險,她回憶救援博崴過程中花了二、三百萬元,一般家庭遇到這種事會受很大的影響,因此她極力推動登山保險;另也推動已經快要消失的背工(高山協作員)及其基本權益,還有緊急救護醫療法,讓民眾登山時有更多保障。

杜麗芳說,「我後半輩子、全部的心力就要放在救一命,推動面山面海教育,讓很多的家人都能降低傷害。」


資料來源:UDN聯合新聞網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