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邁開一步,就能繼續走下去。
感覺棉被外
很陌生的日子
還有什麼像走路一樣簡單的事嗎?隨處都有路,只要雙腳踏著土地,交替移動兩隻腳即可。不需要事先到健身房入會,也不需要擁有專業的運動器材。因此,我總是不斷向身邊的人推薦「走路」。因為這就是我所知道能讓人變得健康,甚至連心情都能變好的最簡單方法。
然而,偶爾會遇到有人坦白表示:「走出家門實在太難了。」他們說:「我的夢想就是過著和床融為一體的生活」、「假日需要躺一整天的生活,甚至連挺直疲憊的身體都很難」,然後露出「河正宇是只要有約,就能從江南走到麻浦的人,一定不能理解我的心情吧?」的哀怨眼神注視著我。
不,我怎麼會不懂呢?
我當然也有這種日子。睜開眼,感覺全身彷有千斤、萬斤重的日子。這些日子,不僅心情鬱結,甚至只想緊閉雙眼,窩在棉被裡動也不動。有時,這種日子不會止於一天,而是無限延伸到隔天、再隔天……什麼也沒做,只想待在家的日子;莫名感覺家以外的世界很陌生,唯有待在自己房間才能感覺安全的日子。
然而,現在又遇到這種日子的清晨時,我會選擇停止思考,先起身再說。因為我很清楚,沉重的不是身軀,而是思緒。我慢慢哄勸自己,說服自己,先把自己帶離躺臥的地方。
此時,如果滿腦子想著「該走路了……快盥洗一下,出門處理待辦的事……」等,一味強迫自己,最終只會換來反效果,只會讓自己更不想起身罷了。
首先,不妨先試著這樣說服自己吧?「躺太久的話,腰和頭都很痛,先起床一下」假如身體反抗的話,就安撫它:「嗯,不要擔心,我知道現在很不舒服,所以沒有要去走得全身汗,只是稍微起床,坐著就好。」
如果身體到這裡都肯聽話的話,就挪動上半身,試著達成「坐著就好」的協議。就我來說,我會倚坐在跑步機上。雖然大可坐在沙發或床鋪一角,但移動到跑步機才能有稍微「清醒的感覺」。
愣愣坐在那裡,時而環顧房子四周,時而發呆。漸漸,隨著睡意消散,開始恢復精神之際,頓覺屁股有些痠痛。於是,「坐著」不知為何變得有些膩了。穿好運動鞋,站上跑步機後,「不如走點路吧!」的念頭也悄悄湧現。
站上跑步機,按下電源鍵,雙腳開始移動。只要踏出一步,自然就會踏出下一步,再下一步……於是,開始想要走得快些。按下加速鍵,我開始大步、大步走。隨著讓心情變好的熱氣擴散全身,忽然覺得屋內有些悶。不久前還想躺在床上動也不動的我,此刻竟神奇地想外出好好走路。
一腳踏在土地上。僅是邁出一步,然後深呼吸一口罷了,我卻已在不知不覺間走了數小時。土地,猶如大自然恩賜的跑步機般。只要我願意先向外踏出一步,土地便會自然地支撐著我的身體前行。
今天清晨,我真的曾經感覺身體千斤、萬斤重,感覺心情鬱結嗎?而此刻我竟如此輕盈地走著嗎?
一到早上,總有些念頭讓人想繼續躺在床上。
「再躺一下吧,今天一天就好……唉,但我怎麼好像老是這副德行?」
終究輸給了這些念頭。
如果想戰勝這些負面想法,該怎麼做?難道要想些完全相反的健康想法嗎?例如,早上運動的好處?
「早上運動的話,不只會變得健康,還能充實地開始一天喔,所以起床吧!你一定可以的!」
好像不太對。忽視身體的疲憊,只顧不斷催促,身心俱疲的我根本不吃這一套。以我的經驗談,單純的行動與決心,其力量比什麼都來得強大。
先起身,先邁開雙腳踏出一步。
每天持續一樣的行動,進而成為習慣後,往往也不再需要特別的努力就能起床走路了。身體熟悉的習慣,自然地減少不必要的想法。偶爾,我們會被禁錮在環環相扣的思緒裡,虛耗著光陰,卻什麼也做不了。煎熬的時日,封閉自我,讓自己動也不動地成為自製監牢的囚犯。這一切,也都是習慣。於是,跟著自願豢養的絕望,身體慢慢地退化。然而,只要養成走路的習慣,不用煩惱也不用下決心,身體便會自然地移動。
不只有在身體狀況很好,或是擁有什麼完美條件配合時,我才走路。為了日後萬一真的得面臨需要在地上爬行的最惡劣情況,依然能如慣性、如習慣般走路,今天的我仍繼續走著。
有時,走著走著也會倏地浮現「乾脆不要再走了?」的念頭;外出走路前,「今天不要出門好了?」的誘惑也會悄悄蔓延。只是,正因我清楚走完路時的那股喜悅與價值,才選擇了繼續走著;而我也清楚這些妨礙走路的念頭,轉眼就會消失無蹤。
只要邁開一步,就能繼續走下去。
於是,在那些完全不想動的清晨,我建議各位只要先起身,先邁開一步就好。儘管那一步是如此沉重、困難,卻也讓我領悟了一件事──比起那些不斷在腦海流轉的煩惱與藉口而讓我躊躇的力量,我身體渴望前行的力量才更強大。
本文授權節錄自新經典文化出版社《走路的人》