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匠心獨運」:向一生「手」護山林古道傳統的榮譽步道師致敬

「匠心獨運」:向一生「手」護山林古道傳統的榮譽步道師致敬

3cc4cef00f39382afe4e2e5f580e6d21.jpg第三屆榮譽步道師(圖/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步道的維護和耕作、製茶、狩獵一樣,都曾是生活記憶的一部分。先民運用現地材料,佐以多年累積的生活經驗與智慧,因應各地的地質、石材、水流等環境因素,以簡單的手工具,發展出最適合當地風土的步道修築技藝。然而,無論因為材料取得受限、建材日新月異,生活方式改變,以及耆老的凋零,都讓這些重要的文化技藝即將亡佚。

長期致力推動「手作步道」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於2018年發起「榮譽步道師」的獎項,主動發掘、鼓勵各界提報,並邀集來自景觀、登山、文化、建築、古道、生態監測及生態工法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審議小組。

今(4/23)舉辦第三屆的頒證儀式,表揚首屆離島榮譽步道師許仁雄(澎湖湖西湖東社區)、目前已95歲高齡的榮譽步道師謝見祥(新竹竹北隘口社區),以及屏東霧臺大武部落的獵人英雄禹弘仁(Kelele)三位國寶級匠師,長年以環境友善的方式維護山徑與自然。今年也三度邀請法國導演尚若白合作拍攝,將這些精彩的技藝與記憶拍攝下來,促使社區重視與傳承。

審議委員之一的賀陳旦老師表示,對於幾位榮譽步道師,應抱持「再也難找到」的心情,以國家的高度與力道傳承這些技藝,並從他們的工作中看見如何與自然環境共處,在全球性的自然環境變遷下,推動文化價值的重新改造。

曾任監察院副院長,亦為本次審議委員的孫大川老師指出,原民文化與技藝的傳續,揭示了台灣歷史與原住民族的不可分割性,我們也應落實「空間對時間的承諾」,將這些豐富的文化資產,無論是建築、步道等,傳承給下一個世代。

連續三屆為榮譽步道師們留下珍貴影像紀錄的法籍導演尚若白雖隔離休養,仍錄製影片感性表示,「在一個新技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的世界裡,收集和宣傳這些大師的傳統和可永續傳承的技術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向所有人展示,我們祖先的工作方式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可以佔有一席之地。這些大師,憑藉他們的成就和技術,幫助我們保持與自然的重要聯繫,一個豐富的歷史和美麗的聯繫。」

授證典禮上,第二屆榮譽步道師杜忠勇(Ripunu,屏東霧台阿禮部落)也到場觀禮,公部門、學界、業界亦有多位代表出席共襄盛舉。

林務局林華慶局長表示,2017年林務局已宣示國家步道系統要以回歸土地紋理、依循在地工藝的手作步道方式進行維護,也期望這樣的經驗傳承,能持續運用於步道的修復。此外,也邁向建立優良步道的指標,以彰顯步道在健行之外,在文化、生態、產業等的多元價值。

原住民族委員會楊正斌處長感念千里步道協會歷屆對多元文化的保存與表揚,也引用泰雅族諺「當我們看到這條路,部落就在不遠的地方」,期望傳統的文化價值,能藉由榮譽步道師的表揚與傳承,以及國家綠道推動等計畫,找到回家的路。

客家委員會產經處陳瑞榮處長表示,「樟之細路」國家綠道已是依循手作步道的環境友善工法進行維護,並期勉榮譽步道師的表揚,能持續傳承珍貴的文化技藝。

水利署王藝峰副署長指出,文化的傳承不是懷舊,榮譽步道師的表揚,是「讓下一代每個人都是榮譽步道師,都可以做這樣的工作」;而水源保護區、水庫集水區的周圍步道,也能和林務局合作,持續推廣手作步道的精神與理念。

千里步道協會周聖心執行長認為,榮譽步道師們的精神與價值不應該只是故事或傳說,應該落實在步道的體現上,成為眾人的故事。

本屆榮譽步道師從評選到頒證,也是首次在嘖嘖募資平台以群眾募資的方式,邀集社會大眾共同參與匠人的技藝保存與影像紀錄。在近200位贊助者的共襄盛舉下,持續募集50萬元資金,藉眾人之力,將這些匠心與匠藝代代傳承下去。

6831a06130d272f8d0780b47ffd4fc40.jpg第三屆榮譽步道師(圖/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66bdbe33b1c42a3023a4d2c3b05b7af8.jpg第三屆榮譽步道師(圖/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2e7bf8e3934bc248f7bd178b413054ce.jpg千里步道協會理事長張長義(右)授予謝見祥榮譽步道師獎座。(圖/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1c11202a5aa3d0471eb08ad5acd0a09a.jpg千里步道協會理事長張長義(右二)與審議委員黃于玻(右一)授予許仁雄(左二)榮譽步道師獎座。(圖/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ea03188be393fadc6bfafba52cdbe78d.jpg審議委員徐如林老師(右二)與委員孫大川老師(右一)授予禹弘仁(左二)榮譽步道師獎座。(圖/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資料來源: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