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你一定要知道的43項登山醫學知識

92cce4faa32fadffd00c98b43dae9a47.jpg

 書名:你一定要知道的43項登山醫學知識

 作者:陳崇賢

 出版社:水靈文創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10日


內容簡介

陳崇賢醫師以自身家醫科醫學專業,
結合多年戶外單車騎行與登山經驗,
彙整超實用野外醫學急救知識,報給你知!

登山健行可不是說走就走,
出發前運動肌群需訓練好,以避免運動傷害;
市面上野跑鞋、登山杖、防蟲劑品牌眾多,
該如何挑選,也是門重要學問;
當發生水泡、拉傷、抽筋、蟲螫……你知道如何處理嗎?
高山症、失溫、水腫、過喘、熱傷害……又該如何預防與治療?
疫情下,該如何戴口罩運動?以及如何透過運動調適身心?

本書不只詳細整理疫情前基礎登山急救知識,
更收錄疫情後野外醫學相關新知!
協助你作好萬全準備,安心走入自然、賞美景、挑戰自己!


臺灣登山職人誠摯推薦

世界公民兼探險家‧呂忠翰

作者是有在爬山的醫生,以自身在這方面的專業經驗,集結並整理撰寫了山裡常用的醫療知識,推薦給大家一讀!

嘉明湖山屋管理員‧廖文泉教官

從認識高海拔相關疾病到出發後狀況處理,以及出發後山上常出現的身體狀況,有條理的讓你知道如何應對。

山岳攝影師‧雪羊

熱愛登山的醫師,以輕鬆幽默的筆調所撰寫的野外醫學專書,希望這本書,會成為你提升登山安全,乃至舒適度的最好良伴。

f9f87da5d81ebc203fd9af4eddf9826e.jpgb5082da32eb8780ee2a80de7e0f41c2d.jpg

a2444611e3754323411f860edaf2e522.jpg80ff56b2c46cf357048ae2fd9361dccf.jpg


作者簡介

陳崇賢醫師

現任

日康診所 副院長
林口長庚傷病防治中心 網絡醫師
數家企業的臨廠服務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系
林口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 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 總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職業醫學科 培訓醫師

專長

家庭醫學‧旅遊醫學‧職業醫學

相關證照

醫師證書
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證書
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證書
戒菸治療醫師資格證明書
安寧共照認證醫師
兒童發展與健康篩檢服務醫師
初期慢性腎臟病醫療給付方案醫師
口腔黏膜檢查醫師

FB: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4d40c7fb4125091f6b3976c843c6b45b.jpg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01 認識高山症
1.0 前言
1.1 高山症成因
1.2 高山症分類
1.3 危險因子
1.4 保護因子
1.5 如何預防及治療
1.6 各類用藥的迷思
1.7 慢性高山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Monge's disease)

02 上山之前:我能爬百岳嗎?
2.0 前言
2.1 心肺適能評估:最大攝氧量(VO2max)
2.2 次最大運動測試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ing)
2.3 如何提升心肺適能
2.4 提升最大攝氧量(中等強度耐力訓練 vs. 高強度間歇訓練)
2.5 登山相關肌群訓練

03 上山之後:急性傷病處置
3.1 水泡(Blisters)
3.2 傷口處置
3.3 拉傷/ 扭傷(軟組織受傷)
3.4 抽筋
3.5 蜂螫
3.6 硬蜱
3.7 恙蟲病
3.8 失溫 (Hypothermia)
3.9 熱傷害
3.10 雷擊的風險
3.11 肌肉痠痛

04 阿賢醫師碎唸時間
4.1 爬山傷膝蓋
4.2 用登山杖就是肉腳?
4.3 登山能不能吃安眠藥
4.4 單攻行不行
4.5 輕量化
4.6 溯溪的風險
4.7 跳水的風險
4.8 懸吊創傷 (Suspension Trauma)
4.9 無痕山林:不破壞自然環境

05 阿賢醫師常見問題Q&A
5.1 上山容易水腫?
5.2 為什麼爬山都瘦不下來?
5.3 可以帶小朋友去爬高山嗎?
5.4 要怎麼開始帶小朋友去爬山?
5.5 驅蚊劑對蜜蜂有沒有效?
5.6 爬山很喘怎麼辦?
5.7 野跑鞋什麼時候要換新?
5.8 在山上可以用褪黑激素來幫助睡眠嗎?
5.9 血氧濃度能預測高山症嗎?
5.10 一些熱門的行程,要怎麼安排撤退?

06 疫情後的戶外活動
6.0 前言
6.1 壓力和綠色運動
6.2 疫情蔓延後登山健行注意事項

01f31bfe33eb6925e1d9683d70d5f845.jpgc3c8c9e452d493b07200b29bc3123e76.jpg

ada5de62a1fd99aa331b0efa01172779.jpg13a436c1ef6ca9541a5be96a3f3b64f3.jpg

287dbca438d7a0d8282a632245dd5aa9.jpg

b3aa5c25cbfcae6250cb9c40cd14a701.jpg2f57054f6b5e0ac074a6e18b28396b2e.jpg

319707457749fe91da987a219b871d23.jpg1d67d2045deb91e5291f514dcca9a627.jpg


推薦序

世界公民兼探險家‧呂忠翰

這是一本用心的作品,因為作者是有在爬山的醫生,以自身在這方面的專業經驗裡,集結並整理撰寫了山裡常用的醫療知識,淺顯易懂的傳達想法,值得推薦給大家一讀!

高山急救與處理,是一門大學問,也是喜愛登山的朋友需要熟識的課題,我每年都要帶朋友去爬山,或者帶一整所學校的師生秋季去登山,但對我最大的考驗就是,大家都要平安的下山。讓我每年最燒腦的秋季三個月,正是台灣登山的旺季,秋高氣爽的時節,很適合登山。

在準備上山的課程裡,我喜歡幫他們上這門高山醫學課,每個學生都可以把登山時會擔心的問題,提出來一起討論,以認真的態度將一個個的問題仔細拆解分析,沒有人是局外人,一起爬山一起解決山上遇到的問題,才能增加登山的安全度,最終也可以放下因無知而產生的擔心。

所有的害怕都是來自於因「無知」而產生的心理作用,從失溫、迷途、蜂螫、高山症等等,這些都可以透過本書去取得知識來對應,甚至書裏都可以看到作者提出輕量化登山的心得概論,還有一些登山可以做的肌肉訓練,對我們登山者來說,可以從此書中獲得許多加強學習的機會,說真的這是一本很可以拿來當作輔助上課的高山醫學的教材喔!

推薦序 

嘉明湖山屋管理員‧廖文泉教官

上山需要勇氣,撤退需要智慧;登山容易撤退難,戶外安全是你自已的責任;人在戶外漂那有不受傷,走踏山林那能沒有保命招!

政府近幾年推廣「台灣山脊年」,因此大量民眾走向戶外登上高山,相對的意外狀況也多,山友大都缺乏野外自救的保命招,我跟阿賢認識於某一年的大專登山研習,從此他成為我的登山戶外活動的伙伴,更是我戶外活動醫療最好的導師之一,我自已從事戶外活動很重視安全,所以去上了EMT救護系統及WFR(野外緊急救護)的課程,但有時都會覺得不足,還好阿賢都能適時的給我解惑。

自105年開始擔任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嘉明湖山屋管理員後,開始有機會跟山友接觸,也利用晚上分享一些登山野外急救的概念,往往會發現要把專業的醫療觀念轉換成醫療常識,讓沒有受過相關訓練的山友,甚至高山嚮導、高山協作知道都有一點雞同鴨講。每次都要靠阿賢FB動態上的發文來協助,才能較快或更清楚的讓山友了解。那時就在想如果阿賢可以出一本相關的書,那在戶外活動的朋友就有一個保命招了。

終於願望實現,阿賢把這本書寫出來了──《你一定要知道的43項登山醫療知識》,他按照了出發前、中、後的順序,從認識高海拔相關疾病到出發後狀況處理,以及出發後山上常出現的身體狀況,有條理的讓你知道如何應對,是一本好用的功具書。

凡事都有一些順序,如果你沒有時間去受相關的訓練如EMT1的60小時、EMT2的280小時、EMTP的1280小時或WFR(野外緊急救護)的72小時,那這本書就是你值得購買的一本書,當然如果你受完了相關訓練這本書更是你可以入手的,因為你懂了,就能要用更白話的用詞讓你身邊戶外的朋友更容易了解你說的醫療觀念。

登山等戶外活動講求循序漸進,不要越級打怪,野外醫療更是如此,凡事有備無患,意外總是來得無法預測,多一分準備多一分安全。在這疫情後的爆發性戶外活動為自已的戶外安全多做一分準備,這一本書是你可以入手的,相約下一次山上相遇,也歡迎有空來嘉明湖山屋讓我請你一杯茶。

推薦序

山岳攝影師‧雪羊

「在山上,只有自己能保護自己。」坦白說,只要能保命,用什麼方式與裝備登山,其實並不存在嚴格的標準。但因「醫學」是一門科學,所以存在著標準,絕不可閉門造車,而需要廣泛學習、與時俱進,甚至師承體制的嚴謹知識系統,亦是少數無法獨立練就的登山技能。對於登山者而言,學習野外醫療最便捷的途徑是網路,然而大量的資料零碎且難以過濾;再來是野外急救課程,然而無論是金錢或是時間成本皆不在小數;或者,你可以選擇由熱愛登山的醫師,以輕鬆幽默的筆調所撰寫的野外醫學專書,參考那些由專業結合經驗而整理出的知識,自主學習如何備妥正確的野外醫學技能,爬得長久、爬得健康。希望這本書,會成為你提升登山安全,乃至舒適度的最好良伴。

自序

在二十年前,從來沒想過我會愛上爬山,更沒想過會寫一本野外醫學相關的書籍。那是個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連爬個郊山都不知道從哪兒找資料,即便是走走陽明山的步道,也因為沒有先查好天氣,而一行人淋成落湯雞,出現快要失溫的慘狀。那時候,只是把爬山,當成是踢足球以外的一個休閒活動。

後來,進醫院實習後,踢球的時間少了,反而常和同學去郊山走走,那時候會看看TONY 的書,從那些手繪的地圖,還有書中生動的文字,開始規畫每一次的旅程;慢慢也會去登山補給站,找找藍天隊的地圖,走一些更複雜的路線。

真正開始爬百岳,是當住院醫師之後了;在長庚醫院裡,遇到了人生中帶我進入山林的貴人,急診醫學科的詹征褘醫師,他是台大登山社出身,很愛走一些探勘的路線,跟著他走了不少大山,也吃了不少苦頭 ( 像是第一次的迫降,整隊缺水的囧境)。

當時,林口長庚急診醫學科人才備出,有很多高山醫學相關的研究計畫案,像在山岳界很有名的王士豪醫師,我也從他那兒學到了很多,再加上主任邱德發醫師的大力推動,跟著上了很多次山,一起幫忙收集資料,也一點一滴累積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認識了更多在戶外打滾的強者們。

對現在的我來說,走進大自然,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也試著把這份感動,傳遞給下一代,帶著小朋友去體驗山林之美;在出發之前,除了充實自己的登山技能外,多了解一些野外醫學的知識,一定對大家都有幫助,所以把這幾年來寫的文章編纂成冊,希望能更有系統地,讓大家對野外醫學有個初步的認識。

最後祝福每位山友,都能開開心心上山,平平安安下山,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有個健健康康的身體。

*本書書介由水靈文創提供

497f43132d5b4ab1ca1e693ae74be655.png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