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男性與女性穿著的打扮

  • 邢正康
  • 18,990次點閱

*本文轉載於四塊玉文創臺灣經典高山路線

男性的穿著與打扮

​冬季行進間

上衣著具彈性的長袖保暖內層,使用輕量的化纖材質,同時考慮排汗快乾,與活動的輕便。由於背負重裝長距離行走,身體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只要風勢沒有過大,在上到稜線前一般都不會感到過於寒冷,只是背包裡的風雨衣或背心要放在隨時可以取得的位置。下身穿著Softshell長褲,具有透氣、彈性、耐磨、耐髒污、有利雙腿的伸展,並具有些許抗潑水機能。

冬季宿營地

抵達宿營地點,待身體開始感到寒意,就應該將保暖層衣物穿上,甚至手套也得拿出來。蓬鬆度高的羽絨衣保暖性最佳,最好還有帽兜的設計能夠包覆頭部。以冬季穿著的羽絨衣而言,蓬鬆度達八百 fill-Power 是基本要求,但是除了蓬鬆度外,影響羽絨衣關鍵因素還有填絨量的多寡、羽絨羽骨的比例、羽絨種類,及衣物的隔間與款式設計。市面上常見的羽絨衣價差極大,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鵝絨較鴨絨為佳,羽絨羽骨的比例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隔間設計良好,表布質輕強韌者必為上品。至於下半身,除了外層的Softshell 長褲,必要時可再穿一件內層的緊身羊毛內搭褲,大幅增加保暖度。

 
     
左:冬季行進間/ 中:冬季宿營地/右:夏季行進間
 
 
  • 夏季行進間

上衣穿著具彈性的短袖排汗內層,輕量的化纖材質或是較薄的羊毛短T均可,有時遇到陰天風大時可搭配輕薄的短刷毛風衣,或是保暖的防風背心。下身的褲子,多半穿著輕薄型的快乾長褲, 其實穿著及膝的短褲搭配上輕薄型的綁腿,也很舒服。夏季進行登山活動大部分的時間應該都是汗流浹背,衣著的快乾性能相當重要,但是汗水溼透再乾燥,是否能夠防臭與維持舒適性更是不可忽略,這部分則以羊毛材質的上衣較佔優勢。如果遇到下雨怎麼辦呢?若路徑較寬敞,又無強風,撐傘比穿雨衣舒適,因為即使穿著最透氣的雨衣,對於易流汗體質的人,還是很悶熱,雨衣就帶著備用吧。
 

  • 夏季宿營地

一般正常情況下,高山地區在夏季時的氣溫和平地相較涼爽許多;溫差大,在夜間活動時需要穿著保暖層,只是不需要像冬季那麼厚重。通常只要在內層衣外再加一件刷毛防風外套即可。但清晨時分站在山頂上應該會感到寒冷,此時需要一雙手套與帽子,甚至需要再加一件擋風外層。

   
夏季宿營地

 

女性的穿著與打扮

  • 冬季行進間

中高運動量者可選擇較透氣的薄質軟殼衣褲,行進間不需要穿著太厚重的保暖衣物,多半著緊身長袖保暖衣,再加一件合身的Softshell 夾克即可。必要時這件Softshell也可當作中層,另外加一件防雨外層。

Softshell 的夾克實用性極高,雖不具有太強的保暖性,但是透氣,可以擋風、擋小雨,耐磨又有些許彈性,最適合高運動量的重裝行進間穿著。進入開闊地形或感到非常寒冷時可外加雨衣,前提是不會導致反潮現象。下身最好也搭配一件略具厚度的耐磨快乾Softshell長褲,搭配手套、羊毛襪與登山鞋,這就是極佳的冬季登山行進間的打扮。
 

  • 冬季宿營地

與行進間的差別只是在於抵達宿營地後,內層衣物之外需再穿上保暖層。現在的保暖層有些較新穎的設計,除了填充保暖材質,也會結合特定表布創造更佳的抗風性與防潑水效能,可不必再多穿件外層雨衣。除了機能外,精細思考過的穿搭方式,讓女生在進行登山活動的同時也能維持漂亮又有氣質的外型,至少在山屋中是如此。

   
左:冬季行進間/ 右:冬季宿營地
 

 

  • 夏季行進間

夏季在高山上行進雖然不至於感到寒冷,但是仍須防曬,所以在短袖排汗衣外可再加一件長袖防曬襯衫,及小圓盤帽。在路徑良好的行程,下身可選擇穿著短褲。如夏季行走在合歡山區的幾座近郊級百岳高山,由於皆屬半日來回的短途行程,這樣的裝扮極為適當。
 

  • 夏季宿營地

抵達山屋後,由於已經卸下重裝,身體開始放鬆,高山上氣溫下降迅速,尤其入夜之後,即使是夏季,氣溫大約如同一般冬季的平地,所以一定要穿著保暖衣物。在穿著內層外,再加一層輕薄的半門襟刷毛中層,最外層再搭配一件輕量風衣,即可提供足夠的保暖度,也符合輕量化的標準。拉鍊稍拉開啓也能微幅調節散熱。而下身仍以輕薄、快乾、耐磨長褲為主,通常再搭配一雙短刷毛手套與毛帽較為保暖。

   
左:夏季行進間/ 右:夏季宿營地

 

書籍相關資料

 

  • 書名:台灣經典高山路線:
             適合新手的10條百岳路線
  • 作者:邢正康/著
             邢正康、楊智仁/攝影
  •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0日

 

我要買書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