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行筆記與客家委員會共同合作的樟之細路專區上線了!大家對樟之細路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2019年一起去砍草的任務呢?樟之細路主線有60條的路線,含括了古道、步道或山徑,此專區推薦維護較完善,適合健行者造訪的22條路線,及整理出結合健行、在地旅遊的6條推薦遊程,讓山友們夠藉由自然健行的方式,認識樟之細路的文化、歷史與景觀。當然想看看其他山友的心得分享、相簿,樟之細路專區也有,但更歡迎大家體驗後一起來分享您的感受。 By AF
國家綠道 - 樟之細路 Raknus Selu
Raknus 是賽夏族和泰雅族人對「樟」的稱呼,述說樟腦產業在內山發展的地位;而 Selu 則是客家話中的「小徑」,意味著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綠道名稱採用原漢語言組合,訴說早年族群衝突的歷史,也許下今後和平共生的想望。
「樟之細路」貫穿桃園龍潭與台中東勢間的丘陵地區,大致沿台三線「內山公路」而行,是台灣國家綠道系統之一。樟之細路與「淡蘭」和「山海圳」兩條國家綠道齊名,同為串連台灣在地常民文化的路徑。
拓墾年代
「內山地區」是指台灣西北部的丘陵地區,這裡最早是賽夏族和泰雅族等原住民族的居住地,世代依賴山林資源而生。
明朝至清朝以來,許多中國大陸沿海的漢人移民來台,在平原地區構築農業社會,並且隨著人口增長,逐漸向內山發展。乾隆時期至關西上南片拓墾的羅氏家族,以及光緒年間陸續開發大湖、獅潭與三灣的「黃滿頭家」黃南球,都是屹立在時光洪流中的經典事蹟。
在拓墾與擴張的過程中,漢人與原住民族不可避免產生衝突,分隔族群界限的「土牛」和防禦的「隘勇」於焉而生。
族群藩籬與文化差異除了造成對立,也產生交流與和解,並且激發全新的生活樣貌。在原住民與漢人各自發揮生存所長的特性下, 無論是物種種植或經商貿易,皆在日後形成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馬偕行醫之路
大航海時代的浪潮,也隨著台灣走向世界而深入到內山地區。
從加拿大遠道而來的馬偕博士,曾經在 1872 至 1874 年間多次造訪獅潭向賽夏族人傳教及行醫,新港(今後龍)和內社(今鯉魚潭)便是馬偕當年往來獅潭的據點。
浪漫台三線
數十年來,隨著台三線公路開闢以及全國產業轉型,內山鄉村的青壯年人口逐漸外流到都市,傳統生活方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早年原住民族的獵徑、漢人深入內山開墾的孔道、商旅往來的必經之途,以及馬偕傳教行醫的奉獻之路,都淹沒在深山老林中,乏人問津。
客家人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山歌唔唱唔記得,老路唔行草生塞。」
在客家委員會、千里步道協會、大凡工程顧問公司,以及許許多多有志之士的努力下,這些數百年來內山發展的歷史路徑得以「樟之細路」之名重新串連,成為國家綠道系統之一,位於獅潭的鳴鳳古道路段更與韓國濟州島偶來小路締結為「友誼步道」,揚名國際。
樟之細路總長 380 公里,其中主線長 220 公里,起於桃園龍潭,止於台中東勢;副線長160公里。除了步道與山徑,樟之細路也包含已被開發為產業道路和公路的部分,全程擁有豐富多元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堪稱台灣最重要的文化路徑。全程地圖、22條推薦步道、6種推薦遊程
找尋失落日常,延續舊時信仰,漫步一段樟之細路,是來自內山不可或缺、也不可取代的浪漫。
細路足跡
延伸閱讀
- 樟之細路 Raknus Selu Trail(千里步道協會網站)
- 浪漫台三線人文足跡款款行(共三冊,天下文化出版,2019)
- 台三線地方報(共十版,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活動刊物,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