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路線】山海圳短程—滄海變桑田的內海之路 Part 3

50cef1089e0eff6baceae2fd1770d251.jpg

路線大綱

前言、鹽水溪口濕地➞海尾朝皇宮➞溪頂寮保安宮➞臺灣歷史博物館➞新港社地方文化館➞陽光電城公園➞茄拔天后宮、感言



上一篇:【路線】短程—滄海變桑田的內海之路 Part 2


新港社地方文化館➞陽光電城公園

◎ 距離:官方 5.3 km,個人 APP 測量 5.5 km

◎ 步行時間:官方 1 小時 10 分,個人實走 1 小時 30 分

◎ 景觀:樹之谷*、道爺古墓遺址、道爺湖、迎曦湖*、南科之星、南科管理局台灣犬、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南科火車站、陽光大道*、LM蓮潭公園*、陽光電城公園。(註:打星號*代表需額外繞路)


0690b8cd7e0bb4d85c6a972cc23f6e1a.jpg

 過新港社地方文化館之後可分成三條路線,都會在西拉雅大道匯合,一條是直行比較快的「山海圳自行車道南科支線」,一條是往南繞道迎曦湖的「山海圳綠道自行車道」,往北的「南科自行車道」則會經過樹谷科學生活館、霞客湖、幾米主題公園和一些遺跡,但「南科自行車道」要額外繞路太多,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就不過去了。


◈  樹之谷*

4bf573b4e7895c5917c3307d34a85b5f.jpg

▲ 緊靠著堤塘湖,樹之谷圍繞著瘦砂湖設立,湖邊擺放著藝術家的公共藝術作品。


8b6dce851497af0588ee3f7557f3eb6d.jpg

瘦砂湖湖面設有水面型太陽能發電站,水面型太陽能發電站擁有不佔用土地資源、水體冷卻提升發電效率、減少水分蒸發、抑制藻類繁殖的優勢,適合放在有平靜水面的水庫或滯洪湖裡。

◈  道爺古墓遺址

7fe7156ba76b84521e08749276c0d3bc.jpg

b139ee2fa5073c248429b34a9545f808.jpg

道爺古墓外觀上已經看不到遺址了,只剩解說牌,而且雜草叢生。


◈  道爺湖

7e85f280d28b91593180fbf4b8de9240.jpg

 道爺湖有個觀景平臺可以俯瞰整個湖面,湖邊設有高架水塔加壓站。


◈  迎曦湖*

3946102f5050f9423b432235b5ddc0cf.jpg

7e3b6ee15795cdcde5b11984c48195d3.jpg

▲ 南科為迎接訪客打造的超大型鋼構公共藝術雕塑「舞彩迎賓」,長 400 公尺、寬 33 公尺、高 12 公尺,凌空起伏宛如雲霄飛車軌道的巨大黃色絲帶,迎曦湖是個人覺得週邊滯洪湖風光最優美的一個,環湖也能看到不同角度的舞彩迎賓與湖景搭配,只是要多繞不少的路,就看個人體力量力而為囉,南岸有個公共廁所,再往東南方會往新市的鬧區


◈  南科之星

9266eaf7a4899b29255cfb8fc2ceddb1.jpg

▲ 順路經過南科之星本來以為只是個單純的裝置藝術,沒想到公車裡面是真的可以走進去的,地下道會接停車場的,如果在 5、6 月鳳凰花開時來,紅情綠意的鳳凰木為景,加上鮮豔紅橙的落花妝點在鮮黃色的車體上面,看起來會更加地詩情畫意。

◎ 休息補給:南科之星旁邊是 PRK1A 7南科商場(10:00-20:00),裡面有 7-11、星巴客、摩斯漢堡…等連鎖店家,提供比較多元的餐點選擇,沒有在臺灣歷史博物館附近用餐的,可以考慮在 PARK17 這裡吃點東西再上路。


◈  南科管理局台灣犬

198c26ba1cafb4f406bf6b9224027eaa.jpg

57fd225cfe397b4b50b9acbff93a1b89.jpg

南科管理局前面的裝置藝術,順路就來擺拍一下,山路走多了總會遇到狗,少數狗會陪你爬山希望你賞點吃的,有的會因山友入侵地盤而不客氣的威嚇驅趕,難得在此人狗和平相處。


1b30af11dcaef311f9ca27ab625bf343.jpg

▲ 柏油與水泥路面熱到可以煎蛋,借個傘乘涼,跟狗學習一下吐舌頭散熱,好像沒什麼效果。


◈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 開館時間:09:00–17:00

◎ 開館日:週二至週日

◎ 休館日:每週一,遇國定假日、補假日、選舉日則照常開放

◎ 票價:全票 80 元、優待票 50 元、65 歲以上長者平日免費、假日半價。


f78c50ec5164559d58c7cba68147fdbb.jpg

84f513a519b975ed9bf201cfe027550a.jpg

臺灣史前博物館南科考古館的外型非常有趣,灰黑色玄武岩的建築外觀,垂直錯落的幾何線條,彷佛是高科技的神秘組識基地,從另一面來看又好像是可以變型的鋼鐵要塞一樣。


1039593f3e0c8363a9efcd5a85dc2e0b.jpg

4f6672b7f2e23d1171d08d4bcad5074a.jpg

▲ 乾掛石材牆面仿造岩石留有孔洞,中間走廊在亮面深色花崗石與黑色玻璃映射下,不時能發現光影的驚喜,兩側牆面巧妙置入恐龍化石、貝殼等史前時期所留下的遺跡,營造現代與古代交融的衝突美感,這是個人所見過最美的博物館之一。


bbb703ccd03a727c09be1f20c12db9e5.jpg

▲ 入館的黑色玻璃管廊道,象徵歷史黑盒子的時空隧道,南科考古館呈現的是南科地區自新石器時代以來 5,000 年歷史淵源以及南科遺址群。常設展第一展廳中依照時間序列展出兩百多件南科地區 6 大考古文化 11 個子期相的代表性珍貴古物,如薄如紙張的貝刀、光可鑑人的巴圖形石斧、模樣質樸有趣的人面陶偶、雕工精緻的鹿角刀柄與骨骰等。第二展廳則是展出上百件考古發掘出土的不同性質、功能的物件,以及根據考古研究成果所復原的史前生活意象。第三展廳中將會實際從考古發掘現場取回的界牆、現象標本、動物骨骼與植物種子、人骨面貌復原模型等來一一介紹這些研究工作所應用的技術以及其研究成果。


fb061bc063852b6bc6ac72153f965935.jpg

▲ 外面的藝術雕像應該是象徵著現代「文明」步步進逼,任憑原住民與野生動物如何張牙武爪也無法抵抗時代的洪流,被逼到牆角退無可退的地步,能找到共存方法的就融入現代文明裡,無法適應的就住進博物館內變展覽品了。比起館藏我更感興趣的是館內外的裝橫與構造設計,受限時間體力有限,沒能入內參訪沉浸在建築師的巧思裡,有機會再來台南的話,這應該是我自己最想要深入探訪的景點。


e2da676409b37ba4e677061e86df1ac7.jpg

離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後進入西拉雅大道,西拉雅大道主要的人行道樹是苦楝樹,春天三、四月的時候會開滿紫白色的小花,之後會結成金色的果實,苦楝樹也同時是變葉木,在冬天的時候葉子會變成金黃的顏色,是極具觀賞性的行道樹。沿著西拉雅大道過了鐵路就是蓮潭里,不像之前的工業區廠房門禁森嚴,之後會看到科技新貴們的住宅區,便利商店、餐廳與飲料店應有盡有。


◈  南科火車站

549cf445cec8520e9ac716d95b4fe116.jpg

▲ 遇西拉雅大橋如果不走橋上人行道,而是走橋下再過階梯天橋的話,在過鐵路前會先經過南科火車站,南科火車站是國內第一個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火車站

◎ 休息補給:T-Bike 租賃站☑、洗手間☑、飲水機☑


◈  陽光電城公園

653b67d284f8d9b8dfc5ca55c558ff6e.jpg

e290e5bdb8c09be1904e27d0925a0f59.jpg

陽光電城是台南市政府自民國 100 年以來的長期計劃,目的在利用南部豔陽的天然優勢,提高太陽能的供電量。西拉雅大道的陽光電城公園在 google 地圖的地標是「兒南公園,這裡也同時是 2008 年台南燈會的展示地點之一,公園設施的屋頂上有太陽能板的設計,不過感覺有點荒廢了,連公廁都上鎖不給使用。


34f1015df04e612baa81cc4db65f8b91.jpg

 有補給需要的就彎進陽光大道*,此區原本隸屬於善化區小新里,屬於南科特定區的 L、M 區,因南科就業機會蓬勃且鄰近南科,吸引大量年輕的就業人口入住,而後獨立成蓮潭里,全區電線地下化,所以抬頭看天空的畫面不會被電線切割,住宅與商業分營,街道看起來特別乾淨,加上道路中央種植的棕欄樹,有種置身國外的錯覺。


a9cf08a1553478cce36b1046e01cc0ea.jpg

這排房子前面就是 LM 蓮潭公園*,這也是一個滯洪湖,看到這區坐擁美景的新穎透天住宅群,我的感想是……這附近的房子應該很貴吧。


陽光電城公園茄拔天后宮

◎ 距離:官方 5.1km,個人 APP 實測 5.3km

◎ 步行時間:官方 1 小時 10 分,個人實走 1 小時 30 分

◎ 景觀:茄拔工作站水閘門、臺灣欒樹隧道、大榕樹、茄拔天后宮


7b194c52c9222332ac64e0c4afb70dc2.jpg

▲ 續行西拉雅大道,漸漸離開台南科學園區,週邊的建築物逐漸為農田所取代。


51b14a9895038e8b98a077459a299157.jpg

▲ 從西拉雅大道轉台 1 線不久,就可以彎入田間小路接山海圳綠道善化段了。嘉南大圳原稱官佃溪埤圳,為日治時期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由總督府工程師八田與一設計,工程包括當時東南亞第一大的烏山頭水庫。自 1930 年完工營運至今,透過總長度 16,000 公里之給排水路,實施三年輪作給水制度,提供嘉南平原穩定的灌溉水源。此段的嘉南大圳尚未被南科與人口密集的市區污染,河水的顏色明顯清澈碧綠許多。


◈  茄拔工作站水閘門

2a67c7f071867c56b4df980cc928dfe3.jpg

 拔茄工作站位於嘉南大圳南幹線終點處,南幹線至此分流為南幹支線與善化支線,供應新化管理處轄內農田、工業及民生用水。藉由水閘門扉之啟閉,控制水路水流或阻斷外水,以配合防洪、排水、禦潮等水利事業。


7e4d985a77fdd6016a0e8b8c40240bf9.jpg

▲ 離開水閘門後走進臺灣欒樹的綠色隧道裡,現在的綠色隧道已經很夢幻了,但隨著四季轉換又會呈現豐富的色彩變化,臺灣欒樹又稱為黃金花雨樹,9 月時開黃花,不只樹梢黃綠交錯形成鮮明的對比,花雨撒落還會舖成一條金色地毯,入冬天蒴果會轉為暗紅色,結滿一樹火紅,冬天蒴果則會再轉為深楬色,所以又被稱為四色樹。


ee6f58b14128093adf1a73f223ae09a0.jpg

1836d6714f7e6c3430b0464bc1bde1bf.jpg

c799c1d82e8de47bc5344a9fb7562152.jpg

▲ 經過第一段的台灣欒樹隧道,出來遇到的第一個橋是嘉南橋,遠遠地就可以看到一間廟座落在村庄裡,那就是內海之路的終點茄拔天后宮,另一頭與台 1 線交界處則是茄拔天后宮的牌樓,但其實台灣欒樹隧道的路還繼續延伸著,好像在向旅人招手繼續未竟的旅程。


56172dec2f3328e36ce9292a9e935dfd.jpg

f93f74c7f685e742fe34d226d2521797.jpg

▲ 好久沒有看到這種鄉下廟口的挫冰了,勾起兒時的回憶,老闆給料還挺大方的,這應該不只八寶吧,感覺有十幾種配料,物價上漲時代一碗還只賣 40 元,有夠佛心的。可能是頂著大太陽走一天又熱又渴的加成效果,這碗無名廟口挫冰的讓我很有滿足感,下次來一定要再來吃這家,吃冰的時候當地人見我這外地人也很好奇,就開始攀談閒聊了起來,還跟我推薦一些週邊好玩的景點,這一路來,不管是問路、裝水、借充電……等疑難雜症,只要你肯開口,當地人都會很熱心的提供協助,真的最美的風景就是人


◈  茄拔天后宮

◎ 開放時間:06:00-20:00

cc395a3a93cbdd48e0c07c8f2aee9ead.jpg▲ 茄拔早期為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下之茄拔社,茄拔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該廟有著每年定期到臺南市安南區的鹿耳門請水的習俗,感念先民鹿耳門登陸並遙祭湄洲


966c1a8c843b67cbe3addb60d8acb83e.jpg

▲ 茄拔天后宮外面有兩棵大榕樹、古井和鄭成功像,廣場就是當地居民泡茶聊天的地方,還有發財車載西瓜來廣播販賣,一顆才賣 50 元,可惜我沒有開車來,不然就買個一箱回家送人。


3025ade5856f358128cc60843d6cc906.jpg

古井為過去庄頭部落重要飲水來源,古井弧型壁磚以「交丁」方式疊砌而成,臺南市政府於 2010 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55bc521cb064206dfd79ea1b771bda01.jpg

▲ 根據茄拔天后宮碑誌,茄拔天后宮的媽祖神像是明永曆十五年(西元 1661 年)一位名叫「曾順」的人從湄洲迎請而來。他隨鄭軍來臺之後,輾轉來到茄拔這個地方定居,後來建草茅廟宇供奉,也因為茄拔天后宮與鄭成功的淵源,所以有設立鄭成功像以茲紀念。


34a5467701a6d19569f7fb089a5c6adf.jpg

▲ 台南地區常見祭祀太祖先師者,表示廟方之金獅陣有太祖拳之傳承。


59b2bccd6e1cfe6e1d9b91ec913e6334.jpg

▲ 田都元帥則是宋江陣出陣與入陣都要祭拜的,兩旁擺放演武所使用的兵器,路上經過兩間保生大帝的廟也都有編列宋江陣,海尾朝皇宮甚至有設立小孩的宋江陣,成員從幼稚園到國中都有,透過宋江陣從小接觸在地傳統文化,也同時強健體魄增加自信心


d753ab7d51fc0c59d4e6f93b6533b605.jpg

▲ 在此秉告神明旅程結束,感謝神明保佑整趟旅程平安,盥洗整理完就到善化站搭火車回家了。

◎ 休息補給:洗手間☑、飲水機(社區活動中心裡,08:00~17:00,週日休)☑、充電☑


c430cf3e17260e6078133be74e2ff29c.jpg

▲ 回程走台 1 線往善化火車站,沿途還會經過善化啤酒廠,不用開車的就順便來一杯吧,善化啤酒廠內有個隱藏版美食, 以啤酒酵母手工製作麵包與饅頭而聞名;上天橋時會看到國內唯二僅存的鐵路穀倉,是,當地還有之前在蔗田提到的善化糖廠,以及具有鄉村氣息的善化牛墟(每月 2、5、8、12、15、18、22、25、28 日的早市),雖然走完內海之路有種圓滿結束的感覺,但也還有很多感興趣的點未能探訪,而感到意猶未竟。


感言

這不是一篇典型的健行筆記心得,除了風景生態之外,也融合了歷史地理、宗教文化、都市設計、建築美學、文創地景、觀光美食的題材,如此多元領域都藉由淵遠流長的嘉南大圳所貫串。

在旅行的過程中更多的感慨是目睹這塊土地的「變遷」,三千多年前,在台南出現了擁有稻作技術的左鎮人文化,其後兩千多年來,一直為西拉雅族的世居地,遺留的器具遺跡隨著台南科學園區的動土挖掘而出世,促成史前博物館南科考古館新港社地方文化館的落成

在 16 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台南開始出現小型漢人聚落,先民冒險渡海來台的經歷則由臺灣歷史博物館所呈現

17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到適宜設置港口的台江內海後,設立了台灣第一個城鎮,鄭成功後驅逐荷蘭人,利用軍隊屯墾理番,而後才有茄拔天后宮的建成。

此後經過鄭氏王朝與清朝的發展,二百餘年來臺南一直是全臺首邑,在此落地生根的漢人為求心靈寄託建立了海尾朝皇宮頂溪寮保安宮

日治時期,日本建立了當時東亞最大的水利工程嘉南大圳,為推動皇民化而在糖廠設立三崁店神社,而後台灣經濟重心逐漸北移,導致台南重要性減退。

國民政府來台後將行政區劃改為台南縣與省轄台南市。治水的方式也隨著時代而演進,從嘉南大圳到現代的抽水站與滯洪湖,如堤塘湖、道爺湖、迎賓湖、蓮潭池

2010 年,台灣直轄市大改制,台南縣市合併,成為新的直轄市台南市。台南科學園區讓人見識到未來發展的遠景,卻也改變了嘉南大圳的色澤,環保觀念的興起,善用南部太陽能的陽光電城計畫,也設了自然保護區如鹽水溪口濕地、四草濕地台江國家公園,人與自然的關係即對立又共生,在生態平衡的兩造間擺盪,山海圳的內海之路宛如是歷史交錯的時空隧道。

內海之路這段要講的故事真的很多,感覺怎麼寫都寫不完,但如果我僅是來去匆匆的過客,沒有為了寫心得去深入查資料與走訪,可能也就只是走馬看花,無法得窺其深刻的人文內涵。目前國內的健行(Hiking)文化還是以撿山頭為主流,平地的長途健行就比較少有人提及,偶爾放下快速的交通工具,用一步一腳印的步驟,走在城市與鄉野之間流轉的光影裡,了解當地的歷史人文脈落,也是很有魅力與新鮮感的。

感謝健行筆記與 Columbia 運動服裝公司的贊助,讓我有精良裝備無後顧之憂地完成這段旅程,也感謝一路來無償提供提助的服務據點、各廟宇與在地人,希望這文章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人來走山海圳這條台灣人的朝聖之路。


因山海圳充滿故事,礙於篇幅長度及閱讀的舒適度,踩線心得分為三篇;另外還有綜合討論篇以及裝備篇做全方面的分享,有想走訪山海圳—內海之路的讀者們可點及以下連結繼續看下去喔!


本計劃由 Columbia、健行筆記共同推動

c63281c185d15775579ba6de2a60edd7.png



責任編輯:Hannah

圖片來源:山腳貓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