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千年一回探東沙:解讀有孔蟲隱藏的訊息

全球變遷的議題持續發燒,海洋國家公園管理(以下簡稱海管處)與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共同探究東沙環礁千年的環境變化,並預計於111年3月31日(四)舉辦保育研究成果發表會,與民眾分享這個研究的成果。當天同時將與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海洋中心)及中山大學海洋科技中心(以下簡稱中山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深化東沙環礁的海洋科學研究,歡迎民眾共襄盛舉。

深探東沙環礁 與海洋中心及中山大學簽屬合作協議

海管處表示,為了更進一步促進東沙環礁科學研究及海洋境教育推廣,本次活動將與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及國立中山大學海洋前瞻科技推展中心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書」,統整三方的專長與資源,以強化東沙國際研究站的研究能量,推動深度的海洋科學研究與培育海洋研究技術人才。

有孔蟲領航 一起探索東沙千年的海洋生態與環境

活動當天特別邀請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陳建勳副研究員分享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不同棲地環境的底棲有孔蟲組成,並以碳十四或鉛定年技術推估岩心沉積物的年代,藉由分析有孔蟲種屬組成,推估過去千年間東沙環礁底棲生態及生態環境的變動。另外也邀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蘇志杰副教授及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宋克義教授,分享過去一年在東沙調查地下水資源整體狀況及海草床在環礁內消長的現況。有興趣的民眾可利用線上報名系統進行報名,活動當天參與者可獲得紀念品一份,歡迎民眾踴躍參與。

7cdd0f43c264da4cd0522d0c7739b89f.jpg陳建勳副研究員進行水下手持式岩心採樣過程。(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71763bcb133f77ba81f7a750194a4bf8.jpg研究人員在東沙管理站後方進行地下水監測水井的時序觀測、採樣作業。(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6add3a92d5e292a68cac9a0d696b8da4.jpg星砂(右,棒堊蟲)也是有孔蟲的一種(左,Amphisorus hemprichii)。(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0276adda0c7e9aecead9ec9237a81268.jpg東沙衛星影像水深五公尺內分類圖,顯示海草床面積達7,500公頃。(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資料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