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2020年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執行環保滅鼠 健全珊瑚礁生態系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海管處)和國立中山大學於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執行環保滅鼠計畫,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在東沙島上捕捉到721隻老鼠,將持續增加籠具及餌劑佈放,加強滅鼠效果,以恢復陸域及島周邊生態環境平衡,健全珊瑚礁生態系,為國家公園推動-海洋生態系保護及復育的工作項目之一。


老鼠移入 影響島嶼生態平衡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座落於我國南海的北端,環礁上的東沙島雖僅駐有百餘人員,卻存有為數眾多的老鼠。老鼠並非原生於東沙島,而是跟著船運運輸上島的外來種,豐富的食物資源與棲息空間,使得牠們大量繁殖增加。

根據Nature期刊的研究指出,人為引入的老鼠,因取食島嶼上原生的生物,改變了自然的營養循環,不僅干擾陸域生態,也影響島嶼周邊海域藻類及魚類的生長,破壞珊瑚礁生態系健康。因此東沙島上大量的老鼠,破壞了食物鏈與生態平衡,對島嶼及環礁生態很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


跨域合作 研擬環保滅鼠

一般常用的滅鼠餌劑因含有抗凝血劑毒餌,藉由食物鏈中的毒物累積傳遞,對水、陸域環境及其他生物往往造成危害。因此,國立中山大學特別研發新式誘食餌劑,以天然的玉米芯粉混合花生粉或花生醬製作,利用玉米芯粉大量吸水及老鼠腸道無法消化纖維素的特性,使服下餌劑的老鼠脫水致命,此方法經該所大學團隊在研究室中測試及調整配方,滅鼠效果良好,且可降低對生態系之影響。


共同參與 有效執行滅鼠計畫

108年12月開始,為了有效控制東沙島上老鼠的數量,海管處與國立中山大學提出環保滅鼠計畫,與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南沙分署、大氣海洋局、空軍439聯隊等各駐島單位共同執行,在第一階段(12月9日起至1月9日止)的滅鼠活動期間,透過新式誘食餌劑及配合捕鼠籠佈放捕捉,全島合力移除了721隻老鼠,數量相當驚人。


持續改良 以維護島嶼生態健康

環保滅鼠行動目前已啟動執行第二階段(1月10日起至2月25日止),中山大學除持續調整餌劑配方比例,以吸引更多老鼠取食,另增加各類型捕鼠籠和環保餌劑佈放數量,以及掉落式陷阱等多元化之捕捉方式,截至目前已捕捉200餘隻老鼠。海管處期望透過環保滅鼠行動,有效減少東沙島上老鼠數量,減輕老鼠對環境造成的干擾與危害,以健全東沙環礁海洋生態。

b295fe3d6d20c0272aa0f5e2416e6e73.jpg

由玉米芯粉製作而成的新式餌劑(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86cb9e696d02365afc190db9839ba268.jpg

利用老鼠尾巴統計捕捉老鼠隻數(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f1b20999538d4ff31dd50b156dd43e3b.jpg

鼠籠捕捉成果(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