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人物專訪】吳茂成:溯源「山海圳」,讓旅人有了回家的方向


編按:步道由一個點,連接到另一個節點,串連無數後連結成一個脈絡,讓旅人有出發的方向、回家的嚮往。認識一條步道,朔源,可能會是直接的辦法。



您可能認識山海圳,但可能不知道,山海圳的前身是一條名為「台江山海圳綠道」的步道,是源自於台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先生以及小台江親師生的一個起心動念、一個善的締結。

台江山海圳綠道由吳茂成執行長帶領民間發起,緣起於 16 年前成立的小台江河流讀書會,其初衷是為了守護海佃國小校門前的嘉南大圳排水線和台江周邊河川,期盼帶領孩子們認識在地的河川及流域文化;守護家鄉的水,讓水域淨化、生態復原,讓招潮蟹、魚、候鳥、黑面琵鷺有了回家的方向,這條路,也可說是「台江河川守護運動」


cfc29bff2fdca9f27bd9cada3637d5d3.jpg發起人吳茂成執行長,至今仍親力親為守護、推廣著這塊土地。執行長身穿 Columbia UPF 40 快排長袖衫 (白) 及 UPF 50 快排圓盤遮陽帽 (深灰)。 (圖/ 吳茂成)


吳執行長說到:「河川守護運動是為了讓更多人『溯源』嘉南大圳,讓大家知道它的故事。如果人不理解它,就不會來關心,所以第一步,就是沿著這條嘉南大圳排水線,從台江四草出發,認識水圳的水門,了解源頭在哪,直到越走越遠,才發現這條水圳可以通到烏山頭水庫。」執行長將這條綠道譽為「在地孩子的童年」,這條路不僅是孩子上下學的步道,也是放學後玩耍的必經之路,如此行動,不單純是理念推展,更具體實踐在公共政策的倡議行動。

「斷裂的文化可以結合,破碎的生態可以修復。」這正是這條綠道的初衷。把斷裂的水路,斷裂的台江內海歷史文化延續,是守護河川的「義行」所具備的意義。


   從溯源到公共政策

談起綠道緣起,一開始緣起於小台江親江師生發起的搶救嘉南大圳公聽會,最初有兩個構想:

第一,以種樹築道為起點,讓水圳的堤岸成為一條綠色隧道
第二,水質要改善,就是要設置生活污水下水道,以及要求工業區建設污水處理廠

這項由小台江親師生發起的台江河川守護行動,很快受到時任立委賴清德先生的支持,也獲得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肯定;更在 2010 年後的縣市合併有了重大的契機,當時臺南市政府將此列為重要政策,積極展開公私協力和跨域合作;台江山海圳範圍因此擴大到烏山頭,並更名為臺南山海圳綠道。想起第一屆搶救嘉南大圳公聽會,吳茂成執行長分享到:「當時可是由小朋友自己做調查、自己報告;親師生共同討論未來願景,要結合哪些政策才可以改善污染困境等。」


827b2eb18e38c095986b0284ebec68c2.jpg十多年前,小台江親師生舉辦了搶救嘉南大圳公聽會。(圖/ 吳茂成)


談到溯源,學校門前的嘉南大圳排水線是一條在清朝時期就有的直加弄水圳,它引曾文溪水灌溉台江內海的魚塭、田地。談到生態保育,吳茂成執行長希望能建立一條水與綠共構的國家級綠道,「我們主張建立環村綠道,讓小朋友、阿公、阿嬤可以沿著村莊從小綠道接到村莊大綠道;孩子可以騎著單車到烏山頭,認識水圳文化,更結合每年五月第一週由行政院頒訂的「台灣自行車日」,從台江騎單車到烏山頭水庫,後來也訂了五月第一個星期日為台江水日。」


52ef32a2c9ec0f7ca744f67898bceb7c.jpg綠道啟用時,從台江騎乘至烏山頭水庫;賴清德市長與小台江親師生、大廟興學、台江流域社群等一同合照留影。(圖/ 吳茂成)


   山海圳成為牽起地方的橋樑

如何讓這條河川變得乾淨?讓堤岸變成綠色隧道?這條綠道不僅改善生態,也成為地區間溝通的橋樑;從消除地區之間的隔閡,到縫補生態之間的斷裂。這些行動貫串全長 45 公里的安南、永康、新市、安定、善化、官田、六甲,在地組織功不可沒!

小台江讀書會每週三下午會到嘉南大圳淨提,後來又有了台江流域學校(台江流域學習中心)、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以及大廟興學師生的加入,淨堤活動就像一條河流,沿線就有另一條善的支流匯聚過來。最重要是山海圳起點—海尾朝皇宮,是在地重要的信仰中心,海尾朝皇宮供奉著大道公(保生大帝),信仰的實踐不止於庇佑子民,更在於保護生命與生態,也就是保境護生。

地方團體、民間信仰與學校組織共有二十多個單位成立了台江流域學校的社群,今年親師生也沿線進行生態調查,一起參與環境守護的活動。


234cc92a5c309705a8832f3d65f0ffbd.jpg執行長陪伴小台江水手們從玉山走回台江,並至路線起點—海尾朝皇宮禮敬大道公謝天地。(圖/ 吳茂成)


   困難只是一時,步道會是永遠

山海圳是一條跨域、跨越不同河川、生態;從熱帶、溫帶到寒帶,海拔 0 到 3,952 公尺的綠道。被問起在推廣的路上是否曾經遇到困難?吳茂成執行長並不這麼認為。2016 年起,民間開始思考能不能有一條從台南山海圳綠道擴大到全國,可以讓更多熱愛這塊土地的人一起參與的綠道。當年黃武雄老師來到台江,與吳執行長在台江國家公園散步時聊了很多相關的問題,倆人覺得需要一條綠道來匯聚守護環境愛鄉護水的公民力量,並由下而上發起運動,進而促成國家綠道的誕生。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由民間發起、由台江號召,再集合在地社群與相關協會,使有志一同的大家在此匯聚。


2615c9ef5316a0d8e13c4860411a47b5.jpg英國知名人士珍·古德親臨台江海尾寮朝皇宮,台江流域學習師生向珍古德博士報告倡議的願景及過程。(圖/ 吳茂成)


從行政單位與文化角度來看,山海圳綠道串聯玉山、台江兩座國家公園;阿里山、西拉雅、雲嘉南三座國家風景區;台灣歷史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兩座國家博物館;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兩座國家水庫;鄒族、西拉雅、台江三大在地文化,完美展示了臺灣多元的生態、人文,但對於如此龐大的資源,如何去整合可說是一門學問。

即便困難,吳茂成執行長仍覺得在推動公共政策治理上本來就需要參與及溝通,期望一百年後,「家門前就是玉山登山口」,台灣的孩子可以跟國際朋友說「我們有一條山海圳,山海圳是台灣的朝聖之路!從行人、環境等各面向變得更友善,這是我們先人的智慧,即便地域、族群不同,但都有著共同熱愛家鄉環境的心,在各自生活的地方,留下了這一條古道。」


   當人成為步道核心價值

未來,山海圳會有什麼藍圖?吳執行長認為,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期許綠道發展能以「人」為本、以公共價值出發,營造更多樣的生態廊道;同時整合綠道中「人」的所需,使其更加完善親民也增添綠蔭。就如同我們前往山海圳徒步行走或騎乘自行車時,哪裡可以休息?哪裡有地特色小吃?週邊還有哪些生活機能甚至生態、人文特色?這些資訊都關乎著人的生活,也都需要時間進行整合。

2017 年執行長曾帶著小朋友們踏上山海圳綠道,最小的才四年級,「當時還擔心小朋友走不回來,但到最後才發現要擔心走不回來的是自己,孩子的力量不容小覷!」從玉山一路出發,邊走路還要記錄 GPX,沿途也有不少民眾加入,最後大家在海尾朝皇宮迎接孩子的歸來,如此畫面令人難忘及感動。


ca7b2fc9cf14f18791da9cb09259994b.jpg吳茂成執行長陪伴小台江水手們從塔塔加出發,一路走回台江;在塔塔加玉山登山口合影。(圖/ 吳茂成)


2017 年之後,踏尋山海圳綠道成為台江在地孩子的畢業成年禮活動,2020 年再次舉辦;在疫情籠罩下,戶外運動日漸盛行,常常遇到背包客 2-3 人結伴而行,食宿、行程皆自行規畫安排。執行長也曾經遇到一位日本年輕人來台徒步行走山海圳綠道,當時雨勢正大,老師主動上前詢問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助,日本年輕人卻堅持要用「步行」來完成這一趟旅途!


6493f4df205749459b6fabd3bba58fb2.jpg陪伴小台江水手們踏溯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途中向沿線的鄉親朋友介紹山海圳國家綠道種樹築道、保境護生的理念。(圖/ 吳茂成)


「山海圳彷彿蒙受各方祝福!」執行長在訪談中欣慰地說到,綠道沿線穿越的博物館、廟宇、大圳、水庫、甚至鄒族的貢禮石皆非刻意安排;歷經多年的累積,巧合地將山到海的文化及生態串連在一起,讓每位踏上山海圳的旅者自然而然地與在地人文歷史產生連結。


   步道,讓公民生活更具體實踐

雖然居住地不同,但因為「愛鄉護水」的理念,進而開始守護環境、文化,串連鄉村、城市,大家在不同地方做著同一件事情。就如同島上的水流,分散於各處最終都匯聚在一起。溯源,讓台江可以遇見烏山頭,看見玉山山頂的壯麗,山海圳是建構文化與生態的路徑,更是共同體,讓大家有實踐的場域。


259b9de8603e1727e5a690db238dd394.jpg大廟興學師生及台江綠道志工一起打掃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共同為「愛鄉護水」的理念盡一份心力。(圖/ 吳茂成)


「我們有國家級綠道,就要有國家綠道生活」老師鼓勵大家做一位積極公民、環境公民、文化公民,透過山海圳,了解過去百年來的歷史文化脈絡。沿線的村落可能這輩子還沒去過,透過踏上山海圳,發現原來台灣的村落那麼美麗,發現原來可以在台江看到玉山的日出,發現原來住在台江是件很幸福的事!


e1336823873a20ea6c1ffb91753939bc.jpg在台江即可看見玉山的日出美景。(圖/ 吳茂成)


山海圳要帶給當代人的價值,在於透過公民學習的態度,深度思考、慢行慢遊來參與及體認其中。很多人著迷於徒步,藉由走路,了解當地歷史文化,同時與生命對話;認識山海圳,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也是親近台灣的一種方式。


*更多內容可至吳茂成執行長的台江是一座學校│takangculture│認識這片土地。

本計劃由 Columbia、健行筆記共同推動

c63281c185d15775579ba6de2a60edd7.png



責任編輯:Hannah

圖片來源:吳茂成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