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受困馬博橫斷4天心路歷程 受困山友:希望大家都能以我們為戒

  • 張逢源
  • 124,228次點閱

編按:此文為國慶連假因溪水暴漲而受困於馬博橫斷的其中一位山友張逢源先生所撰寫,以當事人的角度分享當下受困情況及提點出正確與錯誤的判斷,希望藉此篇文章讓山友們引以為戒,同時也讓更多人重視登山風險管理。


這短短的1.6K我們整整走了四天

2021馬博橫斷心路歷程暨事件檢討報告

  • 本來預期時間:2021/10/9-2021/10/11
  • 實際行程時間:2021/10/9-2021/10/15(受困4天)
  • 參加成員:逢源(主揪)、里昂、雷力、興國

前言

馬博橫斷一直是我這幾年百岳長程縱走的最後一塊拼圖,後來上了魯神大大Fastpacking的課程,我自認為這真是很適合我現在能力跟時間的登山節奏,有越野跑的速度不拖泥帶水,而且又可以享受登山模式跟好友在山林喝喝小酒打屁聊天的快意自在。於是心中一直想規劃3日版的馬博行程,3日版對我們來說很難嗎?相信認識我們的朋友一定不會這麼認為,而事實上每天執行的結果也是,我們雖然也是摸早黑出門起走,但是一定是天黑前進到山屋準時開飯。第1、2天15個小時,第3天10個小時就可以解決的行程,對目前極限時間能達37個小時的越野跑者來講,根本只是在山上連續運動3天而已,不算是挑戰。對我來說,挑戰反而是把登山過夜所需要的裝備輕量化到自己能跑動的程度,否則這個行程的距離跟爬升,真的都不是問題。

再來講到風險管理的部分,如果能力跟裝備都沒問題,那誠如好友神許質疑的部分,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天氣」。為什麼明知道第三天天氣不好,但卻仍執意上山?這點確實是我們最該檢討的部分,但是如果說我們憑藉著體力好就無視於天氣的影響,這個說法其實對我們來說並不是那麼公平。我想風險的定義在於面對不確定因素,知道自己能力的承受範圍。以我們的行程來講,第2個晚上已經推進到馬布谷山屋,第3天我們也知道天氣不好,所以雖然第3天預估只有10個小時的時間,但是我們仍然摸早黑3點出發,想說至少可以多個2-3小時的時間少淋點雨,並趕在中午1點坐上接駁車,為的就是盡量讓天氣不好的影響降到最低,要說真正犯下最大的錯誤其實應該是,我沒做足功課,錯估中平林道只是螞蝗,倒木比較多的林道,我完全沒查清楚原來中平林道從玉林橋舊址開始還要過一段1.6k的水路。就是這個致命的錯誤,所以導致我以為在下雨天跑中平林道是我們能力可以承受的風險範圍,也讓整個隊伍最後陷入危機中,或許有人會質疑隊員中有雷力哥走過,怎麼可能不知道有水路的部分,這點據他的說法是,他也曾在雨天走過這段水路,但是因為這個地方的地形非常陡峭,水排得也很快,所以之前的經驗是下雨天走沒有太大的影響,進而疏忽掉雨勢大可能的狀況差異。總而言之,我們出發前對天氣的後評估是「第2天所有困難地形都已經通過,第3天才下雨,所以應該只是下林道時螞蝗會比較多而已」。當然…..事實證明,這個評估結果是錯的,我們都太輕忽跟天真了。

接下來為了更聚焦失聯幾天的狀況,行程前兩天順利的部分,我直接略過,由行程的第二個晚上開始說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看下去,但如果覺得文章太長,可直接跳至結論。


受困行程經過

行程第二天晚上我們抵達馬布谷山屋的實際時間還遠遠早於預期,顯示大家的狀況都還不錯。大夥在美麗的馬布谷開心極了,讚嘆這美麗的山谷真不枉費我們花這些時間走到這。快樂的氣氛一路延續到晚上吃飯的時候,當天晚上也因為是行程的最後一個晚上,大家紛紛把多帶來的零嘴拿出來泡茶、配酒閒話家常,好不快活。

但時間就在我們入睡不久開始豬羊變色,本來預期的風雨竟提早一個晚上來報到,2點起來時外頭早已是風雨不斷,氣溫驟降。那該死的眼鏡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更顯得該死,霧茫茫的鏡片讓我只剩下一半的視力,所幸雷力哥此時捨我其誰,挺身而出。一路老馬識途地引領我們在風雨中收下此行的最後兩顆百岳,馬西山跟喀西帕南山,接著陡下太平谷又是另一片全然不同的風景,唯一不變的是整路的風雨相伴。太平谷裡有個太平村,但風雨中的我們那有那個閒情雅致去思古幽情?滿地的水澤泥沼也不能影響我們停下腳步,處處的螞蝗倒木也不能減損我們回家的決心,一直到……那令人傻眼的玉林橋遺址。

10/11大約早上11點左右,我們抵達玉林橋遺址(約中平林道24K處),距離19K接駁車的約定地點只剩下一步之遙,但當時溪谷河水暴漲,四周皆是黃沙滾滾聲勢嚇人,里昂哥第一個理智地說要往回撤,但此時大夥歸心似箭,而且19K又在不遠處,要回撤,那裡是我們可以輕易放下的執念?我和國哥兩人相視漠然,但卻又苦無對策。雷力哥則是觀察四周提出了讓大家都能暫時接受的提議。他找到了一個可以遮掉約80%風雨的山凹,並且提議大家先在山凹等雨停,也許我們會有那麼一點幸運,中間雨停個3小時,水暫時退了也不一定。這個提議很快得到大家的認同,於是4個人便魚貫在山凹下坐了下來。

眼看接駁車約定的時間、訂好的火車時間、跟家人說好的回家時間就要一一跳票,我拿起我的手機試著移動到高一點的地方看能不能傳出消息,但最後無功而返,里昂哥拿出衛星電話也因為雲層太厚打不出去,後來因為要長時間等待,只好先把備用衣物換上保持溫度,此時四人紛紛拿出各自的裝備以求舒適一些。里昂哥最猛,睡墊跟露宿袋上身就直接躺著等,我只能拿出睡墊當遮雨工具曲著身體坐著等。

無奈事與願違,那風雨始終沒停過,而且可怕的是還越來越大。漸漸地,我發現我的雙腳泡在水裡。此時我還傻傻地安慰自己,沒關係,只是手腳冷了些,核心軀幹維持住溫度最重要,但再過一陣子我發現連我坐的地方都會進水了,我意識到必須趕快跑,但此時早已夜幕低垂視線不佳,四周又都是水,我們又能跑到哪裡去?慌亂中收拾裝備,只能爬上身後的大石頭上躲避大水侵襲。果然再過不久,原來的山凹就被大水淹沒,但坐在大石頭的我們也失去了原來的天然屏障,只能任由風雨無情地吹打在我們身上,漫漫長夜就像瘟疫一樣無止境地蔓延,內心的恐懼與不安迫使我最後按下inreach的SOS鍵,但是真的很抱歉!按下之後是什麼世界,我真的無法管那麼多。此刻風吹個不停,身體又一直淋雨,什麼登山安全守則「無論如何身上一定要為自己留一套乾的衣服」、「過夜裝備絕對不能濕掉」等全部都拋在腦後了,因為我腦袋瓜子想的只有如何活過這個晚上而已。一個簡單的念頭「先過了這一晚再說」。一發狠,打開防水袋裡的睡袋硬生生塞進自己的夾克中護住自己的軀幹體溫,雙腿雙手夾緊,我和國哥兩人一左一右保持坐姿,就這樣我們熬過了這艱辛的一夜。我看雷力哥也是整夜開燈未眠,里昂哥則是跑到我看不到的角度避難。

是大家底子深厚,身子健壯,也是上天保佑,一夜折騰後四個人都沒有失溫現象,天一亮,急忙找路撤離。經過大雨摧殘,果然很多地形地貌都不太一樣了,還好天無絕人之路,大石頭後方還有一條瘦稜可以通行,但瘦稜的盡頭還是得橫渡一灘惡水才能再接到另一條可立錐之地。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國哥走在第1個位置,雷力哥第2,里昂哥第3,我則是最後。等到他們3個過惡水一半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上頭下來的水變成灰黑色,里昂哥跟我眼看苗頭不對,一個急忙往前擠,一個急忙往後退。果然水夾帶著土石,頃刻間突然湧了下來,里昂哥在千鈞一髮之際逃過了這次的滅頂之災,我則是在後面嚇得目瞪口呆。還好土石流來得快,去得也快。四人會合後移動至安全地,開始檢視昨夜兵荒馬亂下損失的裝備,大家各有損失,但最重要的通訊設備部分:衛星電話受潮已失去作用,inReach我搞不定讓它回到我熟悉的作業畫面。偏偏眼下最急切的事情是,我們已經延誤一天的時間下山,必須盡快跟留守人取得聯繫。只好使用最耗手機電力的方法,先打好訊息,整路開網路搜尋服務讓訊息傳出去。很幸運地,就在我們12號撤退回35K工寮的路上傳出了四則訊號,分別是「人員安全」、「溪谷受困」、「退回去林道35K」、「幫我們回報家人」。並且收到留守人黃大回傳的簡訊說「收到」、「已跟國家公園警察隊報備」..等,也算是在退回工寮長期抗戰前先跟大家報了個平安。

6803365dec3bc521d9e7f73243ce9f3b.jpg當下溪水暴漲畫面(圖/同行山友許雷力)

回到35K工寮,大家一邊整理裝備,一邊也漸漸冷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應變策略。方案一退回太平谷,由那裏搭直升機下山。這個方案很快被否決,因為衛星電話失效,我們無法聯絡確定直升機飛來的時間,雨又一直下,再淋雨可能會失溫,我們也沒有在那裏等直升機的本錢。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家好手好腳,我們都不想濫用資源搭直升機下山。方案二原路走回西部,由東埔登山口出去,這個方案由四人中體力最好的國哥提出。聽到這個方案,我當時很坦白而誠實地說,我的狀況應該辦不到,因為我的食物剩得可憐(兩條巧克力、一小包燕麥粉),然後所有裝備全濕,外頭又一直下雨,我沒有把握走得回去。接著方案三,里昂哥分析道,既然我們出不去,代表別人也進不來,天氣不好直升機也不會飛,所以目前最佳策略只有在這工寮多休息,保存體力等天晴。這方案顯然是當下最安全而可行的方法了,確定方向後,我提議起火讓大家暖暖身子烘乾衣物,望著火堆裡的火焰,此刻我竟不由自主地感到慰藉,因為畢竟….此刻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我們都太需要溫暖了。

13號早上,雨勢總算有比較小了,雖然依舊沒有停歇過但雨勢變小總是有一線希望,里昂哥提議回去玉林橋遺址看看,如果順利的話當然就直接下山了,如果不順利,那大不了就當去運動一下,順便再傳出或接收山下的訊息。四人打包好半濕的裝備,帶著忐忑不安卻又萬分期待的心情又回到玉林橋遺址,望著滾滾黃水,鋪天蓋地的氣勢。國哥、雷力哥和我,我們三人還在各自神遊想像各種脫困路線,里昂哥則是對大家拋出了一個很怪,又很難回答的問題。他說:如果我們4個人冒險過河,結果掉了1個,請問成功機率是75%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數字上來說當然是75%沒錯,但是要說掉了1個還算成功了3個真的很怪。他接著說,當然不是,因為另外3個會終身愧疚,一點都不算成功。所以….如果不是4個人都有把握脫困過河,那就只有退回去大家一起等待。這些話清楚地分辨出,13號當天下山是大家的「想要」,但是真正大家的「需要」其實是四個人都平安下山。雖然很想要馬上下山,但我們真的經不起再有錯誤發生,不得不承認繼續退回工寮等待才是我們當下的最佳判斷。

那至少也要再傳出訊號吧!4個人故技重施,各自打開手機的網路搜尋服務走回工寮,但這次幸運女神沒站在我們這邊,同樣的路線再走一次,我們卻都沒有人有再傳出訊號或接到訊號。回到工寮,失望的表情難掩,因為今日無功而返,一來一回不但耗了很多能量,身上的衣物也再濕一次,還得趕快用體溫烘乾衣服,不然晚上睡覺就會很淒慘。

就在心情處於谷底階段,經驗老練的雷力哥為大家帶來了今日的唯一好消息。他一回到工寮就開始巡視是否有任何可以利用的資源或食物,果然發現了半包黑糖,跟一包黃麵。經大家研判,黑糖保存良好,黃麵外包裝已開,風險太高,於是當下立馬煮了一鍋黑糖水,讓大家恢復點體力。

14號早上我被冷醒,坐著讓身體回溫。今天大家連動都不想動,因為昨夜一整夜的風雨又大又猛,讓我們今天連下床去找訊號點的動力都沒有,基本上從11號開始,那雨或大或小,從來沒停過,每出工寮一次代表又要被雨淋一次,而我們食物真的又少得可憐,實在是沒有太多本錢再出門找訊號傳訊息了。這一天大家都躺在床上閒聊著分享彼此生命的故事,我們都很訝異雷力哥的生長故事如此精彩,想想他的故事,再想想自己的事,彷彿天下沒有過不去的坎,端看自己要或不要而已。很難得的機會,世界縮為這個破工寮,而人口只剩下我們四個人 ,由生至死,由少到老,由生長史聊到戀愛史,天南地北,臭味相投地聊著,家人便是彼此共同的掛念,一起走下山則是大家齊一的目標。也不知道算是在吃那一餐?反正一直睡,就當晚餐吧!雷力哥拿出他自己僅存的最後一包乾燥飯,利用膨脹原理刻意煮成了一小鍋的粥讓四個人輪流吃。但就這小小一鍋粥,大夥嘗盡人情人暖,風華雪月。也就這一小小鍋粥,讓我們體驗了人性的無私與偉大。我們吃完都戲稱,彼此是同粥共濟、生死與共的兄弟了。

7eb43b5ce65a52975720d161b4a46f0d.jpg睡覺點-廢棄工寮門口的帆布(圖/同行山友許雷力)

15號早上,氣溫驟降,我又是一個被冷醒坐著回溫的早晨。不同的是,昨夜退去惱人的雨聲,這天終於放晴了。還好終於放晴,因為在同一天早上,整隊僅存的瓦斯也燃燒殆盡,雨如果再不停,我們就只剩下冷水喝而已。一大早大家就按耐不住雀躍的心情。6點起床,6點半收好東西就急忙趕著要下山了,大約8點左右我們還在樹林走的時候就聽到直升機在上空盤旋,上頭的人看不到我們,而我們也看不到他們,但就在此時接收到了留守人黃大的訊號,「10/15上午8點有直升機過去接你們,請在35K工寮等待」。此刻心想,還好我們跑得快,不然我們四個好手好腳搭直升機下來多難看?餓了4天下山,這3位大哥依然很神勇呀!我自己雖然血糖太低,走一走時不時會有些暈眩感,但是要自己走下山還算沒有什麼問題,就是慢了一點而已。過溪谷地形上切接回林道,當我們看到「中平林道」四個字,大家差點喜極而泣。從玉里橋遺址開始才短短的1.6K我們走了4天才到這呀!歷盡艱辛與飢寒交迫,今日總算苦盡甘來。大約林道21K處我們接觸到消防局的地面部隊,那時剛好在一個小急流,消防局的安全設備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所以我們配合他們的方式,在他們的協助下過溪,之後小隊長先給了我們一些行動糧,然後再告訴我們16.5K的工寮還有泡麵可以煮,這話一講,我們四個人當然就不自覺地加速先回工寮了。在工寮吃飽喝足有精神後,因為林道受風雨影響,目前車子只能開到6.5K處,換句話說還要再踢10K才能上得了車,小隊長看我們四個身強體壯的,主動詢問我們可不可以幫忙揹一些器材下山,這個對吃飽的我們當然沒有問題,於是我們很主動地各自幫背器材,相信這次的經驗會讓他們對越野跑者的印象不算太差。四人沿路輕鬆的聊天散步,在6.5K終於看到了等候已久消防隊的車。里昂哥突然轉頭跟我說「逢源,we did it」是的,我們真的辦到了,四人相擁而笑。

51853b358c9ebb1f2b58c8b5ab97f089.png四人最終平安脫困(圖/張逢源)

結論

這個行程中有很多決斷是錯誤的,我當然知道如果把過程PO出來,我們會遭受到很多批評,但今天我仍願意把它寫出來變成文字,接受大家的指教,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希望爾後有人再跟我們犯下同樣的錯誤,我這次很幸運有很棒的夥伴。他們在整個過程中,從不抱怨,也不互相指責,反而相互提醒,互相打氣,共享資源,分享食物。我們可以挺過艱難的受困時間,除了平時鍛鍊的體能在艱難時刻很給力外,另一方面全隊心智上的強大也占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我想總結這幾天我們正確與錯誤的判斷,供爾後的隊伍參考。
▍錯誤的判斷
一、 沒有清楚了解整條路線的困難地形,進而輕忽天氣,高估自己風險的承受能力,導致整個過程就像下雨天要沿著中央尖溪去單攻中央尖一樣愚蠢,建議爾後的隊伍要排行程,可以蒐集一下該路線歷年來其他隊伍卡關、山難的資料,這樣會比較容易知道該路線的風險潛藏在那個環節。
二、 無論有多想趕快下山,也絕對不要風雨中在溪谷等水退,或者甚至是直接紮營在溪谷中。這樣真的很危險,因為當下可能沒什麼感覺,可是等到覺得不對勁要跑的時候,卻已經跑不了了。再怎麼樣想下山,也要離開溪谷在安全的地方等待。
三、 通信器材必須妥善保存,並且熟習操作,才能在危機時刻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而不是毀在一時。

▍正確的判斷
一、 無論面臨什麼困難,四個人都是同進同退團體行動絕對不讓夥伴落單。
二、 同舟共濟,共享資源,分享食物,共度難關。
三、 面對解決方案客觀分析,理性評估,可行就可行,做不到絕對不勉強,而且只要有1個人做不到,就不列入考慮。


後記

一下山我的右腳就紅腫疼痛不已,經醫生檢查是因為在山上的傷口都沒有去處理,抵抗力又降低,導致形成蜂窩性組織炎,所以原來我們也不是毫髮無傷,只是對疼痛的忍受力比較高而已。

915542424b55408e43d46bd433ff0677.png此行受困事件時間軸(圖/JK Huang)

原文出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


  • peryct的頭像 peryct

    很難得看到當事人願意出來寫檢討報告,讚!

    • 陳小J的頭像 陳小J

      謝謝你們的分享!大家引以為戒

      • Achan Fu的頭像 Achan Fu

        謝謝分享,也恭喜在危難中冷靜求生成功脫困。

        • liu cardia的頭像 liu cardia

          感謝分享!

          • Yuander Yun的頭像 Yuander Yun

            感謝分享,受用了

            • Emily Chen的頭像 Emily Chen

              謝謝你們的分享,讓大家都能引以為戒👍👍👍

              • 許毓麟的頭像 許毓麟

                感謝分享!

                • BingHeng Le的頭像 BingHeng Le

                  謝謝分享 👍 ! 平安下山 👍

                  • 張凱奕的頭像 張凱奕

                    感謝分享,受益良多,當應引以為戒~~~

                    • Albert Tsai的頭像 Albert Tsai

                      好棒,雖然無法深刻體會你們遭遇的一切,依然很佩服你們的勇氣,精力,體能,以及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