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火車飛馳而過的聲音,望向遠方稻浪似海的阡陌綠野,漫步老茄苳樹下,品味新舊關山火車站的前世今生,街角偶遇的老屋背後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還有那走過百年歲的里壠驛,與歷經時代滄桑的關山天后宮,直到現在才曉得,關山小鎮的文史采風,竟是如此豐富多姿~~
旅行日期:2020.06.04
當初來到台東關山,只有想到騎單車這件事,原本計劃是早上亂亂騎,到了下午就閃人去鹿野,但在深入了解後,才發現關山小鎮似乎頗有內涵,值得花上半天時間好好逛逛,所以決定來個兩天一夜的關山二日遊,來趟探尋關山小鎮文史風華的知性之旅吧~~
風塵僕僕搭車來到關山火車站,站在站前大門階梯望向四方,映入眼簾的是雲霧飄渺的青翠山巒與數不盡的樓房屋舍,光是車站週遭,就有許多值得一逛的景點,像是關山舊火車站與站長宿舍,還能到關農超市補給歇息,現在只要遇見農會超市,都會想到裡邊逛逛,看看裡邊的裝潢擺設與人物互動,也能稍稍體會到在地鄉土風情 ^_^
或許因為關山車站的新舊站間相隔一百公尺的關係,加上這段路亦有人車分道,況且舊站旁那亭亭如華藝的茄苳老樹也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加總起來讓整個站前廣場相當寬廣,來回亂亂走也OK,確實很有大站氣魄~~
新舊火車站之間的博愛路,保留不少包含舊站在內的昔日鐵路遺跡,原本北邊存在大片鐵路宿舍群,是花東地區少見的鐵道宿舍群,可惜目前僅剩站長宿舍保留下來,不曉得是否是以前曾做為民宿使用的關係,還特地加設圍欄保護,據說是在大正八年(1919年)建成,關山車站也是那年開始設立,是由檜木建成的竹編夾泥牆建築,屋頂為四坡水,外牆是雨淋板,典型的日式木造平房,部份窗戶十分突出,很好奇裡邊裝潢如何 ?
據說曾改建為民宿,不過已看不出痕跡,仍是那個保有歷史記憶的建物,這一點就遠比檳榔車站要好上太多~~
大樹枝葉擋住熾熱陽光,待在樹蔭下好不舒服,若解說牌內容為真,關山便當的起源竟與這間老房子有關 ?? 以後若有機會吃關山便當,應該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這裡..............
關山舊火車站是關山小鎮眾多老屋中最有觀賞價值的地方,它的存在也同時見證了台東線的發展歷史~~
日治初期的後山鐵道興建工程,一開始只有花蓮港到樸石閣(玉里),南邊則僅有明治43年(1910年)所建的輕便鐵路,而且限於卑南(台東)到里壠(之間),並只能通行手押臺車,後來為了製糖而有搬送甘蔗等原料需求,台東製糖株式會社在大正五年(1916年)開始鋪設能夠通行蒸汽火車的鐵道,直到三年後才完工通車,經營客貨運,因最北只到里壠,所以別稱里壠線,里壠停車場(關山車站前身)於此時設立~~
但因鐵路常因天災受損,修復費用極高,於是便在大正11年(1922年)將此條私營鐵路售予總督府鐵道部,而這條鐵道被命名為台東南線,里壠停車場改稱里壠驛,昭和12年(1937年)隨著里壠支廳里壠區改制關山郡關山庄而更名關山驛,1980年因應台東線拓寬,在舊站南邊100公尺另建新站,舊關山火車站因此得以保留下來,閒置站房在2005年重新整修,原本的三處入口只留下中央部份,之後歷經多次用途變更,現在是單車出租業者經營的據點~~
里壠驛這個名字自從1937年後就不再使用,退休後經過重新打扮,卻是回復舊名,應該不僅與里壠是最早的地名有關,而是大家都叫關山,其中一個卻是現役火車站,怕會不小心讓遊客混淆吧 @_@
關山舊火車站在1919年設立時稱做里壠停車場,官方收購後改稱里壠驛,原本的木造站房在1936年改建成現今所見的歐式外型,整體來說是和洋混風的折衷建築,站體兩側左右對稱,而且是使用雨淋板的木造格局,中央部份則是使用磚造水泥建材,入口兩側各有兩道直排長窗、上方則有一個半圓窗及四扇具有採光用途的窗戶,屋頂為兩段傾斜的五角屋形,屬於曼薩爾式(Mansard),最上邊還使用半切妻(切角頂),給人更加強烈的入口意象,亦是舊關山火車站最重要的建築特色~~
曼薩爾式屋頂又稱做馬薩式屋頂,上次這麼近距離觀看是在撫臺街洋樓,雖然這是在台北常見的建築形式,但能在後山遇見,還是有點小感動,大門上方掛著里壠驛的名字,這座車站還有一處很奇特的地方即是中央大門外邊沒有遮雨棚、也無獨立廊柱,因此讓它外觀更為氣派,與日治時的東線諸站相比,宏偉程度僅次於花蓮站與台東站,而其做為後山唯一的洋風車站建築,竟完整地保留下來,今次才能一睹其鐵道采風,真的是很開心呢 ^ ^
一直以為台東到花蓮之間的花東縱谷,稍具規模的都市只有玉里,真沒想到關山也是相當熱鬧的小鎮,日治時期的關山郡曾是花東縱谷南部大城, 北到池上、南到延平,都是其管轄範圍,做為郡治所在之地的關山庄,同時也是行政與經濟中心,從那如棋盤般縱橫交錯的街道可以稍稍想像此地當年如何風光,至今鎮上仍留下不少質樸淡雅的老屋與古廟,聽說當地每年都會舉關山故事生活節,由專業人士帶領深入探索關山小鎮的時光故事與老屋建築特色,不再是走馬看花,而是真正認識這塊土地曾存在過的時代風華~~
關山鎮裡邊有不少值得一看的老屋景點,實際走一遭,上了年紀的木造平房著實不少,時光仿佛凝結在上個世紀,每一棟屋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故事,其中有六間被為必看重點,依著地圖指示,一一探訪吧~~
關山舊稱里壠/里隴,名稱由來源自阿美族語terateran,意指蕁麻遍生,來此移居的漢人聽成riran(疑似客語發音),而得此名;另一種說法是指當地有許多紅蟲(恙蟲),阿美族稱其lilan,所以才叫做里壠。清末在這一帶的主要聚落共有德高班寮社、雷公火、里壠等三處,居民大多來自大庄平埔族、恆春阿美族、卑南阿美族馬蘭社,進入日治時期後,里壠庄因位處政經中心而迅速發展,來此移民多是客家人,大正五年(1916年)從台東廳分出里壠支廳,廳治即設於此,到了昭和12年(1937年)因應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山實施郡街庄制,以此地鄰近關山越嶺道(南橫前身)東口之故,升格關山郡,關山鎮所在的里壠區也變成關山庄,戰後恢復原名並稱做里壠鎮,1954年考量發音不易而再更名關山鎮,並沿用至今~~
嘉賓旅社位於關山舊火車站右前方,以前旅客只要出站就會看見它,讓它成為住宿首選,因著地利之便而成為當時關山最受歡迎的旅館,屋主吳嘉隆在1940年興建,曾是關山規模最大、現在則是年代最久遠的木造旅社,共分前後兩棟,前棟是太子樓屋頂磚造平房,後棟是戰後增建的切角頂屋頂雙層檜木建築,裡邊不僅有多間客房還有日式浴池,曾經一位難求的熱門投宿地點也隨著關山鎮產業蕭條而沒落............
靠近博愛路的部份曾因道路拓寬而拆除部份建築,後來差點由於中山路拓寬計劃而面臨消失危機,所幸最後仍保留下來,因為鄰近舊火車站及站長宿舍,算是關山鐵道記憶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一般遊客若是坐火車來關山,通常會先造訪里壠驛,轉個頭就會發現嘉賓旅社,可以說它是是旅人們認識關山小鎮老屋風華的第一站~~
舊門牌是使用"関山鎭",與現在的用法有些落差,查看以前拍的舊門牌照片,居然還真的全部都使用"鎭"這個字 !!
古早時候的門牌還滿隨興的嘛~~現在全都更正囉,現在要在公家機關設計的東東上見到異體字的存在只怕不容易~~要看些字,或許韓國漢字更有機會吧 ^_^
舊關山火車站前方(中山路)直達關山郡役所(關山分局)的馬路,從日治時期開始就是商家林立的街道,其中與台9線(關山鎮部份為和平路)的交會處更是熱鬧非凡,只是如今盛況已不復當年,街角位置有間大華行,1948年開業,是當時鎮內最大的百貨五金商行,山牆上邊刻著的圖案應是代表主人姓氏的"施"字,在那個年代能夠建出雙層鋼筋水泥建築,主人財力非比一般~~
大華行在2006年停業,原本掛在外牆邊的招牌也已卸了下來,曾經風靡一時的百貨商行也黯然落幕,僅剩它那即便只是路過也會對它留下印象醒目外觀,雖然沒有日式木造老房子的和風典雅,現代建材的外表卻是見證了關山小鎮從熱鬧蓬勃到平淡靜謐的歲月興衰~~
鎮公所南邊有三間上了年紀的老建築,外觀很有昭和時期建築韻味的榮華商店,光是那個繡學號的服務就可以忙上好幾天,一路走來,就已看到建成五金行、大華行,還有這間榮華商店,號稱全台人口最少的關山鎮,商業活動還滿發達的呀~~
最左邊的那間金玉旅社,日治時期是名叫里瓏館的招待所,1969年由羅梅夫婦接手改建成水泥樓房格局的旅館,當時算是鎮上豪華大飯店,至今仍在營業,據說裡邊仍保留不少舊日樣貌,甚至還留有早期的地下防空避難所,通常這類廉價老旅館會是我入住第一選擇,只是這次是在訂好其它旅館後才發現它的存在,只好說聲抱歉啦~~
福生堂藥房是雙層木造雨淋板建築,看似殘破的外表卻擁有關山最引以為傲的文化資產,小時候名頭就很響亮的五分珠,原產地就在這兒,堪稱止痛良方,小時候常在電視上看到它的廣告,家裡藥盒也有它的身影,號稱國民用藥,這間藥房最早的名字是1920年成立的易生堂藥房,曾是鎮上唯一藥局,後來易生堂搬遷到台北武昌街,此地才改名福生堂藥房,算是五分珠的起家厝,連掛在門外的解說牌也以它為主角~~
時代在變化,就連五分珠也已停產,不只是不再販售,更是台灣一代人的記憶消失......路過不少老藥鋪,福生堂給人的印象最深刻,並非來自它那逾百年的裝潢設施,而是那個五分珠,現在只要想到這個藥,腦海裡湧現的全都是那個電視廣告的畫面呀 !!!!!
此時望向馬路南方,會見到東仁西藥房與永華商店,與福生堂藥房及榮華商店形成有趣的對照,這間店面最有意思的藥局與商店融合在一起(共用一個門牌號碼),就是可以買藥的同時也來買個香煙或啤酒,CP值很高耶,特別是半世紀以前就有這樣先進的複合式經營的手法,令人佩服~~
中山路底即是台東縣警察局關山分局,其原址是關山郡役所,更早之前是里壠支廳廳舍,從日治時期開始就是關山地區的行政中心,相傳裡邊還保留不少日治時期跡,包含茄苳老樹與木造建築,局內甚至還設有警察史蹟文物館,展示許多與當地警務發展有關的重要珍貴史料,只是很可惜,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竟然沒有開放參觀 +_+
真糟糕,只能期待下次囉~!~
關山分局兩側中正路有許多日治時期就在的警察宿舍與公家機關官舍,都是相當有歷史價值的日式木造平房,郡守與庄長的官邸也在其中,據說位於中正路5號的建築地位最高,光是那個門柱就滿特別的,底部特別突出,柱身雖是洗石子卻有四種顏色,裡邊的官邸只能見到組合複雜的入母屋造屋頂,但就算現在被鐵籬笆圍住,仍是風采依舊,這次真的很隨便看,等警察史蹟文物館再次開放後再來好好探訪一番吧~~~
相較於舊站前方的中山路,新站前方的民權路,就沒那麼熱鬧,人潮僅止於火車站到和平路之間,其它地方就好安靜的說,關山鎮的發展全盛時期已過,就算新建的關山火車站再怎麼氣派華麗,也沒辦法帶動站前商圈的繁榮~~
來到民權路街屋後方的某處空地,就會見到一座凋零的水泥樓房,外牆上方隱約可見中華大戲院的字樣,門口的電影海報懸掛處與售票口都還完整保留,偌大的外觀可以想見裡邊能夠容納多少觀眾,一度擁有台東地區最大戲院的稱號,早期娛樂不多,看電影是最大樂趣,身為台東北部大城的關山也曾出現多家戲院,現在只剩中華大戲院還能見到殘跡,也因為不在馬路邊,所以就算土地要開發,它也不會是第一個被考慮的,或許因為如此,所以才能安然活到現在~~
與它一水之隔的五洲戲院現在是池上熱門私房景點,中華大戲院稍微打扮一下,憑著老電影院的風采,魅力應不下於鎮內其它老屋......至少不要淪落到拆掉的地步,不然就真的很可惜 +_+
戰後初期的關山鎮醫療條件不佳,後來擔任鎮長的曾玉崙邀請當時在富里行醫的陳金生來關山開業,陳醫生主持的新生醫院在1946年開始營運,直到1976年因肺癌去世,懸壺濟世三十年,為了醫治病人而不求回報的付出聞名花東杏林,他為了要診治當地民眾而不辭辛勞各地奔波,體恤病人家境不佳而經常不收診金,去世後仍受到眾人感念愛戴,他在1999年得到醫療奉獻獎的肯定,確是實至名歸~~
據說曾玉崙本來打算將一間在日治時期用來治療瘧疾的公家宿舍及其座落的土地送給陳醫生當作診所,但被拒絕,最後是以一塊錢的價格成交,一元買厝的佳話不逕而走,至今仍是關山美談,當初聽到這個故事就打算朝聖一番,聽說新生醫院位於關山基督長老教會附近,只是找了半天都沒見著,最後是在這片綠地前方偶然瞄見樹叢空隙中有個日式平房屋角,這才確定新生醫院就在這兒 !!!
藏得真好,沒仔細看的話就錯過了 +_+
晚上入住永晴民宿,先找到永晴診所,一旁的小巷子(中華路33巷)進來就會見到,老闆娘在診所服務,看這名字也能猜到它與永晴診所有關~~
來到預定好的兩人房,空間不小,背包相機亂亂擺都沒問題,電扇與冷氣都很夠力,雖只住一晚,但有將衣櫃與冰箱充份使用,還有陽台可看窗外,加上它那平易近人的房價,下次再來關山,應該還會來住這兒 ^ ^
在民宿稍微休息一下就出來覓食,關山美食不少,但這個時候大部份都休息了,google後發現這間老饕麵館,剛開始營業不久,裡邊沒什麼客人,空間大的很,可以悠閒地慢慢吃,就選這間啦~~
它的菜單很貼心地分為牛肉與豬肉兩種,這次特地點了個紅油抄手來品嚐,畢竟難得來後山,就不要再點那些常見的菜色呀~~
今大在大太陽底下騎了一天的腳踏車,真的有累到,現在不管有什麼菜色,估計都能吃光光,當初點紅油抄手,有點擔心會受不了那個辣味(因為外面氣溫就算傍晚也還有32度),幸好相當合我胃口,麵條甚Q且極為順口,抄手那慢慢從舌尖傳山的辛辣味,竟是最好的調味料,吃到滿頭大汗也停不下來,清盤瞬間,真是超滿足的,走出麵館再來散步吹風,感覺更是讚~~
預想之外的老饕麵館,還不錯吃的嘛 ^__^
關山天后宮是隔天早上才來參拜,因為對面是關山公有零售市場,週遭又有關山肉圓與關山臭豆腐等知名美食小吃,所以在接近中午時分可說是相當熱鬧,山門內外都有攤販,天后宮已與當地民眾的生活連結在一起~~
廟埕空間相當寬廣,而且一片靜謐祥和,與外邊市場的囂喧聲形成強烈對比,做為宗教空間的確非常OK,一旁還有展示歷代香爐與鐘,這間廟歷經里壠天后宮、關山寺到現在為止的歷史發展緒影全都凝結在裡邊,廟方對於文物保存相當用心,這一點做得相當好呢~~
關山天后宮的香火早在光緒20年就由移民帶來此處祭拜,期間歷經次次遷移,直到1930年才落腳現址,日治時期因配合皇民化運動而一度更名關山寺,如今這個面硬山單簷三開間格局的樣貌是1980年改建而成~~
在這環山不見海的花東縱谷,祭拜媽祖這位海上守護神,是件很奇妙的事,這點與埔里恒吉宮類似,而且信徒遍佈,甚至遠到池上與延平,信仰圈範圍大致包含昔日的關山郡,香客不止閩客族群,就連平埔族與阿美族也會來祭拜,是台東相當知名的媽祖廟,看它背倚巍然聳立的中央山脈,幾朵白雲繚繞山頭,再拜見關山媽,不由得昇起一股敬畏之心~~
燕尾屋脊上的剪粘雕塑大部份都已褪色,人物造型簡單中帶著細膩,藝術表現優於尋常廟宇,深深感受到那股後山大廟的fu~~
這個廟名匾有點意思,居然把關山鎮的名字給直接寫了上去,未來若升格或改制,不就也要跟著變 ?
三川殿內外的雕飾石像都再加上漆黑線條,使得看到的一切盡皆黑白分明,這種做法比較適合用在風化嚴重的砂岩吧 ? 剛看到門口這對石獅時,立刻聯想到頭城慶元宮好像也這個樣子呀 ^ ^
大殿是滿江紅,難得見到天井上邊全是紅燈籠的模樣,走在裡邊,當真是紅光滿面 ^ ^
捐點香油錢就可自取這些吉祥物,金額一般來說是隨興,這裡卻是標上了價格........想去詢問廟方人員,如果用日圓OK嗎 3_3
好熱鬧的和平路,這次關山小鎮之旅居然忘了去拜訪里壠神社以及體驗從下方爬樓梯到上邊的縱觀日月亭........殘念~~
本來想到新福亭看日落,但時間沒抓好,結果只能隨便一個角度看著太陽消失在山的彼端.............至少有機會在後山親眼目睹日落西山一點紅的景致,無論在何地,都是超讚的難忘回憶 ^_^
有夠隨興的關山小鎮趴趴走,沒有很認真的探訪,而且還錯過了警察史蹟文物館 +_+ 算是初步見識到關山的人文采風有多麼豐富,不是只有里壠驛,鎮內到處都是俯拾即是的歲月痕跡,有單車可以租借實在是有夠讚,下次若來關山騎腳踏車,再將這次錯過的地方好好補完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