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用雙腳把家鄉的路走回來!四天王山|步道巡訪員

編按:「步道巡訪員」是2020年由林務局X健行筆記聯合發起的計劃,由健行筆記以公開招募並遴選全台20位山友,每個人各自認養一條在地的林務局自然步道,每月巡訪步道上的設施、山徑狀況、里程柱、手機可通訊點等,並以健行筆記APP定期回報路況、上傳GPX、相簿、文章給山友,同時也將步道發現的問題回報給林務局。在公部門與民間的合作下,讓步道更完善,更安全。


這些鮮少被正史記載的路,舖疊在村民的腳底和日常對話中,美麗的稜線、山嵐、雲瀑就這樣伴著我長大。

小時候,我從未登上四天王山,生活中卻無處沒有它的影子。彼時公路尚未興築,是四通八達的泥土路網乘載村里間交流、運補農作物和民生物資的功能。住在文峰山半山腰、隔著牛稠溪與四天王山對望,還記得那時,我每天沿水水古道(築於清光緒年間,連結水社竂與水道二地的古道)走出去搭公車到竹崎市區念國中,偶爾跟爸爸到姑姑的竹林地種番薯、捕獵山肉,也常聽聞爺爺、叔叔等長輩翻過四天王山到水社寮打零工採竹子。

a2f491b977df9eb07eac04f00f0ca643.jpg

(圖/王漢調)

這些鮮少被正史記載的路,舖疊在村民的腳底和日常對話中,美麗的稜線、山嵐、雲瀑就這樣伴著我長大。

直到後來我讀高中外宿、生活重心移往嘉義市區,我與四天王山的記憶間斷了很長一段時間。再次回首,已是九年前的某天。

那時我剛開始爬山,忽然在網路上讀到一篇從觀音瀑布起登、經過老家走到水社寮的紀錄。我驚訝怎麼有位高雄的外地人,竟如此深入踏訪我童年時耳熟能詳的路!勾起我無限好奇與懷念,從此開啟我探索故鄉山林的志趣。

如果我想扭轉這些路漸漸被埋沒荒廢的宿命,那就用自己的雙腳把它一條條走回來吧!

然而初步試走後,我親身體悟,因許多因素影響,這些路正面臨消失危機。遠因是村子裡務農長輩凋零、青年外移,連接耕作地的路徑漸被大自然收回;近因則是2006年文峰山自小百岳除名、2009年八八風災重創部分路段後,走訪此區的山友便從此驟降。

我無法抵抗世代轉換、以及環境變遷的無奈,但對故鄉濃厚的情感和回憶,開始在我心中轉化成一股急迫感和構想:如果我想扭轉這些路漸漸被埋沒荒廢的宿命,那就用自己的雙腳把它一條條走回來吧!

有如此企圖心,我卻仍缺乏其他條件配合如探勘經驗不豐富、工作和其他休閒時間有所排擠...等,但踏查想法保留在我心底醞釀,想走的口袋路線一擱就是九年。

a569e10f2c6838dca3e56bb92e865bb7.jpg

巡訪兼踏勘,草刀、手鋸、手套、GPS等是必要裝備。(圖/王漢調)

待去年底,我看到巡訪員徵選公告,我心想,一來何不利用巡訪機會,把整合、清理此區路網的計畫付諸行動?二來,藉巡訪員位置登高一呼,也許我發布的圖文曝光度能更高,吸引更多人來走,路徑自能更清楚親民,形成正向循環。

很幸運地,今年初我順利上榜,我開始每月規律巡邏、回報路況,輔助林務局與山友維護步道安全,並終於在下半年開始執行踏查。

以巡訪工作來說,這一年我所遇到的情況都不算嚴重。像是涼亭扶手損壞、木橋部分腐爛或倒竹擋路,雖不至影響通行或有立即危險性,我仍一一回報並視能力範圍自行處理。倒是路線指引部分,我建議整體有必要再做加強。

例如登山口地圖標示不清、水水古道叉路口接往水社寮車站的路徑雜亂、難以依循。有一回,我亦遇到有人在風吹凹入口處茫然,最終是我領著他們走支線上到步道。

貢獻自己的踏查心得,針對山友背景提供「客製化」路線選擇。

巡訪時偶遇山友,在為他們指點方向、介紹風土人文之餘,我通常也會貢獻自己的踏查心得,針對山友背景提供「客製化」路線選擇。

好比一般遊客,我建議四天王山步道環形走一圈即可。體能較好者,我建議結合步道旁的圓潭巃山、石盤巃山連走,或一日穿梭圓潭、瑞里、奮起湖與水社寮。後者串聯步道、森鐵、公路,何嘗不是最超值的山村生活體驗?若再進階、喜歡撿山頭,我則推薦連接北段篤鼻山、青園山、知鳥山、四天王山,接南段五棲嶺、青雲山、文峰山等山峰的「竹崎九連環」縱走。

這些路,有的早期在山界很熱門卻很久沒記錄,有的我僅憑幼年印象、跌跌撞撞摸索中,有的是近年蒐集耆老口述史方知。我重新挖掘它們,承先啟後的責任感讓我不覺得累。

05ad638081d4cd0b9ebe910f4e607a19.jpg

步道沿線多為竹林地,巡訪如遇倒竹便會順手整理。(圖/王漢調)

一棒傳一棒接力的感覺,深深感動。

一個人踏勘時,一整片倒竹林走到無路是正常,雨季後蔓生覆蓋古道的雜草更得接受。也因為當下不全然確定路線,我不綁路條、砍路以一人可通過為原則,但都會記錄航跡,回來再撰寫心得紀錄。最讓我驚喜的是後續來自四面八方山友的迴響。例如有不認識的山友看了我的分享後去走,回報我的新發現且加上路條,一棒傳一棒接力的感覺,我深深感動。

563ed64086b4dcc91972b57e028c1b0b.jpg

今年下半年我積極踏勘「竹崎九連環」,希望有朝一日能讓這條沉睡已久的路線風華再現。(圖/王漢調)

在我看來,四天王山已沉睡太久被人遺忘,論CP值卻私毫不輸知名的雲嘉七連峰。路線條件勝任百岳訓練場,阿里山鐵道經過的人文歷史也饒富故事性,卻又不像「菜市場」,仍保留鄉下樸實幽靜氛圍。

身為巡訪員制度先鋒和爬山多年感想,我覺得路的暢通真的毋需太多人工建設或花大筆經費,但絕對需要長期、穩定的在地參與。假想官方單位若能讓當地居民,有給職擔任巡訪員,定期執行除草等工作,既保持路暢通,也促進就業、凝聚地方創生共識,不失為一良策。

畢竟,巡訪員一定要像我這樣的山友嗎?並不。我認為巡訪員最關鍵的是熱忱。只要願意學習,任何技能我也非一開始就會,而是抱著學習心邊做邊學。久了,就像我一樣,每個人想在這片土地上實踐的價值和夢想,自然水到渠成。

aac0ca80a3bfb722c85fad1881f2588d.jpg

四天王山步道串走路線可融入水社寮站、交力坪站等阿里山鐵道風景,是最大的魅力之一。(圖/王漢調)


巡訪員小檔案-王漢調

  • 四天王山步道巡訪員/汽修業者
  • 給山友的暖心提醒:步道全線暢通易行,但如想串連其他路段,請斟酌體力或與有經驗山友結伴,並攜帶足夠的裝備及飲用水。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